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的土火锅是相对于现代的各种新式火锅而言,是流行于当地民间的一种叫法。它在食材和器皿上有显著的区别,其外形是个大肚子的铜锅,中间上方是个烟囱,燃料主要是木炭和烧红的无烟煤。
锅底一般有白菜、豆腐、粉条、蘑菇,上面再铺上牛肉丸子、羊排、加沙、椒麻鸡、羊肉、鱼虾等,扎扎实实一大锅,怎一个丰盛了得!
< class="pgc-img">新疆的土火锅
>>馨提示:本文约3380字,烧脑时间16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啸发于北京。
从立夏开始,小龙虾大量上市,一年一度的小龙虾狂欢季又要来了。
去年此时,正值世界杯期间,小龙虾消费已经提前进入高潮,销量和价格都随着国人对体育盛事的高昂热情水涨船高。
今年虽然没有了大型娱乐事件,但也丝毫没影响小龙虾的销售,才刚刚六月,食客们就按奈不住的开始投身夜市、大排档,已经等不到盛夏了。而5月前后也是小龙虾价格最低的时间,商家可以拿到较低的批发价格,所以更有意愿做龙虾。
此外,小龙虾产区以垂钓、娱乐业态存在的生意也很不错;网购龙虾、超市龙虾调料的销售异常火爆;跑腿选购鲜活龙虾的小哥生意也很好;盒马鲜生官微招聘剥虾师,开始提供付费剥虾服务……围绕小龙虾的很多新产业、新业务正在百花齐放。
小龙虾从2005年后开始流行至近三四年,已经完成了从特色美食到国民夜宵的角色转变,筷玩思维(www.kwthink.cn)认为,直至今天,产业已基本形成了涵盖餐饮、零售、物流、文娱各个角度层次的“小龙虾经济”。
从前端的养殖、打捞到经销商、餐饮、包装、品牌化销售……小龙虾经济已经吸引了超过500万从业者,小龙虾品类已经从分散经营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再到辐射其他行业领域的多层次网络。
?小龙虾经济的根基:耗虾大户们已搭建好稳固渠道
从2015年起小龙虾持续火爆,上游企业大量涌入,但是小龙虾“供大于求”的现象始终没有出现。
在中国小龙虾消费的三大主要方式里,每一个都逃不脱小龙虾季节性供应量波动的问题。传统的夜宵大排档最明显,因为活虾是主要材料,并且有着不可替代性;品牌餐饮企业以小龙虾为主材和配料的主打菜品、特色菜品,这部分也会受波动而变化;互联网餐饮范畴里的小龙虾外卖、小龙虾包装食材,受影响较小,但也和大宗收购的价格有关。
但是,上述这三类小龙虾消耗大户们,都各自在虾源供应上打造了一套体系,以此来应对原材料的涨跌。
尤其是电商平台,大多选择直接在小龙虾原产地设立直采基地抢占优质虾源。如在2018年,每日优鲜于湖北洪湖建立直采基地,推出了“爆料麻小”,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今年其又分别与湖北潜江柳伍水产、湖北洪湖新宏业食品战略签约建立直采基地,将直采基地扩大到洪湖与潜江两地。
最近喊出让用户实现“小龙虾自由”口号的苏宁易购,宣称平台上小龙虾的价格比市面上普遍低25%到40%,而就在3月初,苏宁生鲜联合苏宁拼购也与湖北荆州政府签订了一年3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建立4000亩小龙虾合作基地。
网易严选则开始联合外婆家、联合利华做一些新口味的研发,推出严选椒香鲜辣小龙虾,在开发商品时,也是选用了湖北潜江知名产区的鲜活虾源作为食材原料。
除了原产地直供,成熟的冷链系统也是整个供应体系的重要部分,决定着小龙虾从原产地到顾客手中的速度。如苏宁易购依托在全国各地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46个冷链仓和航空运输,小龙虾产品可实现线上下单最快半天到达,线下下单最快半小时到达。类似的,每日优鲜的小龙虾产品“爆料麻小”在工厂制作完成后,会经过城市分选中心的品控、分选等环节,根据智能补货系统提供的数据,将产品分发到各个前置仓,保证用户在APP下单后1小时即可到货。
淡旺季区隔问题在实体餐饮店体现的最为明显,据筷玩思维调研显示,每年冬天,国内超过九成的小龙虾店会关门或歇业,剩下的那部分则通过更换或增加品类以熬过寒冬。大部分餐饮店还是直接从农户或当地批发商那里分散采购,供应链的稳定和品质都难以保障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中大型餐饮企业则有着采购量的优势,积极从源头购虾。如麻辣诱惑就主打能够全年供应小龙虾,其在上游供应商处有每年上亿元采购额,并在海南、云南等地设有专门的养殖基地。
上述提及的这些大户的进入和运作,不仅让其自身得到稳定的供应,更带动了小龙虾规模化养殖,同时也形成了小龙虾经济的根基。
?小龙虾经济自我调节:掌握行情波动规律,养殖户与中下游商家齐谋利
小龙虾原材料季节波动的特性,让不少餐厅选择在淡季更换品类,但这种做法适合小店;对于以小龙虾为主材的品牌型餐企,要想打造出知名度,仍需要持续售卖。但随着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餐饮商家旺季时毛利润可达60%,把控好淡季时的经营,整年盈利还是可期的。
下游商家积极介入上游、调整经营时,上游养殖户们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他们的养殖能力和供给产量,直接关系到小龙虾的价格和下游商家的利润。
目前,小龙虾主产区主要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份,对于小龙虾季节性产量变化,养殖户们的体验最直观,也最敏感。在一年中,小龙虾的价格从年初开始逐步下降,到五月份的时候跌至低谷,至此又开始逐步上涨,到七八月份升至最高,九到十一月持平,十二月开始下降。
所以,每年5月都是小龙虾的价格拐点,价格低,销量也还没有上去。但这种短时间的影响并不妨碍养殖户看好小龙虾的养殖前景,并且会根据市场来调整产量。
例如,今年5月中旬,2到4钱的青壳虾在北京京深海鲜市场批发价为11元每斤,江苏常州、武汉等地的批发价则低至8元每斤。由于价格不好,一些养殖户就减少捕捞量,在五月份小龙虾价格洼地时积蓄产能,坚持到七八月就会迎来价格高地。
而到了9月后,小龙虾进入休眠期,活虾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进入淡季需求减小,湖北当地养殖户往往会将饲养小龙虾的场地腾出种植水稻以维持收入。
上游养殖户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洗礼,已经可以合理安排生产,和下游商家一起享受“国民宵夜”带来的利好。
?小龙虾衍生经济爆发:龙虾富矿开始被多角度挖掘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小龙虾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约2685亿元,比2016年增长83.15%,一年的时间产值近乎翻倍。
然而,这个2600多亿产值的产业却还没有一个领导品牌,消费市场持续放大的同时产业链不断延伸,小龙虾从最初的“捕捞+餐饮”演变成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物流+节庆文化”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还是像诞生时那样一身的江湖色彩,各路英雄齐聚。“一袭红袍平天下,两支大钳定乾坤”,原产于北美洲的小龙虾因其吸引力和包容性,已经不单单作为一种食材体现在餐桌上,更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
首先是在餐饮领域,除了专门经营小龙虾宵夜的餐厅、大排档越来越多,大型连锁餐饮品牌推出的小龙虾相关菜品也常出新意,如必胜客和比格匹萨的小龙虾匹萨、肯德基的小龙虾帕尼尼、湊湊的小龙虾火锅等产品。兼营小龙虾菜肴成了品牌商家分享小龙虾市场蛋糕的主要方式。
电商大举进入小龙虾原材料售卖的同时,外卖平台也在分享小龙虾物流配送这一环节的利润。比如,热衷自己烹制小龙虾的用户在平台上下单后,配送员来到海鲜店,老板将小龙虾清洗、宰杀、清理虾线后,配送员再将新鲜的小龙虾送到顾客家中。平台从每单中收取一定服务费。参与这个环节的有外卖小哥、滴滴车主、其他跑腿代购等,这些人成为了从事“鲜活小龙虾到家业务”大军中的一员。
小龙虾到家之后就是烹调环节,针对家庭用户自己配料麻烦且味道不好把控的痛点,一些调料企业开发研制小龙虾迷你调料包。流行的味型如十三香、香辣、鲜香、蒜香等等都有,各味小龙虾调料包摆放在货架显眼位置,方便消费者在选购小龙虾后顺带购买。
追溯到产业链上游,受小龙虾影响的还有液氮。因为大量调味虾需要用液氮冷却,基本上一吨虾要用一吨半液氮,液氮厂在龙虾消费高峰期近一半的液氮都要转移到小龙虾产业上,价格也有一次明显的涨价,高时甚至翻了两倍、三倍。
在养殖环节,稻田养虾比水塘养虾更符合大多数田地的环境,能更好地利用种植面积,也更生态环保,产生多份收益,但是不是随便一块稻田就可以拿去养殖小龙虾的,也需要经过一定的改造来保证水深、稻虾密度等,有的产区原先基本上是荒田,需要更多资金进行稻田改造,相关的排水系统、水源净化系统也开始紧俏起来。
在加工领域,小龙虾从破膜出生到性成熟需要进行11次脱壳,再从性成熟脱1到2次壳直到死亡,一生要脱12次壳,这些壳也能够变废为宝,虾壳中含有甲壳素、虾青素,经过深加工后可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
“国家队”湖北省交投入主莱克水产,筹划与柬埔寨合作,在柬投资饲养小龙虾;冻品水产大户安井食品收购新宏业、周黑鸭落地潜江投资建厂;去年世界杯期间,中国小龙虾出口俄罗斯,中国农发集团鲜天下与农村淘宝联合提供10万只世界杯版小龙虾,通过汉欧铁路发出,为了运输冷冻小龙虾,物流配送方汉欧国际研发了温控车厢,能够将厢内温度全程恒定在零下18摄氏度。
上游的大动作势必会带动更多相关行业挖掘这座富矿,“小龙虾经济”已经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
?结语
虽然是外来入侵物种,但小龙虾在中国已经深深扎根,成为重要的水产经济作物,同时,也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现象级餐饮的代名词,中国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小龙虾产地,年出口量约占全球总份额的70%;美国约有2/3的小龙虾从中国进口,欧洲市场上约有90%的小龙虾来自中国。
筷玩思维认为,小龙虾在国内已经具备了雄厚的消费基础,这是小龙虾经济催生的根基,不仅在国内,在全球都开始形成风潮,未来,小龙虾在形成涉及多个产业的经济推力同时,也亟需形成标志性的领导品牌,打造一张中国农业、水产养殖业的世界名片,这也将是下一个值得业内期待的亮点。
6月10日,筷玩思维携手趣码(www.qu-ma.cn)集结全国近20位餐饮产业链大咖聚首成都,一场以“社交餐饮·未来餐饮”为主题的连锁餐企转型升级的干货盛宴正蓄势待发。
活动当天,蜀大侠、芙蓉树下、霸王虾和皇三爷等餐饮大咖以及四川省工商联、成都/湖北商会等合计1300人到场,从成都单场次餐饮线下高峰论坛参会规模来看创下历史之最,6月10日这场全国瞩目的餐饮峰会注定将成为成都餐饮圈集体记忆深刻的年度盛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成都峰会报名通道,最后50张尾票抢购中!
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然人做发起人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于1999年8月诞生在草原鹿城——包头市。
以小肥羊特色火锅连锁为主业,以经营小肥羊特色火锅及特许经营为主业,兼营小肥羊调味品及专用肉制品的研发、加工及销售业。
于2008年6月在香港上市,是中国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品牌餐饮企业,被誉为中华火锅第一股。
风投故事
1998年的春天,一位留着小平头,神情憨厚的年轻人正在一家火锅店门口徘徊,他已经在这里待了整整3个小时了。
“他是不是没钱还想吃火锅啊?看给他馋的。”火锅店对面两名正在玩耍的小男孩痴痴地笑了起来。
“干了!”突然一声怒吼把正在傻笑的两个小男孩吓了一跳,循着声源望去,只见那个小平头狠狠地吐了一口吐沫,大步踏进了火锅店。
“神经病吧……”一个小男孩望着这个小平头的背影喃喃地说了一句。
他不是神经病,他是未来中国第一大餐饮连锁企业——小肥羊的创始人,他就是张钢。
张钢当过工人,倒卖过服装、开过手机店,1998年他发现了小肥羊火锅的潜在市场,只用了3年时间,他创办的小肥羊火锅就成为了国内餐饮业的老大,与麦当劳肯德基齐名。
这种奇迹般的发展速度引起了人们的惊呼:“张钢这只来自内蒙古的‘羊’究竟是如何打造出自己的中式餐饮帝国的呢?”
< class="pgc-img">>靠服装生意起家
张钢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包头钢铁集团的普通工人。显然,这并不是一个与经商有着必然联系的家庭。但是,小学四年级的张钢便已经开始和钱打交道了。
由于张钢从小就十分细心,做事有条不紊,所以张钢的父母从他四年级时就赋予了他“小管家”的使命,把家里的所有现金都交给张钢掌管。有一次下大雨,把张钢藏钱的地方打湿了,无奈的张钢只好一张一张地把钱摊开来晒,晒钱的场面非常有趣,张钢看到满院子的钱,心中竟然有一种奇特的满足感。
晒钱虽然有趣,但是赚钱却更胜一筹,17岁的张钢便尝到了赚钱的滋味。
1984年,张钢从技校毕业后进入了包钢工作,他被分配到结煅车间,成为了一名看火工,就是控制火候让铁矿粉经过燃烧提高铁的含量,控制火候的过程十分重要,因为如果火候小了铁含量就会降低,而火候大了就有出事故的危险,张钢做的就是这种工作。这在当时是一份十分体面的工作,是铁饭碗。但是看火工的工作环境让张钢无法忍受,一是因为车间很脏,到处都是矿粉,一天班上下来,浑身上下沾满了矿粉,怎么洗也洗不干净,还有就是看火是一个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长久如此会造成神经高度紧张,无法放松。
1988年,当了两年全职看火工之后,张钢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包钢。他怕自己一辈子就这么被“毁”了。不过,他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办了停薪留职。每年要给包钢交一笔保证金,随时可以回工厂工作。但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张钢看清了形式,就没有交过这笔钱了。
在离开包钢后,张钢又做起了服装生意。经过两年的打拼,张钢赚了十几万,但是在1991年看到一位朋友因为一批货没有进好赔了十几万之后,张钢决定脱离服装行业,天天提心吊胆怕进错货的日子他受够了。
< class="pgc-img">>送上门的手机生意
“我天生就是一个与人交朋友的人,而且我看准的朋友会交一生,如果朋友有缺点,我会不留情面地让他改掉,这样,我们会成为更好的朋友;如果他实在改不掉,我就自己改变自己。”这是张钢对自己性格的评价,而正是这种性格,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
1991~1995年,张钢一直在寻找商机,没有做过什么固定的生意。1995年,一位做服装生意时认识的朋友张宁平(后来也是小肥羊股东之一)找张钢借一万块钱,张钢问他借这么多钱做什么,张宁平说自己想做手机生意。张钢听了之后又详细地询问了一些细节,两个小时后,张钢对张宁平说:“不如咱俩合伙一起做,我出5万,你出1万,赚了钱我们一人一半。”
实际上,当时张宁平已经身无分文,第二天去广州进货的时候也只有借来的3000元。但是张钢没有在乎那么多,就这样从广州购买了10部“大哥大”,一部成本5000元,加上上号费3600元,成本一共是8600元,但是当时包头电信局一部手机可以卖到12500元。张钢和张宁平在了解市场之后决定把价格定为11000元,卖一部可以赚2400元,由于当时手机刚刚兴起,所以手机生意十分好做。
从1995年8月份第一次进货到1998年11月,只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张钢和张宁平就合伙开了一家50平米的手机销售门市。很快,张钢又一位朋友也加了进来,三人合伙成立了一个手机经销店——惠达丰。
1996年,惠达丰生意最好时一天可以赚10000元。张钢他们成为了全包头实力最强的手机经销商。生意红火了,跟风的人也开始出现,很快,包头遍地都是手机店。1997年时,一部手机的利润已经降到30~50元了,再加上售后服务,手机行业已经没有什么利润可赚了,这种情况让张钢想起做服装生意时的窘境,考虑再三,他决定退出手机行业。
1998年初,由于在通辽有很多朋友,所以张钢经常会去通辽游玩。张钢和几位朋友经常在通辽吃羊肉火锅,觉得味道很鲜美,而且不用蘸小料。给张钢印象最深的是呼市一家四川老板经营的火锅店,那家店生意很火爆,开了三家分店。这一情况让张钢对火锅市场产生了兴趣,他意识到羊肉火锅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于是他和自己的妹夫、舅爷开始了火锅汤料的研究。当时张钢的许多朋友都会来他们家吃他们研究出来的火锅,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就这样,在不断研究、品尝、改进,再研究、再品尝、再改进的模式下,小肥羊火锅诞生了。
< class="pgc-img">>要速度,更要质量
在小肥羊开业之前,张钢就开始在整个内蒙古寻找羊肉源,经过对比,他最终和通辽一个叫韩云的交通局退休干部签订了羊肉供货合同。有一次,韩云给张钢送来了一车草原羔羊,味道非常鲜美。这让张钢突然有了灵感,不如以后把小肥羊的羊肉全部改用羔羊肉,羔羊肉再加上改进后的汤料,小肥羊的特色就更加鲜明了。想到这里,张钢立刻给韩云打了一个电话,第二天,小肥羊的羊肉就全部换成了羔羊羊肉。
提高羊肉质量之后,小肥羊的生意更加火爆了,很快就有人找到张钢提出加盟,就这样,在张钢一贯的扩张风格领导下,小肥羊在全国一路攻城略地,直营店和加盟店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了出来。
2002年,小肥羊的营业额达到了25亿元,一跃成为了中国本土餐饮业的领头羊。
然而,扩张的速度太快,也难免出现一些“后遗症”。小肥羊的规模扩大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加盟店的形式。加盟店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而张钢要的是品牌。这样一来张钢和加盟商之间就出现了矛盾,一边是发展的需求,一边是利益的需求。一些加盟商为了降低成本甚至给顾客提供过期的羊肉,被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要速度还是要质量呢?三岁的小肥羊开始思考。
2002年5月,张钢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出股份,引进人才。要速度,更要质量!就这样,在小肥羊这样一个充满朝气的企业吸引下,蒙牛营销界颇具声誉的蒙牛副总孙先红成为了小肥羊的股东,在蒙牛负责资本运作的卢文斌担任小肥羊内蒙古公司的总经理,他们两人刚一加入小肥羊,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订出了一系列规范经营的策略。比如:“卫生标准不达标的加盟店,予以取消加盟资格;被客户投诉次数过多加盟店,予以取消加盟资格;被媒体曝光给总公司声誉带来影响的,予以取消资格。”在这样严格的规定下,小肥羊收回了很多加盟店的资格,同时大力发展直销店。
除此之外,两人还给小肥羊的员工制定了严格的行为规范,使小肥羊的员工素质整体提高了一个台阶。就这样,小肥羊的情况渐渐好转。
< class="pgc-img">>事实上,除了他们两人,还有很多人才陆陆续续加入了小肥羊,他们都给小肥羊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到了2005年,小肥羊集团的股东已经达到了47人,其中大都是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而小肥羊各地分公司的股东更是超过了500人。
有了大批人才的加入,小肥羊又开始快速扩张。2005年,小肥羊的门店数已经达到了720家,其中包括640家加盟店和80家直营店。营业规模达到50亿元人民币。小肥羊的扩张速度引起了企业界的震惊,而此时,张钢或许还不知道,他们已经被风险投资(VC)悄悄盯上了。
狡猾的风险投资商
2005年,王岱宗离开高盛资本,出任3i副总裁。加盟3i之后,王岱宗一直在琢磨什么样的企业才值得投资。这时他突然想到了几年前在上海光顾过的小肥羊,当时小肥羊火锅鲜美的味道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王岱宗看来,小肥羊的原料和汤料都是标准化的,非常适合连锁规模式的发展。想到这里,他立刻着手通过各种渠道对小肥羊进行调查,在彻底了解小肥羊的情况之后,王岱宗直接飞到了小肥羊的总部——有“稀土之都”、“草原钢城”之称的内蒙古包头市,提出想对小肥羊投资至少2000万美元的想法。
但是,由于小肥羊经营状况良好,所以小肥羊的管理层并没有融资的想法。“我们不缺钱”,这是王岱宗从小肥羊得到的答复。风险投资机构投出的橄榄枝就这样被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不过,风险投资机构可不是那么容易被拒绝的。经过对小肥羊企业的全面分析,特别是对小肥羊扩张的法宝——连锁经营的分析,王岱宗用自己锐利的眼光找到了小肥羊的一个“弱点”。就这样,王岱宗又一次来到了小肥羊总部,一见面就直截了当地使出了经过自己反复研究的“法宝”,列举了小肥羊在目前经营中的弱点和缺陷,同时对小肥羊阐述了自己在解决这方面问题上的优势和办法。
< class="pgc-img">>王岱宗的努力没有白做,他终于说动了小肥羊的管理层,张钢决定引入风险投资帮助小肥羊发展。
2000年到2002年,小肥羊为了追求规模效应和原始资本积累,曾经大面积低门槛地发展特许加盟店,然而扩张过快带来的后遗症也给小肥羊带来了隐患,小肥羊对加盟商的管理曾经一度失控。一些加盟商不规范的经营行为给小肥羊品牌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一问题直到后来小肥羊转变战略,引进了一大批人才,随后收回加盟店,大力发展直销店才有所好转,但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增加直销店的数量。这时,3i资金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因为仅靠小肥羊自身的流动资金和银行贷款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紧迫的任务。
小肥羊准备引入风险投资的消息很快在风险投资界传开,就在做审计的那一段时间,包括摩根、IDG、高盛在内的2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纷纷找上了小肥羊,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投资意向。
而在各方风险投资机构接踵而至的时候,3i也在不断和小肥羊谈判,各个公司的方案都摆在了小肥羊的面前,其中也有让小肥羊很心动的方案。但是最终,小肥羊还是选择了最早到来、接触时间最长、行事风格也很合拍的3i为合作伙伴。
小肥羊的常务副总裁卢文兵在对为什么选择3i而不选择其他几家实力更强的风险投资机构时解释道:“在接触过程当中,3i对于餐饮行业的理解和深厚的国际网络让我们感到有些吃惊。”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投资小肥羊之前,3i已经在全世界投资了60余家餐饮业公司,在餐饮业有着十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网络关系。
然而,小肥羊和3i的谈判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双方在估价问题上发生过激烈的争执,3i给出了7倍的市盈率,但是小肥羊觉得太低,要求至少10倍的市盈率。为了这个问题,小肥羊和3i的谈判代表几次争得面红耳赤。
< class="pgc-img">>而在谈判期间,也有很多竞争对手给出过让小肥羊比较心动的价格,但是小肥羊最终还是选择了和3i各退一步。“因为我们觉得价格虽然是重要的,但却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卢文兵说。
双方谈判逐渐顺利之后,另一家风险投资机构普凯基金也进入了小肥羊的视线,而两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合作,完全源于一次巧合。
普凯基金是通过3i集团介绍和小肥羊认识的。普凯基金集团的两个老板都是西班牙人,而且都是红魔(曼联队)球迷。巧的是,张钢同样是一个铁杆红魔迷,于是,双方找到了共同话题,聊得十分愉快。而且两个西班牙老板中有一位在小时候曾经放过羊,因此对羊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普凯基金和小肥羊之间的合作谈判几乎是一拍即合。
经过一年多的谈判,2006年7月24日,小肥羊对外宣布与3i和普凯基金签订了投资协议,3i和普凯基金联合向小肥羊注资2500万美元,占合资公司20%的股份,其他股份为个人出资,而小肥羊创始人张钢和陈洪凯的股份则稀释到了38%。3i以16%的股份成为了即张钢之后的第二大股东,普凯基金获得了4%的股份。
不过,小肥羊和风险投资机构之间还有一份协议:小肥羊承诺未来三年内的符合业绩年增长率不低于40%,如果完不成目标,小肥羊将向风险投资机构提供补偿。这与当年蒙牛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时签订的对赌协议颇有相似之处,至于补偿的形式和内容,外界不得而知。
除了股份之外,3i还获得了小肥羊董事会的两个董事席位,普凯基金获得一席,这三个席位在董事会的重大决议上有一票否决权。不过与大多数风险投资机构自己出任董事的做法不同的是,3i还委托了两位餐饮业的专家:汉堡王前任国际业务CEO Nish Kankiwala和肯德基香港公司行政总裁杨耀强出任小肥羊独立董事,而投资者3i的王岱宗先生则加入小肥羊任职首席财务官,进一步加强其高管团队。
< class="pgc-img">>成功上市,暂不退出
有了充足的资金加上几位餐饮界专家的指导,小肥羊开始疯狂发展:
2007年,小肥羊收入达9.492亿元人民币(1.37亿美元)。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于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小肥羊首次发行245,188,000股,行使超额配股权前集资7.797亿元。零售部分获得71倍超额认购。首次公开发售后,小肥羊的市值逾30亿港元。
在小肥羊上市之后,人们的目光都转向了3i和普凯基金,作为风险投资机构,一般风险企业上市就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的功成身退,但是这两家风险投资机构却决定暂不退出,只是减持7408.8万股,以发行价3.16港元计算,套现2.23亿港元。
< class="pgc-img">>百盛收购,风险投资商隐退
上市之后,小肥羊拥有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张,这次他们的目光是海外市场。2009年2月,小肥羊已经在美国、加拿大、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小肥羊火锅城三十余家,完成了海外扩张的基本构架。
2009年3月25日,中国火锅第一股小肥羊(0968.HK)和国际餐饮集团百胜(Yum Brands)共同宣布,百胜将通过旗下的投资公司收购3i集团和普凯基金持有的小肥羊13.92%的股份,同时还将收购小肥羊控股股东的6.07%的股权,总交易额达到了4.93亿港元,交易完成后,百胜共持有小肥羊20%的股权,一跃成为小肥羊的第二大股东。
此后,在2009年至2012年这4年时间内,百胜陆续收购小肥羊的股份,至2012年2月2日,百胜集团已持有小肥羊已发行股本的93.2%,而小肥羊创始股东则持有余下的6.8%,小肥羊完全成为百胜集团的附属公司。
同日,被称为“中国火锅第一股”的小肥羊在港交所摘牌,小肥羊原总裁卢文兵也同时宣布离职。
小肥羊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从最初的自我发展,到后来的连锁经营,再到风险投资、香港上市,最终被百胜集团这样的大型跨国集团所收购,这样的结果无论对于风险投资商还是对于创业者来说都是一个最好的归宿。
这是一个双赢局面,但是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者,双方最后的收获都达不到这么高。如果没有小肥羊,3i和百胜自然也就不能获得这么丰厚的回报,而如果没有3i和百胜,小肥羊也不可能发展得如此迅猛。因此,风险资本和风险创业者可说是一种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关系。
所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是创业者们首先应该学会的一件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小肥羊那样,有几十家风险投资机构可供挑选,有很多企业甚至连一家风险投资机构都找不到,更别谈什么挑选一个适合自己的风险投资机构了。那么小肥羊又是凭什么吸引这么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的呢?
在团队建设方面,小肥羊前后共经历了三次大规模股权稀释过程,张钢曾经运用股权激励的办法吸引了无数餐饮业的人才来为他效力,甚至连蒙牛的两员干将卢文兵和孙先红都被他拉入旗下。
< class="pgc-img">>在品牌方面,在2011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小肥羊位列 94 位,品牌价值 112.67 亿元,是为数不多上榜的餐饮企业,其价值自然也不言而喻。
除了上述几个投资价值之外,小肥羊还有一个最被风险投资机构看中的因素,那就是它的商业模式——连锁。连锁的餐饮企业有很多,但是为什么偏偏只有小肥羊会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老大?
我们都知道,中餐最难做到的就是标准化,而小肥羊打出的招牌特点就是:“不蘸小料一招鲜”的火锅吃法。这一变革解决了中餐难以标准化的难题,也解决了原材料供应和店铺扩张之间的矛盾。保证了顾客在任何一家小肥羊连锁店中吃到的火锅都是一个口味。这也是其他餐饮机构很难做到的地方,这一点同时也使风险投资机构看到了小肥羊的管理能力,增加了小肥羊的投资价值。
毫无疑问,连锁是2006年风险投资行业的关键词之一,连锁餐饮、连锁销售、连锁中介、连锁汽车服务业、连锁物流配送、连锁酒店等,凡是带有连锁性质的公司似乎都进入了风险投资商的视野。
2005年10月,IDG、美国SIG集团、中国台湾东安投资集团以及SMI(沈南鹏个人设立的基金)等数家国际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宣布将共同向一茶一坐投资1260万美元;
2006年12月,IDG、美国SIG集团、中国台湾东安投资集团以及SMI再次追加投资,一茶一坐获得第二轮风险投资,共1068万美元;
2006年2月14日,兰馨亚洲向运动100投资1000万美元,用于运动100中国业务的扩张;
2006年5月,鼎辉增资北京慈济体检;
2006年6月20日,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中国众合有限公司1000万美元;
2007年10月,联动投资和今日资本宣布向真功夫注资3亿元人民币……
所有这些被投资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连锁商业模式。
沃尔玛、家乐福、麦当劳、德克士这些国际连锁巨头早已经证明了连锁模式无可比拟的扩张能力和复制能力。在中国,很多传统行业都还处于“争霸”阶段,因此规模和速度就成为了攻城略地的重要因素,而风险投资机构刚好可以给企业提供连锁扩张所需要的庞大资金流,而且一旦这种扩张成功,成为了某个行业的“霸主”,那么风险投资机构无疑会获得巨大的回报。
声明:文章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头条号立场跟观点,如有异议,请留言给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