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成都老菜场改造音乐厅,延伸‘音乐+’产业链”相关内容。4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成都音乐坊,感受这条街道的音乐文化演艺氛围。其中,一栋4层楼的砖红色建筑——成都音乐产业中心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栋建筑由一个老菜市场改造而成,里面不仅有老面条厂改造过的痕迹,还有猪肉、蔬菜区域改造而成的沉浸式剧场。
截至去年底,成都音乐坊入驻企业超800家,已形成文化产业与街区共兴的“音乐+”全要素产业链,2023年音乐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70亿元,其中,成都音乐产业中心的音乐企业年产值约5亿元。
成都音乐坊
城市“音乐引擎”
去年音乐产值突破70亿元
走进成都市武侯区丝竹路,彩色字体“成都音乐坊”立于街道中央,似乎给这条街区赋予新的定位和角色——城市“音乐引擎”。
长900多米的音乐大道,一端连接着成都城市音乐厅,另一端连接着九眼桥。街道中间有乐器行、乐器博物馆、各类小剧场等,其周围聚集了四川音乐学院等优势资源。这条街区不仅是成都市民购买乐器的首选地之一,更是看展、体验音乐演出、脱口秀等文艺演出的聚集地之一。
“武侯区音乐产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就在这里,从目前规划来看,这片区域已形成文化产业与街区共兴的‘音乐+’全要素产业链。”成都市武侯区三国创意设计管委会综合部部长陈甜婕介绍,通过政策引导,目前成都音乐坊这一片区吸引入驻的企业已经超过800家,“2023年音乐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70亿元,未来5年内,依托我们在建的音乐文创总部基地,整个片区音乐企业数量力争突破2000家,产值突破200亿元。”
成都音乐产业中心
菜市场“变”音乐厅
面条厂改造成小提琴工作室
整条音乐大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4层楼高的成都音乐产业中心。这栋大楼曾经是一个老菜市场,楼内还有面条厂、猪肉铺等改造留下的痕迹。
“2楼层高相对较高,因为这里曾经是一个面条厂,晾晒、加工面条就在此区域完成。如今,该区域已改造成小提琴演奏双博士王微致先生的个人工作室。”成都爱乐坊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燕羽介绍,在空间上,“保留了原来的层高,巧妙地设计了天窗,自然光线正好能透过天窗玻璃洒进室内舞台区域。”
成都音乐产业中心内 改造前后对比图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个工作室里还摆放着钢琴,旁边则是演出专用舞台,整个舞台造型呈不规则几何构图,舞台后方的位置为观众区域,由黑棕色调的台阶堆积出层次感。整个室内简约又不失设计感,目前该工作室还承担着对外音乐文化交流及演艺、培训等任务。
往外走,能看到不同主题打造的沉浸式剧场、主题餐厅、小剧场及音乐餐吧等消费场景。很难想象,这层楼曾经是卖猪肉、蔬菜、杂货的区域。
音乐产业“孵化器”
今年将把成都的音乐产业资源和优势推向国际
“1-2层为音乐文化消费新场景,3-4层入驻了涵盖音乐制作、创作、演艺、版权交易等公司,以及音乐艺术教育培训机构、乐器展销等业态。”燕羽表示,整栋楼约11000平方米,目前有近200家音乐相关公司入驻,“这栋楼就是一个音乐产业‘孵化器’,囊括音乐产业发展全要素,覆盖了音乐产业全产业链。”
以4楼的成都凡人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例,燕羽介绍,近年来成都的演艺市场非常火爆,“据行业内不完全统计,近80%在成都举行的演唱会,都由省外公司主办和执行,但2023年该公司在成都演唱会市场占比份额较大。”
“接下来,李宗盛在成都的演唱会将由这家公司主办。”此外,《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等影视音乐的制作公司,也在这栋楼里。
成都音乐产业中心3楼
“去年,成都音乐产业中心总产值约为5亿元,税收贡献近4000万元。”燕羽介绍,今年计划依托政府提供相关的招商引资政策,将成都的音乐产业资源和优势推向国际。“近几年,我们在国内进行产业招商引资,今年计划走出国门,招引更多优秀的音乐文化公司落户成都、入驻武侯区,共同助力音乐之都建设和城市发展。”
红星新闻记者 赵雨欣 部分图据受访者
编辑 李钰仪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题:老菜场变音乐中心?成都这一改造如何引爆“音乐 ”产业链!
成都,这座被誉为“音乐之都”的城市,最近却掀起了一股别开生面的改造热潮!你绝对想不到,一座老菜场竟然变身成了音乐产业中心,而这背后的故事,绝对不是一般的“老调重弹”。
< class="pgc-img">>文章开头的反常识钩子就是:老菜场变音乐中心?成都这一改造如何引爆“音乐 ”产业链!
热血沸腾的音乐,究竟如何在一座老菜场中绽放光彩?让我们一探究竟!
< class="pgc-img">>成都音乐坊,不仅仅是一条街道,更是城市的“音乐引擎”。这里,老菜场的硬朗外壳,正孕育着“音乐 ”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从老面条厂改造的小提琴工作室,到沉浸式剧场,一切都是如此别出心裁,令人瞠目结舌。
“成都音乐坊”立于丝竹路上,彩色字体闪耀着音乐文化的光芒,仿佛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长达900多米的音乐大道,不仅是乐器的天堂,更是各类文艺演出的热门场所。城市音乐厅、乐器行、乐器博物馆,无一不在诉说着音乐与文化的故事。
< class="pgc-img">>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4层楼高的成都音乐产业中心。这座曾经热闹非凡的老菜市场,如今焕发着崭新的生机。从面条厂到猪肉铺,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音乐的气息。更让人惊喜的是,这里还有沉浸式剧场,主题餐厅,以及小剧场和音乐餐吧等消费场景。想不到吧?就连卖菜的地方,也能变成观演的好去处!
成都音乐产业中心内,每一处都是音乐的孵化器。从音乐制作到演艺,从创作到版权交易,每个环节都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不仅仅是一栋楼,更是整个音乐产业的缩影。
< class="pgc-img">>那么,这一切究竟如何成就了成都的音乐传奇?又是怎样引爆了“音乐 ”产业链?想要知道答案,就请继续阅读下去吧!
从老菜场到音乐中心,这一改造的背后是一场音乐产业的飞跃式发展。成都音乐坊不仅提供了舞台给当地音乐家和文化从业者,更是吸引了大量音乐产业企业的入驻。这种“音乐 ”产业链的构建,不仅仅给了城市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 class="pgc-img">>据了解,成都音乐坊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800家,音乐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了70亿元。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对成都音乐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好注解。
而成都音乐产业中心更是这场改造的亮点。曾经是一个老菜市场的建筑,如今焕发着崭新的生机。从改造过的面条厂到猪肉铺,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音乐的气息。这种文化与商业的完美融合,成就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 class="pgc-img">>随着“音乐 ”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成都的音乐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愿这座城市的音乐之声,能够奏响更加绚丽的乐章,成为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天介绍一下苹果之父哈萨克音乐餐吧
一、餐厅概述
苹果之父哈萨克音乐餐吧位于水磨沟区南湖东路340号无界悠活广场内,是一家以哈萨克音乐为主题的特色餐厅。餐厅将美食与音乐完美融合,为食客们带来一场独特的用餐体验。
二、特色菜肴
餐厅的特色菜肴包括马肠和风干牛肉等,这些菜肴都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美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马肠口感鲜美,肉质鲜嫩多汁;风干牛肉则口感独特,肉质紧实有嚼劲,搭配餐厅特制的调料更是美味无比。
三、优点
1. 独特的音乐氛围:餐厅内播放着哈萨克族的传统音乐,为食客们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用餐氛围,仿佛置身于哈萨克的草原之上。
2. 美味的特色菜肴:餐厅提供的马肠、风干牛肉等特色菜肴都是精心制作的,味道正宗,深受食客们的喜爱。
3. 环境优雅:餐厅的装修风格简约而不失高雅,环境宽敞明亮,适合各种聚会和宴请。
四、缺点
1. 价格稍高:由于餐厅提供的是特色美食和独特的音乐氛围,因此人均消费稍高,约在130元左右。
2. 位置相对偏远:对于不熟悉当地路况的食客来说,餐厅的位置可能稍显偏远,不太容易找到。
总的来说,苹果之父哈萨克音乐餐吧是一家具有独特魅力的餐厅,无论是品尝美食还是感受音乐氛围,都能给食客们带来一次难忘的用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