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外卖火锅成为新零售餐饮代表的淘汰郎,首次做起了线下生意。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发现,外卖火锅品牌淘汰郎在线下开了一家名为“淘汰郎火锅食材超市”的门店,出售火锅、烧烤等食材和配料。对于后期的布局规划,淘汰郎火锅食材超市将以直营+加盟方式扩张,选址更倾向社区店,瞄准“最后一公里”市场。不过,线下门店成本会比线上高得多,加上目前社区商业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实现持续盈利是接下来需要探索的方向。
< class="pgc-img">>瞄准社区开线下超市
作为一直在外卖小火锅领域占据靠前置位的淘汰郎开始发力线下市场。
< class="pgc-img">>北京商报记者在淘汰郎火锅食材超市内看到,与其线上外卖相比,门店包含300余种食材,包含肉类、蔬菜、烤串、丸子等。除火锅食材,还包括牛排、小龙虾、披萨、半成品菜等中西式的半成品食材,以及底料、用具、小料等。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店内食材上都标注了日期,而且全部经过预处理。价格方面,延续是“淘汰郎”价位较低的风格,肉类产品定价在20元左右。从选址和营业时间来看,门店定位更倾向社区店。该食材超市位于双井附近,周边大多为居民区,营业时间为早上10点至凌晨1点。
< class="pgc-img">>对于该门店的定位和规划,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淘汰郎品牌运营总经理高悦丰获悉,淘汰郎火锅食材超市定位为社区“后厨房”。目前尤其年轻消费者工作时间、生活方式特点,他们去超市或市场采购的时间变少。超市将消费者所需要食材、配料以及器具等集合在一家门店。在这一模式门店的日后布局方面,也会侧重于社区店。
对于后续发展,高悦丰表示,淘汰郎火锅食材超市将以直营+加盟双重方式布局。“由于食材超市对于密集度要求会非常高,直营店会在每一个商圈里面作为一个样板,然后辅助周围的加盟门店,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和销售体系。预估到今年12月份,将完成近800家的门店铺设。”
变相消化食材库存
线上餐饮转布局线下确是行业方向,但做超市业态并不多见。
淘汰郎创立于2015年3月,是一家新零售小火锅外卖品牌。当时免费送锅的99元小火锅外卖模式也成为业内的亮点,目前以直营+加盟的方式在300个城市布局了近500家门店。实际上,不少外卖小火锅品牌在达到一定品牌效应和客户群后借品牌力转入线下,尤其是布局火锅餐饮门店,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而淘汰郎却选择是“超市”,这其中成本较低是主要原因。
高悦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目前来看,淘汰郎线上小火锅覆盖率是最广的,从一个餐饮品牌逐渐变成一个商超零售品牌,选址的过程中,更关注的是门店的位置,而无需再考虑是否可以具备餐饮执照等其他因素。实际上,食品销售的房子成本一定是要比餐饮房子的成本低很多,所以会在选址方面会有更多的选择、更好地位置去布局。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零售店与餐饮店有着非常大的差别。在经营许可方面,餐饮门店对设施条件有一定要求,有些位置是不允许开餐厅的,尤其是在社区周边。其次,餐饮门店对卫生设施条件、后厨空间的预留等方面有一定要求,这也意味着成本也较为高。同时,对于有些企业来说,跨行业力度比较大,需要企业在各方面有更多的投入,部分企业会结合运营风险、资金运转等因素进行考量。
在赖阳看来,线上的销售虽然火爆,但是对于线上生鲜外卖业务来说,从菜品准备到配送过程中,实际上是存在一定冗余的储备,而这些储备的原材料很容易造成损耗风险。对于淘汰郎来说,与线下超市结合起来,增加了销售的规模。同时,对于社区中的单个点位,也会有很好的提升。比如对于保质期快到期的商品,可以通过一些降价、促销等措施来实现库存清零,进而避免损失。
成本门槛求解
当下社区商业竞争正激烈,找到可持续盈利模式将是关键。
从淘汰郎食材超市的发展规划不难看出,其将市场瞄准在社区“最后一公里” 上。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说食材超市这个模式相较于餐饮门店成本较低,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下门店总归是比线上的成本要高。
赖阳表示,在接下来的布局中,选址方面增加一些密度更高、消费者潜力更大的小区去探索。同时,在直营店布局这方面,由于这部分开店成本高,需要人工、租金等成本的运营,所以企业不仅有一定的覆盖面积,还需要足够局部市场的覆盖深度。增强消费粘性,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来经常性的消费,才能够维持运营的成本效率。
另外,在接下来加盟业务上,虽然说加盟模式能够帮助淘汰郎食材超市快速扩张并降低成本压力,但加盟要面临更大的管理难题。此前,不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加盟商身上。刚刚315晚会上曝光的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鸡腿排保质期随意改事件,根据汉堡王的声明显示,提及到的门店为加盟店。在前不久,火锅品牌小龙坎在陕西榆林的一家加盟门店两年间用地沟油制成火锅锅底,销售给消费者食用,涉案地沟油2吨多。
赖阳进一步表示,开放加盟可以降低风险,不少加盟商拥有自有资源,比如有自己的物业,成本比企业本身布局要低得多。但是,加盟店的品质管控至关重要,对于加盟店的重要一点是对其运营的标准规划管理,避免因为加盟门店出现问题,而影响品牌的声誉口碑。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郭缤璐/文 于桂桂/摄
<>源:电子商务头条
作者:魏无忌
火锅一直许多人衷爱的餐饮方式之一,无论是四川麻辣火锅还是清汤火锅都成为了创业者们纷纷扎堆想要抢占一席之地的战场。
如今的混乱的火锅战场似乎也已经分出胜负,海底捞、唰唰锅、呷哺呷哺、小龙坎这些优质品牌的出现让想要再进入火锅市场的创业者们难上加难。
不过有这么一个年轻人,明知山有虎却偏向虎山行,即便是强者如林,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走进了餐饮,闯入了火锅市场。
不过,别人做火锅都是在拼了命的开线下实体店,而他却把火锅搬到了互联网,做起了外卖火锅。
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外卖火锅竟然成为了爆品,创业3年营收3个亿,李开复都忍不住投资千万。
他就是淘汰郎小火锅的创始人—赵子坤。
在家也能吃火锅
在创立淘汰郎之前,赵子坤是一个在北京打拼的小青年,同样也是一个吃货,而且对火锅是情有独钟。
有一次,赵子坤跟朋友聚会到凌晨,夜色已经很深,可是他和朋友的肚子却开始饿的咕咕叫,赵子坤提出一起去吃个火锅,结果发现凌晨的北京早已找不到还在营业的火锅店。
吃不到自己喜爱的火锅却成了赵子坤创业灵感来源,他发现虽然大街小巷开满了火锅店,但是像他这种有时候只有一个人想吃火锅的人去门店吃一个锅底就好几十块会不会太过于奢侈。
于是,他想到了火锅外卖,当时市面上做火锅外卖的有这么少数几家,运营的方式都是一个大锅送到家,自己在家还要准备电磁炉一堆麻烦的东西。
而且那些火锅外卖一大锅也要好几百块钱,自己也吃不完还不如叫上朋友去门店吃了。
经过了一番思考,赵子坤萌生了做互联网小火锅的想法,弥补这一片的市场空缺,比如点外卖送锅具、单价在100元以内满足一个人也能吃火锅的心愿。
2015年,赵子坤决定把自己的想法成为现实,注册了一间公司起名为“淘汰郎”,在赵子坤看来人生就是不断淘汰自我的过程,想到了就要去付诸实践。
结果,淘汰郎在微信公众点餐系统上线的第一天就卖出了30单,这让赵子坤兴奋不已,准备大干一场。
99元有肉还有锅
赵子坤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一个人也能吃火锅,还不用准备电磁炉插座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而且价格要让用户接受。
赵子坤专门联系厂家,研究出一款燃烧矿物油的小锅具,上面是锅下面是燃料,为了保证安全,赵子坤特意让厂商生产的矿物油小燃气罐设计成只能用海绵点燃,小小的一罐可以燃烧80分钟。
研究出来配套的锅以后,赵子坤推出了一款99元的火锅套餐,一份牛肉一份羊肉还有一份蔬菜拼盘外加一份拉面,麻酱等等调料也一应俱全,重点是再配上一个锅具。
这样的价格和套餐方案让不少火锅爱好者心动,短短半年时间,淘汰郎成为了排在北京受欢迎程度榜首的外卖小火锅。
2016年,赵子坤吸引了李开复和徐小平的注意,对淘汰郎进行了1100万的A轮融资,这一下赵子坤更加有信心了。
3年2个亿,品质是关键
赵子坤在创业之前并没有接触过餐饮界,更加没有尝试过互联网外卖,什么O2O等专业术语他一窍不通,他只知道既然要做饮食方面的,就要把味道和安全做好。
创业初期,为了挑选合适的麻酱和火锅配料,赵子坤带着合伙创业的几个人在北京城内一间一间麻酱店的试,甚至试到分不出哪些麻酱是甜的哪些是咸的。
有人跟赵子坤说又送锅又免费送餐还有这么多食材才99元,利润太低了,要不要重新规划一下定价或者重新选取食材,赵子坤一口否决了,他坚持牛肉就要正宗的澳洲雪花牛肉,羊肉就要内蒙古的。
为了保证食材新鲜,拿到融资后的赵子坤第一件事就是去配置一个中央厨房,确保每个外卖门店附近都有前置仓库,食材由工厂直接配送。
就是这股子认真劲,让淘汰郎在强手如林的火锅领域脱颖而出,生意最火热的时候,光是在饿了么平台上一间单店一个月就超过1700份订单。
迅速扩张,门店突破200家
赵子坤用一如既往的认真把淘汰郎的口碑做了起来,但是仅仅在北京扎下根自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于是他开始高速扩张的征程。
以往开一间火锅店,有不少硬性标准很难达到,门店要大,人手要多,最重要的是投资也大。
而赵子坤的外卖火锅则不一样,简单的选址、中央厨房统一供货、接入外卖平台,相比起线下火锅店,这样的方式更加吸引创业者。
赵子坤很聪明,先是自己将门店开到新的城市,当生意好起来后,再在城市中寻找合伙人代理人加盟新的门店,自己仅收取品牌使用费。
这样的模式让淘汰郎扩张的非常快,短短3年时间,已经在105个城市开了200多家门店。
在这3年期间,更是卖出200万单,营收超过了2个亿,速度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火锅达人入选福布斯
现在的淘汰郎小火锅已经获得了4轮融资,真格基金、创新工场等知名的投资机构都成为了赵子坤的大金主。
有趣的是,在今年公布的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中赵子坤这个靠做外卖的火锅达人的名字也在其中。
当然,赵子坤的火锅梦自然不是仅仅只到这,他的目标是上千家门店。
赵子坤的火锅故事似乎很平淡,但无忌哥要说的是,年轻人缺少的从来不是创造力,在这个互联网兴起的时代,任何机会都需要自己去挖掘。
年轻不怕失败,用心去做好一件事,就算是前面有再强的对手,也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人生就是不断淘汰自我的过程,只有敢于淘汰自我才能进步重生。”
这是淘汰郎创始人赵子坤对于为何将自己的外卖火锅品牌取名为淘汰郎给出的解释。淘汰郎的模式并不复杂,主打99元小火锅,每个城市设置5-15个门店,只外卖不堂食,相当于是前置仓,分布在人流密集的地区,覆盖半径为5-8公里。成立两年多,如今的淘汰郞已经可以交出月均交易额700万元的成绩单。但赵子坤并不满足,他开始对淘汰郎的模式进行了又一次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餐饮,跑马圈地要快
“我们今年推出了城市合伙人计划,到年底淘汰郞会通过城市合伙人覆盖近百座外卖城市。”在近日完成了千万元级的A轮融资之后,淘汰郎开始改变自营的策略,启动了城市合伙人计划。“淘汰郞目前的盈利能力上是比较不错的,所以我们在这次融资上只释放了少量股权,获取的资金用于建设河北燕郊的食品加工厂来替代现有的每个城市的中央厨房,新的工场用于应对未来大规模扩张后城市产品供应,城市合伙人计划比我们想象的要顺利很多,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就签了十几个城市的合伙人,每个月可以保持5-10个城市的增长。”赵子坤介绍到。
淘汰郎设置了A、B两种城市合伙人的方案:A、城市合伙人缴纳城市开通费用后,自主独立经营,根据总部下发的方式执行线上的平台运营以及线下的门店的运营等;B、城市合伙人缴纳少部分的城市开通费用,只负责线下门店的管理,接收总部派发的订单,然后按照订单的要求去配餐,送餐,线上运营和其它工作由总部负责,总部都会抽取一定比例的流水佣金,统一供应所有产品,门店只需要拆袋、装配、送达。
据了解,淘汰郎现在已经在近20座城市开通了送餐业务,其中北京、上海、南京和福州等城市是直营,长沙、呼和浩特、嘉兴、金华等城市是由合伙人负责,大部分合作选择的是B方案。
快速扩张背后是供应链的整合
随着城市合伙人计划的实施,赵子坤坦言淘汰郎的供应链是偏薄弱的,因此他推翻了此前每个城市设置中央厨房的做法,选择在河北燕郊的食品工业园中自建食品加工厂。
赵子坤表示:“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是从小型的创业公司,逐渐通过销售体量的提升升级为餐饮企业。而餐饮最重要的就是供应链,未来在大规模扩张后,产品是否能达到品质相同,全国能否标准化,都是基于这个工厂。工厂是我们扩张的基石,我们未来再扩建任何一个城市,都不需要在用过去的‘中央厨房生产+门店中转配送’的形式,而是可以直接开设门店,由工厂直接供给成品到店。”
成本也一直是餐饮企业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赵子坤对这个工厂十分看重的原因之一:“去除各地的中央厨房,我们可以节省大量租金和维护费用,以及同城物流和装修人工等成本。而且过去太依赖于人工,产量大的时候未必可以保证标准化,通过工厂的机械自动化可以有效规避这些。”
回归专注,淘汰郎要玩透一招鲜
在半年之前,淘汰郎想过在火锅基础上扩充小龙虾、披萨等爆款品类,也曾想过自建“淘汰郎快递”在同城物流市场分得一杯羹。但经过思考与尝试,赵子坤暂时“淘汰”了这些想法:“原计划是要在今年增加一些品类的,但是考虑到目前的情况,我们放弃了品类增加,专注于火锅品类的增长及城市的覆盖。我们希望未来的淘汰郞在火锅外卖领域可以做到第一,开通数百座外卖城市。配送使用第三方闪送,可以降低我们的管理和人力成本,1-3年内还是希望把精力用在我们擅长的产品和经营本身。”
当然这些想法并不会被完全否决掉,赵子坤表示淘汰郎将来并不排除在线上增加一些新的品类,甚至在一些外卖做得好的城市线下开设小型实体店,改变“只外卖不堂食”的现状:“不同的城市我们会在菜品上有略微的调整,但是在口味上不会有变化,因为对于目前的产品,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我们已经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餐饮是个10年起步的生意
虽然淘汰郎的速度跑得很快,但是赵子坤却否认了互联网餐饮的一些做法:“在我看来,有一些互联网餐饮品牌太注重传播和PR,把心思都放在融资和快速让品牌出名上,但是实际上餐饮不是互联网,本质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产品本身如果是差强人意的话,就算有再强的传播本领,用户的复购率也不可能上去。大批看到广告的用户来吃过一次不来第二次,新用户慢慢被消耗,传播反而变成了饮鸩止渴。”
对于淘汰郎的未来,赵子坤很有自信:“餐饮是个10年起步的生意,前几年慢慢做产品,慢慢扩张,一定程度后口碑形成,复购率提高,自然而然会取得很好的成绩。我希望淘汰郎在10年内可以做成一家火锅外卖的大品牌大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