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9 期
“
原切牛排这个新兴品类,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已经跑出了基本的格局。而那个18平米日售6万的神级小店“牧之初心”这一次又亮出了一组华丽的武器:米其林星级大厨、大马士革钢刀、还有白金店。
单品餐饮持续升级应该怎么玩?我们来看看。
”
■餐饮老板内参王新磊发自北京
前段时间,牧之初心在深圳召开了品牌一周年庆暨发布会。2018年,它将相继推出“新场景”,其中,还勾搭上了盒马鲜生,做了新零售店。
原切牛排这个新兴品类,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已经跑出了基本的格局。
一年时间,牧之初心进入全国13座城市,入驻26家购物中心,以平均17天开一家店的速度,遍布北京、深圳、南京、重庆等城市核心购物中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初步完成了品牌布局,成为“现象级黑马品牌”。
牧之初心一出生,就是追求极致的人效、平效。比如深圳金光华广场店,18平米,在2016年10月开业,曾经创下单日销售额破6万,单日坪效破4000的纪录。(参见《“神级小店”炼成术:18平米日卖6万元,只做3道菜,还得站着吃!》。
现在,这个开创品类之先的牧之初心,又开始引领单品升级,从拼坪效转向拼场景。
01
让极致更极致!
▼
单品餐饮的共同特点,就是追求食材极致。
比如乐凯撒榴莲披萨,不仅选最好的榴莲,连甜度都有准确的要求。比如巴奴毛肚火锅,主打非火碱法制的绿色毛肚。
“原切牛排”这个新兴品类,也在进行食材大战。
就像人际之间有鄙视链,牛肉之间也有:北美谷饲牛肉>南半球谷饲牛肉>草饲牛肉。
而牧之初心,是加拿大牛肉国际协会的官方授权合作伙伴,他们的牛排,由北纬49°-60°黄金牧场产地直供,精选每头牛身上不到9%最精华部位。
第一家店开业时,牧之初心采用加拿大谷饲牛肉,推出了三款产品,并命名为:“小鲜肉”、“软妹子”、“老司机”。
在成立一周年之际,牧之初心又一次对产品进行了升级。
一款是M6级超白金和牛令人惊喜,布满大理石花纹的它将在牧之初心白金店抢先与消费者见面。
另一款是加拿大AAA级谷饲180天肋眼。
牧之初心CMO白阳说,这个超级产品,取材自高天数谷饲的年轻牛只,它将定义好牛排的标准——纯红“脂”白。
除了升级食材,还升级了制作工艺。
牧之初心专门聘亲来自上海的米其林餐厅总厨师长研发108项严苛制作工艺,使消费者在这家小店里可以品尝到媲美米其林餐厅的美味牛排。
02
让快更快!
▼
单品餐饮的优势,除了极致,还有“快“!
一是出品速度快。
牧之初心一出生,就是追求极致的人效、平效:向外,压缩就餐区,向内,提高出品速度。
比如上述提到的深圳金光华广场店,18平米日销售破6万。目前平均月销售70万元,月坪效近4万/㎡。
而在牧之初心2.0的门店中,更是升级了所有核心设备,例如采用专利技术的HT碳烤工艺扒炉,独家打造的12寸大马士革钢刀,让切肉和煎肉的效率更高,出品更快。在不到30平米的小店里可以说是满满的科技含量。
二是开店速度快。
原切牛排这个模式,只有跑出规模,才能赢得市场。
而牧之初心也跑出了自己的“加速度”。一年时间,已经进入全国13座城市,入驻26家购物中心,平均17天开一家店。
2018年,牧之初心要继续加快开店力度,计划全国门店数量超过100家,进一步抬高竞争壁垒。
03
用新场景提升需求
▼
牧之初心通过“原切、现煎、立食”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牛排的体验场景。
但是,经过一年时间,他们发现消费需求又发生了变化。
原切牛排,正在让消费者对牛排的认知从“一年消费1-2次”的奢侈品逐渐转变为“一周消费1-2次”的品质生活刚需品。
为了紧跟消费需求,牧之初心将目前的牛排单品店细分为“牛排体验+牛排文化+牛排零售”三位一体的消费新场景。
新场景主要分为体验店、白金店、以及新零售店。
第一种是体验店,就是牧之初心立足的店型,追求极致的坪效、人效。
现在,体验店已经进行了升级,不到30平米店面,用专属定制的HT碳烤工艺,独家打造的大马士革钢刀,并采用米其林星厨研发的108项严苛制作工艺,使消费者在这家小店里可以品尝到媲美米其林餐厅的美味牛排。
第二种是白金店。
体验店是“小而精”,只有18-30㎡;而白金店打破束缚,做到了70-100㎡。分为现煎立食区、牛排课堂区以及零售区。这是牧之初心对“牛排文化+生活方式”的诠释。
在白金店,顾客可以通过开放式的扒炉体验煎牛排,也可参加定期举办的牛排课堂,掌握主厨级的牛排烹饪技巧。另外,客人也能在门店直接购买鲜生牛肉和调料,带回家烹饪。
这是从拼效率到拼体验的一个转变。
作为牛排文化的“布道者”,牧之初心希望用这种体验方式,让更多中国消费者体验、了解和喜爱上吃牛排,让在家吃牛排也成为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目前,牧之初心第一家“白金店”已于12月8日,在武汉天地亮相。
第三种店是“零售店”,牧之初心把店开到了盒马鲜生。
早在9月28日,牧之初心首家“零售店”已经进驻了贵阳荔星盒马鲜生店。12月8日,深圳首家盒马店也已经开业。
与盒马鲜生的合作,让牧之初心输出了一种购买生鲜牛排的最好方式——在盒马店中的“零售”模式,可以实现“在店餐饮体验-超市买肉回家-APP下单复购”的闭环,好牛排触手可得。
此外,在美食市集、创意市集、音乐会的快闪店也是牧之初心的最新尝试。其中,7月的深圳芒草节,它刷新过往市集销售记录的2倍;12月9日,牧之初心与丛林音乐节深度合作,并推出“音乐节限量版”包装,让5万名年轻消费者边玩音乐,边吃牛排。
04
单品餐饮如何持续升级?
▼
牧之初心CMO白阳说,单品餐饮不应该盲目进行品类扩张,而应该“在1cm的宽度上继续深挖1km”,不断的升级产品和深化体验。例如店面升级、设备升级,这都是必然要做的,而更难的是背后看不见的部分。
“原切牛排”看似是一个低门槛的品类,总结起来就是6个字:“原切、现煎、立食”。但是这个模式,对后端的实力要求特别高,是典型的“小前端,大后端”的品类。
牧之初心的竞争力,并不在于“前端”的门店,而在于“后端”的运营实力。白阳称之为“品牌、系统、供应链”三个层面打造的“竞争力金字塔”。
除了前面讲到的供应链实力和品牌场景以外,不可忽视的是,牧之初心的COO和营运管理层全部来自于麦当劳,采用的是麦当劳血统的管理体系,有着一套标准化流程和培训体系,保障每家店、每份牛排的“黄金品质”。
这正是牧之初心快速扩张的“底气”。
· END·
统筹|王艳艳 视觉|尚冉
><>过大街小巷,我们会发现,餐饮单品店越来越多。成为当下餐饮店铺的主流。
当下大众餐饮以其小而美的特性迅速在餐饮业里登上高地。其中,单品经营的餐饮势头更为强劲,凭借价格实惠,产品特色鲜明等优势,受到不少80、90后消费者的喜爱。甚至在餐饮业中出现了不少“单品为王”的言论,足见单品餐饮市场的强大魅力。
看着单品餐饮市场的一片火爆,不少餐饮人为之心动。但餐饮走单品化路线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是什么助力这些单品餐企成为了行业的“王者”呢?
所谓餐饮单品店是指:餐馆以某类菜品为主打,其他菜品很少或者没有,俗话就是“专卖店”,比如麻辣香锅、小龙虾、火锅、烤鱼、黄焖鸡等等……
很多人都认为单品店门槛低、简单、易操作,遂蜂拥而至,不少餐饮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了单品店, 但是真正能做大、做久的餐厅可能并不多。
同行有人言:单品是把双刃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单品店火爆和命短的那些事,以及打破瓶颈的办法!
单品店为什么这么多?
经营单品餐饮店的难度比较小,成本也低,菜品的制作流程也相对简单,单是备料工作就要比传统餐饮模式省很多事,也更容易管理。
1、运营难度低
首先,单品由于菜品结构简单,基本只需要后厨标准化操作,不像综合餐饮那样时刻需要大厨保证菜品质量,即使是用餐高峰期,门店中有四五个人也足以应对。
由于是单品,给消费者的选择相对比较少,可以大大提高消费者的点单效率,提高餐厅的翻台率。
2、成本低,回本快
餐饮作为服务业的一员,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现在,能减少人力成本就是为门店增加利润,单品店因为操作简单、标准化,员工数量不会太多,人工成本低。
同时,由于是单一菜品,购买流程简化,成本也相对较低,只要定价合理,收回成本容易很多。
3、高度标准化,易于规模扩张
关于标准化,不仅仅餐饮行业,各行各业都在追求。餐厅实现标准化,既能简化采购等运营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味道、分量等出现较大偏差会导致消费者产生心理落差,不利经营),有助于餐厅形成规模化经营。
2015年的冬天,曾经只是30平米的街边小店,竟在7天内一气呵成地开出了三家分店,这就是去年小面界的传奇——“遇见小面”。
餐饮业里做川渝风味的餐厅并不少见,为何这家以重庆小面为主打的面馆却能突围而出,受到天使投资的青睐呢?
就在重庆小面广州万科里店开业之时,仅104平米的店面、44个座位便带来了33.8次的翻台,刷新了中国餐饮品牌在商业地产项目里的翻台记录。提到“重庆小面”的成就,创始人宋吉常常提到企业的“三好思想”,即好品质、好口味与好价格。
其中关于“好价格”,宋吉认为并不意味着便宜,而是将产品价格控制在一个消费者可接受并有动力重复消费,而商家也能接受的有足够利润的范围之内。商家要盈利,并不一定是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提升效率来扩大利润空间,再将部分利润返还给顾客,这才实现了顾客与餐厅之间的双向“好价格”。
“重庆小面”实现高效率的一个前提是其高标准化的单品经营模式。易于统一采购、易于统一制作、易于统一工艺,自然也就易于复制。
在这样的条件下,加上资本的青睐与支持,在七天内实现三家分店的有序经营变成了可能,也奠定了重庆小面今后的规模扩张之路。
单品店为什么容易短命?
开店容易守店难,并不是危言耸听,从过往的经验来看,单品店走下坡路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菜品单一,潮流一过难以生存
单品店容易昙花一现的一个原因,就是盈利点过于单一。单品店吸引顾客,主要是顾客觉得新鲜,等新鲜劲一过,客流量就会大大减少,届时单品店经营者依然靠单品经营就会难以支撑下去。
2、门槛太低,渠道资源短缺
单品店的门槛过低,复制简单,很容易引起追风的现象,这样会加大投资者的经营难度,这样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一个单品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市场中一下子出现上百个相关品牌,一条街上可能就有四五家竞争对手,这种恶性的竞争环境,最后没有赢家,都是输家。
此外,很多单品店的利润持续走低,是因为没有管控好成本输出,虽然成本低,但是后期需要优化,优化货源,优化渠道,以便提升利润,很显然,一些单品店的老板由于缺乏餐饮经营经验,并没有多加注意。
3、人员流动性大,经营难度不小
虽然单品餐饮企业对员工技能要求不高,从支付工资角度讲,确实省去了不少费用,但是其留人难度就加大了,毕竟单品餐饮企业薪酬诱惑力不大,只要其他餐饮企业支付的工资更高,那么经营者很难留住员工。而招聘新员工,还需要重新培训,这对于草根经营者而言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要知道餐饮企业最大的忌讳就是厨师流动性很强,这样在后厨操作流程规范化不清晰的情况下,多好的餐馆都有垮掉的危险。据我了解,山东省有不少单品餐饮企业最后的衰落就是因为员工流动性过大,无法稳定性经营。
单品店怎么改变颓势?
单品是一把双刃剑,开单品店需三思而后行,那么,对于那些已经开了店,并且目前处于盈利状态的餐饮,应该如何改善经营,避免颓势呢?
1、培养忠诚客,用味道和服务留住老客
餐饮本来就是做老客的生意,老客是餐厅持续盈利的保证。与顾客建立关系,根据老客的喜好,适时的推送一些营销活动,给老客优惠,让他们感受到差异化服务,享受尊崇感。
2、产品创新,保持差异性吸引新客
老客要留,新客也要拉,如何吸引新客呢?真相只有一个:玩花样!现在的主力消费人群是80、90甚至00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时尚,喜欢个性的事物。餐厅的单品中,如果能够创新一些口味,或者样式,能够跟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相信一定能吸引一批新客前来猎奇。
><>1495 期
“
近两年,新锐餐饮连锁阵营开始加速度发展,跑出探鱼、蛙来哒、胡桃里等一批黑马,短短两三年就实现从0到1、再从1到100的突破。
有人说它们成功有三点——选对了赛道(品类),选对了赛车(聚焦单品模式),选对了赛车手(强大组织力和精准顾客群)
三年开火100家店之后,蛙来哒联合创始人罗清给内参君分享了6条心得。
”
■ 餐饮老板内参 李新洲 发自长沙
黑马档案
名称:蛙来哒
创立地:长沙
创立时间:2010年
创新模式:开创了炭烧牛蛙全新品类,专注于烹制牛蛙美食。2015年聚焦炭烧牛蛙进商场开店,不到3年时间,就在长沙、深圳、上海等50多个城市开出100家店,且几乎店店火爆,成为餐饮单品模式创新者和品类冠军。
品牌亮点:原创12种味道牛蛙美食,从美食之都长沙走向全国。深圳京基KK-one店300平月营收百万,最高日翻台9次,上海来福士店最高翻台8次,几乎所有门店都在排队,是湖南走出去并在华东、华南、西南遍地开花的代表品牌。
▲ 图说:《发现者说》蛙来哒特辑
01
餐饮新湘军:
经历巨亏和爆红,单品开100家店
▼
2017年10月底的长沙,秋色怡人。总部露台上,蛙来哒的两位创始人罗浩和罗清对面而坐,正在审核第100家店的合同。内参君在旁有瞬间跑神,那一刻他们会不会想起早年那段时光——
双职工的父母忙着上班养家,七八岁的罗浩就开始上灶台掂炒锅,给妹妹罗清做出一顿顿可口的饭菜。罗浩自小对酱料和调味非常敏感,从做饭中找到乐趣。在外面吃过一道菜,回家就可以做出来,大概能还原到九成。他熟悉长沙街头巷尾好吃的苍蝇馆子,更喜欢做家宴招待朋友。江湖传闻,长沙美食圈数得上号的大V们,都以吃过浩哥的家宴为荣。
罗浩一直有开餐厅的梦想。IT业摸爬滚打数年,说服在科技行业风生水起的罗清加入。2010年在长沙解放西路酒吧街的巷子口,正式开出第一家200平牛蛙火锅做夜宵生意,因口味好一炮而红;2013年又在市中心开出两家(500平和1800平)的味之翼长沙菜馆,进军传统餐饮酒楼,结果一年多亏损了1000多万。
▲ 蛙来哒的美式就把环境和元素,特别受年轻人欢迎。
意识到传餐饮的管理运营是跨界者的短板,两兄妹止损调头聚焦牛蛙。2014年看到购物中心兴起有了进商场开店的念头,却因为“生意好但品牌力不足”大费周折,2015年在五一广场7-UP开出第一家炭烧牛蛙专门店,成为长沙第一个把夜宵生意做进商场的餐饮老板。
虽然蛙来哒在五楼(商场只有一二楼开业),但因为模式新颖产品好吃,很快成为餐饮排队王(动辄每天排200多号);2016年开深圳京基KK-one店,300平月流水过100万,日翻台9次;2017年开上海来福士店日翻台8次;2016年达到50家,2017年做到100家……
02
做火100家店之后的6条心得
▼
蛙来哒的成功仅仅是因为聚焦单品么?又是怎么快速在2年开出100家店?在梅溪湖新区的总部,罗清对内参君分享了她的6条心得——
(1)网红店还是实力派?产品说话
区分你到底是昙花一现的网红店,还是真正的实力派,最重要的一点还取决于产品是否好吃。
2011年,我向深圳红荔村创始人锦华大哥请教连锁店的经营,他说“一定要找到你的英雄产品”。那时我们只知道自己是做牛蛙火锅,并不确定什么是英雄产品,一直到2015年砍掉其他3个品牌聚焦牛蛙,才明白过来。
▲ 蛙来哒招牌味型:紫苏味、香辣味和黑椒蚝油味。
最开始,蛙来哒牛蛙只有香辣、泡椒两种口味。为了全国扩张和跨区域连锁,我们把口味增加到12种,多了紫苏、豆花、黑椒蚝油、酸菜、苗家酸汤、鸡汁菌菇等味型,做到产品口味的广谱性,还搭配了特色菜、烧烤、甜品和饮料等辅助产品。
(2)四套管理手册摞起来一米多
干餐饮之前,我跟哥哥从事的就是IT行业。所以蛙来哒一开始就有科技基因, 第一家夜宵店就有自己的“厨房4D”,运营SOP快速推出,快速迭代,最快三个月就更新一版。我们的管理手册加起来有半人高,第一个来找我们加盟的老板看到都惊呆了。
蛙来哒第一家夜宵店开业两年,我们已经做好了出品、运营、管理、加盟四大管理手册。
比如我哥哥把酱料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定型,找到老资格的厂家统一生产,取代了厨师在厨房人工炒制。这些手册他全部都是自己设计,并且经过了在不同城市开店的检验。
(3)食材暴涨连赔10万,开始狠抓供应链
就像今年小龙虾断供涨价一样,我们第一家店开业没多久就遇到食材暴涨,从几块钱一斤突然涨到二十几块。很多做牛蛙的店卖一份赔一份把这道菜下架,但我们坚持没涨价。两个月赔了将近10万,大洗牌后我们很快脱颖而出,但也意识到了供应链的重要性。
跨区域连锁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很大,有好的供应链才会形成竞争护城河。蛙来哒在广东、海南、湖南都有养殖基地,牛蛙每天从基地直接新鲜配送到门店,新鲜宰杀保证了产品口感。
2017年我们一直在做供应链扩容,争取实现每家店都由自己的养殖基地直供。
(4)别一上来就急着搞品牌定位
很多人觉得开餐厅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定位,需要彻底想明白再干。但刚开始它可能是创始人的模糊直觉(我要做什么),但必须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我们2015年做蛙来哒升级,进商场开炭烧牛蛙专门店,那时候其实没想清楚品牌定位,到现在只能说还在摸索期。
▲ 蛙来哒的青蛙舞是最有感染力的引流神器之一。
做品牌定位有三要素要想清楚:选赛道(我们选牛蛙,是因为川湘菜在正餐里占比高,牛蛙是又是热销菜,受众足够广)、选类型(快餐、正餐、休闲餐还是夜宵)、选模式(聚焦单品还是做综合餐饮)。
我们在做了四个品牌亏损、煎熬和厚积薄发后,才找到适合我们的定位,所有的营销节奏、势能打造都围绕着它展开。
(5)100家店背后是类麦当劳模式的“教练制”
加盟连锁的核心是保证加盟店有钱赚,有钱赚的前提是动作一致。加盟商必须按照总部SOP要求严格执行,也会定期组织加盟商、店长来总部做全套的课程训练。
而做好加盟店的日常运营管理还是靠人,我们采用的是类麦当劳模式的“教练制”,第一批教练就来自两家味之翼储备的100多名骨干。
我们的教练员两位一组,负责前厅和后厨。一个教练员团队负责八家加盟店。每家加盟店一个月至少接受一次教练员固定检查。一次两三天,按照手册对每个管理环节打分,发现问题立即现场辅导改正。
成熟的加盟店可以一个季度一次检查,新开的店或点评总有问题的店,就要改成两周检查一次。日常检查就更不必说了。
(6)别迷信明星到店和大V背书
我们干7年餐饮后,意识到营销是个系统工程。很多人喜欢的明星到店和KOL(意见领袖)推荐,我们做得也很少。这需要你有强大的特殊资源,不是一般餐厅可以做到的。顾客会时不时发现有明星来我们店,也是因为蛙来哒品牌做起来在先。
很多老板渴望靠一个创意引爆餐厅,这个可能有,但概率很低。绝大多数突然刷爆朋友圈的营销,公司前期是做了非常多的营销活动,只是踩准了时间跟某个热点事件契合被引爆了。营销背后,一定是结构性思路起作用。
营销真的没想象那么高深,但你必须要认真做好很多的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