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笔者和大家一样都因为新型肺炎疫情的影响,禁足在家。不过从2020年2月10日起公司已经安排全体员工在家办公。特殊情况下,企业经营困难,老板小心翼翼地和员工打好招呼说在家办公这段时间是没有工资的。这种情势下公司各位同事欣然接受了。
但是就是在这几天笔者刷抖音,被上海某餐饮公司的黑心气到了。
< class="pgc-img">>据抖音某ID反馈:公司经营不善停业,为逃避合同赔偿,在员工返回上海后,利用员工在观察期间不能及时返岗,计为旷工解除劳动合同。十八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伤透了心,大家来评评理。
< class="pgc-img">>鉴于此,笔者也查阅了上海政府发布的返岗政策:“2月4日,上海市卫健委发布《来沪(返沪)人员健康管理告知书》,要求所有来沪(返沪)人员在进入上海各交通口岸和道口时,进行体温测量,并填报健康状况信息登记表。进入上海后,还须向所在社区、单位或酒店等居住场所主动报备,每日自测体温,尽量不外出。有过湖北等重点地区旅居史,或曾与重点地区发热或呼吸道症状人员有接触史、曾与新冠肺炎病例有接触史的,必须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
< class="pgc-img">>因此该名员工到达上海后,出于对自己负责、对同事负责的态度,主动按照上海市政府的要求进行了隔离,于情于理于法都是合理的。
但是餐饮公司则做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因为该名员工未来公司上班,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计算为旷工,同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劝退)。这项决定不仅意味着该名员工被离职后拿不到一分钱的补偿,而且在个人职业生涯上被标记了“劝退”的标签。
< class="pgc-img">>从劳动法的角度,餐饮公司的决定完全合法,而且在这种大趋势下,公司经营困难,裁掉员工的决定有合理之处。
但是,笔者还是要说,这家餐饮公司的心太黑了,这家公司的HR心太坏了。
员工辛苦返回上海准备上班,不料遭遇到肺炎的疫情,要求进行长期的隔离,在隔离期间完全没有收入。
这种情况下,公司不仅没有一丁点安慰和劝解,也没有采取保护员工的措施,反而利用政策的漏洞与员工解除了劳动关系,员工十八年的辛苦付出换不来公司的半点的温情。
< class="pgc-img">>我可以设想到,接下来这名员工一定会非常伤心,而且短期内也极难找到工作。接下来的日子,可能还要承担房租、生活费等,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条抖音发出去以后,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声援。笔者也是很赞同这名员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好自己的权益(可以去仲裁厅告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按照劳动法的规定索要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 class="pgc-img">>当然,这条抖音里也有很多支持企业裁员的声音,笔者在这里不想和他们进行辩驳,只是希望我们的企业主能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尽量少裁员,即使要裁员也要与员工沟通好,而不是拿起法律武器在这么艰难的局面下维护自己所谓的法律正义。
我在那家店干了三四个月,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店关门了,老板消失不见了,我们几个人的工资都没结清。”近日,有里友在二三里身边反映,他于2019年在城固花遇少年音乐餐厅工作,餐厅关门后,有员工8人3万多工资还未拿到手。
员工:拖欠厨房8人3万多元工资,三年多时间还未结清
里友李先生讲述,2019年2月,他到城固西环四路的花遇少年餐厅上班,任职厨师。“我刚去的时候不了解情况,他们工资一直不按时发放,说是生意不好,但也一直在营业。”
据李先生讲述,同年7月14日,城固花遇少年餐厅关门,他本人及同事共8人有3万多元的工资没有结清。“老板消失了,我们找不到她,她也没给我们任何说法。”
随后的日子里,李先生及其同事先后到城固县劳动监察大队反映被欠薪的情况,并且立案处理,但至今被欠的薪资也没能要回来。
老板:只是有一两个服务员工资没结
收到里友反映后,华商报-二三里在11月4日与花遇少年餐厅老板刘某取得了联系,但刘某却表示并不欠李先生的工资,只是有一两个服务员的工资没结。
“那个厨师故意旷工,把店里的生意都搞砸了,后来就关门了。”老板刘某说,“他就干了一个多月就没干了,就开始旷工,也没提前打招呼说走就走了,一时间我们也找不到厨师烧烤师傅,店里生意不行后来就关门了。”
刘某表示店内都是在每个月15号发放上月工资,目前只有一两个服务员的工资没有结清,“那都是有原因的。”记者追问是何原因,对方未做回复。随后记者询问是否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刘某回答“应该没有吧”。
城固县劳动监察大队:已将餐厅拉入黑名单
随后,华商报-二三里联系到城固县劳动监察大队询问案件处理情况,11月23日收到对方回复。
负责城固花遇少年餐厅欠薪案件的工作人员回复,在2019年陆续接到该餐厅的员工投诉,在劳动监察大队调查询问当事人时,这家餐厅已经关门歇业。“我去张贴询问通知书时,她店门上都已经有蜘蛛网了”这名工作人员说。
随后,劳动监察部门依旧按照相应程序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对其作出了责令改正和行政罚款的处罚,但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处罚也没有起到实际效果,该餐厅也并未上缴罚款。
“我们去了很多次都找不到人,多次发告知书都联系不到,后来我们从工商局调来他们的营业执照,法人名字与实际老板名字不一样,我们又多处打听到这人的是城固下面一个乡镇的,我们到这个乡镇去办案时,又到处去打听这个人,但是很奇怪就一直找不到,好像这人就人间蒸发了一样。”
四处寻找碰壁,在2019年12月23日,城固县劳动监察大队将这家餐厅及法人纳入了黑名单。但截至目前为止,这家餐厅法人及老板等均未现身。
据城固县劳动监察大队工作人员了解,花遇少年餐厅不仅拖欠员工3万多元,还拖欠着供货商货款。城固县劳动监察大队建议该餐厅员工利用手头的工资欠条等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走法律程序。华商报记者 贾令伟 编辑 董惠惠
餐饮行业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这段时间,餐饮企业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稳定也受到考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4月27日线上发布餐饮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并作出相关提示。当前餐饮企业复工面临哪些纠纷风险?解除劳动合同或合同到期要注意哪些问题?劳动者在外地,无法按时返岗,是否算旷工?对想去餐饮企业打工的劳动者有什么建议?
北京市东城区的经济发展中,第三产业占比较重,而服务业中餐饮业又占有较大比例。2018年、2019年的审判数据显示,东城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有5%来自餐饮业。说到此类案件的特点,东城法院综合审判庭负责人全玉海介绍:“餐饮业劳动争议案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合同解除、休息休假权、确认劳动关系三类上;案件调解率较低,用人单位败诉率较高;餐饮业闭店率较高,平均寿命不长,一旦餐饮企业倒闭,众多劳动者同时失业,极易引发群体诉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战,响应国家防范、阻击疫情蔓延的号召,餐饮企业免费退订单,停业、歇业,储备食材过季、客源流失,经营收入受到巨大损失。有些小微餐饮企业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还要承担房租、人员工资等成本,造成资金周转困难,产生劳动争议的风险加大。法官张亚婷指出:“企业经营困难,职工岗位能否维持和工资能否按时发放面临考验,间接地引发关于调岗、调薪和工资支付的用工风险。在进行裁员、解除劳动关系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易引发劳动争议纠纷。”
很多餐饮企业劳动争议纠纷因工时产生。我国现行的工时制度可以分为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三类,在具体适用上以标准工时制为原则,以综合计算工时制及不定时工时制为特例,而餐饮企业员工上班时间比较特殊。法官李彦宏说:“建议餐饮企业对于无法适用标准工时确定的岗位,可以申请综合工时,减少因工时错配引发的加班纠纷。”
随着复工复产有序进行,餐饮企业逐渐恢复营业,对于患有新冠肺炎但已被治愈的职工,用人单位能否以劳动者曾经患病而解除劳动合同?全玉海强调,用人单位单纯以此为由与劳动者解除合同的,法院不予支持。他说:“已治愈的有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该安排劳动者返回原来工作岗位。由于身体原因,确实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的,用人单位不能直接解除劳动合同,要根据劳动者身体条件和状况,以及其工作能力,另行为劳动者安排适当的岗位。”
依据法律规定,对感染新冠肺炎的员工,依法享有医疗期,对于在医疗期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员工,用人单位应该将劳动合同期限延长至职工医疗期期满。
劳动者在外地因疫情防控措施等客观原因无法按时返岗,能否按旷工处理?李彦宏回应:“由于职工不能按时返岗非本人责任造成,用人单位不宜直接按旷工处理。”
法官还提示,根据法律规定,为了疫情防控,用人单位可以依法向员工收集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地址、轨迹、健康信息等。但是,用人单位不得将收集的职工个人信息向外人泄露。
“由于餐饮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疫情防控要求比较高,劳动者入职之后要遵守企业、街道、社区关于疫情管理的措施要求。工作过程中,劳动者要实施好疫情防控措施,也应该了解一些野生动物保护法、疾控法等法律知识,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也是对顾客的安全负责。”李彦宏说。(记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