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岛妹和台湾朋友聊天,话题总离不了网络热播的《延禧攻略》。在大陆,此剧一路披荆斩棘,创下收视破百亿的网剧传奇;而如今在台湾,其也成了遍及全岛的第一流量担当。
以《延禧攻略》为代表,这几年的大陆影视作品一度成为台湾民众的心头爱。其中蕴含的文化、历史风景,也成了唤起两岸之沟通了解的窗口。
这么说吧,台湾岛从南到北394公里,处处都有大陆剧作带来的文化音量,处处也都是两岸割舍不断的文化根源。
风靡
岛妹前几天到花莲出差,大巴车上斜前排的一对台湾情侣抱着手机在追剧。伸长脖子偷看一下人家追的是啥,是的,就是红遍大陆的《延禧攻略》;到太鲁阁深山原住民的部落体验风情,太鲁阁族厨师做当地特色的烤山猪肉,配的背景音乐怎么也这么熟悉?果然,是《延禧攻略》(下称《延禧》)的主题曲。
和朋友一起去台北理发店,店员Amy都快把剧情倒背如流了。“很多客人来店里都会聊《延禧》,我本来没有在看的,为了能跟客人交流就开始追剧,然后发现真的很好看,完全停不下来。”
在台湾东南部的街边奶茶店买饮料,排在岛妹前面的阿姨已经第一时间追完了《延禧》,还不忘向奶茶店老板娘推荐。细聊起来,发现阿姨很厉害,《后宫甄嬛传》、《琅琊榜》、《芈月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扶摇》都早追完了。“大陆剧很好看的,不像以前看韩剧还要等翻译。制作又精良,剧情又紧凑,我很多朋友都在看。”
与此同时,台湾主持人、明星、政客也都在追大陆剧。比如知名主持人小S,近期被问到最喜欢追的剧是什么,回答即是《延禧》,还说虽然常限制女儿用手机,自己却忍不住追宫廷剧。
据岛妹了解,仅仅三周前,在爱奇艺官网点看《延禧》这一部剧的台湾用户量就已达300万。
当然,爱奇艺不是台湾人唯一可选的视频网站,《延禧》也不是台湾人唯一在追的大陆剧。用其他七七八八的在线视频网站观看各种大陆剧的台湾民众,队伍之庞大可想而知。
台湾社交网站上关于大陆剧的讨论
外 溢
大陆剧的话题效应持续外溢,娱乐消费热度从屏幕前蔓延到社交网络、报纸电视,再到商场、餐厅、旅行社,剧里面的服饰、妆容、小吃、甚至拍摄地点通通都变成热点。
这几周在社交网络脸书上,《延禧》的话题成为了吸粉重磅工具。只要在标题上点出“延禧”或者打上“#延禧攻略#”的标签,浏览数随随便便就能3万+。有同行讲到,自家脸书账号发了一条与《延禧》相关的话题,点阅量迷之高涨,瞬间破2万,要知道在脸书上,这已相当于微信10万+的效果。
而打开电视随便放一个台,里面的主持人就在聊《延禧》。嘉宾请的是历史学家,正在讲清代满族女子的妆容和电视剧的异同,降唇妆,柳叶眉,还有满族妇女一耳三钳。
换一个台,还是在聊《延禧》。这厢请的是古建筑学家,正在分析清代皇家宫廷的风水布局。
翻开报纸,版面也大多急着蹭热点。旅游休闲,标题是《娘娘们最爱甜点延禧小食上桌》、《穿越不再是做梦 出游来趟延禧攻略》;美妆饰品,标题则是《像魏璎珞一样出人头地 你需要这样的口红/粉底》、《富察皇后同款手链/耳环 邂逅一切来自古典的美好》。
凡是热门大陆剧的故事发生地、拍摄地,也都成了做大陆线路的旅行社的推介重点。紫禁城、琅琊山、江南水乡、塞北大漠,连浙江横店影视城,都成功吸引了无数台湾民众前往,尤其是年轻人。
台湾民众在横店社交网站交流横店旅游体验
甚至大陆的手机应用软件也在台湾流行起来。比如有一款软件推出“我的清宫照”,只要简单几个步骤,就能让剧迷们化身剧中人物,可谓火极一时。
窗口
一位爱追大陆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台湾朋友告诉岛妹,喜欢大陆影视、综艺已经成了台湾社会的普遍现象,也算是他们了解大陆的一个主要渠道。古装剧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中华民族的过往历史,时装剧则是他们了解大陆现实发展的可信窗口。“看得多了,就比较熟悉大陆的氛围,也会想自己去看一看。”
事实上,不仅是年轻族群对大陆流行文化越来越感兴趣,整个台湾社会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电视新闻更是经常冒出大陆的网络流行语,连绿营媒体也不例外。
这些在台湾走红的大陆剧,与本土剧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资本的投入。《延禧攻略》在台湾广受好评的一个原因在于,剧组对服装、道具、后期制作、唯美画面的高度重视,是台湾本土制作的电视剧可望而不可及的。它的化妆师是台湾人,造型设计是香港人,酬劳数百万元人民币起跳,台湾已然请不起。
与此同时,台湾本土剧仍停留在小成本的乡土剧、时装剧。大陆剧的出现,弥补了台湾观众对历史剧的需求,几年时间下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拥趸。
台湾人看大陆剧很上瘾。有人把“宫斗剧”当成职场指南来看,通过研究主角一步步上位的过程,学习在职场中需要的技巧。还有人把“宫斗剧”当成解闷剂,据一位台湾友人的说法,台湾目前的政治局势混乱,民众对政府的失望需要寻找情绪发泄的出口,而“宫斗”情节正好能满足此类需求。
当然,也有人不忘把大陆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和“统战”做关联解读,将大陆历史剧视为中共“专治台当局去中国化”的渠道。这就不免“过头”了。
大陆剧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欢迎,这是大陆影视业蓬勃发展后必然的市场反映,实在难以勾连到“政治算计”。娱乐消遣就应该回归轻松愉快,对两岸间血脉相连的“文化引力”妄加揣摩,反而让人心生嫌恶。
岛妹想说的是,两岸文化同宗、历史同源,影视娱乐消费口味相近、共通,本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从上世纪末起的台湾影视剧大陆热潮、到如今大陆剧作“贯通”海峡的风靡,观众的激增,是割不断的民族文化经脉使然,也是两岸同胞文化心理相亲的“天然”体现。
联想到台当局近来大肆修改历史课纲、将“中国史”变“东亚史”等等去中国化的行径,看似不经意的影视剧流播,才真正道出了“文化归根”的主流民意,也消当局“分裂”之卑劣伎俩于无形。
?
< class="pgc-img">>如果要评选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饮料,奶茶一定能排TOP3。对于“奶茶狂魔”们来说,即使要排几小时队,身体日渐发胖,一杯30多块的高价,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对奶茶的爱。
实际上,奶茶并不只是征服了现在的中国,古代人对奶茶的痴迷程度,绝不亚于当下的年轻人。
“30块就嫌贵?那你是没喝过朕的皇家奶茶。”——乾隆如是说。
乾隆,可是个十足的“奶茶控”,热播剧《如懿传》中就有一段乾隆饮用牛乳茶的场景:
为了把奶茶喝得更有仪式感,他特地请人用新疆和阗玉打造了一个专属奶茶碗,饰以错金片的枝叶,108颗精琢的红宝石镶嵌成朵朵花瓣,玉碗内底刻“乾隆御用”四个大字,十分符合乾隆花里胡哨的品味。
乾隆还曾为奶茶写诗:“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御殿威仪赞,赐茶恩惠施。”这几句话也被刻在了他的专属奶茶碗上,藏在现在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清乾隆·白玉嵌宝石奶茶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皇帝围猎聚餐图》局部图中,乾隆的侍从用多穆壶喝奶茶
《奶茶的诞生》,追溯起来倒是耐人寻味。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是,奶茶的饮用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史。
茶,作为饮品,传说由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神农氏发明,随着中原王朝的扩张向北迅速传播。三国时期《广雅》中第一次出现了茶叶的吃法:先炙烤饼茶,捣碾成末,放入碗中以沸汤冲泡,然后加佐料(盐、花椒、姜、葱和陈皮)混煮羹饮。
用茶叶煮一锅咸汤,听起来真真是一道“黑暗料理”,却为之后奶茶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 class="pgc-img">>奶,与茶的传播方向相反,由北方游牧民族扩张而南下,冲击着中原的饮食文化。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更姓易服的表率,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学习对方的生活方式,其中重要一项就是饮用奶和茶。
南北朝中叶,《齐民要术》已经记载了很多好喝的奶制品,比如“煎炼乳”(浓缩奶)、“除去上浮物奶”(脱脂奶)、“醍醐”(精炼奶,类似酥油 )等,看来那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有喝各种奶的习惯了。
< class="pgc-img">>▼
没有一点点防备,奶与茶就这样相遇了。而奶与茶的融合,也是文化融合的体现。
到了唐朝,李唐皇室开拓了宽广的疆域,奶茶也有了新的成长空间。奶,经由西域胡人、北方牧民,带进“国际大都市”长安,从此开始了与茶的深深“羁绊”。
< class="pgc-img">>相传,唐德宗是第一个在煮好的茶中加入酥的人,“酥”即经过加工发酵后的奶。
唐代的李泌,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人公,也是位爱奶茶之人,和乾隆帝一样,他也为奶茶写了首诗:“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奶茶混合搅拌后出现的奶泡,被他比喻为“琉璃眼”,画面竟有些唯美。这种简易的初代奶茶,在当时的唐都长安形成一股潮流风尚。
< class="pgc-img">>而在唐太宗执政时期,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给边疆民族带去了中原的茶叶和煮茶技术,当地人民用牛奶、羊奶加上茶叶,熬煮成奶茶,惊喜地发现这种新型饮料还挺好喝的,之后便也有了“奶茶瘾”。
时至今日,西藏、蒙古、新疆这些原本不产茶的地方,还保留着饮用酥油茶、咸奶茶的习惯,这其中也有大唐盛世的一份功劳。
文成公主进藏
▼
《延禧攻略》中为富察皇后准备奶茶
奶茶历经了几个朝代的发展,到了清朝,皇室掀起了持久的奶茶热,程度绝不亚于现在。
背景基于清乾隆时期的大热剧《延禧攻略》就曾提及奶茶,作为观察力max的女主角魏璎珞,提及后宫各位主子的饮茶喜好时,有这样一段谈话:
讨厌喝奶茶的纯妃只是一个个例,实际上在清朝宫廷中,奶茶是大受欢迎的。清廷贵族本来就以北方的满蒙人居多,血统中自带“奶茶细胞”,几天不喝,就像少了点什么。
清朝宫廷筵席中,赐奶茶是一项隆重的礼仪制度,清乾隆帝曾在诗注中称:“国家典礼,御殿则赐茶。乳作汁,所以使人肥泽也。”据史料记载,最爱喝奶茶的乾隆帝曾多次在重要筵席中喝奶茶、赐奶茶,意在体现清王朝对少数民族的优待和礼遇。
< class="pgc-img">>清银龙柄奶茶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宫廷筵赐的皇家奶茶,一般人可喝不起。用的是庆丰司的牛奶,熬制由光禄寺承办,由蒙古煮茶高手烹制,筵席时分装在银质龙首奶壶中待用。熬煮过程的精细程度,配料的丰富程度,可以说绝不输于今日的各路网红奶茶,也难怪乾隆帝晚年“尤嗜奶茶”了。
从唐朝写到清朝,一部《奶茶的诞生》终于完成。其实,写了这么多,只是想证明一件事:
中国人对奶茶的喜爱
是“祖传”的
<>< class="pgc-img">>年的宫斗剧《延禧攻略》非常火爆,因剧情紧凑、精彩,服饰、妆容精致,多次刷屏网络;如今,这部剧即将迎来大结局,众多观众直呼看不过瘾。除了电视剧,今年同样以内容营养、外表精致而爆红的还有柚雪tea。
< class="pgc-img">>来自台湾的网红茶饮店柚雪tea在抖音一炮而红,门店卖到断货,现在柚雪tea门店的数量已经大量增加,解决了顾客花几小时排队最后买不到的问题。店铺遍布北上广深等城市,甚至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也不断有人成功加盟开店。
< class="pgc-img">>《延禧攻略》我们都有所了解,那么柚雪tea的秋季茶饮攻略你知道多少?
秋天大家容易倦怠、乏力等,保养身体、预防感冒很重要哦。我们把柚雪tea的茶饮几乎都品尝了个遍,并挑选出几款适合秋季养生保健,而且味美料足的饮品。
一起来看看!
< class="pgc-img">>1、 橙上柚惑
优选新鲜美国加州新奇士橙,加上台湾红宝石西柚,现压果汁,搭配上茉莉毛尖,茶底有股独特的清香。一片青柠檬的融入,使得口感清甜,芳香,搅拌了喝有多重口味。喝上一杯,充分补充维生素C,精神顿时好了。
< class="pgc-img">>2、 金珠珠奶茶
最底层选用大颗琥珀珍珠,每颗都金黄透亮,Q弹,嚼劲十足,上层以蜜香红茶搭配上新鲜牛乳,蜜香红茶独特的茶感,带着浓郁的果香,融入牛乳的奶香,口感丝滑,浓郁。冷饮、常温热饮都可以。
< class="pgc-img">>3、 蜜香红茶鲜牛乳
芳香喷鼻的蜜香红茶,搭配上新鲜牛乳,完美的结合,鲜牛乳完美的衬托出了蜜香红茶的茶感及其果香,又不会掩盖住牛乳的奶香,口感丰富,浓郁丝滑。
< class="pgc-img">>4、 鲜竹珠珠茶
选用新鲜山竹现场捣压调制,保证每一杯绝对新鲜,搭配四季春,四季春口感清香,独特茶感,搭配上山竹酸中带甘甜的口味,让这一杯茶口感独特,再融入清香的香水柠檬,使香味清晰,浓郁,最后在底部搭配琥珀珍珠,嚼劲十足。
< class="pgc-img">>5、 番茄鸡蛋汤
底层选用新鲜菠萝现场捣碎,融入淡淡的柠檬香,再搭配上茉莉毛尖,口感清新,甘甜,清香,顶上再搭配上一层新鲜现摇番茄,两种层次,两种口感,最后搅匀在一起,犹如一杯番茄蛋汤。
以上五款茶饮都是秋季补充营养的好选择,你更喜欢哪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