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刘理12月26日报道:25日晚间,某自媒体曝出,因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的图标达15年,连锁餐饮企业真功夫被Bruce Lee Enterprises,LLC(中文名: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起诉至上海二中院,索赔2.1亿、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及停止侵权、公开澄清。12月26日早间,真功夫发布声明回应称,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
东方网记者从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代理律师、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叶芳方面获悉,上海市二中院已于12月5日正式受理此案。目前,该案尚未开庭审理,叶芳称已准备多份证据待提交法院。
商标侵权?“真功夫”被索赔2.1亿
记者从叶芳提供的民事起诉状获悉,原告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注册在美国加州的公司,后陆续在中国大陆注册近60个与李小龙相关商标。后经美国加州州务卿,享有李小龙相关的各种权益,其公司法人代表为李小龙女儿李香凝。
2004年,被告为扩大品牌影响力,经营销策划机构建议,将店名更名为“真功夫”,同时启用“功夫龙”形象,并在报纸等媒体广为宣传,使用时间达15年。
叶芳认为,李小龙身着黑黄连体衣、双臂挥舞的格斗造型已成为其最为经典的人物形象。被告在使用人物形象时,采用剪辑、拼接等方式,将李小龙独有的格斗姿势、颜色、精神象征等特征组合在一起,其广告释义具有明显指向性。
此外,真功夫餐饮的创始人蔡达标曾拒绝叶茂中公司“与李小龙后人联系取得授权”的建议,此类行为属于对李小龙肖像的恶意使用,属于典型的侵害民事权益行为。
对此,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将上海真功夫快餐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广州真功夫快餐连锁管理有限公司三名被告诉至上海市二中院,请求判令被告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 2.1元;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在真功夫官方主页、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公告澄清其与李小龙无关;支付合理费用8.8万元;承担诉讼费用。
真功夫回应:正研究案情、准备应诉
26日早晨,真功夫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正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本案刚由法院立案,尚未开庭审理,我们暂不便发表意见,一切留待司法裁决。
真功夫在其声明中表示,“我们的商标是否侵权,多年前也曾有过争议,但我们的商标一直没有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时隔多年被起诉,我们也很疑惑,正准备应诉。”
东方网记者通过查询中国商标网发现,近年来,真功夫餐饮陆续获得了10余个真功夫系列注册商标,涵盖餐馆、餐厅、饭店、化妆用具、清洁制剂、虫害防治、日间托儿所等多种品类。
其中,“功夫龙”商标中的人物形象与李小龙酷似。据原告律师提供的侵权商标表格显示,多数商标注册时间达到10年左右。
原告律师:曾多次进行维权现已准备多份证据
商标使用时间达15年,为何时隔多年后决定起诉?对此,叶芳回应表示,此次诉讼并不是首次与真功夫餐饮交锋,李香凝女士此前曾多次奔走维权。
2010年,李香凝在美国已经陆续将其父亲的影片及商标的所有权购买了回来。此后,她在华采取多项措施进行维权,包括在中国成立维权办公室,维护李小龙形象的版权
李香凝在2010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曾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了接洽,该局复函表示,李小龙及其英文姓名’BruceLee’开发利用的权利应当归其继承人所有。
“过去多年,我们在全国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某企业使用李小龙姓名作为企业名称,我们发律师函后,都取得了较好的维权效果。但是对这个最大的侵权公司(真功夫),我们是现在才开始起诉的。”
叶芳表示,作为一家外资企业,起诉阶段需要准备翻译、证据收集、公证认证手续等等,维权成本比较高,且起诉前期需要较长的时间。
“目前,我们已经准备了多份证据待提交法院。包括线上线下的调查,我们还要进一步在国外进行调查,充分准备各项材料。”叶芳表示。
< class="pgc-img">>小龙后人告真功夫商标侵权一事,有了最新进展。
餐企老板内参 陈黎明 | 文
“真功夫”失去“真功夫”
2004年,在“营销大师”叶茂中的操刀下,中式快餐品牌“双种子”改名为“真功夫”,并启用了一批酷似李小龙的肖像及经典动作的商标,广泛的使用在真功夫店铺门头和装修中。
2010年,李小龙的后人李香凝在国内成立维权办公室,开始着手处理国内李小龙商标侵权事宜。2019年,正式向上海二中院提起诉讼,索赔2.1亿。
李小龙公司认为,真功夫擅自使用李小龙肖像,既侵犯了李小龙肖像上承载的人格尊严,也侵犯了财产上的利益。
在李小龙公司提起诉讼时,真功夫回应称:真功夫系列商标是由公司申请、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的,并且已经被使用了15年。
“我们的商标是否侵权,多年前也曾有过争议,但我们的商标一直没有被判定侵权或者撤销的行政或司法结论。”
如今结论来了:真功夫20件图形商标,近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裁定无效。
部分被宣告无效的真功夫商标
>真功夫或许本就知道其商标图案与李小龙有关。
2004年,真功夫进行知识产权登记时,登记书备注信息为:“真功夫图形”内容为由李小龙功夫造型图案及“真功夫”、“蒸的营养专家”文字组合组成的造型图案。
同时有报道称,真功夫创始人蔡达标曾拒绝叶茂中公司“与李小龙后人联系取得授权”的建议。
2016年,真功夫发布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和品牌Logo。新的LOGO去写实化,动作也进行了调整。外界质疑,真功夫此举似乎有意弱化李小龙的形象,规避商标侵权。
不过,新的形象在李小龙公司眼中,仍属侵权。真功夫收到的起诉状中原告方出示的图片中,就包含新LOGO。
为什么商标之战鏖战了这么久?
有分析人士认为,真功夫并非直接使用李小龙的照片,而是使用了和李小龙形象相似的卡通形象,并将其注册成了商标,要证明两者有对应关系是难点所在。新的《民法典》施行后,才对肖像权的概念、内涵、表现形态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李小龙公司诉真功夫一案已于2022年8月25日正式开庭。国际知识产权局宣告真功夫的部分商标无效,无疑对后者不利。
“真功夫”早就丢掉了“真功夫”
在商标认定无效之前,真功夫早就荒废了自己的“真功夫”。
真功夫最美好的时期在2000年出头。凭借电脑程控蒸汽设备,真功夫一骑绝尘,早早地完成了中式快餐行业效率和标准化的难题。
真功夫开店高举高打,和麦肯开在一起。2004年-2006年,真功夫始终保持着年均55%的增长速度。
出色的成绩也吸引来资本。2007年10月,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两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真功夫,彼时,品牌估值高达50亿元。
伴随真功夫的发展,创始人蔡达标与潘宇海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真功夫公司内部出现“派别之争”,空降的麦肯高管“逼走”了创业元老。
2009年,蔡达标的婚外情意外曝光,被妻子起诉重回并索要股权,同时,潘宇海要求清查真功夫财务招募被拒绝,随即起诉。
2011年3月17日下午,蔡达标和真功夫的部分公司高管被公安部门“带走”,最终蔡达标半数资本被查封,还因“涉嫌经济犯罪”入狱14年。
真功夫的股权争夺在此终于告一段落,但是核心高管流失,实控人内斗,这段时间真功夫的发展战略和门店拓展几乎全面停滞。
云定风清后,曾经看好真功夫的今日资本,在2012年11月“出逃”,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称,今日资本以1亿元价格出售旗下持有真功夫3%股权。相当于品牌估值从50亿缩水成33亿。
而到了2015年,蔡达标持有的14%真功夫公司股权以2.17亿元底价在广州产权交易所拍卖。相当于五折卖股,估值降到15亿,但是无人接盘。
此后,真功夫试水众筹开店、打造中式快餐孵化器,推出面类品牌秦王拉面、外卖联盟功夫订餐、产业链平台功夫鲜食汇,都没有掀起足够的水花。
而真功夫品牌本身,也面临拓店乏力、产品更新缓慢、竞争力急速下滑的问题。对于00后、05后消费者而言,真功夫或许只是机场、高铁站、美食城才会出现的品牌。
2016年,真功夫正式对外发布了品牌新战略,提出“标准化+个性化”的全新模式,称要领跑中式快餐3.0时代。
不过,中式快餐市场变样了,真功夫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叱咤风云的真功夫了。
2021年真功夫转型做粤式小份菜
>争夺中式快餐的头号交椅
真功夫逐渐暗淡之时,全国多个城市冒出了大量的快餐品牌,它们照着“真功夫”的经验一步一步成长起来。
同在2007年获得融资的乡村基,曾成功登陆纽交所,如今正在向港股进军。截至今年5月底,乡村基共有1146家自营餐厅,其副牌大米先生也成功走出川渝,开进湖北、湖南和上海。
2012年,门店数过百的“肥西老母鸡”升级为“老乡鸡”,全力开拓安徽省外市场。创始人束从轩也在2020年疫情时成为网红。截至2022年6月30日,老乡鸡拥有997家直营门店和102 家加盟门店,正在冲刺A股主板上市,还将斥资6个亿建立华东总部。
过去两年中,餐饮行业也迎来了投融资的历史高峰。天眼查显示,2021年,共有226家餐饮相关企业行业有融资行为。其中有大量快餐品牌,获得资本的投资后,纷纷积极拓店、跨区域扩张。
真功夫离“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交椅,已经越来越远了。
李小龙女儿诉真功夫餐饮侵权,索赔2.1亿 真功夫:国家商标局严审过】近日,本土中式餐饮连锁企业真功夫被李小龙女儿李香凝担任法人代表的李小龙有限责任公司诉至上海二中院,索赔2亿,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并要求真功夫立即停止使用李小龙形象、在媒体版面上连续90日澄清该企业与李小龙无关。 @真功夫 今早发表声明,称其商标是经过“国家商标局严格审查后授权的”,对于被起诉表示“很疑惑”,将积极研究案情、准备应诉。via 看看新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