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网8月22日讯 根据厦门市思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近日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厦思城管罚(2024)1358号)显示,2024年7月4日,厦门华诺达餐饮有限公司(店招牌名为八合里潮汕牛肉火锅)在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96-101号的店面经营过程中,超出门窗和外墙设摊经营,在店门前摆放广告牌、接待台等物品,面积为1.55平方米,依据《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罚款处以人民币壹佰伍拾伍(¥155.00)元整的罚款。
据了解,厦门华诺达餐饮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餐饮服务,食品销售,餐饮管理等业务的公司,成立于2024年03月18日,公司坐落在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96-101号,法人是林燕利。
(台海网综合)
源:台海网
台海网1月2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陈捷林彬彬通讯员思法)租了店面花钱装修,开业准备就绪,结果来了“当头一棒”,被告知该店不能经营烧烤和大排档,餐饮店经营者与房东闹上了法庭。十几万元的前期投入,应该由谁来承担?近日,思明法院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租赁合同纠纷。
去年7月,店主李先生通过中介将店铺出租给老王经营餐饮。双方签了合同,约定了长达6年的租期,月租金1.23万元。之后,老王装修了店铺,购置了设备用品,做好开业准备。不料装修期间,物业公司就拿出《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通知老王禁止营业,原因是该区域是特殊餐饮项目的禁设区。于是,老王决定放弃承租,要求李先生退还租金、押金,赔偿前期投入15万余元。后来,双方协商不成,老王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双方合同退还租金,并赔偿各项经济损失15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为,李先生的店铺位于住宅楼,属于《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中禁止新设餐饮业的范围,不具备作为烧烤、排挡等特殊餐饮业态经营场所的条件。老王经营烧烤的合同目的没法实现,有权要求解除租赁合同。老王与李先生在缔约磋商、签订书面合同的过程中,对租赁用途的确认、租赁物是否符合租赁用途的实地查看、合同相关方对租赁用途的保障义务等方面存在瑕疵。李先生作为出租方,其店铺位于居民楼一楼,对于经营餐饮可能引发的问题应该有更多的考量及合理的提醒;老王作为多年的餐饮经营者,也应在承租时对相关的环保要求、经营风险有清晰和谨慎的认知。
因此,综合本案实际履行情况以及双方对合同解除的过错因素,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酌定赔偿金额为6万元,并判令被告李先生退还老王押金和部分租金。
法官说法
餐饮选址要谨慎避免投资“打水漂”
法官说,《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对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特殊餐饮业态划定了禁办点,广大市民朋友均有义务遵守执行。缔约双方切不可对相关的禁止性规定心存侥幸心理,漠视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作为餐饮业经营者,开店选址时,应对可能产生油烟、异味、废弃等餐饮业态经营场所的特殊环保要求,以及相关经营风险有足够清晰和谨慎的认知,防止“投资打了水漂”。而作为业主,在出租房屋时,对房屋具体的经营用途不仅要明确,也要给予承租方善意的提醒,避免造成损失。
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公布
《厦门经济特区燃气安全监管若干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第三十五条关于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有关规定,现将厦门市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厦门经济特区燃气安全监管若干规定(草案)》全文在《厦门日报》和厦门人大网站(www.xmrd.gov.cn)上刊登,广泛征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意见。
自公布之日起至5月28日,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将书面意见寄至厦门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员会(地址:湖滨北路61号,邮编:361012,电话:2891220,传真:2893012)或发电子邮件至:chenhuan@xmrd.gov.cn。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2015年5月18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燃气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身、财产和社会公共安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本经济特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市政行政管理部门是本市燃气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燃气主管部门)。区建设(市政)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燃气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燃气管理工作。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市、区燃气主管部门职责分工予以明确并公布。
市、区燃气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燃气管理机构负责燃气日常监管工作。
第三条 燃气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宣传和普及燃气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燃气安全意识。
第四条 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下列燃气的监管工作: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燃气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管,按照法定职责调查处理相应的燃气生产安全事故;
(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对燃气运输及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运输燃气的依法予以查处;
(三)公安机关会同有关行政部门负责对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法存储、销售燃气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对依法应当经消防安全许可的燃气经营、使用场所的监督检查;
(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实施燃气安全监管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
(五)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加强对燃气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和液化石油气充装环节的安全监察,以及对钢瓶的充装、检验环节的监督管理;
(六)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无照燃气经营行为。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受燃气主管部门的指导,对辖区内的燃气安全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 燃气经营和供应实行许可证制度。
市燃气主管部门负责瓶装燃气经营、管道燃气经营、燃气汽车加气站设立以及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资质许可;区燃气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瓶装燃气供应站(点)的设立许可及停止供气、迁址、更换气种、改动设施等相关审批。
第六条 设立燃气汽车加气站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条件,并通过具备相应资质安全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及其设施安装情况进行的安全验收评价。
设立瓶装燃气供应站(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条件,在取得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有关行政许可后向燃气主管部门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第七条 燃气汽车加气经营许可证和瓶装燃气供应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
第八条 用户在使用燃气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用气规定,不得使用未取得燃气供应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燃气,不得擅自封闭管道燃气设施。
以管道燃气为燃料的热水器、空调器以及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热水器,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安装。
第九条 用户需对户内管道燃气设施进行改装、迁移、拆除的,应当向燃气经营企业提出申请,经同意后,由燃气经营企业组织实施,费用由用户承担。
第十条 餐饮场所燃气用户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操作维护人员燃气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燃气安全检查。
餐饮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装符合国家质量、计量标准的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等安全装置,配备干粉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和设施,并保障其正常使用。
餐饮场所使用五十公斤单阀液化石油气钢瓶的,应当具有五百平方米以上的经营面积,设置独立气瓶间,且应当符合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禁止餐饮场所使用五十公斤气液相双头液化石油气钢瓶。
第十一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检查、维修维护、事故抢修以及安全责任等制度,健全燃气安全保障体系,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及时处理燃气设施故障和事故,确保正常安全供气。应急预案应当报市燃气管理机构备案。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设置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专职抢险队伍,配备抢险抢修人员和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等,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并向社会公布抢修电话。
第十二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建立用户燃气设施安全检查操作规范,制定年度入户安全检查方案,并向市燃气管理机构备案。
入户安全检查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提前告知用户,安全检查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服务;
(二)对非居民用户每年检查不得少于一次,对居民用户每二年检查不得少于一次;
(三)进行安全用气宣传,对用户安全用气给予技术指导;
(四)认真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发现用户有违反安全用气规定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书面告知用户整改,并为用户整改提供帮助;
(五)因用户原因无法进行安全检查的,应当做好记录,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用户另行约定安全检查时间。
燃气经营企业发现用户有违反安全用气规定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书面告知用户整改。
第十三条 燃气经营企业发现用户存在下列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且不能及时整改到位的,应当采取停气措施:
(一)燃气设施漏气的;
(二)燃气管道末端未设有效封堵的;
(三)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未装烟道或者烟道未出户的;
(四)在装有燃气管道、设备等设施场所居住的。
燃气经营企业采取停气措施,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采取违反治安管理或者涉嫌犯罪的行为进行阻挠的,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向公安机关或者燃气主管部门报告。燃气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处理。
用户整改到位后向燃气经营企业申请恢复用气的,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及时确认用户申请并恢复供气。
第十四条 瓶装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其所属供应站(点)的安全、经营、服务管理,并遵守以下规定:
(一)应当与各供应站点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送气人员)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属于劳务派遣人员的应当与有资质的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
(二)应当合法取得供应站点经营场地的使用权;
(三)应当建立统一的供应站点管理制度,包括供应站点的供用气合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用气环境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供应站点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
(四)企业所属供应站点应当以分支机构名义办理营业执照或者备案为该燃气经营企业的经营场所;
(五)应当建立超过检验期限、待检测钢瓶和超过使用期限钢瓶的登记、管理、处置制度;
(六)禁止回收非本企业钢瓶;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事项。
瓶装燃气供应站(点)不得兼营与燃气无关的业务,不得在燃气供应站(点)之外设立燃气钢瓶收集或销售瓶装燃气的场所。
第十五条 对瓶装燃气用户的配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送气人员应当持证上岗,统一穿着印有公司标志、送气电话的服装;
(二)对钢瓶实行数字化管理,做到钢瓶流转数据的可追溯查询。
瓶装燃气供应站(点)在运输、配送瓶装燃气过程中应当随车携带出库清单,清单应当载明用户名称、钢瓶数量等。
第十六条 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储配站、压缩天然气场站、液化天然气场站、液化石油气场站和燃气经营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安全评价,并将安全评价书面报告报市燃气管理机构。安全评价每五年至少一次。
安全评价报告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经营企业应当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市燃气管理机构。
第十七条 燃气燃烧器具、燃气泄漏报警器和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及其附属设施销售单位,应当依法设立或者委托设立售后服务站点,配备经考核合格的安装维修人员负责售后安装维修服务。
从事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的企业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第十八条 在燃气管道和其它燃气设施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开挖沟渠或者挖坑,堆放土头杂物或者其他大宗物品;
(二)擅自进行机械开挖、打桩或者顶进作业;
(三)擅自重车碾压;
(四)封闭燃气设施;
(五)擅自在沿海(江、河)、跨海(江、河)、穿堤的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内,抛锚、拖锚、掏沙、挖泥或者从事其他危及燃气管道设施安全的作业;
(六)其他损坏或者危及燃气设施安全的行为。
燃气设施保护范围由市燃气主管部门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在申请道路挖掘许可前,应当向管道燃气经营企业查询作业区域地下燃气管道埋设情况,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在接到查询后五个工作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对可能危及燃气管道及设施安全的,施工单位应当与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签定燃气设施保护协议,对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的方式、各方义务等进行约定。
施工单位应当在动工之日前三天通知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并在施工现场设置燃气安全标志后,方可施工。
未进行咨询确认或者未签定燃气设施安全保护协议的,市政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道路挖掘许可。
第二十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燃气管理协调机制,研究燃气安全监督管理领域的重大问题。
市、区燃气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年度检查计划,组织安监、公安消防、质监、商务、经信、交通运输、环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进行燃气安全专项检查,其他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一条 市燃气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瓶装燃气经营企业、燃气汽车加气站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通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暂时停止燃气经营并依法予以查处。
区燃气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瓶装燃气供应站(点)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配合市燃气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其他燃气设施安全生产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通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暂时停止燃气经营并依法予以查处。
第二十二条 燃气主管部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其法定职责建立巡查制度,向社会公布服务电话,受理有关燃气安全方面的举报和投诉,依法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举报或者投诉人。
第二十三条 镇人民政府 、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职燃气监管人员,加强对辖区内燃气设施和燃气用户的监督检查,定期开展辖区餐饮场所燃气安全日常巡查工作,跟踪、督促落实燃气安全隐患整改。
相关行政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存在法律、法规和本规定规定的违反有关燃气安全管理情形的,属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实施行政处罚事项的,应当及时转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燃气主管部门在履行燃气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询问相关人员,制作笔录;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
(四)暂扣违法使用的钢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被检查单位应当配合监督检查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阻碍检查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二十五条 燃气汽车加气站、瓶装燃气供应站点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未参加年审或者未通过年审的,由燃气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燃气主管部门应当通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燃气用户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违法使用钢瓶的,没收钢瓶。逾期未改正的,对单位处以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燃气经营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第五项规定的,由燃气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由燃气主管部门通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瓶装燃气供应许可证。
燃气经营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钢瓶,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瓶装燃气供应许可证。
燃气经营企业经营瓶装燃气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地下燃气管线等重要燃气设施,施工单位未与管道燃气经营企业签订燃气设施保护协议,或者施工单位未按照燃气设施保护协议执行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1998年7月14日厦门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5年1月13日厦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厦门市价格管理条例>等四件法规的决定》修正的《厦门市燃气管理条例》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