冠肺炎疫情之下,中国餐饮业深陷危局。
2月14日,据美团研究院微信公众号消息,美团研究院于2020年2月初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餐饮商户的影响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就此发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行业的影响》报告。
问卷调查显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商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现金流承压、信心受损、影响就业等方面。2020年春节期间,餐饮消费大幅下降。相比个体店,餐饮连锁店受冲击更大,主要因为连锁店旗下商户多、波及范围广、房租和人力成本等固定成本压力大、中后台更重。调查显示,72.5%的连锁店表示损失非常大。
应对疫情,有近三成的被访商户正逐步转向外卖经营,其中约五成的营业商户正在向外卖投入更多资源,转变营业重心。
稍早前,中国烹饪协会也发布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中国烹饪协会称,相比去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根据恒大研究院数据,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
美团研究院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餐饮行业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包括:
一,政策关停覆盖面广,多数餐饮商户的营业收入急剧下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12日,全国关停餐饮的县市有1024个,要求停止外卖配送服务的县市有297个。
二,固定成本压力大,九成餐饮商户资金短缺。问卷调查显示,26.8%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已经周转不开;37.0%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极度紧缺,只能维持1-2个月;22.9%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比较紧缺,能维持3-4个月;13.3%的餐饮商户属于其他情况。随着疫情的持续,一些中小餐饮商户会濒临倒闭,一些餐饮业头部企业也会陷入困境。
三,行业发展预期差,15.3%的餐饮商户有明确的关店计划。另有部分商户计划裁员,其中17.1%的商户表示要减少1到2人;3.5%的商户表示要减少3到5人。
美团研究院表示,尽管我国餐饮行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我国餐饮行业也面对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危中有机。未来餐饮行业将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健康、卫生,同时更加注重顾客的堂食体验感。
美团研究院在报告中写道,建议采取有力措施帮助餐饮业度过难关。
一方面,返工潮形势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建议逐步放开餐饮关停政策,不搞一刀切,引导卫生条件好、员工防范设施符合要求的餐饮商户、外卖平台恢复营业,大力支持外卖、团餐、自提等多种无接触服务方式,抗疫情的同时保民生。
另一方面,金融支持仍是重中之重。餐饮行业具有小规模、高流动性、高替代率等特点,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大。未来期待政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与美团等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餐饮企业融资渠道,利用大数据优化风控手段,实现精准帮扶。
此外,美团研究院报告还提到,建议我国政府制定全国餐饮业和住宿业振兴计划,帮助餐饮行业度过难关,逐步恢复正常经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对生活服务商户的租金、物业、水电费减免等。
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7日讯 为积极响应“三保”行动号召,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中国烹饪协会日前发布《关于餐饮行业复工复产调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针对餐饮行业复工复产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报告》显示,餐饮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投身到复工复产的自救和恢复工作中,外卖成为复工复产自救的唯一或重要途径。中国烹饪协会表示后续将针对报告中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积极提出响应建议,促进餐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通过视频会议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系列行动(简称“三保”行动)。2月1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已得到355家餐饮企业及所属27655家门店的积极响应,做出稳定本企业食品菜品价格、质量与供应的承诺。
《报告》显示,截至2月19日,87%的餐饮企业仍处在停业或关闭部分门店中,其中,62%的受访企业表示是受当地政策影响停止营业,38%的受访企业表示是受疫情影响自发停业。另外13%的企业通过开展外卖或门店设立窗口、设点设摊等多种经营形式坚持亏本开店经营,以保障医院、机关单位及居民的饮食需求,为疫情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另外,受疫情影响,受访企业外卖部分占整体销售额比例已高达63%,比疫情发生前提高了45个百分点。这也说明,在此次疫情期间以及疫情结束后的一段时期,餐饮业的外卖将成为复工复产自救的唯一或重要途径。
中国烹饪协会在报告中指出,此次调查结果与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比较显示,相比疫情初期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的情况,餐饮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投身到复工复产的自救和恢复工作中。
《报告》指出,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研究出台了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和精准性等原因,餐饮业的复工复产仍面临一些困扰,主要表现为:连锁和骨干餐饮企业难以享受帮扶政策,企业复工复产普遍受到房租影响、外卖平台佣金过高、企业资金紧缺等困难。
中国烹饪协会分析认为,在目前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中,绝大部分限于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而连锁和骨干餐饮企业因不属于中小微企业,很难享受国家对于中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这次疫情对整个餐饮行业影响都是巨大的,连锁和骨干餐饮企业在这次疫情中同样遭受重创,并在用工等方面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疫情发生后为稳定员工队伍和防控疫情支出了更高的成本,企业受到的损失更大。
对此,中国烹饪协会表示,正在根据各地协会和企业的反映诉求,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从促进政策落地、简化审批流程、出台房租指导意见、加强平台佣金管理、提供专项信贷支持、鼓励“灵活用工”等方面寻找解决方案,缓解餐饮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困难,配合政府部门精准施政,促进餐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月13日,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在第二十四届中国美食节暨首届中国海洋美食文化节主论坛:2023中国餐饮业品牌大会暨第二十四届中国美食节新品发布会上联合发布《2023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中国餐饮行业统计年报、餐饮业领跑者企业领跑者指数、行业整体经营状况分析、上市公司分析、餐饮企业家信心指数分析及高质量发展案例选集六大部分组成。
调研企业包含内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外商企业,涵盖正餐、火锅、团餐、快餐、日料、西餐、茶饮等业态。报告通过多个维度和细分指标开展数据分析与研究,全方面、立体式解析并呈现行业现状与特点。
茶饮、烘焙增长明显
《报告》对全国主要餐饮业态进行追踪监测,从综合数据来看,几个主要业态仍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长态势。其中烘焙增长态势较为明显,其店均营收和门店数均呈现正增长,且店均营收变动率位于几个业态之首。
《报告》编制了主要餐饮业态分省市区发展指数,该指数反映了某一餐饮业态在当地营业额与门店数的变动趋势与发展情况。
2022年,全国正餐业、快餐业、烧烤业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店均营收同比变动与门店数同比变动均有小幅度上升。其中,烧烤店均营收增长最多的省份是海南省,烧烤门店数增长最多的省份是湖北省。
烘焙业与茶饮业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店均营收同比变动均有较大幅度上涨。茶饮店均营收增长最高的地区是新疆,茶饮门店数增长最多的是山西。烘焙店均营收增长最多的省份是湖南,烘焙门店数增长最多的是天津。综合来看,烘焙发展和增长最快的是湖南,综合发展指数为1.58。
相比其他业态,火锅业增长趋势较为缓和。
绿色发展、预制菜、餐饮跨界为过去一年关键词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以来,协会与行业积极行动,在宣传方面,《餐饮企业反食物浪费指南》《小份菜洞察报告》《饭店餐饮企业宴会反餐饮浪费指南十八条》等报告、倡议先后发布;在成效方面,多家餐饮企业将绿色发展和抵制餐饮浪费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创新优化经营模式,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中,为行业的绿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2年,预制菜C端发力明显。据阿里本地生活统计,预制菜产品销量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C端消费持续高速增长,且已具备节令属性。全国多地积极布局预制菜产业,并陆续发布支持本地方预制菜产业的政策文件。与此同时,相关标准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据报告不完全统计,2022年预制菜领域相关团体标准近70项。在市场、政策和标准的三重作用下,预制菜产业将进入规范发展新阶段。
除此以外,餐饮跨界的风潮仍在持续。据不完全统计,餐饮业发生了近40起跨界事件,领域涵盖预制菜、咖啡、茶饮等方面。其中咖啡类相关的事件为23起,占比最多。众多企业加入咖啡“混战”的原因可能与持续增加的市场需求有关。
中国餐饮业的发展趋势
报告分析,行业振兴是必然趋势,总体过程或表现为波动回升。
此外,行业人才需求正在转变,从人才培育的角度上看,一是要着眼于当下的数字化、新零售趋势,开设新专业课程,培育符合行业需要的新型人才;二是要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着力打造“技术能手”,将传统的服务型人才升级为具有精湛技艺的高质量、高层次、高级别人才。
随着热度越来越高,预制菜缺乏细分标准的问题日益凸显。制定明确的细分标准,在监管、投资、渠道等方面对不同类型预制菜分类施策将成为预制菜产业未来发展与升级的必然要求。
文旅部发布的《2022全国星级酒店报告》显示,星级酒店的餐饮板块已收入超过客房板块收入。随着酒店企业的发力,酒店餐饮将进一步拥抱本地市场,贴近市场百姓日常消费,在品牌、管理、供应链等方面和社会餐饮进一步融合,在餐饮消费大盘中占比将不断增加。
报告还认为,随着“性价比”时代来临,平价品牌将凭借超高性价比迅速拓展市场份额,其扩张速度相对更快,连锁化程度也相对更高。“文创力”也将成为推动地方美食广域营销出圈破局的重要手段。
信心提升 门槛提高 行业小白进入需谨慎
报告对餐饮企业未来的战略计划与业务展望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最受餐饮企业关注的前三个发展方向是品牌化、供应链发展和数字化,分别占比73.1%、65.6%和59.1%。
接受调研的餐饮企业对未来发展前景均表现出积极的心态。调研数据显示,在未来1年拥有新投资意向的企业占比为76.6%,拥有新品牌计划的企业占比为64.9%,占比均明显高于上一年情况。
在经营收入预期方面,有84%的调研企业表示其2023全年营业收入预期为增加,这一数字较上年翻了一番;在经营利润预期方面,有80.9%的调研企业表示其2023全年营业利润预期为增加,而这一数字在上一年仅为37.9%。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行业向好回升,但对于从未涉足过餐饮领域的创业者而言,仍存在不可预知的情况: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消费能力全面恢复仍需时间;“明星KOL”效应在自媒体的发展中日益减弱,消费者的行为更加审慎;茶饮、咖啡、烘焙、预制菜等领域的爆红导致竞争者蜂拥而至,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高成本+产业链供应链专业化水平提升+一线员工难招,导致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没有专业管理能力和渠道的餐饮门店有人气没利润……据有关平台统计,2023年上半年餐饮相关企业吊销、注销量达到了47.19万家,这一数字与2022年全年的情况相差无几。有意向加入餐饮赛道的选手,仍需谨慎考虑低门槛后隐藏的各类风险。
餐饮企业家的心声
宏观经济走向最受企业关注。调研中,有25.5%的调研企业表示“宏观经济”是影响未来餐饮行业发展信心的重要因素,其次分别是“食材、人力、租金等成本变化”(22.3%)和“消费客群及需求变化”(21.2%)。
调研企业认为“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分别是“消费信心的增强”和“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关注度提升”。
在行业人才需求方面,行业依然对一线类岗位(如服务员、厨师、面点师)与基层管理岗(如门店店长、门店经理)存在较大需求;而在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主播、短视频策划与摄影等新零售相关岗位成为了餐饮行业在未来发展中的新需求点。
据介绍,《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自2009年发布以来,受到国家商务部、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餐饮企业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已成为中国餐饮行业最真实的统计研究资料之一,为行业培育品牌、树立标杆和企业上市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欣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