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常菜起家,到跻身中国正餐50强,九年间“周麻婆”在全国各地发展了近300家直营店,带动4000多名餐饮人就业、创业,每天拉动消费客流超10万人次。
首倡快炒现炒,创立合伙经营模式,开设“周麻婆班”传扬中餐烹饪技艺,创始人翁子齐始终坚持打磨“家”的味道,用心倾听顾客的声音,让“周麻婆”成为“好吃不贵,价格实惠”的大众小炒代名词。
“周麻婆”——中国知名餐饮品牌,不仅继承了“麻婆豆腐”这一传承150多年的美味,更将五湖四海的“中华名菜”及家常美食,创新融入到现代人的餐桌,在全国拥有近300家直营连锁门店,版图遍布大江南北。中餐讲究火候,滚油旺火、深灶铁锅,烹炒出浓香四溢的料理,“周麻婆”品牌创始人翁子齐的故事,就在这里开篇。
炒出“妈妈的味道”
“麻婆豆腐”,是一道家喻户晓的家常菜,也是“周麻婆”餐饮连锁店2元一份的明星菜品。木阁错落、飘香四溢…… 推开“周麻婆”的大门,初来者会被迎面而来的“家”的气息所吸引。“再忙,也要和家人一起吃个饭!”的醒目标语能一下子拉近顾客的心。
“欢迎回家”走进“周麻婆”,服务员热情的招呼声并不是常见的“欢迎光临”,这是“周麻婆”的特有的开场白。“周麻婆”品牌是一个以“家文化”为核心经营理念的企业,秉持着“在家有个好老婆,出门有个周麻婆”的理念,“周麻婆”希望带给食客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的想法,来自于品牌创始人翁子齐对儿时记忆的捕捉和重塑。
翁子齐,福清江阴人,自幼勤奋好学、吃苦肯干。福清背山靠水,资源有限。儿时的语文老师给予翁子齐很深的记忆,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向大家强调:“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改变命运,走出去,你们是要手握七尺还是手握七寸,完全取决于自身现在的努力!”这一番话,在翁子齐的内心烙下深深的印记,他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闯出更大的天地。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完成学业后,他被分配进入国企工作。但一心要做出一番事业的翁子齐并不安于现状,2003年,他与妻子从夫妻小店开启了餐饮创业之路——
“小时候最好吃的菜就是妈妈炒的菜,端上桌的时候冒着热气,散发着香味。”翁子齐对美味的理解,源于家里的饭菜。家是生命开始的地方,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盛满了中国式伦理,与西方“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文化相比,中餐更讲究色香味俱全,翁子齐统称这些要素为——“妈妈的味道”,这也让他开始思考,怎么把“妈妈的味道”呈现出来。
基于对餐饮的独到理解,“家”的味道成为翁子齐经营餐厅一大特色。就这样,翁子齐的想法与爱人周红霞不谋而合,于是2003年3月份,福州屏西路出现了一家以炖罐和小炒为主打的“老翁饭店”。
当时,店内没有菜单,食客进店就自己报菜名,西红柿炒蛋、葫芦瓜炒肉丝、芹菜牛肉……叫得上名号的菜,只要店里有食材,不一会儿,就会热气腾腾的出现在食客面前。“香!”这是翁子齐从食客的那里听过的最多评价,带着热气快速出餐,也成为翁子齐延续至今的出餐准则。
同年5月份,“非典”疫情突发而至,这对餐饮业打击是致命的。然而,危机中也蕴藏着转机,由于当时“老翁饭店”主营炖罐,经过高温炖煮的炖罐,在这场疫情风波之下引起消费者追捧,“老翁饭店”的生意反而更加火爆。随着疫情过去,同年8月份,翁子齐大胆地在福州东水路开出了第二家分店,这也就是后来“周麻婆一号店”的前身。用翁子齐的话说:“机遇每天都有,就要看自己如何抓住!”打铁还需趁热,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翁子齐接着开起了第三家、第四家店……并交由家族成员经营打理,彼时,拓展餐饮版图的种子已经在翁子齐的内心不断萌芽。
2003年到2012年,是家族成员共同创业时期,对翁子齐来说也是一个沉淀期。正所谓十年磨一剑!正是这十年的沉淀,翁子齐对产品定位的理解、团队运作的能力、共创模式,及对餐饮行业市场的洞察力,为“周麻婆”品牌的诞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福州的餐饮行业兴起品牌风,夫妻俩觉得正是将自己的餐厅做成品牌的好时机。那时候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美誉的川菜在福州刚刚兴起,而川湘口味正是的周红霞擅长的菜系。
2012年8月6日,福州东水路的10年“老翁饭店”华丽转身,成为主打家常菜系兼营川湘口味的“周麻婆”旗舰店,2元一份的“麻婆豆腐”,30元左右的泡菜鱼、双味鱼头等特色大菜,让普通市民也能大快朵颐。
就这样,“周麻婆”逐渐打响了自己的名气,九年间不断发展出近300家直营店,不仅在福建,还在江西、湖北、广西、河南、浙江等地开展直营连锁,带动4000多名餐饮人就业、创业,每天拉动消费客流超过10万人次。“周麻婆”成为福建省内首家直营门店超百家、超性价比的大众小炒,引领着小炒餐饮新潮流。以“美味实惠、出餐速度快”的用餐体验,让每一位顾客尝到“妈妈的味道”。
直面疫情的“大考”
随着“周麻婆”品牌的走红,一时间,打着温情名号的餐饮品牌竞相出现,“周麻婆”也接连遭遇品牌效仿等困境。
翁子齐并不着急上火,“出现品牌效仿的情况在所难免,但是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势特色,实惠亲民、有人情味,我们应该把力气花在自己的优势放到最大,做到最好上。”十年积累的厚重经验告诉他,一个品牌的创办和塑造都需要沉淀。
事实也如他所料,随着第一波温情红利被逐渐消耗,不少竞争者闭店关门,而“周麻婆”的“江湖地位”依然不被撼动。
这种处变不惊的性格,早在翁子齐选择职业方向时就可以看出。翁子齐的一位学长兼领导之前并不认同他的选择,认为翁子齐选错了方向,也不可能长久把餐饮企业坚持下去。
翁子齐不服气更不认输,从选址开始,到后期空间布局,每一项工程他都要亲力亲为。等到饭店开张,从食材采购、担任服务员,到记账算账,翁子齐身兼数职,把饭店经营得有声有色,有着永不服输的意志力,更有脚踏实地的执行力。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流程,都亲力亲为,严格执行,是翁子齐成功的砝码,而这些经验也在后来的上百家门店得到复制。一起打拼的员工对翁子齐的印象就是早出晚归,为了新店选址走坏的鞋子不计其数。
本着对合伙人负责的原则,在新店落地一个商圈之前,翁子齐会对当地的周边环境进行评估考量,才确定位置。一百家、一百零一家……随着“周麻婆”的直营店逐渐增加,直到2017年他才开始聘请职业经理人来评估,并把成功经验悉数教给员工,确保门店选址成功。
2015年,“周麻婆”开始进军全国。由于省外开店涉及到区域着陆的问题,“周麻婆”一开始也有遇到过投资失败的情况,这也让翁子齐反醒必须要对不同区域的菜品和口味进行了解,同时采用当地的厨师和服务人员。例如,要在武汉发展,无论是前厅服务团队,还是后方掌勺大厨,都需要有武汉本地人把关和参与,才能让“周麻婆”更好地融入当地。
正当“周麻婆”要在全国各地大展拳脚的时候,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给餐饮行业带来严峻考验。不同于餐饮行业的集体恐慌,已有了应对2003年“非典”的经验的翁子齐能够以平常心面对这次疫情“大考”。
“我们内部先安抚员工,并提供员工补贴,帮助他们做好家庭安顿,同时对一些门店进行调整,处理好房东和租金问题,也对一些门店采取关店处理。”疫情来袭,对于全国门店,特别是武汉的数十家门店生存更加艰难,翁子齐立即调整,不但给予门店家人补贴,同时在疫情起练内功,组织人员内部加强学习,提升员工管理理念,强化人员技能培训,以新的面貌整装待业。
而在福州的“周麻婆”门店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作为第一批复工复产餐饮企业,将安全美味的外卖送到食客手上,小小的食盒带来的不仅是一份美味,更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发展,提振了大众的信心。
匠心锤炼“周麻婆”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餐饮业,“周麻婆”是如何脱颖而出,不断壮大?记者应邀来到“周麻婆”企业总部,近距离探寻“周麻婆”这一10年新品牌的创立之路。
“想要在餐饮业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从食材的品质入手,更重要的是用心倾听顾客的声音。”在翁子齐看来,树立品牌既要选材,更要用心。
步入“周麻婆”总部大厅,可以看到两大标志符号——“火力”和“惪”。“火力”,代表的是“度”,火力既足表里如一,火候不到半生不熟,火候过了菜就焦了,做菜如此,做人亦如此。
“惪”,展示的是“周麻婆”的初心,真心、入心、用心,才能走进人心,选用真材实料,去杂选优,去伪存真,才能铸造美味佳肴。
品牌的成长,需要的是用心。“坚持用上好食材,做有温度的餐饮品牌!”是“周麻婆”一贯秉持的经营理念。翁子齐不仅严格要求企业内部写好“初心文章”,同时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沃土。
在会客厅里,写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字样的两块牌匾分列左右,格外醒目,这不仅是在表达着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在提醒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一说的是周麻婆,二说的人才,三说的是外部顾客,万物说的是回头客带来的源源不断的顾客。我们讲求一个生生不息的组织发展。”翁子齐说。
在员工面临困难的时候,“周麻婆爱心基金”会当好员工的坚强后盾。2019年,企业一个研发人员要动脑部手术,需要十几万的手术费,除了企业内部组织员工募捐外,翁子齐更是带头捐助了大部分的款项,并亲自安排了各项善后保障工作。
做公益慈善,“周麻婆”也一马当先。今年是“周麻婆”爱心茶摊开设的第六个年头了。炎炎夏日,“周麻婆”各家门店门口的茶摊会给有需要的人送上清凉。针对环卫工人,“周麻婆”专门开展了微心愿活动,送保温杯、电煮锅……每逢中秋节,“周麻婆”还邀请他们一起过节,请大家到门店吃饭,给他们送餐券、随手礼,力所能及地将温暖传递出去。
“周麻婆”还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人才。早在2016年9月,周麻婆就与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达成合作,并开设16级中餐烹饪专业周麻婆班,以“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互补。2018年1月15日,一场“现代学徒制“拜师仪式在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南区礼堂举行,“周麻婆”精英名厨对16级中餐烹饪专业周麻婆班学生进行菜肴制作实操技能的传授,将中餐烹饪技艺代代相传。
致富思源,义利兼顾。2018年8月6日,是周麻婆成立六周年纪念日,福建省周麻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总部举行隆重的“周麻婆慈善基金”捐赠仪式。“周麻婆”带着一颗慈善之心与福州市慈善总会携手开展十年慈善战略合作,将慈善活动从企业内部拓展到社会。
食品有温度,企业有态度!凭借独到的商业眼光,和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翁子齐把小炒餐饮做成大产业。对于未来发展,翁子齐充满信心,坚定品类,坚持做下去,“周麻婆”因“家”而生,必将因“家”而旺。
【融媒体中心 提供文字】
今年2月吴先生从周麻婆离职,4月吴先生拿着一堆材料要告周麻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违反劳动法,不给他签订劳动合同且不缴纳医社保。
福建新闻广播1036“三剑客”首次见到吴先生时,吴先生气愤地说,他向相关部门投诉周麻婆,但是周麻婆给他的回复是,自己不属于周麻婆公司员工,而是单个门店的员工,所以企业没有必要为吴先生缴纳医社保。
福州连锁餐饮店被员工投诉违反劳动法,企业回应:他不是企业员工【1036三剑客】
4月28日,福建新闻广播1036“三剑客”进行了跟进报道,周麻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方愿意倾听员工的诉求,积极解决好问题。
回应:不论属于谁的员工,都会补偿员工
吴先生说,他2016年2月18日入职后,任储备厨师长,先后被周麻婆公司派到华丰店、旗山店、福大店、井大店、省体店等门店工作。2017年被周麻婆公司任命为甘蔗店见习厨师长,后来在不同门店之间进行调动。
吴先生认为,自己可以在各个门店之间调动,是属于企业员工,不是单个门店员工。
周麻婆公司表示,吴先生在单店有股份,这是周麻婆平台给员工的福利,可以入股,吴先生属于单店员工。至于为什么企业会把吴先生调来调去,是因为公司对各个门店有管理权限,负责各个门店的人员培训、工作任命等。
周麻婆公司相关人员告诉福建新闻广播1036“三剑客”,作为企业,他们尊重每一位员工,不论吴先生是企业的,还是单店的,企业现在都愿意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
分歧:周麻婆究竟应该补偿员工多少钱?
吴先生提出了一份补偿要求,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周麻婆与他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差额77000元;第二、在职期间未缴纳医社保,补偿36000元;第三、支付经济补偿金三个月工资21000元。
吴先生介绍,起初周麻婆公司告诉他,一分钱都不会赔偿,福建新闻广播1036“三剑客”介入后,周麻婆公司表态愿意商量解决问题。
5月5日双方第一次见面,吴先生表示,当天没有谈成任何处理结果,属于不欢而散。
吴先生究竟可以获得多少补偿?福建新闻广播1036“三剑客”专门采访了律师。
福建融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鹏飞介绍,吴先生提出的第三项要求完全可以得到支持,企业方不能推诿。
福建闽君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建景介绍,吴先生提出的第一项和第三项要求都有法律依据,具体金额依照劳动者的实际劳动报酬计算,第一项要求如果没有超过诉讼时限,可以获得11个月工资的赔偿。也就是吴先生算的77000元。
在福建新闻广播1036“三剑客”的介入下,5月9日,双方第二次见面,下午吴先生告诉三剑客,他与周麻婆已经达成一直处理意见,他对处理结果满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有什么悄悄话要告诉小编的不?
来互动区留言呗!
没有!?那点个
行吗?
<>球有1万家以上门店的只有20几个品牌,华莱士是其中之一。
中国有上万家门店的品牌屈指可数,华莱士是有真正管理的一家。
餐饮规模发展到这个数字,早已不仅仅是产品、管理的问题,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胜利。
今天,我们就来揭秘,在那个年代能设计出这种模式的人,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人性思考。
餐饮老板内参 艳子 /文
01 创业初期:从模仿麦肯,到找准“平价汉堡”的定位
华莱士的第一家店,是华怀余、华怀庆两兄弟在2001年开出的,位于福建师范大学仓山老校区校门口。
随着肯德基1987、麦当劳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引发追捧,敏锐的福建商人捕捉到其中商机,纷纷模仿在更低线的市场开店。
据一位生意人回忆,1998年-2002年,钱最好赚。投资约100万元就可以在地市开一家和麦肯差不多的店,一个汉堡卖10元,顾客仍大排长龙,半年就能收回投资。
< class="pgc-img">>所以,华莱士并不是第一个做炸鸡汉堡的本土企业,甚至它开店时,别人的汉堡店都开了上百家。
而且,一开始,华莱士也是完全照搬麦肯的模式,面积700多平,也设置了儿童乐园。
“价值跟它们差不多,结果发现生意非常惨淡。”华莱士董事凌淑冰说,开业没多久,在距离它们500米的地方,开了一家德克士。
这一下子把华莱士逼入绝境。
华氏兄弟决定破釜沉舟,推出了“特价123”促销——即可乐1元、鸡腿2元、汉堡3元,正面迎战德克士。结果,3天营业额就从2000翻到了8000。
虽然这次促销是赔本赚吆喝,但却引发了华氏兄弟的思考:汉堡和炸鸡市场很大;但80%的普通市民吃不起。
2001年,福州的平均工资是300多块一个月,但是吃一餐麦当劳肯德基至少要100块。因此,华莱士率先推出了三个汉堡10块钱。
“我们发现,汉堡在美国实际上跟中国的米饭一样的,是大家都能吃得起的价格,后来我们不断做战略调整,走平价模式。汉堡定价只是麦当劳、肯德基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左右。”凌淑冰说。
在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三座大山之下,华莱士算是鸡蛋碰石头。
为了控制成本,在选址上,华莱士主动避开租金昂贵的核心商圈和一级路段;经营面积摒弃大而全,撤掉儿童乐园;门店端,统一设计、装修,设备统一采购;营销上,平价扩客源,薄利多销。
“我们是从高校出发的,后来专门走高校、社区,很多人笑我们说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也可以这么说。”
< class="pgc-img">>在福州,从师大到福大到农大,然后走出去,从长三角到珠三角,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再往内陆走。
至今,华莱士的足迹遍布了30个省市区,有一万多家餐厅,全国员工有7万多,顾客粗略计算有6亿。
02 连锁扩张期:“没打工仔、没打工妹,都是合伙人”
随着“平价汉堡”的模式日渐成熟,华莱士踏上了连锁扩张的征程。
一开始也通过放加盟“跑马圈地”,后来发现加盟店存活率很低。但传统直营速度太慢,管理成本还很高。
餐饮最需要资金,需要不断投入。如果跟银行、资本都借不到钱的情况下怎么办?凌淑冰说,他们想到跟员工合伙,然后用众筹的模式开店。
在华莱士体系内,没有打工仔、打工妹,都是合伙人、老板,都是当家作主的。所有门店都是店长负责制,他们当成自己的事业在打拼。
除了员工合伙之外,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做了投资,包括招商部,所有跟华莱士合作的,包括装修的人,都有投资门店 ,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也是战略伙伴关系。
1、开创“合作连锁”模式
这就是华莱士开创的“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的合作连锁商业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公司通过门店众筹的方式将股份下放给员工或者外部合作者,让其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
公司提供技术、原料、物流、品牌输出等支持,通过直营管理确保经营标准的统一,配合门店众筹,优势互补,实现双向持股的深层次合伙。
这里面众筹分两种,对内众筹是将公司高管、核心店长及员工变为“同路人”,即从雇佣关系,转变成合伙关系。
华莱士每个店店长可享受优先投资入股权,员工可灵活投资,入股2.5%~40%不等。
对外众筹是将供应商、门店房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纳入众筹对象。如华莱士参股的上游供应链企业达8~10家。
所以,华莱士的门店不是某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一个团队的。
这种独特模式不仅留住了人、筹集了钱,还实现了门店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实现了快速复制和扩张。
而且有效发挥了每个人的主人翁精神,最终形成了华莱士的共赢文化。
2、店不加盟,人可加入
华莱士不开放加盟,不开放代理。没有统一的400服务热线。
但店不加盟,人可加入。华莱士对外提供三个职位:店长、服务员、训练员,渠道就是咨询就近门店。
华莱士之后,福州连锁餐饮品牌大部分门店都是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开出。比如玛格丽塔、周麻婆、醉得意、小叫天等品牌。
在福州,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两家同品类的餐厅距离不到20米,在同一条街上抢生意。而他们的老板却坐在茶馆里一起喝茶聊天,因为他们相互“持股”对方的餐厅。
3、“产业整合”现规模效应
当门店开到一定的规模,聚拢的资源越来越多,华莱士早就不靠薄利多销卖汉堡赚钱了。
依托上万家门店及投资平台进行的产业链整合,才是它真正的竞争力。
就是说,从餐厅的瓷砖、坐椅到厨房设备,再到鸡块、牛肉、面包、可乐甚至托盘纸,庞大的统一采购量,可以确保从供应商那拿到最优惠的价格,确保了终端门店的市场竞争力。
< class="pgc-img">>理论上,华莱士可对涉及的每一个产业进行深度整合,每一个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比如,华莱士旗下拥有十几家面包生产企业,除了供应华莱士的需求外,同时也对外供应产品,庞大的采购量不仅使工厂的规模效应达到最佳,每家面包厂都为企业贡献数百万元的利润。
就这样,优势资源向强者集中的“马太效应”,使华莱士的商业模式越来越优化,“百城万店”并非最终目标,而是一个里程。
03 平台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小餐饮
很多人知道华莱士依托“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的模式发展壮大,其实忽略了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
“华莱士自创的两大模式,一个是商业模式,一个是管理模式——数字化内控管理。”凌淑冰说。
因为亲朋好友、合作伙伴众筹,员工合伙,“这么多年餐饮连锁经营,他们做的不是生意,而是在经营一种信任。”
好的内控是信任之基石。
2004年开始,华莱士招兵买马,开始用系统化进行管理,这才能够在全国建了20几个分公司。
华莱士把一家餐饮门店当一家小公司经营,主导谁投资,谁收益,门店自负盈亏。把餐饮连锁看做一个集团企业,因为涉及的产业链太长了,有生产基地,有物流,有门店,所以要建立内控管理。
做过餐饮都知道,涉及三大模块:门店管理模块;总部管理模块;配送,为门店提供更多的货源,这三个模块,华莱士是独自经营核算的。
为了节约成本,采取店长负责制,人财物三个权限全把关,根据标准成本核算之后,不管量多量少,店长都要赔。“当时店长工资只有两三千,如果管理不好,有成本差异,照样要赔。”
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对软件进行升级,同时对员工进行系统内的培训,管理的培训,以此支撑整个集团化企业多配送,多门店,多分公司的经营模式。
凌淑冰认为,餐企的趋势是走向品牌化、连锁化,而做大做强,必须要建立数字化、系统化的管理。但目前餐饮业目前80%以上还是夫妻店,个体户,如果不升级则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我个人的愿景就是草根抱团,共创财富,希望搭建一个创业平台,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小餐饮。”
希望用华莱士这些年打造出来的三辆马车:专业的管理团队、凌顶ERP软件、优势的供应链,搭建一个创业平台,为夫妻店做升级,让夫妻店能够安心开一个小店,圆一个创业梦。
04 小结:从独乐乐到众乐乐,相融才能共生
从开薄利多销的平价汉堡店,到整合产业链,实现“百城万店”的目标,如今,华莱士更大的梦想是做一个创业平台,帮助更多小餐饮品牌发展,并且定下了10万+的新目标——计划孵化100个品牌,每个品牌做1000家店。
< class="pgc-img">>而内参君也了解到,很多福州小餐饮品牌已经从中受益,比如玛格丽塔,在华莱士的帮助下,每年能新开200多家店。
梳理了华莱士的成长历程,我们会发现,它赚钱的逻辑跟很多企业都不一样,别人是把企业做大了,员工能受益,而华莱士把顺序颠倒过来——“帮助员工成长,企业也随之壮大”。
通过“让利”顾客(平价汉堡),“让利”员工(分股合伙),“让利”供应商(众筹开店),最终实现了自身的强大。如今它要“让利”其他餐饮同行。
这或许就是外界总结的华莱士的榕树基因:扶持“新榕”独立而不担心“抢自己的地盘”是一种胸怀,能把“新榕”维系在一起形成“生态圈”则是一种智慧。
华莱士教给餐饮人最大的道理就是——相融共生的智慧和胸怀。
本文部分内容整合自:思尔福,回顾 | 华莱士董事凌淑冰:餐饮连锁企业数字化内控管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