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贺桐
“在西安开餐厅实现了我们的梦想,能让香港美食被越来越多的内地民众接受,我们真的很开心。”去年年底,来自香港的萧玉婵(Winnie)和丈夫马宽(Sam)来到西安,经营着一家港式火锅“打边炉”。“和其他内地城市相比,西安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这座古城浓浓的市井‘烟火气’,也是吸引我们的重要因素。”
“我的父母就是开餐厅的,我从小就会给他们帮忙,但是香港的房租太贵,开餐厅的梦想在过去几十年都没能实现。”萧玉婵说,如今“港味”美食在内地越来越受欢迎,自己也有机会来到西安“圆梦”。“从装修筹备到顺利营业,这大半年时间虽然格外辛苦,但我们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
萧玉婵的丈夫马宽出生在西安,可从小便跟随父亲定居香港。“1993年我们两个还没有结婚,他邀请我来西安,带我去参观了兵马俑,感觉真的很震撼,看到大雁塔、钟楼,就有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萧玉婵说,“但那时候的西安和现在不一样,完全没有这么繁华,干燥的气候也让我有些受不了。”
“我老公有一些生意需要在西安香港两边跑,我的更多时间会留在香港照顾孩子,就算来一趟最多也就待个三四天。”萧玉婵说,之前每次来西安的停留都很短暂,直到2017年带着孩子来西安待了一个月,才让她切实感受到了内地的发展变化。“不要笑我,是真的觉得很繁华,西安已经发展非常好了,和之前印象里的完全不一样,蓝天越来越多,出门看到这些宽阔的街道,就觉得很舒服。”
“我们是标准的‘吃货’,去过亚洲、欧洲、美洲、澳洲很多国家,走到哪里都会尝试当地的特色美食,觉得好吃的就会买食材自己尝试去做,在家里面我们两个会抢着给孩子做饭。”萧玉婵说,“除了泡馍、凉皮、油泼面、灌汤包这些特色美食,到了晚上沿街坐满吃夜市的人,这样的市井文化也真的让人很喜欢。”
“实际上开餐厅的梦想,从我小时候在香港父母的大排档帮忙时就有,然而他们都认为我做不好,让我安心念书好好工作。”萧玉婵坦言,在西安开餐厅之前,自己在餐饮行业并没有太多经验。“我们在大湾区也看过不少地方,不过最后还是觉得在西安,香港美食的差异性会更大一些,再加上老公对西安相对熟悉,最后才下定了决心。”
“我们去年年底来到西安,最初遇到了不小的困难。”萧玉婵说,餐厅开始装修后便受到疫情影响,开业时间经历了三次推迟,招牌上的红布都落满了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陕西联络处的协助下,餐厅终于在四月底顺利开业。“开业当天,店里没有任何员工,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当时在想,能开业就算是成功了。”
“我们餐厅以港式打边炉为主,主打牛腩、牛杂,还有咖喱鱼蛋、凉茶、竹升面等香港特色美食。”半年多时间下来,萧玉婵和她的餐厅已逐渐步入正轨。“所有菜品都是由我来主厨,并结合西安市民口味进行改良,比如在香港都是味道轻一点的,在西安会适当加重一些,甚至有人建议加入麻辣锅,但在我看来不能本末倒置,还是要尽可能将最原汁原味的香港风味带到西安。”
“‘香江’是香港的别称,而‘捞喜’有吉祥喜庆之意,香港也被誉为美食天堂,我希望在把这些特色美食带给西安民众的同时,能让更多人了解香港饮食文化。”萧玉婵说,“现在我们有很多回头客,有在西安工作创业的香港人,也有在大湾区工作过的西安人,有人能认可我们制作的菜品,就有很强的成就感。”
“到了夏天,不少西安人晚上喜欢坐在街边喝酒,忙完之后,我也喜欢出来跟他们聊天。实际上,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是打香港牌子,并不一定是香港人在做,他们会问我‘你真的是香港人吗?’,我说‘我是啊’,他们说‘你讲话我听不懂,你真的是香港人’。”萧玉婵说,餐厅每天都要营业要到凌晨两点,但自己却乐在其中。“在餐厅收拾完回家后,天都快要亮了。”
“我们每天会从回民街采购现宰的新鲜牛腩、牛肚,柱候酱、沙茶酱都是我在香港采购好调料自己熬制,而牛丸我们在潮汕地区试过很多家,才找到了一家和香港当地很像、口味令我们满意的。”萧玉婵说,希望将自己的餐饮事业“扎根”在西安,随着接受度的不断提高,也能将更多正宗的“港味”带到西安。
为进一步加强和深化陕港两地的联系和合作,香港特区政府在西安市设立了隶属于驻成都办的驻陕西联络处。“通过香港驻陕西联络处,我也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在陕西工作生活的香港人,其中不少人在从事餐饮行业,我们常会在微信里聊天,相互鼓励。”半年多时间下来,萧玉婵已逐渐融入到西安的生活当中。
如今,陕港两地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落地西安创业和工作的香港人越来越多,“西安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与香港东西荟萃相互包容,陕港两地之间的交流将在这种氛围中越来越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成都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李蕴妍表示。“我们向在陕港人港商分享当地营商政策,为在陕港人港商搭建平台,定期举办研讨会、经贸论坛等活动,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陕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陕西联络处主任马志明说。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安徽牛肉板面”是石家庄必吃选项,以一己之力为河北省会美食代言。近日,石家庄市召开“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发布会”,市长亲自站台,将推广使用“石家庄牛肉板面”这一品牌。有意见认为,这将迈入牛肉板面“去安徽化”进程,引发各界关注。
石家庄的安徽牛肉板面故事,是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温馨注脚。板面起源于皖北阜阳市太和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打工者进入石家庄,并进行了改良。除保留“不打不成面”的暴力摔制做法外,“主料”从羊肉变为牛肉,口味上也趋于浓重。最重要的浇头亦非名字中的“牛肉”——它已是细小如泡面中的牛肉粒,取而代之的是卤蛋、丸子、豆皮“三件套”,配上香浓的汤汁、劲道的宽面,吃起来畅爽无比。
牛肉板面,碗中有牛肉粒和卤蛋
石家庄并不存在较大的皖北人社区,在battle过程中,异乡味逐渐适应了本地胃。板面的灵魂中,已经浇注进石家庄风味。
无论是天津的煎饼馃子、广州的肠粉还是沈阳的鸡架,都很少看到它们在同一条街上“扎堆”。只有在石家庄街头,才能看到板面一家接着一家地开,可见“下沉”力度之大。大大小小的板面店招牌上,依然多见安徽、太和等字样,凸显“原籍”来标榜特色。
天津小吃煎饼果子
这似乎也是当前餐饮界盛吹的一股风潮。一座北方城市出现顺德打边炉、潮汕肠粉等店铺名并不稀奇,有时甚至安错了名头。在山东德州,有一款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亳州鸭煲,相关店铺已呈连锁化发展之势,但笔者向亳州籍人士求证却得知当地根本“查无此物”。类似的还有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火车站美食——加州牛肉面。
顺德清水鲩鱼片打边炉
之所以把地名镶嵌在美食之前,无非是想要营造某种“陌生化效应”,既标明正身,又暗示“我们不一样”,是当地少有的滋味,提供些新鲜感。有时“用力过猛”,落得个“货不对板”也并不意外。
应当承认,有些美食在传承过程中与原产地渐行渐远,以至形成新的风格。就比如,在网上搜上海老字号,出来的却是哈尔滨食品厂。它们家出产的蝴蝶酥,不仅是公认的“头牌”,而且成为海派点心的代表。之所以命名为哈尔滨,是因为创始人纪念自己曾在哈尔滨学做糕点的经历。这里的“哈尔滨”,应当理解为一种虚指。美食“常串门”,甚至“归化”,并无不可。
上海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
从文化意涵上探究,石家庄牛肉板面已经完成从外来小吃到城市符号的美味变迁,从简餐选择变为石家庄市民共同的情感寄托和城市记忆。推动“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的举措,将进一步强化这一美食的文化身份。
不久前,吉林市为锅包肉举办了世界级的大赛,并宣布成立“锅包肉办公室”,一时引发舆论热议。其中还夹杂着一种声音——锅包肉是吉林的吗?这是基于起源地角度的思考,认为此举是吉林市在争抢锅包肉头衔。实际上,作为一款流传东三省的百年美食,具体起源于何时何地已不重要,只要一地人民能在这种美食上找到共同的情感共鸣,就可以“英雄不问出处”。
广州、成都等大城市,集纳了各自区域范围内的美食,并加以融合创新,才成为公认的美食之城。能够让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美食汇聚、交融与碰撞的城市,也才能凸显包容性和创新精神。粤菜可以火遍上海滩,来自于上海的生煎也可以在广州最经典的美食街西华路占据排队C位。美食的原乡情怀固然可以保留,但不必拘泥于此。(闫延)
来源: 荔枝新闻
<>吃蛇,就去榕记”。
在广州,榕记是一张地标名片。14年间,从广州番禺到广西、湖南,从一家小店做成全国唯一一家连锁蛇餐厅,今年还拿到了数千万投资。
凭的是什么?
《洪波高端访谈》周刊
栏目策划/主持 :陈洪波(红餐网创始人)
《本草纲目》中有“南人嗜蛇”的说法,一个“嗜”字形象地道出了粤人对吃蛇的热衷。在广东,吃蛇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已成为一种养生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政策的影响,这道鲜品也经历了几番起伏,甚至一度隐于市际,濒于绝迹。
在并不被看好的市场上,有人却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一家名为“榕记”的蛇餐厅,原本只是广州番禺的一家小店,却在短短2年时间内在全国开店30余家,成了广州的“地标性餐厅”不说,还把店开到了广西和湖南,4000㎡的大店高峰期仍需预定。今年,风头正劲的榕记又拿到了数千万投资。
今天,人称“蛇王辉”的榕记创始人王国辉做客“洪波高端访谈”,一起来听听他的掘金之道吧!
王国辉谈榕记蛇宴的经营理念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1 想开好餐厅, 首先要充分挖掘产品价值
王国辉年纪不大,1976年出生的他刚刚度过42岁的生日,浓眉大眼圆圆脸的长相令他看起来有几分憨朴,但聊起生意上的事,机敏和审慎的性格便在言语间弥散开来。
他跟蛇打交道的时间,占到他人生三分之二还要多。小的时候,他看爷爷收蛇,从小就熟识蛇的品种、习性,更熟悉蛇的味道,家家都缺粮短油的年月,蛇肉丰盛了饥辘的肠胃。爸爸接手这门生意后,开了档口,终结了老一辈走街串巷、风餐露宿的买卖生涯。待到他接手,把排档开成了连锁餐厅,把小店做成了品牌。
谈到为什么会选蛇这个小品类,王国辉说家族影响和自己的喜爱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蛇身上可观的商业价值。
1. 孵化率高,空间需求小
人工饲养的蛇因为环境和食物较之野外更有保障,孵化率较高,一般能达到80%~90%的存活率。养蛇对空间需求不大,一个10~15㎡的蛇房可以容纳80~100条蛇共同生活。
2. 吃得少,长得多
蛇最大的特点是吃得少长得多,再加上活动量不大,饲料转化率高,9~16个月就能上市。
3. 人力成本低
蛇在幼年的时候,一天要投食两次,成年后两三天才需要投食一次,加上打扫卫生,一个人可以饲养3000~4000条蛇。
既然蛇本身不是成本高昂的食材,那为什么卖那么贵,一桌蛇宴动辄上千块?
王国辉说蛇宴之所以给人们留下“吃不起”的刻板印象,是因为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理念所致。野生蛇数量少,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加之很多商家一味夸大野生动物的营养和药用价值,使得包括蛇在内的野味,越捕越少,越卖越贵,最终导致品类的市场份额越缩越小。
想把蛇餐厅做大,首先要改变蛇宴“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后,凡经营野味的餐厅都要办理“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并要求以人工养殖代替野生捕捉。这个规定一下来,一些经营野味的传统餐厅就退出了市场。王国辉看得比较远,他觉得这对经营者来说,乍一看是增加了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无论是对餐饮市场还是生态环境,都更有利。
是不是看着很有食欲?
1. 供应链得到了保证
野生蛇并不好捉,有时候运气不好,在山里转一整天也捉不到一条。况且,再有经验的捕蛇人都免不了会被蛇袭击,一旦被毒蛇咬了,若不及时救助,命都没了。这样原始的供应方法产量极不稳定,达不到规模化的要求,早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之前,王国辉就采取了与农户合作养殖的供应方法。
2. 更安全卫生
因为人工饲养环境的稳定,养殖蛇感染寄生虫及重金属污染物的风险极大降低了,再加之人工投食多选用刚出壳的小鸡、小鸭等,这些小鸡没有开口吃食物,不会感染寄生虫,从而降低了养殖蛇摄入寄生虫的风险。
2003年非典肆虐,人心惶惶,野味一度失去了市场。一年后榕记开业,一点一点重拾食客信任,做大做强,靠的是谋略,更是良心。
招牌姜油浸蛇
2 偏门小品类,如何在 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开餐厅14年,让偏门的小品类也能有自己的一方市场,王国辉有一些心得与我们分享。
1. 谈运营
榕记经营了14年,一直实行的是老员工管店模式,老员工多数为股东,但在经营权方面,王国辉坚持餐厅经营权归他,股东们不得干涉。
这一点上他跟父亲有分歧,但在王国辉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父亲做生意一直坚持“平、靓、正、量”(即指薄利多销),但经营方式偏保守,于是王国辉就让父亲专把采购关,严格掌控进货端。跟了王国辉9年的大厨深谙烹蛇之道,王国辉就让他主抓菜品。而他自己最懂经营,每天脑海里都勾勒着榕记的版图,于是就主抓运营。各司其职,各取所长,这是团队作战的底层逻辑。
今年,榕记获得千万元融资——小品类那么多,为什么资本市场偏偏会选非主流的蛇餐厅?
投资人看中的,首先是它的独特——难以复制。两广地区气候适宜,养蛇最佳,稍往北往西,江西、湖南养蛇自然越冬成问题,再往北,就得实行温湿控制的全封闭管理,成本增加。同时,懂蛇会做蛇的人少,复制这个产品的难度很高。
其次是稀缺——榕记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蛇餐厅连锁品牌,经过14年的发展,其规模、门槛以及经营能力都达到了品牌连锁的要求。
蛇虽是小品类,但名气很大,具有潜在的消费价值,这无疑也是受资本青睐的。
蛇胆川贝龟苓膏
2. 谈选址
榕记的店面普遍都在1000㎡以上,然而每平米租金只有60~70元。王国辉分享了他的方法。
> > > >
与业主合作,资源置换
榕记的餐厅多数都是找商铺业主直接合作,这样可以拿到第一手的租金,作为资源置换,业主也有入股的权利,互惠互利。随着榕记在业内声名鹊起,渐渐生成了天然的信用保障,为了带旺商铺的热度,不少业主甚至主动降租上门求合作。
> > > >
专找别人做不起来的大店
店大却做不起来,对业主和商家来说都是烫手的山芋,这样的店一般租金都很低,很容易就能谈下来。
> > > >
偏僻,但要交通便利
榕记的店都不在市中心,但同时交通都很便利,店前面都设有够大的停车场。小品类跟大众餐饮不同,喜欢的人自然会关注,不管你开到哪里他都找得到。相比市中心不好停车、交通拥堵的情况,顾客更愿意悠悠闲闲地吃顿饭。
说起“不进商超”这点,王国辉说倒不是有意为之。蛇餐厅在选址上确实很受限制,考虑到安全性,人流密集的地区不能开,商超就进不去。而且,像蛇餐厅这种传统餐饮的营业时间较长,尤其是晚市,商超的营业时间会有限制。但更重要的是要衡量投入与产出,好地段的租金装修都会高出很多,客单价就要提高,目标群体的有限性也支撑不了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关系。
龙凤龟煲
. 谈创新与兼容
> > > >
SKU的设计和选择
一般说起蛇的吃法,不外乎打边炉和椒盐蛇,但在榕记,蛇有一百多种吃法,除了传统菜式,还有蛇与鸡、鹅、羊、娃娃鱼、鳄鱼龟甚至黑松露等多种食材的搭配,从龙凤龟煲、蛇羹,到姜油浸蛇、蛇胆蛋挞,从冷盘到热菜,从清汤涮锅到麻辣锅,从主食到甜品,十八般花式吃蛇样样俱全。
老话说“秋风起,三蛇肥”,进入秋冬就讲求进补,市场普遍有这个需求,蛇餐厅生意是不难做的,难的是漫长的夏季里如何破冰?夏季蛇不够肥,天气又热,包括榕记在内的蛇餐厅夏季的上座率普遍都只有冬季的一半,有时可能五成都达不到,有些蛇餐厅一年之中有一半时间都是亏损状态。
酸辣泡椒蛇
本身很小众,如果因为亏损而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势必会破坏市场,形成不良反应,这也是蛇餐厅一度越开越少的原因。
榕记的情况要乐观一些。首先,夏季养蛇有窍门,饲养得当能让蛇夏天也不掉膘。其次,菜品上有变化,秋冬有药膳锅,夏季就要清补凉锅,不想打火锅,还有白卤水眼镜蛇、酸爽泡椒蛇等适合夏季吃的冷盘菜式供客人选择,清新爽口又祛火。
当蛇遇上娃娃鱼
> > > >
口味要细分
蛇餐厅的目标客群,向来不是年轻人,更多的是年纪偏大的食客。原因主要有两个:蛇的模样令人惧怕,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也让很多人对蛇敬而远之,尤其是年轻人,心理上比较抗拒吃蛇。
这就要针对不同情况服务,对于中老年食客来说,他们更讲究吃原味,注重食材手艺;年轻食客则更讲究吃口味,调味和出品要引向时尚化。为了吸引年轻人来,榕记增设了湖南口味蛇、泡椒蛇等辣味蛇菜,原创的姜油浸蛇达到了10%的高点单率。
此外,在菜式的出品上也进行了创新,例如蒜香反骨蛇这道很受年轻人欢迎的招牌菜,蛇段腌制切好,煎炸之后形成自然的卷曲,蛇身被隐藏在酥皮之下,排成一圈好看的花型,无形之中令人忘了恐惧。
蒜香反骨蛇
3 榕记的未来
谈到未来的规划,王国辉说会做纵向深发展。
1. 建养殖场,做蛇产品供应链
长期以来,榕记一直是跟别人合作养蛇,随着生意越做越大,王国辉想在广东建自己的养殖场,实现一手货源的掌控。除了食用价值,蛇还有极大的药用等其他商用价值,下游产品的潜在市场亟待开发。
2. 打造蛇文化,并大力发掘和传播
如今,随着食文化的发展,吃饭逐渐从吃实惠、吃味道演变成吃文化。这与王国辉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将来吃饭都是吃文化,蛇餐厅想让更多人喜欢和接受,就要打造蛇文化。这方面,王国辉一直在通过电视台、自媒体等渠道自发地做一些蛇文化的传播。
蛇血肉松饭
下个月,榕记将迎来14周年店庆,广东惠州的新店也即将开业。
其实,榕记用的招数并没有多么高深莫测,归其核心,不过是给蛇馔注入了粤菜的文化和精神,把蛇馔引向时尚化,这不仅是榕记的路,也是传统小品类拓展市场应该有的方向。一切道理,说起来都轻巧,做起来却各有各的复杂,总归,顺应市场,勤于思考,发于初心,归于人心,万宗买卖,终归其理。
记者 | 红餐_樊婷
编辑 | 红餐_左永君
视频 | 红餐_罗庄、刘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