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你看,不要急于评论
明日有雪,天寒地冻
身为一名已婚过的女子
虽然身边没有心疼自己的人
日益长大的孩子也可让我们心生安慰
在婚后每个渐近的节日,总有难过
我们不妨带上自己的宝贝
约上同龄的陌生姐妹
去找一个几十块钱可以让孩子玩乐的乐园
要有充气城堡,要有高高的凳子
一米高的梯台挡住想要四处奔跑的孩子
你坐我旁边,我点个外卖
要两杯奶茶,两块小蛋糕
我们不谈嫁人后的日子如何难捱
也不谈孩子如何难带
我们就静静地喝着奶茶,含一口蛋糕
看着玩耍中的孩子,放空自己
慢慢地消磨这一个本该在家打扫清洁忙碌奔波的下午
直到夜灯全都亮起,工作的人们焦急往家赶
直到路上人车拥挤,家家飘起饭香
我们相视一笑,不说再见
携起各自的孩子,匆匆融进生活
做回人妻、人母、人子……
最近被一个一场直播掏空一省退休金的标题党文章吸引了,点进去吃了一下瓜。是两个分别坐拥千万粉丝的顶级网红的合体直播,男的叫秀才,女的叫一笑倾城。他们日常的抖音视频主要都是以乡野田间为背景,捂嘴挑眉撩头发,毫无技术含量的对嘴型唱老歌。很多年轻人觉得:就这?我也行。这不比打工人读书二十余载做个打工狗好赚多了。
据说一笑倾城的榜一大哥是60级,花2000万才能到这个级别。而秀才有个72岁的东北老阿姨粉执着地要跨越千山万水去见他。而看他们视频下面的日常粉丝土味情话留言,完全无法跟退休的叔叔婶婶大伯大妈们的日常形象划起等号。
这两年发现越来越多超出自我认知的事情。我自己是不怎么刷抖音也从来不看直播的,以前一直以为都是小年轻小孩们爱玩这些东西,也以为很多跟我年纪相仿或者比我大的人喜欢看文字多过看视频音频,后来过年时发现沉迷于各种美颜特效能一天发若干个视频的都是阿姨婶婶们。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秀才跟一笑倾城可以爆火了,高级脸是部分年轻人的喜好,老干部式帅哥跟土甜风美女在老年人心目中就是YYDS。
很多小白因为喜欢喝奶茶咖啡而创业开奶茶咖啡店,租场地按照喜好的风格重新装修,购买整套全新的昂贵设备,买高价的优质原材料,觉得自己的出品好一定能做起来,几个月以后以在咸鱼倒卖设备而告终。
这些年做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赚得盆满钵满,而走高端路线的奈雪之茶喜茶之流则一直在爆亏。我自己喝很多不同品牌的奶茶但是这么多年我印象中只喝过一次蜜雪冰城,因为觉得它用添加剂勾兑比较多,比较少用天然新鲜的食材。所以我很难理解为什么它的销量这么好,然而市场数据并不以个人认知为转移。
文艺青年基于文艺情怀开花店最后失败告终的例子也很多。鲜花的损耗率,好的供应链跟稳定的客源,不同受众的审美,需要考量的因素太多了。现实生活中,文艺跟搞钱总是势不两立。
?
这两网红的爆红真是让大家醍醐灌顶,不要用自己的喜好跟认知去定位市场,要有利他思维,只有跳出自己的认知输出受众想看的东西才能赢得市场。
单暴涨3倍,店员忙得不亦乐乎
这两天,杭州一家特别的奶茶店
突然一下子火了
几乎每个走进去的顾客
都说体验感很愉悦
甚至“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帅了!”
< class="pgc-img">>“辫子哥”被递奶茶,直接下单25杯
他出来的时候,回眸一笑太帅了
7月29日下午,气温近40℃,空气里裹挟着从地面袭来的热浪,让人无所遁形。
上城区采荷街道凯旋路荷湾·特有爱幸福街区一家茶饮铺门口,一位年轻女孩刚给一位快递小哥递完凉茶,迎面走来个扎辫子的路人小伙。
“哥哥,喝一杯茶。”
清亮的声音让“辫子哥”明显愣了一下。“啊?茶水是吧?”他接过姑娘手中的凉茶,上下打量一番,本来要走,似乎觉得眼前这女孩有点特别,又回转身带着好奇走进店里。
< class="pgc-img">>原来这是由一群心智障碍青年经营的店铺。刚刚递凉茶的女孩,就是这样一位特殊孩子。
小伙子当即点了五杯珍珠奶茶,说要带给同事喝。那女孩高高兴兴接单,却做得很慢,旁边还有个老师不时提醒这一步做啥,下一步做啥。
小伙四下打量,见墙上贴着一批精心设计的公益奶茶券,旁边是可爱风的字体,还有一个数字1663。意思是说,顾客可以给陌生人点一杯奶茶,送给有需要的人,迄今已送出1万余杯,还有1663杯挂在墙上待赠送。
许久,回过身,姑娘才做完,正弯腰认认真真把每一张茶饮标签贴到杯身。那小伙子临走又突然加单,直接追加了20杯奶茶,“我也跟他们一样不拿走了,预订给有需要的人吧。”
< class="pgc-img">>他走出店门,回头看看店铺,在风中留下满意的一笑。
< class="pgc-img">>同一刻,店里老师送走客人,惊喜地拍着女孩肩膀,“很棒啊,哇,我们今天做奶茶啦,太厉害咯!”
店铺监控记录下的这件奶茶小事,把全国各地许多网友感动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人一旦做完好事,会心情愉悦,百事顺利”“你不知道最后他回头望店的那一刻有多帅!”“好感动,再去杭州的话,我也会光临”......
< class="pgc-img">>订单暴涨,有人远程下单50杯
这群孩子,太棒了!
这家茶饮铺就在凯旋路129号,名叫“弯湾爱生活”,是两年前在市、区、街道和社会各界支持下成立并投入运营的。
走进来,装饰透着温馨的设计感。
8月1日下午,老家安徽的值班店长张琳正在做饮品,“哎呀,今天好忙好忙。我们‘小伙伴’根本忙不过来。”
在这里,张琳也被“小朋友”(心智障碍青年)称为老师,教他们做奶茶、咖啡、烹饪、搞卫生等基本技能。孩子们算数字、算时间这类活没法教,得自己上。
< class="pgc-img">>昨天一早,张琳还没出门就发现了异样:才7点钟,手机端外卖平台就显示有奶茶预订单了。
一个小时后,又有人订了10杯生椰拿铁。
“平时不是这样的啊。奶茶嘛一天就10杯上下,今天已经做30多杯了,咖啡更多......”做下一杯的间隙,张琳感叹,“好像是看了网上视频,有点火了。我们小伙伴们有点来不及了。”
张琳从吧台下拿出一摞单子,都是下午的,“你看有个人一单预订了50杯,也是不拿走的。”单子上,是一位丁先生备注:“请把水和茶饮送给路过的那些环卫工人和其他有需要的人,你们很棒,加油!”
< class="pgc-img">>张琳说,视频里在门口递凉茶、进店里做奶茶的女孩叫胡亦璇,今年21岁。
胡亦璇学做奶茶一年多了,几个步骤得每天重复、重复。不过,她很喜欢做奶茶,每次都自食其力,值班店长则需要候在一旁,叮嘱这一步要干啥,下一步要干啥,怕她忘记。
下午四点,临下班,胡亦璇听老师表扬自己,开心地跟大家再见,“我回去啦老师。回家看《冰雪奇缘》,等妈妈。”她笑容清澈,挥手,袖子上能看见贴的姓名牌。门被拉开,留下一个快乐的背影。
张琳在“弯湾”十多年了,跟心智障碍孩子们接触久,感触很深。
“根本没想到视频火了,这其实是店里蛮平常的事情。我们店的同学们都很单纯,也很勇敢。大热天可以在门口热心地喊着给路人递凉茶,普通人都觉得难为情。其实心思单纯了,做什么事情都会很纯粹,就是高温天里很自然地请你喝杯凉茶嘛。”
那位猛点奶茶的潇洒“辫子哥”是谁呢?张琳说,大家都不认得,他也没留下名字、联系方式,只记得是一米八左右身高,30岁上下。
< class="pgc-img">>从一个人的妈妈,变成一群人的妈妈
没有人生来就是铁打的
其实“弯湾”这个名字,和它的创办人徐琴,杭州人都不陌生。
简单说,这是一位“铁打的”妈妈为心智障碍群体创造了一个“大家庭”的故事。这里面是无数个为母则刚的实例。
网友一片点赞的背后,其实也能读到为人父母才懂的辛酸和期许。就像网友@生活在脚下 一条不起眼的留言:“我儿子孤独症。从不会主动跟人交流。她(小璇)已经很棒了,希望我儿子现在做康复以后也能这样。”
徐琴还记得亦璇妈妈第一天带胡亦璇来的时候,两个母亲只是看第一眼,眼神里的那种期许,就都懂了。
徐琴的儿子今年36岁,也是弯湾的一员,不过并不像胡亦璇这样能凭较强的自理能力实现就业。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多年。其实前面二十年都是在为孩子付出。2岁不到,他床上摔下来,过了30天脱离生命危险,真的是运气。再过了30天,每天发癫痫都要二十几次。再过了两年,脑外伤压迫视神经导致的失明。他很坎坷。到了十七岁彻底看不见,然后再慢慢有点恢复......现在回忆起来,好像一口气就能说完,但是一个以泪拌饭的妈妈,那个过程很艰难。大家都说我是铁打的妈妈,当然不是铁打的,但你不做铁打的也不行啊。”
< class="pgc-img">>33年前,徐琴上班收入并不高。为了挣救儿子的钱,她腾出下班时间去路边卖棒冰。
她想想自己是个读书人,“卖棒冰”三个字在喉咙里翻来滚去就是喊不出来,眼睁睁看着棒冰融化。最后她喊出来的三个字,响到吓自己一跳。从那以后,她就啥都不怕了,做快餐、做夜宵、进外企、再辞职做生意......
60岁的徐琴已经不只是一个人的妈妈,也是一群人的妈妈。这些年,她和弯湾托管中心伙伴们、家长们仍在一起开拓适合大量心智障碍青年自我表达、实现就业的业态,书店、超市、车行、茶歇、保洁......去年,弯湾托管中心的26名青年还凭借一支啦啦操,登上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开幕式。
< class="pgc-img">>“以前很多家庭,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把他们藏在家里与世隔绝,其实是不行的。跟孩子们接触多了,其实你会发现,许多孩子跟我们其实并没有很大差别。”她说。
直到晚上,仍有零散几位客人进店光顾。“其实不是说比外面卖的奶茶好喝多少。”一位辽宁大哥说,“杭州市区这么个寸土寸金的地方,能有这样一家店面是属于这些特殊的孩子们的,本身就很不容易。”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钟玮 视频 方永彬 钟旭峰 夏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