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下午,陆续有多名供货商聚集在麻辣诱惑北京总部,要求见到其公司负责人追讨所欠货款。新京报记者也来到位于小庄附近的中国第一商城麻辣诱惑总部,该公司所在地租用的是一处住宅小区,在其29层租用的两间办公室内,分别有采购和行政人员在此办公,而其中一间办公区内的多个工位已空置。
新京报记者想就欠款纠纷事宜向麻辣诱惑公司负责人求证,但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负责人不在。麻辣诱惑的一名行政工作人员证实了拖欠供货商款项一事,但表示“并没有网上传得那么夸张,而且已经与部分供货商达成了初步协议。”而就麻辣诱惑在北京市场有店面关闭一事,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资金紧张出现一定问题,但绝没有撤出北京市场的计划。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摄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摄
凌晨送货发现已关店
截至今年11月,北京易美商贸有限公司已经与麻辣诱惑合作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负责为其供应蔬菜。北京易美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明新告诉新京报记者,被拖欠货款的情况其实早在去年底双方刚开始合作时就已经出现了。“第一个月的货款就拖着不给我们,后来追讨回来了。但之后几个月中,每个月的货款都要催促数次,一点点地给,积压的钱款越来越多。”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情况从今年7月开始急剧恶化,从那时开始他就再也没有收到过一笔货款。这中间他曾经多次联络麻辣诱惑采购总监刘西朋以及负责对接他公司的采购员,对方都以正在融资,会陆续结款等说辞回复他。
在采访过程中,新京报记者也多次尝试联系麻辣诱惑公司采购总监刘西朋,截至发稿时止,对方始终未接听电话。
李明新称,在此之间,他仍然正常向麻辣诱惑朝阳大悦城店、西直门店、汉光百货店、新中关等门店送货,一般都是凌晨配送。直至本周二(11月26日)凌晨3点左右,当他公司的货车像往常一样给门店送货时,才发现麻辣诱惑的西直门店和新中关店两家都关店了。“当时我们的工人看到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他们店里。”担心麻辣诱惑单方面“跑路”的李明新,只能选择到麻辣诱惑公司总部讨要说法,本周三(11月27日)他得到的回复是:并非关店,而是店内正在装修,对于他提出的欠款问题,麻辣诱惑公司人员始终未给出明确说法。据他告诉记者,从7月至今,已被拖欠货款将近100万元。
有供应商称麻辣诱惑多名采购人员离职
武先生(化名)所在公司从今年5月开始与麻辣诱惑合作,负责酒水供应。双方合同规定2月账期,今年7月麻辣诱惑公司转账给他公司5万元,拖欠了2万货款,9月补齐2万钱款后,其余货款再无下文。直至11月,麻辣诱惑公司已欠他公司20余万元。“我们是小本生意,一共投资就几十万,现在这么多钱都要不回来,感觉很无助。”据武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从供货商同行处了解到,有水果供应商被拖欠300余万元货款,蔬菜和调料供应商分别被拖欠200余万元和100余万元,而被欠最多的是冻品供应商,达到了近600万元。
日前,部分被欠款供货商与被拖欠工资的麻辣诱惑内部员工来到汉光百货店,打出横幅试图讨薪讨债。采访中,武先生坦言,对于这种做法他持保留意见。“把现在还在正常营业的店面生意搞砸了,对我们也没有好处,没有利润,我们的钱更是追讨无望了。”然而据他告诉记者,就在11月麻辣诱惑多名采购人员已办理离职,负责对接他公司的采购员也在离职队伍中。今后还能再找谁要钱?他表示非常茫然。
手握“空头支票”无处兑现,一纸还款计划支到明年
从今年5月至今,负责麻辣诱惑蔬菜供应的徐先生只收到了10万元已结算的货款和一张6万元却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手握一张至多张支票的供应商不只有徐先生一人。背负着近90万的欠款债务,他只能找到了麻辣诱惑总部“堵上门追债”。
在麻辣诱惑公司负责人多日未现身的情况下,11月29日,徐先生与多位供应商一样,领到了一纸“还款计划”。根据该计划书面约定:对账务明确且仍在合作的供货商,将做到“周供货周结款”且“不再增加欠款额度”。对账务明确且退回全部所持2019年11月1日之后到期的延期支票的供应商,剩余欠款部分将从2020年3月起用一年时间偿还,每月还欠款金额的6%至10%不等。
不过在采访中,徐先生告诉记者,此前就曾有供货商领到过类似书面的“还款计划”但所欠款项仍旧未落实。
图/部分供应商提供
上海分公司相关状态已显示为“注销”
麻辣诱惑是一个在北京市场深耕多年的老品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麻辣诱惑创始人韩东于2002年在北京创建了第一家麻辣诱惑,十七年来已在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西安、兰州、银川、南京、西宁、武汉等全国多个城市开设30多家直营店,以及配送中心和食品店。目前,员工人数超过3000名,营业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根据此前的媒体报道,麻辣诱惑曾成功完成3轮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目前,麻辣诱惑集团旗下,共有三个品牌,分别为麻辣诱惑、麻小、热辣生活。记者在大众点评北京区域内搜索“麻辣诱惑”,发现贴有“品牌连锁”标签的门店,显示为8家。
另据了解,目前麻辣诱惑在上海的门店也已经全部关闭。根据天眼查资料显示,上海分公司“上海麻辣诱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状态已显示为“注销”。麻辣诱惑老板韩东也陷入多起劳动争议的纠纷中。供货商拿到的还款计划中显示,北京市西单麻辣诱惑餐饮有限公司、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以及天津热辣食品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均涉及拖欠货款问题。
图/天眼查截图
然而,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麻辣诱惑这个走过17年历程的川味品牌近期却正在酝酿着向西南地区扩张。有新闻报道显示,今年11月5日麻辣诱惑正式进驻同德昆明广场,这不仅是云南的首家店,更是西南首家店。但麻辣诱惑这一品牌究竟是否能够突围求变,回归正轨,恐怕已在很多人心中打上了问号。
(部分受访者化名。)
新京报记者 徐晶晶
编辑 彭雅莉 校对 付春愔
<>< class="pgc-img">>通:公交+出租车+地铁(下载易通行微信支付宝买地铁票,无需取票扫码进站,个人认为比一卡通方便很多)
住宿:府右街宾馆(西单)418一晚去哪儿订的,酒店很干净,距离地铁站很近步行五分钟,1号线4号线都有,去故宫天安门,西单大悦城可步行,打车大概一个起步价地理位置方便推荐一下,仅供参考呀)
以下行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呦
Day 1:鼓楼——烟袋斜街,后海(从这导航五分钟,恭王府)——南锣鼓巷——三里屯——西单(回酒店)
鼓楼拐角:姚记炒肝
爆肚张:什刹海前海东沿17号
烟袋斜街对面:稻香村 (认准三禾标志)
后海:南门涮肉
西单:小吊梨汤
一点点(西单店)明珠八楼
鲍师傅糕点(西单店)
南锣鼓巷:方砖厂胡同一号炸酱面11:00去排队,晚了就没有了!(找不到大众点评导航一下,谢霆锋带了)
南锣鼓巷美食:栗记仙豆糕(紫薯奶酪味,板栗味好吃) 海小姐玫瑰饼(我忘记买什么味道)
文宇奶酪(秘制酸梅汤一般般,原味奶酪味道很浓郁)
吴裕泰冰淇淋(好多分店,烟袋斜街和王府井还有前门都有,我吃的花茶味灰常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Day2:天安门——故宫博物院——景山公园——四季民福烤鸭—三里屯—王府井步行街——回西单(酒店)
(故宫门票60/人,学生票20/人,门口20自助导游讲解器。景山公园:门票两元/人)
景山公园:爬到山顶俯瞰整个紫禁城,无限壮观
(东华门出来向右四季民福烤鸭观景座位—然后步行到王府井步行街)
四季民福故宫店:属于大网红了,回头我单独写一篇,详细告诉你们不干等位置的小妙招!!?
Day 3: 天坛——前门——大栅栏
(早上天坛北门:磁器口早餐,豌豆黄驴打滚焦圈,我选择最后一天出来买特产,来买烤鸭,点心)
中午:陈记卤煮前门廊房二条82号
老北京炸酱面(前门总店)
下午;买特产稻香村,回酒店拿行李。
稻香村:东城区灯市口大街10-2号(三禾标志)
全聚德:东城区前门大街30号 (前门起源店)
金糕张:东城区鲜鱼口东口天兴居包子对面 )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点点网红菜单:
一点点奶茶:冰淇淋红茶,去冰,三分,波霸,奶霜
阿华田:去冰,三分,波霸,布丁/四季春玛奇朵,常温,三分/四季奶青,去冰,五分,波霸
>茶界一直不缺资本的青睐。
前有奈雪成为“中国茶饮第一股”,后有喜茶估值预期达到1500亿港元。
近日,市场传出蜜雪冰城最早于2022年赴港IPO,可能融资2亿至5亿美元,对此,蜜雪冰城回应,目前没有明确上市计划。
上市这种事情,需要水到渠成。
从刨冰的小生意到万店规模,蜜雪冰城走得很快,但在现阶段,也许更需要走得稳当。
1
奶茶界“拼多多”的出世
人人皆知,新式茶饮是近年来最火热的消费风口。
茶同咖啡、酒一样,具备成瘾性,本就存有获利空间。
而在消费升级下,加了奶、糖、以及各种辅料的新式茶饮会更为诱人。
毕竟喝的不只是一杯茶饮,更是一种新生的消费文化,一种社交场景,也是一种小确幸的仪式感。
中国新式茶饮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茶饮市场之一,预计5年后市场规模将达到3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2%。
不同于高端的奈雪和喜茶,又或是中端的COCO、一点点,蜜雪冰城成为网红的路与众不同。
作为“奶茶界的拼多多”,它如同一股清流,走出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
蜜雪冰城的创始人张红超出身贫寒,学业之路并不顺畅,辍学后和家里人做生意,练就了一些蓝领技能,但到底没能闯荡出个天地。
知识改变命运这话很实在,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后,张红超通过自学,考上了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成人教育。
由于家境不佳,他需要养活自己,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卖起了刨冰,慢慢地确定了创业方向。
经过了几轮运气不佳的拆迁,1997年第一家命名为“蜜雪冰城”的门店出现了,位于河南郑州大学附近。
这一选址是偶然也是必然,此时的张红超通过多次市场调研,终于确定了自家生意的定位。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土里刨食大low逼”,说白了就是接地气,聚焦下沉市场,走平价路线。
价格优势带来差异化,不到10块的客单价,确实很吸引人。
业内的一句“你不嫌我穷,我也不嫌你low”道尽了消费者与蜜雪冰城的关系。
这年头,追求性价比也很重要,人们拒绝不了3元的冰淇淋、4元的柠檬水、6元果茶、均价8元的奶茶。
图片来源:网络
而正是这种不拒绝、不期待,反而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蜜雪冰城门前的队伍越排越长,门店在加盟模式下飞速扩容,到了2020年全国线下店铺突破10000家,并肩正新鸡排、华莱士和绝味鸭脖。
图片来源:网络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随着主题曲的出圈爆红,蜜雪冰城尝到了网络营销带来的甜头,认知度进一步渗透。
图片来源:网络
资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奶茶界的香饽饽,公开信息显示,今年1月,蜜雪冰城完成20亿元的首轮融资,龙珠资本、高瓴资本联合领投,市场预计估值约200亿元人民币。
2
年营收65亿的秘密
若你熟悉茶饮市场,会发现业内流传着一句话,十店九亏。
没错,这九死一生的命运直指火热的茶饮赛道。公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停止营业的茶饮企业超13万家,占茶饮行业企业总数的43%,而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茶饮店占比仅为18.8%。
显然,你以为“躺着赚钱”的奶茶其实浮着不少泡沫,散发着一种虚假繁荣的味道。
虽然头部梯队赚到了资本的吆喝,但也活得艰难,急于走出盈利模式。
公开数据显示,本文的蜜雪冰城2019年营收达到65亿元,2020年蜜雪冰城全国营业额最好的店铺实现营收460万元,表现还算积极。
而不同于中高端竞争品牌,蜜雪冰城这一打法在新式茶饮赛道是独有的。
除了打造低价平替竞品而获得消费者黏性,蜜雪冰城的获利密码主要是基于自身的经营模式,尤其在控制成本方面。
首先,区别于奈雪、喜茶的直营,蜜雪冰城主要采用“直营+加盟”模式,其中,单店需要加盟商全资运营,而自己不参与分成,但近1.5万家的门店数带来的加盟费还是比较可观的。
不过这还不是最大利润头,蜜雪冰城还收取所谓的“原料费”。
蜜雪冰城很早意识到,要想玩转性价比打法,它需要构建自己的供应链,即通过自建工厂、仓储物流中心等,以降低成本。
毕竟只有在成本压缩上尽可能做到极致,才可以走通薄利多销且快速扩张的路径。
众所周知,茶饮企业身上压着三座成本大山——原料、人工、租金,蜜雪冰城主要聚焦原料这块,自产为主。
有意思的是,不同于高端梯队的用料,除了常用的柠檬、橙子等,它的主要用料多为特调乳、红豆罐头、燕麦罐头、冰淇淋浆液、黑糖风味饮料浓浆、奶昔粉等,成本本身就较低。
虽说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是各有各的目标人群。
而有时候,面对低廉的价格,人们往往并不纠结用料,只是图一口爽。
图片来源:网络
在将平价战略发挥的出色后,蜜雪冰城在数字化上也发力不少。
除了主题曲的破圈,520表白水等营销活动也让品牌加强了渗透,热度频频。
更重要的是,它也开始探索小程序,想要通过精细化运营,便利且洞察消费人群,2020年8月,蜜雪冰城上线支付宝小程序,在支付宝搜索框上花了不少心思,为消费者提供点单、预点单、优惠券、会员积分等服务。
效果不错,4个月新增支付宝小程序会员2400万,小程序日均访问量、日均搜索量、单日新增收藏量都表现积极。
数据来自:支付宝开放平台
3
内卷中如何突围?
虽然蜜雪冰城目前的发展势头还算乐观,但不能否认,如今的新式茶饮赛道已然陷入内卷。
流量红利终会触顶,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是必然。
头部梯队并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它们所面对的挑战只会更严峻。
首先是产品,如今新式茶饮的同质化是关键痛点,业内的爆品可复制性较高,并不能成为持续的竞争优势。
到底该如何提升品牌溢价空间,增强消费者的复购率?
入局者无法轻易回答这个问题,焦虑下开始了“新品内卷”: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喜茶平均每1.2周就会出一个新品;奈雪2020年在咖啡/茶饮等现制饮品共计上新超过30次。
而在没有真正摸索到产品创新的法门之前,频繁出新只是权宜之计,其带来的安全感终究不稳定,反而容易自乱阵脚,盲目跟风并不能支撑可持续性发展。
于是,它们又开始盯上了别人家的生意,蜜雪冰城为例,2017年推出以现磨咖啡为主的全国连锁品牌幸运咖,市场表现不温不火;2018年推出高端茶饮品牌“M+”不及预期。
图片来源:网络
只能说,运气固然重要,关键在市场培育、产品研发、消费者需求上还未充分参透。
另外,下沉也是近来新式茶饮的关键词。
新式茶饮一边疯狂出新,一边高速扩张门店,但聚焦的空间终究有限,它们不可避免走出舒适圈,去开垦新的天地。
不少新式茶饮品牌在一二线城市的布局基本饱和后,开始瞄准三四线城市,寻求空白市场的增量空间。
蜜雪冰城在这点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上攻一线城市以及海外扩张(越南等),毕竟它出身草根,二三四线城市及乡镇才是它的快乐大本营,这也意味着,它将更为直面来自其他品牌的竞争冲击。
而无论是上新还是下沉,最终都是要落在运营管理上。
显然,在新式茶饮奋力狂奔的途中,容易失了心神,一不小心就在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上犯浑,伤害了品牌。
对于餐饮企业,最敏感的便是食品安全问题。
有趣的是,回顾上半年,为此“翻车”的新式茶饮只多不少。
今年2月,上海奉贤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奉贤宝龙广场茶百道门店,发现部分半成品未用盖子遮挡、部分原料未封口等食品安全问题。
5月,蜜雪冰城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被曝存在使用过夜冰淇淋奶浆、切片柠檬、奶茶原料等问题。
8月,新华社曝光奈雪的茶西单大悦城店内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日常卫生随意等问题;广州市环市路商圈“溜六六”等均查出违规使用“落日黄”。
图片来源:网络
要知道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是十分“善变”的,但对品质还是很在乎的。品控做不好,管你下沉到几线,还是出了多少新品,最终还是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黏性。
摆在新式茶饮面前的,依旧是那个永恒的难题,即如何平衡规模和收益以及运营管理的问题。
4
结语
资本押注新式茶饮,是看预期,看未来,它们都在期待着这个新消费的蓝海带来超乎想象的回报增量。
蜜雪冰城以价格优势杀出一条新路,跻身先行梯队,长久来看,随着市场的期待越大,完全不靠资本走出健康盈利很难,但也应切忌被估值所惑,被资本裹挟。
在新式茶饮这座围城里,门外汉想要进去,看个热闹,入局者想要喘口气,求点生存空间,游戏只会越来越残酷。
本文源自格隆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