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自助餐,不过就是比较精致的大锅饭。
自助餐一吃就饱,原来都是“套路”,现在知道避免掉坑。
< class="pgc-img">>说到自助餐,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价格不是很高,花少量的钱就可以吃到各种美食,不限量,还不用纠结大家的口味,可谓吃得自由又尽兴。
以至于每去一家自助餐厅前,脑海里都会萌生一个奇怪的想法——一定要吃回本;更有疯狂者直接豪言:“要吃垮自助餐厅”。
这其中最理想的状态就是:
- 先饿到四肢无力
- 扶着墙进去
- 吃撑到走不动路
- 再扶着墙出来
然而自助餐厅可不傻,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吃吃吃,餐厅也照样能够赚赚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今天就是揭开谜底的时刻。
“一吃就饱”套路深
看到这里,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有同样的疑惑:平时在家饭量挺大的,一吃自助餐就发挥失常,进店之前想着肯定能吃回本,却奈何自己的胃不争气。
其实,自助餐这门生意,也充满了各种秘密,他们普遍遵循的原理就是:收入必须大于产出,这样才能赚钱。
< class="pgc-img">>要知道每一个当老板的,都是奔着盈利而经营的,做生意时也会抓住消费者“爱占便宜”的心理,在经营策划时玩“套路”。
通常情况下,在自助餐厅门口处,老板会在最醒目的地方,摆放各种口味的水果和小蛋糕,而糕点的热量又很高,随便吃几块,就会嘴里发干,这时你就会想喝水或饮料。
< class="pgc-img">>液体会使蛋糕在胃里扩张,立刻就有了饱腹感,接下来,随便吃点东西,你就吃饱了。
其次,老板还会规定就餐时长,或者控制菜品供应速度,不仅能防止有些顾客一直吃下去,还能提高餐厅的翻台率。
< class="pgc-img">>自助餐餐厅的营业时间一般是晚上5:00-9:00,顾客都聚集在同一时间段,人多喧哗,必定会影响人的食欲,减少了进食数量。
此外,自助餐厅用了更小的餐具,需少量多次盛取食物,给你一种“吃了很多”的错觉,然后望着高高一叠的空盘子,心里满足感极强。
< class="pgc-img">>一次能吃好几十道菜,对顾客来说物有所值,对商家来说,则是少消耗了很多高价菜品。你以为赚到了?其实是在不知不觉地替商家省钱。
就餐形式,来源于海盗
自助餐的英文名是buffet,从法语发源而来,本意是摆放食物的餐台。
传说,自助餐的就餐形式是来源于海盗,他们性格狂野不拘小节,在每次狩猎回来之后,都会举行一次丰富的庆功宴。
在庆功宴上,有打劫来的各种美食、饮料和酒,全部拿出来摆上桌,大家想吃什么就拿什么,而且时间不受限制,往往都是要吃撑了,实在是吃不动了,海盗们才会消停下来。
< class="pgc-img">>自出餐,虽然发源于欧洲,但真正将其发扬成一种流行文化的,是美国人。
上世纪30年代,自助餐风潮开始在国内兴起,当时普遍存在于外国人在中国开的大饭店里。直到80年代,而这种新型餐饮形式,才被推广到国内高端酒店行业,被中国老百姓所接纳。
在那个物质条件还不富裕的年代,很多人以吃一顿豪华自助餐为荣名。
2003年,曾经席卷中国的自助餐名牌“金钱豹”,就以每位200-300元的价格,丰富的海鲜菜品,成为当时奢华富足的象征。
< class="pgc-img">>不过,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早先靠着物美价廉发家的自助餐饮品牌,无法再以数量取胜,抵抗消费升级的浪潮。
如今,人们所需要的正是,菜品的精致、服务的舒适、生活的健康……
自助餐,非得吃回本吗?
研究显示,成年人的胃一般只能容纳1-2L的食物,即便考虑到吃饭过程中就会消化一部分食物,你最多也只能吃不到3.5L的食物,否则就会出现危险。
< class="pgc-img">>前不久,拥有260w粉丝的自助餐网红“泡泡龙”去世,他的抖音主页瞬间涌入无数前来吊唁的网友,许多人在他最后一条动态下留言——愿天堂没有自助餐。
其实,还是那句话,在肚子有限的空间里,合理安排饮食,才能吃得好,又能吃回本,关键还不撑!
很多人都知道,经常吃自助餐对人的健康是不利的。很简单,因为他们都是用二流的食材做出一流的品相,用视觉代替味觉,用种类代替品质。
前几年被曝出的金钱豹等餐厅牵涉假鱼翅事件,已经足以让高端餐饮品牌纷纷受挫,更何况是低廉的平价自助餐呢?他们也不过是为了压低成本,在食材上假冒伪劣、偷工减料。
< class="pgc-img">>这已经不是一个只追求吃饱的年代,在现实生活中,跟朋友一起吃一顿自助餐,是因为可以多尝几道菜、不用争议到底吃什么、可以有轻松闲适的氛围吃饭聊天,去撑死自己吃一家自助餐反而显得得不偿失。
千万不要被自己的天真所打败,你虽然吃不垮自助餐厅,但可以吃垮你自己,吃要有节制地吃,多锻炼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阿斯蒂芬大师、天道辉鸿、历史漫谈君、九边、浪潮工作室等
助餐行业正在经历一轮新的周期,从接连倒闭到遍地开花,只在一瞬间!
提起自助餐,那就必然要提到金钱豹,这是中国自助餐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他的第一家店开在了上海,一个人的价格超过200元。
< class="pgc-img">>请注意,这是2003年的200元,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相当贵,就连上海的白领们也没有实现自助餐自由,毕竟这是一个星期的收入。
虽然金钱豹的价格很贵,但是餐厅门口总是要排队,原因就在于上海的人口太多,而且金钱豹的好东西太多。比如说:大螃蟹、鹅肝、红酒等,这些都是平时不舍得吃的东西。
正因为平时舍不得吃,不如省吃俭用挤出200块钱,一次性吃到爽。人们最早吃自助餐讲究的就是“饿得扶墙进,撑得扶墙出”,总感觉这样才能吃回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助餐也并不稀奇,而且出现了很多低价自助餐厅,一起来参与竞争。
自助餐厅只要是低价,那么食材肯定是不太新鲜的,要不然一定会出现亏本的情况。就因为低价自助餐太多了,给人一种自助餐整体食材不新鲜的感觉,久而久之,自助餐也就成了这个时代的眼泪。
据统计,截止到2022年1月18日,国内的自助餐公司一共有32171家,但是存续的自助餐厅只有13802家,倒闭数量接近2万家。
尤其是在2020年和2021年,自助餐厅的新增数量同比分别下降了32.8%、35.6%。这说明很多餐饮人不敢挑战自助餐厅了,因为它对供应链的要求以及食物浪费的问题要有严格的控制,否则亏钱是肯定的事情,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而已!
< class="pgc-img">>看了以上的这些数据,是不是会感觉后背一凉?感叹餐饮创业太难了!
不要害怕,自助餐厅可能在2022年下半年迎来了新生,我主要以我个人的亲身感受来聊一聊自助餐厅的新机会。
最近一段时间,不知道江苏常州的自助餐厅老板是不是约好了,都是在最近开业,有的店铺面积在800平方以上,有的面积在300平米左右。
前几天,我们已经聊过一家大型自助餐厅的开业,开业当天,我刷到的短视频中,有一半都是关于这家自助餐厅的,简直就是被它洗脑了。
在经过一番地毯式轰炸的短视频营销之后,自助餐厅的团购券销售量刷新了当地的餐饮销售记录,只用一周时间,卖出去了2万张团购券,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此外,这家自助餐厅还在某团卖出1万张团购券,销售额为100万元,这还不包括直接到店消费的顾客。
就在这家自助餐厅的热度刚刚下去一点的时候,又一家主打牛蛙火锅的自助餐厅开始了新一轮的营销轰炸,由于店铺排队时间太长,老板提高了团购券的价格,希望减少客户的排队时间。
就在这家牛蛙火锅自助餐厅的热度还在的时候,此时又出现了一家主打牛蛙火锅的自助餐厅,同样也很火爆!
这种现象就让我感觉很不可思议,虽然这几家餐厅都很会利用短视频营销,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助餐,一次性吃到饱。
我们以牛蛙火锅自助为例,人们之所以想要尝试,最重要的是知道牛蛙并不是一道便宜的菜。很多饭店一个牛蛙干锅的价格就高达68元,但是这家自助餐厅的牛蛙吃到饱,啤酒饮料随便喝,只需要69元,这让消费者感觉非常划算,没有理由不去尝试。
自助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直击消费者人性的弱点,所有人都不希望自己吃亏,那么我们就可以故意给消费者制造一个赚大了的感觉。
只要一个人能吃两盘牛蛙,那么就已经回本,其他的饭菜吃进去之后就是赚到的,这要比你去火锅店吃饭便宜得多。不可否认,当人们开始放弃专业的餐厅转向自助餐厅的时候,这也是消费降级的一种表现,毕竟人们是从自助餐时代,走向了更贵,服务更好的个性化餐厅时代,现在又返回到了自助餐时代,很难说这是消费的升级!
< class="pgc-img">>当然,作为创业者,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助餐能不能打造成爆款,最关键的就是启动消费者内心的算账思维,只要你能主动让消费者算账,让他们感觉自己赚大了,那么就有希望成为网红店铺。
其实算账思维也是商业模式设计中最常用的一个元素而已,它与另外107个元素组成了商业模式设计的基本盘。通过多年的商业服务,我将这108个元素总结了出来,并且写进了我的新书《颠覆与重构》之中,有很大可能会启发你设计商业模式的灵感,让我们都能轻松打造出一个爆款产品。
< class="pgc-img">>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
今,自驾游已成为许多家庭和朋友间放松心情旅行的首选方式。而每次旅程中,高速服务区不仅是加油休息的地方,更是补充能量、缓解旅途疲惫的重要一站。
< class="pgc-img">>然而,在服务区的餐饮区,一个有趣的现象时常上演:尽管有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和品种多样的自助餐,很多人却选择了站在角落,手捧一碗热腾腾的泡面,这背后的原因何其微妙,又何其深刻。
< class="pgc-img">>泡面的魅力:便捷与性价比的双重诱惑
有些人始终选择泡面,是基于价格和便捷性的考虑。只需几分钟,就能得到一碗冒着香气的热食,这对于急于赶路的旅人来说,无疑是节省时间的最佳方案。
同时,泡面的价格相对低廉,一般5块钱就能解决一顿饭的问题,相比自助餐的35元,对于精打细算的旅行者而言,无疑是更为经济的选择。
自助餐的尴尬:价格与期待的落差
再说说自助餐。我今天所在的服务区自助餐是35元一位。乍一看这个价格也不算太贵,菜品有排骨、鱼等,看起来还可以。
< class="pgc-img">>但仔细看,大酱骨上肉特别少,鱼肉也全是小尾巴,其他都是一些凑数的菜。对于许多只是想快速填饱肚子继续上路的旅客来说,这笔开销似乎有些奢侈,性价比太低。
< class="pgc-img">>另一方面,服务区的自助餐往往因为食材供应链的限制,无法保证新鲜多样,品质参差不齐。最让人诟病的是,那句“几乎没什么肉”的评价,直击了食客对于性价比的敏感神经。
< class="pgc-img">>毕竟,谁都不愿意花“大价钱”却只能吃到不尽如人意的食物,这种心理上的落差感,使得许多人对自助餐望而却步。
选择背后的思考:性价比与体验的权衡
其实,站在泡面旁的人们,并非完全拒绝享受,而是在做一次性价比与体验之间的权衡。
< class="pgc-img">>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服务区的餐饮服务没有改进的空间。如果自助餐能在品质上有所提升,提供更符合消费者期待的菜品,同时在价格上做出更加亲民的调整,相信会有更多人愿意坐下来,享受那份难得的舒适与放松。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