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社北京8月10日电 题:暑期市场“燃”了!文旅消费真“带感”
新华社记者徐壮
绿树阴浓夏日长,正是出游好时光。暑期文旅消费市场“燃”了!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暑期各地将推出超过4000项约3.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携程平台上,暑期国内酒店、机票搜索热度均同比上涨20%以上,中国旅客在奥运期间赴巴黎的订单同比增长105%,入境游整体订单同比增长1倍。据网络平台统计,截至8月7日,暑期档电影票房(含预售)突破85亿元。
不久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着力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以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
奥运“撞”上暑期,学生暑假叠加成人消夏,跨境旅游“热”起来、假日市场“燃”起来、文旅消费“火”起来。
把握新趋势,文旅市场在“创新”。
当全国各地的游客正在北疆追寻“我的阿勒泰”之时,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将举行,吸引更多游客“打起手鼓唱起歌”,“跟着节庆去旅游”;
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将以“乐游中轴”为主题,推出快闪演出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北京中轴线音乐之旅;
江苏举办2024“水韵江苏·璀璨夏夜”主题活动,发力夜间旅游……
作为一年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旅游旺季,这个暑期,各地各部门铆足劲、出新招,文旅消费更“带感”。
需求为本,旅游更有“氛围感”——
乘奥运东风来贵州看一场活力四射的“村超”,到敦煌鸣沙山下听星空演唱会,追着影视作品打卡热门取景地……一批特色文旅产品频上热搜。
面对群众愈加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消费需求,“旅游+”正在生发无限惊喜:旅游+红色文化,革命老区风华正茂;旅游+演出演艺,粉丝经济异军突起;旅游+避暑消夏,深山远海不再冷清……
从滨海、森林,到音乐节、演唱会,再到展览展会、户外运动、文体赛事,层出不穷的文旅新场景,不仅满足中国游客所需,也让外国游客高呼“好City的中国!”
服务为先,消费更有“体验感”——
8月1日晚,一年一度的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活动开启。“博物馆奇妙夜”吸引了更多观众。
暑期以来,为了满足群众旺盛的参观需求,全国多地博物馆采取延长开放时间、取消预约要求、取消“周一闭馆”等措施,开启“不约而行”“超长待机”模式。
何为宾至如归?是炎炎夏日里的一瓶水、一个清凉油,也是排队时的一把遮阳伞、骑单车时的一个清凉坐垫。杭州依托“景区舒适度查询系统”对最佳出行时间给出动态建议,南京优化各景区预约程序和预约时段,哈尔滨将冰雪季的“宠粉”措施延续……
用真心待远客,越来越多景区将优质服务藏在细节里、留在人们心上。
惠民为要,游客更有“获得感”——
“抢到了真金白银的文旅消费券,这趟旅行挺超值。”暑假到成都旅游的大学生周广涛兴奋地说。
6月以来,四川成都发放3000万元“暑来成都乐游天府”文旅消费券。各地还纷纷推出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措施,针对学生推出景区免票和优惠政策。
8月9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负责人马力表示,将推进文旅融合及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优化消费惠民活动举措,与促进餐饮、住宿、体育、数字、绿色、健康消费等一体推进,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丰富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文旅消费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更好玩、更优质、更舒心……一个活力四射的文旅市场近在眼前。
来源: 新华网
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戴小河)突破1000亿件!比2023年提前71天!“小包裹”跑出“加速度”。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13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这意味全国人均收到快递71.43个,每一秒钟有5144件快递、每一天有4.4亿件快递在神州大地上流动着。
快递物流是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小包裹”跑起来,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数据显示,快递业最高日业务量超5.8亿件,月均业务量超130亿件,月均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小包裹”走得更快了。
新疆喀什的樱桃、浙江金华的葡萄、广东阳江的菠萝蜜、宁夏中卫的硒砂瓜……入夏以来,全国各地的时令水果,不少实现“隔日达”。
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小包裹”优化包装,加大冷链运输,推动原产地与消费市场高效衔接,让更多农特产品更新鲜地走进千家万户。
更快的背后,是我国物流网络越来越密了。
快递业着力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寄递服务网络体系。目前,我国快递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95%。截至2023年底,全国拥有快递服务营业网点23.4万处,快递服务网路22.8万条,打通万千串联城乡、抵达阡陌的“毛细血管”。
更快的背后,是我国快递企业不断创新。
数据显示,国内快递专用货机达188架,快递服务汽车27万辆。“小包裹”插上数字化和智能化触角,助力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二维码选购物资,10分钟左右,无人机就能将物资投放在指定地点,快递“从天而降”在一些城市已成为现实。
无人快递车已经上路,在收转运派等环节,大幅度缩减末端派送时长。“寄”“递”之间,人们向“快递自由”更进一步。
“小包裹”增速,藏着“大经济”。
链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小包裹”折射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2023年,中国人均快件使用量93.7件,快递支撑网络零售额13万亿元。
国家邮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寄递网络建设,围绕城市群建设优化寄递枢纽布局,持续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国际寄递服务网络。持续深化产业协同,推动服务链条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让快递“小包裹”推动经济“大发展”。(完)
日“妙飞”创始人在公司战略发布会上透露,2020年妙飞儿童奶酪棒在国内市场销量排名第三,仅次于“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和法国奶酪巨头百吉福。
业内分析认为,国内奶酪市场的不断扩大、妙可蓝多在奶酪市场的成功、资本对奶酪市场的高度关注,推动了更多“妙飞”这样的新玩家入局。除新品牌、小品牌外,伊利、蒙牛、君乐宝、均瑶健康、熊猫乳品等头部乳企也在加速布局,奶酪市场的蛋糕被迅速做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助力下,很多奶酪新品牌还处在烧钱阶段,主要依靠贴牌与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奶酪生产想要做到口味、营养、品质和产能上的平衡发展,绝非易事。
新玩家跑步进场
“0蔗糖奶酪棒是妙飞健康食品的新起点。”在6月28日的战略发布会上,“妙飞”创始人、妙飞江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运向新京报记者透露,2020年妙飞儿童奶酪棒销量在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妙可蓝多和百吉福,“今年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第一。”
与销量相比,业内更关注的是妙飞的成长速度。官网资料显示,妙飞品牌创立于2018年,仅用3年时间就已进驻全国300多家零售系统,覆盖近10万家网点及主流电商平台。做“儿童奶酪棒销量第一”,意味着妙飞将“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作为对标品牌,但其竞争对手远不止一家。
早在2018年,蒙牛就成立了奶酪事业部,业绩全年增速达66%。2019年3月,蒙牛与欧洲最大的乳品公司阿拉成立奶酪合资公司,推出奶酪品牌“爱氏晨曦”,目前正在筹备入主妙可蓝多。同在2018年,伊利新增奶酪事业部,推出“妙芝”手撕奶酪,并于2021年6月成立内蒙古伊家好奶酪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
今年以来,其他乳企也在加速奶酪品类布局。2021年1月,君乐宝投资“国人食用奶酪的倡导者”思克奇食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今年3月,君乐宝奶酪棒新品上市,计划依托目前在上海成立的奶酪研发团队布局全国市场,目标是“五年内稳居奶酪品类第一阵营”,并预计年内布局年产值约10亿的奶酪工厂。
今年4月,宜品乳业联手西班牙Leite Noso乳业公司收购当地Queserías Prado奶酪厂。宜品乳业表示,未来计划在欧洲、美洲市场推出高端A2奶酪、有机A2奶酪、有机羊奶酪等产品,这些产品还将为宜品高端婴配奶粉提供充足的脱盐乳清储备。
此外,光明、三元、熊猫乳品、百吉福、恒天然、菲仕兰等国内外品牌均已加码在华奶酪业务。今年4月,新希望乳业在接待投资者调研时表示,会考虑布局奶酪市场。5月,“乳酸菌饮品第一股”均瑶健康也在部分市场推出了“味动力”奶酪棒。
新品牌新产品增多
“疫情影响下,增速可达双位数的乳品只有常温奶、酸奶、奶酪。”荷兰皇家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超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近几年国人饮奶量在33-34公斤徘徊,始终上不来,说明液奶整体增速已经放缓,急需扩充干酪、奶酪、黄油等品类。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奶酪行业市场需求前景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零售奶酪终端市场规模约65.5亿元,2010-2019年复合增速达到22%,预计2024年终端市场规模将达到112亿元,2020-2024年均复合增速可到12%。
同时,“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的业绩表现也是可圈可点。2016年,妙可蓝多前身广泽股份置出采矿业,置入大股东旗下乳业资产,确立了以奶酪为核心的业务方向,转型首年即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妙可蓝多营收为28.47亿元,同比增长63.2%;净利润为5925.8万元,同比增长208.16%;全年奶酪生产量达到35781.43吨,较上年同期增长92.84%。其中,奶酪棒产品呈现爆发增长态势,带动妙可蓝多奶酪业务毛利率上升。
不断增长的行业数字让市场嗅到了商机。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1100家经营范围含“干酪、奶酪、芝士”,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和迁出的奶酪相关企业。2019年,我国奶酪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达到顶峰,超过250家。2020年,新成立的奶酪相关企业也超过了180家。
新京报记者近日走访北京BHG超市、永辉超市发现,今年儿童奶酪零食品牌在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爱氏晨曦、妙飞、乐芝牛等品牌基础上,又多了奶酪博士、吉士丁、和润等品牌,永辉自有品牌“馋大师”也推出了儿童奶酪棒产品。在线上,则可以找到熊猫乳品、均瑶健康、菲仕兰等奶酪棒品牌。
此外,儿童奶酪零食的种类也不再局限于奶酪棒。如伊利推出“可以吸的”液体奶酪,蒙牛爱氏晨曦推出100%真芝士鲜奶酪和常温鱿鱼奶酪零食,妙飞推出“0蔗糖”儿童奶酪棒,奶酪博士推出低盐高钙小圆奶酪,以及百吉福的“一杯芝士”、乐芝牛的“蘸蘸乐”等。
资本助力新品扩张
奶酪行业人士杜谦(化名)认为,妙可蓝多在奶酪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成功,促使入局者开始增多,背后的资本力量功不可没。
2020年6月,妙飞获得经纬中国A轮投资。同年12月,妙飞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钟鼎资本、老股东经纬中国跟投,资金将主要用于产能升级和市场投入。根据经纬创投官方微信,早在2019年,经纬中国就独家投资了妙飞的天使轮融资,随后又在A轮和B轮持续加码,是该公司目前最大的机构投资人。
2020年 12月,妙可蓝多宣布拟向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定增不超过1.01亿股。交易完成后,蒙牛将取得妙可蓝多控制权。对于如何协调妙可蓝多与旗下爱氏晨曦品牌的奶酪业务关系,蒙牛此前曾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两家公司将各自基于领先的生产研发能力,开展各类奶酪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并进行销售渠道共建、营销资源共享、产能布局提升、原材料采购等多方面多维度的业务合作。
而在“奶酪博士”母公司上海牛酪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也可以找到投资机构的身影,如万物资本一期(香港)有限公司、厦门挑战者文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南京星纳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等。
“从经纬投资、高瓴资本再到红杉资本,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到奶酪赛道,其核心是数亿级人口基数的消费升级带来巨大机会,加上近期新上市食品饮料类公司股价表现坚挺,投资人得到了丰厚回报,使得奶酪市场引起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一家奶酪生产企业分析。
杜谦认为,目前整个儿童奶酪市场还没有拼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但很多新品牌还处在烧钱阶段,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的工厂和产业链,主要依靠贴牌与低价策略抢占市场,而资本的进入给这种“烧钱式”扩张带来了助力。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在永辉超市某门店销售的90-110克小包装儿童奶酪棒产品中,妙可蓝多、百吉福、伊利仅个别产品打折,产品售价在18元-20元左右。相比之下,吉士丁“大奶酪棒”和妙飞“0蔗糖”奶酪棒则采取全线打折策略,折后价仅分别为11.9元、12.9元。在300克以上规格的大包装奶酪棒产品中,吉士丁的实际售价也是最低的。
此外,代工产品在奶酪市场并不少见,如“奶酪博士”A2白金蛋白奶酪的加工方为山东君君乳酪有限公司。均瑶味动力奶酪棒与永辉馋大师奶酪棒的代工方均为汕头市华乐福食品有限公司。
杜谦认为,目前的儿童奶酪市场就好像初创期的共享单车行业,大家都在借助资本跑马圈地,但最终能留下来的品牌并不多。“奶酪生产想要做到口味、营养、品质和产能上的平衡发展绝非易事。我们真正的对手不是那些小品牌,而是伊利、蒙牛这种在渠道、资本都有优势的巨头。”
如何打造竞争壁垒?
在奶酪家庭消费和餐饮渠道布局的缺失,也使部分新入局者无法与巨头进行全面抗衡。如在吉士丁天猫旗舰店,目前仅有奶酪棒、奶酪杯、芝士片3款产品。妙飞虽然在儿童奶酪棒基础上推出了芝士片、马苏里拉奶酪产品,但陈运承认,妙飞在餐饮渠道发力较少,前期主要做预包装食品,会把精力集中在增长最快的赛道。
相比之下,妙可蓝多拥有三大产品线,即以奶酪棒为代表的即食营养线、以烘焙奶酪为代表的家庭奶酪线,以及面向餐饮、茶饮渠道的专业领域线。2020年,这三大产品线的收入增幅分别在165.86%、108.82%、29.90%。
妙可蓝多各业务板块营收情况。
而作为国内首个拥有自主加工奶酪生产技术的厂家,三元食品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奶酪生产基地,也是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区域主要的奶酪片供应商。此外,目前餐饮服务已成恒天然大中华区发展速度最快的业务之一。在中国,每两个比萨就有一个会用到恒天然旗下安佳马苏里拉芝士。
这种产业链与产品线布局的缺失也体现在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的竞争差距上。尽管妙飞已跻身国内儿童奶酪棒销量第三的位置,但据欧睿咨询统计,在2020年国内整体奶酪消费市场中,妙可蓝多以19.8%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排名第一、第三的分别为法国 Savencia Sa 旗下的“百吉福”(25.0%)和法国贝勒集团的“乐芝牛”(5.9%)。前三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合计50.7%,前五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合计60.9%。
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如何实现“儿童奶酪棒销量第一”,陈运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妙飞的竞争对手从来就不弱,但之所以能快速增长,主要在于注重基础管理和研究。”
陈运此前提出一个观点,即国内奶酪行业供应链不够成熟,代工厂产能有限。自有工厂可以提供稳定产能,是品牌持续推出有竞争力新品的基础,也可以将食品安全控制在自己手中。在拿到经纬天使轮投资后一年的时间里,妙飞完成了产品迭代、销量暴涨、渠道下沉、自建工厂等布局,并建立起国内儿童奶酪领域单体规模最大的厂房。
经纬中国合伙人王华东曾在妙飞获得B轮融资后表示,奶酪是一个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20%、高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同时儿童零食市场也在塑造新的格局和细分品类。儿童奶酪产品的供应链、产品配方、渠道铺设,将共同叠加起生意的壁垒和门槛。
新京报记者 郭铁 摄影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