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驰报道 “针对派驻纪检监察组提出公务接待存在食品浪费的问题,我们研究推出了多套简餐菜谱,都是本地家常菜,根据用餐人数合理安排分量。”“五一”前夕,吉林省图们市纪委监委派出督查组,前往市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抽查反食品浪费工作落实及整改情况。
盯紧公务活动、制止餐饮浪费是纪检监察机关纠治“四风”的重要内容。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反食品浪费法,明确公务活动需要安排用餐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节俭安排用餐数量、形式,不得超过规定的标准,进一步营造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机关食堂是公职人员日常就餐的主要地点,也是监督的重点。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对市行政中心机关食堂职工用餐、后厨备餐、剩饭菜处理等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重点查阅食堂采购、餐余垃圾处理等费用情况。目前,该食堂日均食材消耗量与年初相比下降10%,日均餐厨垃圾量减少30%。
针对公款接待造成的食品浪费问题,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纪委监委依托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涉及食宿、酒品等公务接待发票进行比对,综合分析研判,着力发现数据中的异常现象,同时公布餐饮浪费举报电话,收集群众举报信息,查处违规接待典型案例1起,通报曝光浪费现象4起。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纪工委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督促职能部门完善公务接待规定,倡导餐厅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推动全区公职人员强化公务接待餐饮减量节约、自觉自愿打包的意识。
制止公务活动中的餐饮浪费,需要抓住重点人群、关键岗位。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纪委监委对被监督单位分管财务、后勤、食堂等具体工作的领导干部开展常态化集中谈话,紧盯各级机关公务接待工作,把好公款支出、公物使用等环节审批关。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纪委监委对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财政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部门分管负责人进行集中约谈,督促其履行好主体责任。
营造厉行节约良好风尚的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还注重加强对违规公款吃喝的警示教育,形成有力震慑。黑龙江省大庆市纪委监委通过印发文件、媒体曝光等方式,以违规公款吃喝的身边人、身边事给公职人员敲响警钟。江苏省常熟市纪委监委开展违规吃请收礼专项整治,结合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开展警示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规守纪、节约粮食的自觉性。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图文无关)
早餐每人每天128元,中餐、晚餐每人每天200元……近日,云南省纪委监委对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全省环保督察期间部分督察人员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纪律问题,丽江市在省环保督察期间超标准安排接待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追责问责。
提醒各位公职人员,公务接待有禁令,还有一些饭局“红线”,领导干部坚决不能碰!
1
早餐人均128元!
督察组餐费超标,多名干部被问责
(图文无关)
2017年6月29日至7月13日,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对丽江市进行环保督察期间,省环保督察丽江组与丽江市政府办、丽江市接待办共同商定,确定工作餐标为:
早餐每人每天128元,中餐、晚餐每人每天200元,合计每人每天528元,饮料费用另行收取;
省环保督察丽江组6名人员未交纳应由个人支付的洗衣费、房间电话费、损坏物品赔偿费。
省环境保护厅2017年组织到16个州(市)进行环保督察的人员,环保督察结束后,均未向当地交纳伙食费,回单位后按公务出差标准报销领取了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
丽江市接待办还存在长期借用下属单位车辆,公务接待无账目明细、铺张浪费等问题。省纪委监委责成相关人员补交了伙食费、车辆使用费和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督促丽江市接待办将借用的车辆退回了原单位并补偿了车辆使用费。
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规,经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给予省环境保护厅、丽江市政府办、丽江市接待办通报问责;责成省环境保护厅向省政府作出深刻检查,丽江市政府办、丽江市接待办向丽江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
给予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分管省环保督察工作的副厅长杨春明党内警告处分;
玉溪市政府副市长贺彬(时任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省环保督察丽江组副组长)政务记过处分;
丽江市委副秘书长、丽江市接待办主任木成君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丽江市委副秘书长、督查室主任徐加伟(时任丽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参事室主任)党内警告处分;
省环境保护厅生态文明建设处处长、省环保督察丽江组总协调人张建萍党内警告处分;
省环境保护厅环保督察办公室负责人郝玉昆党内警告处分;
省辐射环境监督站站长赵胜祥、省环境监察总队副调研员张立、省环境监察总队副主任科员宫庆园、省环境保护厅生态文明建设处主任科员刘静波诫勉问责。
对其他负有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的省环保督察组组长、副组长、总协调人等15人进行提醒谈话、批评教育。
2
公职人员平时出差,伙食费标准多少?
中央已划定好“红线”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指出,确因工作需要,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超过10人的,不得超过接待对象人数的1/3。
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3
公职人员注意!
这12条有关公务接待的禁令须牢记!
(图片来源网络)
公职人员注意了!有关公务接待、公务出差等行为,中央有严格规范,一旦踩到红线,就要被严肃处理。具体如下:
1、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安排与公务无关的宴请;严禁用公款安排旅游、健身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2、禁止异地部门间没有特别需要的一般性学习交流、考察调研,禁止违反规定到风景名胜区举办会议和活动。
3、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不予接待,严禁将非公务活动纳入接待范围。
4、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不得要求将休假、探亲、旅游等活动纳入国内公务接待范围。
5、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跨地区迎送,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安排群众迎送,不得铺设迎宾地毯。
6、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省部级干部可以安排普通套间,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7、国内公务接待的出行活动应当安排集中乘车,合理使用车型,严格控制随行车辆。
8、公务接待费用应当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单独列示。
9、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10、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公务接待工作餐开支标准。
11、接待单位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排专场文艺演出,不得以任何名义赠送礼金、有价证券、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等。
12、公务活动结束后,接待单位应当如实填写接待清单。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
4
中纪委提醒:这些饭局“红线”
党员领导干部坚决不能碰!
1、警惕“一桌餐”
“一桌餐”指的是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蔽场所。
2、这类“工作餐”要小心
有的单位在内部食堂以“工作餐”名义举行公务接待。党员干部务必远离违规公务吃请。
3、公款宴请不准参加
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超范围、超标准安排的公款接待,应属于公款宴请。
4、不准到企业搞变相吃喝
公务用餐应安排在单位内部接待场所或者政府定点采购的饭店,不得利用企业的招待场所搞变相吃喝。不得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宴请活动,更不得要求企业为单位或个人的宴请活动买单。
5、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
执行特定公务期间,除了正常公务接待,应拒绝其他一切可能影响正常公务活动的吃请,更不得借机大吃大喝。
6、不准用公款宴请私客
公务接待对象是指到本单位出席会议、考察调研、执行任务、学习交流、检查指导、请示汇报工作等公务活动,经批准按规定予以接待的人员,非上述对象一律不得安排公务接待。
7、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
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应提倡简朴,防止大操大办、大吃大喝。对于他人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不盲目捧场,应自觉回避。
8、不准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
借举办各类宴席之机,收受平时无正常人情往来对象所送的礼金,是一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公职人员既不应举办这类具有敛财性质的宴席,也不应参加。
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增写对公务活动、单位食堂餐饮浪费管理失职造成不良影响行为的处分规定。严格执行纪律处分条例,规范管理党政机关公务接待,既是严肃财经纪律、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实践要求。2023年以来,四川省资阳市纪委监委针对县乡基层单位在公务接待中虚构公函违规吃、超标接待拆分报、客一人陪一桌等问题,在雁江区探索公务接待“扫码用餐”改革。
划定“扫码用餐”标尺。全覆盖设置公务用餐固定点,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用餐标准,规定除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确需安排接待外,区内日常公务活动一律在机关食堂或乡镇固定就餐点扫码付费用餐。
构建“扫码用餐”平台。依托现有APP平台开发“智慧食堂”模块,搭建集追溯、监管、分析于一体的“虚拟食堂”信息集成平台,开设区纪委监委监督专户,依托平台订单记录、餐段消费、部门就餐、收支汇总四大板块,开展集成式“一体监督”,实现监督从“层层问”变为“一键看”。
保障“扫码用餐”推进。区纪委监委牵头制定“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改革路径,精选典型乡镇先行开展公务活动“扫码用餐”试点,及时复盘总结经验,逐步将“扫码用餐”推广至全区各乡镇。
与此同时,建立联动监督机制,深挖“公务接待费下降、但其他科目费用增长异常”等问题线索;区镇纪委联合开展专项督导,线上比对“虚拟食堂”数据与公务用车信息,线下定期抽查和实地督查,坚决防止违规吃喝等问题。实践显示,公务接待“扫码用餐”改革有效遏制了同城接待、互相吃请、精致“走账”等现象,违反公务接待管理办法问题大幅下降。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11期,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纪委监委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