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安全一直是大众关心的问题。近期,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抽检糕点、饮料、茶叶及相关制品等3类食品307批次样品,其中不合格样品11批次,其中3批次饮料上榜,荣之源一批次猕猴桃饮料酵母超标29倍,一批次四季春奶茶(固体饮料)霉菌检出值超标2.6倍。
目前,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要求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荣之源一批次猕猴桃饮料
酵母超标29倍,或已变质
根据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0年第51期),3批次饮料监督抽检产品不合格,其中2批次为固体饮料,1批次为果、蔬汁饮料。
具体而言,标称生产企业为安徽香格利食品有限公司的荣之源猕猴桃复合果汁饮料(规格型号:1.5L/瓶;生产日期/批号:2020-06-21),酵母检出值为600CFU/g,标准限值为20CFU/g,由此推算超标29倍。
据了解,酵母虽然本身并非有害菌,但酵母超标会引起食物变质,食用酵母超标的食物可能引起腹泻,危害人体健康。如果食品中酵母菌含量超标,说明该食品的生产环节卫生质量较差,以及这种食品已过分发酵,容易变质。
一批次四季春奶茶(固体饮料)
霉菌检出值超标2.6倍
除此之外,2批次固体饮料检出霉菌超标,同样属于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导致。
具体而言,标称安徽雅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果遇茶”四季春奶茶(奶茶固体饮料)(规格型号:53克/袋;生产日期/批号:2020-07-09),霉菌检出值为180CFU/g,标准限值为50CFU/g,超标2.6倍;标称合肥金岛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SO+SAFEROES+”丝袜奶茶(规格型号:1kg/袋;生产日期/批号:2020-07-09),霉菌检出值为70CFU/g,超标0.4倍。
据了解,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霉菌超标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由于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引起霉菌滋生,导致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不合格。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
2批次苏式五仁月饼
均检出防腐剂超标
此外通告显示,标称生产企业为怀远县金玉园食品有限公司的苏式伍仁加冰月饼(规格型号:300克/盒;生产日期/批号:2020-08-06)、苏式香油伍仁月饼(规格型号:350克/盒;生产日期/批号:2020-08-06),均检出防腐剂超标。
据悉,防腐剂是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不仅规定了我国在食品中允许添加的某一添加剂的种类、使用量或残留量,而且规定了同一功能的防腐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长期过量食用防腐剂超标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附件: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1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0年第51期)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实习生 李思祺
如果您有相关线索
欢迎发送邮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过微信
搜索“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微信号:ndlab2020)
与“鉴定君”随时互动
日,茉酸奶因质量问题引发热议,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反映,该品牌的酸奶存在口感异常、乳酸菌活性不足等问题。这些反馈让原本深受喜爱的茉酸奶陷入信任危机。
< class="pgc-img">茉酸奶门店
>< class="pgc-img">一杯奶昔等于一颗牛油果
>茉酸奶作为市场上一款备受追捧的饮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广受欢迎。然而,近期爆出的质量问题让消费者感到失望和愤怒。不少人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购买茉酸奶后的不愉快体验,称产品味道异常,有的甚至出现变质情况。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更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当肩负起对消费者的责任。
消费者呼吁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特别是对那些出现过质量问题的品牌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市场上的每一款食品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对于茉酸奶公司而言,当前的危机不仅是品牌信誉的考验,也是其社会责任感的试金石。公司应当迅速回应消费者的关切,查明质量问题的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并对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合理赔偿。唯有如此,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任,恢复品牌的良好形象。
< class="pgc-img">茉酸奶致歉
>茉酸奶质量问题的曝光,再次提醒我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应当保持警惕,理性看待品牌宣传,选择可信赖的产品。我们期待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为公众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环境。
< class="pgc-img">>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某00后高中生因为喝太多奶茶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手脚布满痛风石,被紧急送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治疗,刚送到医院时,检测尿酸高达900umol/L。
< class="pgc-img">>据该患者自述,早在4年前,他就已经有痛风发作病史,但没有吃药也没有忌口。而且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奶茶,“一般每2天就要喝一次,1天1杯也是会有的。”
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郑少玲分析,该患者爱喝的奶茶是高糖软饮料,高果糖成分进入人体后,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多尿酸,痛风就找上门了。
< class="pgc-img">>令人欣慰的是,该患者在专家治疗下已于7月14日出院,而且他信誓旦旦地说:“再也不喝奶茶了!”
对于这个案例,肯定有人会反驳,这只是个案,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一棒子打翻一船人,喝奶茶的多了去了,大家不都还是好好的?
诚然,如果奶茶用的是真正的鲜牛奶,真正的好茶,无需太多担心。但实话讲,街头巷尾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奶茶店,真正良心做好奶茶的有几家?
< class="pgc-img">>上海市消保委曾针对上海市27家主流网红奶茶铺进行了抽检,他们购买了这些店铺中最畅销的51份奶茶样品,其中正常甜度的27份,无糖奶茶20份,少糖、低糖的4份。
随后,抽检人员委托上海市营养品质检站对奶茶中的咖啡因、糖分、反式脂肪酸等进行了检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咖啡因含量最高相当于8罐红牛
< class="pgc-img">>经检测,在51份奶茶样品中,咖啡因平均含量达270mg/L,最高的达828mg/L。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杯中杯的美式咖啡,咖啡因含量为108mg,一罐红牛的咖啡因含量为50mg。而这次检验中,有4份样品每杯咖啡因含量超300mg,最高的一杯达428mg,相当于4杯中杯咖啡,8罐红牛的咖啡因含量!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健康成人单次摄入咖啡因含量不超过200mg,全天摄入量不超过400mg。
如果说这次检查还不足以代表大多数奶茶的话,那么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也开展过一项珍珠奶茶的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在10个品牌奶茶中,咖啡因平均含量为258mg/L,最高的达522mg/L(约365mg/杯),相当于七罐红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众所周知,摄入咖啡因含量过高会引发心悸、失眠、神经过敏等症状,孕妇、儿童更不易过多摄入。但是在这些奶茶店铺中,几乎没有对奶茶所含的咖啡因进行提示。
多数奶茶含糖量超标,“无糖”奶茶也含糖
< class="pgc-img">>上面图表是上海消保委对奶茶中糖分含量的检测结果,从中可看出,51份奶茶样品全部含糖,其中含糖量最高的达13.g/100ml。
相当于一杯500ml的奶茶里有65克糖,2杯罐装可乐的含糖量。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规定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内。
< class="pgc-img">>而且,即便宣称“无糖”的奶茶,含糖量也达到1.2g/100ml。
在深圳市品质消费研究院开展的珍珠奶茶比较试验也发现,10款品牌珍珠奶茶中,一半属于高含糖饮料,最高的奶茶含糖量约为14块方糖。
< class="pgc-img">>奶精添加剂危害多
在蛋白质及反式脂肪酸的检测中,有19款蛋白质含量明显偏低,而反式脂肪酸又明显过高。
最高的一杯奶茶中含有6.2g反式脂肪酸,明显超过了《膳食指南》中规定的每日摄入量不超过2g的建议。
而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仅仅增加2%,就会使心脏病风险提升25%,不仅如此,摄入量过多还会提升糖尿病风险及影响儿童神经发育。
而这两项指标失衡,是因为多数奶茶商家用奶精替代了牛奶。
< class="pgc-img">>奶精,也叫氢化植物油,但它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
经人工氢化后,主要是反式脂肪酸、奶油香精、乳化剂等的混合物,脂肪含量高达20~75%,热量比淀粉还要高,早就已经被欧美国家立法限制使用。
在脂肪含量上,45份无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平均为2.7g/100ml,6件有奶盖的奶茶脂肪含量平均为6.3g/100ml。
其中,脂肪含量最高的一杯奶茶可提供41g的脂肪,喝一杯这样的奶茶,相当于吃了两顿饭的脂肪。
此外,很多人觉得奶茶好喝,其实是商家为了增加香味、改善甜度,滥用芳香剂、甜味剂、乳化剂等食品添加剂,吸引小年轻们的。
最后,我们还要再次强调一下,以上现象不代表所有奶茶品牌(强烈的求生欲)。
< class="pgc-img">>不过,我们还是要说,大家还是少喝一些奶茶比较好,尤其是95后、00后们。如果你实在很爱喝奶茶,那就多花点钱,喝点明确标注有“鲜牛奶”“牛乳”“拿铁”等字样的奶茶,起码更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