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冰箱是每家餐厅的耗电“大户”,其产生的高昂电费让老板们头疼不已。而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厨房冰箱的门封条就会遇冷变硬,密封性大大下降,进而造成漏冷,电量蹭蹭涨。每次开关门拿取食材时,蒸发风机还会将厨房内的热气吸入箱体,导致冷量散失,能耗进一步增加。能耗降不下来,每月的用电成本更是居高不下。
有没有更加高效、省钱的厨房冰箱呢?在3月27日开幕的HOTELEX上海展上,海尔冷柜发布全系列厨房冰箱,为餐厅后厨提供了最优选:节能先锋、海风、海盈系列厨房冰箱全面实现“一级能效”,带来降耗提效的保鲜新体验。此外,针对后厨食材多、种类杂的储鲜特点,海尔冷柜还推出“一台顶两台”的海纳系列厨房冰箱,为连锁快餐店、火锅大排档、夫妻餐饮店等商户带来双冷藏、冷藏+冷冻、双冷冻的双空间多样化保鲜方案。
< class="pgc-img">>只降耗不降效!四年省出一台新机
说起餐厅的用电量,有老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月卖四五十万,但光电费成本就要2万多。直击餐厅用电问题,海尔冷柜推出“一级能效”的节能先锋、海风、海盈系列厨房冰箱,一举攻克“能耗难降、电费难省”的痛点,切实帮助商户降低能耗、节约用电成本。
就拿HOTELEX上海展现场展出的海尔海风系列厨房冰箱来说,冰箱采用的TPE门封在-40至60℃的环境下仍不变形,有效避免漏冷;创新的开门蒸发风机控制设计,让蒸发风机开门不吸风,防止热气进入造成冷量流失。不仅减少冷量损耗,其制冷性能也有突出优势,采用的绿色环保制冷剂R290,单位质量制冷量比R134a高88.7%、比R404A高147.3%。综合多项节能设计,一台海风系列厨房冰箱运行四年节省的电费,足足可以省出一台新机。
节能降耗的同时,海尔厨房冰箱还实现了制冷提效、内部扩容。以一台4门冷冻海风厨房冰箱为例,创新的一体式制冷单元大幅提升制冷效率,在38℃环温下制冷温度最低可达-22℃,冻得更匀、更深、更快,让食材营养完整,为食客带来鲜香味美的原鲜口感。在容量上,无箱内大头风道设计,使实际使用容积增加约30L,可以储备更多食材,避免高峰期食材不足、临时采买等问题。
< class="pgc-img">>一台可顶两台!布局多样化保鲜方案
除了高昂的电费,让餐饮老板头疼的还有捉襟见肘的后厨空间:后厨空间寸土寸金,要存的食材却多种多样。就拿火锅店来说,要储备的食材多而杂,蔬菜、丸子、牛羊肉、毛肚、鲜虾等样样都要有。为避免串味、保障出品口味,很多商户需要买两台厨房冰箱将食材分类存放,导致最终“后厨的空间全给冰箱用了”。
对此,海尔冷柜推出了“一台顶两台”的海纳系列厨房冰箱,用百变储鲜空间满足了连锁快餐店、火锅大排档、夫妻餐饮店等店面的食材储备需求。基于原创的双域独立制冷科技,海纳系列厨房冰箱为商户提供了双冷藏、冷藏+冷冻、双冷冻等双空间多样化的食材保鲜方案。上层存蔬菜、下层存海鲜,上层放当日肉品、下层放久冻肉品……多种搭配可供商户按需自主选择。
< class="pgc-img">>不仅满足了多样化的食材储备需求,海纳系列厨房冰箱还更加稳定耐用,能够帮助餐厅规避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在门体上,选用的高强度铰链历经10万次开关门实验,使用寿命更长;在承重上,搁架的高强度钢丝承重能力提升至40Kg/㎡,食材放的再多也不用担心压弯、变形。耐用的好品质让商户们用的更放心,让好生意没有后顾之忧。
从餐饮商户实际利益出发,海尔冷柜以全系列厨房冰箱全方位解决商厨问题,为餐厅后厨来了更加省电、省心的储鲜新选择。这一系列贴合商户需求的好产品、好体验也将为海尔冷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增长空间。
心冰箱和药箱放置于门口醒目位置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何丹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7月15日入伏,武汉市东西湖区常青花园花园中路上,一家名叫常青家宴的餐馆门口,第4次悄悄摆出了那熟悉的爱心冰箱。7月17日,环卫工人吴建专轻车熟路地从爱心冰箱里取出矿泉水,喝上一口:“每年入伏时,我们可以从爱心冰箱里,免费取水饮用。”
这家店子的老板申荣进,曾经在武警部队服役12年。在他的带动下,一些商家和单位纷纷效仿,开设了爱心驿站,免费向环卫工、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的劳动者,提供防暑降温药品和饮用水。
餐馆老板连续4年摆出爱心冰箱药箱
环卫工进爱心驿站休息 通讯员供图
7月18日,极目新闻记者看到,爱心冰箱放在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的花园中路上的一家名叫常青家宴店的门口。现场除了有一个小冰柜,还有一个医疗箱。上面的红色贴纸醒目提示,该处免费提供解暑降温饮品及药品,环卫工人、孤寡老人、退伍军人、城管队员等如果有需要,可以自行取用。
打开爱心冰柜可以看到,里面已经放有三四十瓶矿泉水。医疗箱里,有十滴水、花露水、碘伏等夏季常用医药品。申荣进说,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他都会清点一次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矿泉水和药品。
“这是我第4年开放爱心驿站了,2021年的三伏天,我的饮水机摆在店内,环卫工人表示不好意思进门,来取水和降暑药品的不多。第二年,我开了常青家宴后,就把冰箱、药箱放在门口,把桶装水换成了瓶装水,来的人也多了起来。”申荣进说,来的环卫工人越多,他越高兴。
据了解,申先生是江苏人,曾在武警服役12年,多次参与处置大型突发事件。2020年,他来到武汉,先在常青花园开了一家羊肉馆,后又在隔壁加开了常青家宴。
“我经常早上五点起来跑步,看到环卫工人就已经在路边清扫保洁。夏天高温,环卫工人在大太阳下作业,也很辛苦。”申荣进说,他们的辛劳,让我感动之余,便想到要为环卫工人这样的户外工作者做点实事。于是,从2021年的三伏天的第一天开始,连续3个月,向环卫工等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饮用水和降暑药品。这一善举,至今已持续了4年。
申荣进简单算了笔账,每天至少向冰箱投放两件矿泉水,每周至少补充一次药品,3个月下来,成本超过1万元,“虽然钱不多,但尽了一分心意。”
常青家宴门口连廊上有三处燕子窝,能经常看到有燕子飞来飞去觅食。“燕子是带来吉祥、福气和好运的,申老板这么有爱心,燕子也爱在这里常驻。”环卫工人吴建专说,几次来爱心驿站喝水时,提出要帮忙打扫一下燕子窝下的粪便,申先生总是拦着他们,表示他们自己来打扫,不给环卫师傅们添麻烦。
为环卫工而设的爱心驿站越来越多
爱心可以传递。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在东西湖区常青花园,像申荣进一样的店家与单位,越来越多。
常青花园学府南路上的巾帼家政经理胡兰英,是常青花园“城市小广告自治微联盟”的首批受邀成员,在联合城管队员、环卫工人一同参与“牛皮癣”清理活动后,对一线环卫工的辛勤坚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2021年,胡兰英主动报名开设爱心驿站,用实际行动回馈环卫工人。“以前我们也会招呼环卫师傅到店里休息,但是很多师傅不好意思进来,说自己身上有汗水、有灰尘,怕把店里弄脏了。”胡兰英于是挂上爱心驿站标牌,让环卫工人们没有顾虑,大大方方进店休息。
环卫工黄爱与董志英经常进店里休息,喝口水,她们说,胡老板每次都是笑脸相迎。
在常青花园公园南路,有一家名叫新动力名车维修养护店,老板严祥成起初因为修车工人经常弄得一身油污,便在店里设置了淋浴间。武汉连续的晴热高温天气,他看到辛勤工作的环卫工叶师傅衣服湿透,主动招呼叶师傅进来冲个澡凉快一下。
2022年,严祥成主动提出,环卫师傅有需要可以进店冲凉。环卫工祝香萍说,店里还可以休息、喝水。
与此同时,在常青花园辖区内,常青花园地铁站、康居二路等5座城管岗亭,已全面开放,高温时段,环卫工人都可以进来纳凉避暑,有应急充电等需求的户外工作者或者过往行人,也可以得到相应的便利服务。
城管欢迎爱心人士为城市管理建言
7月17日,常青花园城管给申荣进发了首张聘书,聘请他为常青花园城市管理监督员。常青花园城管执法队负责人表示,申先生可以随时向辖区城管部门反映城市管理各方面的问题或建议意见,城管队员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该负责人说,城管队员管理的片区范围大,不能长时间停留在某个点位。聘请申先生成为城市管理监督员,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一方面扩大监督覆盖面,提升问题的处置效率,另一方面希望发挥爱心驿站的阵地作用,密切城管部门与商户、居民的联系。
后期,城管部门将会结合实际情况,聘请更多热心人士成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共建美好家园。”常青花园城管执法队负责人介绍,现在周边商户、居民反映城市管理问题,除了拨打城管热线外,还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反映给热心的监督员,更加方便,同时减少顾虑。
目前,常青花园内已有20家单位、商户张贴“爱心驿站”标识牌,他们会在营业时间内为辖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饮水、临时休息等暖心服务。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出门逛街、看电影喝杯咖啡或奶茶,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商场里、街边卖咖啡奶茶的店铺也在增多,有走高端小资路线的,也有知名连锁企业。茶饮蜜雪冰城,因其相对低廉平民的价格,广受消费者青睐,门店遍布全国各地。
截至2022年3月末,蜜雪冰城共有品牌门店数量超过2.1万家,门店数量位居国内现制茶饮行业第一。这些门店中,直营门店只有37家。高速扩张之下,不少问题也开始显现,如在某网络投诉平台上,有关蜜雪冰城的投诉量就高达三千多条。
蜜雪冰城官网上显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真人真心真产品,不走捷径不骗人”。然而,2022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记者随机应聘进入江苏南京市的两家蜜雪冰城门店,却发现诸多问题:为了节约成本,两家门店频繁篡改食材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食材;存在偷工减料问题,不严格按照配料表足量放料;用工不签劳动合同,不核验身份证,甚至连国家强制要求的餐饮从业人员健康证明也不需提供。
蜜雪冰城丽岛路店坐落在南京市江北新区,附近多为居民区,方圆三公里范围内,有六七家蜜雪冰城门店,距离最近的两家门店间隔只有四五百米。
丽岛路店已开业一年有余,是一对夫妻开的加盟店。门店规模不大,约三四十平方米,除了后场的仓库和制作饮料的操作台之外,店内只摆放了一张简易沙发,大部分顾客都是将饮料打包带走。
2022年11月中旬,新京报暗访记者在这家店的应聘过程非常顺利。到门店后,店员让记者直接微信与老板联系,微信上简单谈妥工资后,老板问记者是否办过南京健康证,记者表示还没办,正准备去办。老板表示,可以提前先上班。
应聘的第二天,暗访记者就来到了这家蜜雪冰城门店工作,店方不仅没有让记者出示健康证,也不需要提供身份证件,更未与记者签订劳动合同。
同样,在没有出示健康证的情况下,记者之后去应聘另一家门店百家湖1912店,依旧顺利上岗。
记者进入丽岛路门店,首先学习的是制作茶汤。尽管蜜雪冰城方面规定这些茶汤只能使用四五个小时,但记者发现的普遍现象是,茶汤到期后,店员都会直接撕掉旧的效期卡换上新的。
在蜜雪冰城,使用的新鲜水果只有柠檬和橙子,其余均是工厂加工好的各式果酱。新京报调查暗访组 摄
在蜜雪冰城,只有柠檬和橙子是使用新鲜水果,其余使用的都是果酱。各类果酱的问题更多,有些果酱未开封前是密封在罐头里的,还有些是在冰箱冷冻存储,开封后倒入果酱槽内使用。
2022年11月23日,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果酱槽内的草莓酱以及冷藏冰箱内存放的两袋草莓酱即将在当天到期。效期卡显示,它们的开封时间是11月21日,到11月23日打烊废弃。也就是说,当天晚上用不完就需要将这些草莓酱废弃。
不过在23日下午,记者看到店员把草莓酱的效期卡给改了,开封时间变成了11月23日当天,到期时间则推迟到了11月25日。除草莓酱之外,芒果酱和猕猴桃酱也都应该在11月23日当天废弃,不过它们的效期卡也都被改了,到期时间均被延后了两天。
在新京报记者暗访卧底过程中,发现这两家门店的卫生情况也不容乐观。在这两家蜜雪冰城,记者观察到,店员几乎不洗手,店长也从来不管。在蜜雪冰城百家湖1912店,有一次老板刚整理完地毯,手都没洗就去给顾客做饮料了。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品牌方在控制好开店速度的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加盟制度,兼顾经营成本和食品安全要求,并对加盟店加强管理,尤其应强化食品安全指导、监督、检查和管理,切实提升门店食品安全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
2023年3月15日,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蜜雪冰城上述两家门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查处。阅读全文>>>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火锅,作为我们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有着众多的爱好者,小编更是其中的重度爱好者。火锅种类繁多,老北京的铜锅涮肉、巴蜀地区的麻辣火锅、潮汕的牛肉锅等等都在小编的食谱里。而火锅菜单上,牛羊肉肯定在首要位置,一顿火锅好不好吃,与肉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调理肉你吃过吗?
批发市场销售的调理牛羊肉卷批发价不超过25元/斤。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摄
记者近期走访调查发现,配料里添加水、食用盐、食品添加剂甚至猪肉、鸭肉等其他肉源的“调理肉片”“复合肉片”并不少见。与六七十元一斤的纯牛羊肉相比,调理肉片零售价普遍不超过40元,批发价不超过25元,甚至还有商家在网上销售16元/斤的“肥牛卷”及价格不足10元/斤的调理鸭肉卷。据卖家介绍,这种鸭肉卷经牛油混合调味,用作红油火锅“一般吃不出来”。
专家指出,产品标称“牛肉卷”,但猪肉占比最高,这种行为涉嫌误导消费者。业内人士透露,调理牛羊肉片之所以售价低廉,主要在于肉源多采用低价进口碎肉边角料。调理牛羊肉片品质逊于原切牛羊肉片,多销往工地食堂,肥牛饭、麻辣烫等低端餐饮渠道,商超定制产品近年也开始增多,主要为满足不同购买力的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原切肉片,也有降低成本的操作空间。批发商王先生透露,拿货价在25元一斤的原切羊肉卷,“通常用5斤半的肉、2斤半的羊油,弄成8斤重的肉卷”,“加工时将肥肉、瘦肉夹在一起速冻,不会散。油便宜,羊肉本身自带,但有一部分是后加的,正常牛羊肉片这个价下不来。”
除调理肉片外,近几年以鸭肉、狐狸肉等肉源冒充牛羊肉片的案例时有发生。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20年之前,市面上约有七成牛羊肉片是含有其他肉源的复合肉片,且有部分商家未如实标注产品成分。目前这类复合牛羊肉片市场占比已降到20%以下,消费者购买时注意查看产品配料表。阅读全文>>>
现在老百姓除了去超市、商店买肉蛋果蔬,网上购物也成了选择之一。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发展,不少商家开始利用直播带货。
“菜地里的车厘子”“无藤的哈密瓜”“一连拔出几十个的雪莲果”……不少人在网上刷到过这类不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离谱带货视频。
菜地车厘子、一根枝条上长几十个苹果、无藤的哈密瓜、一串串的夏威夷果。网店视频截图
“不种了,再也不能种了,我们夏威夷果产地大丰收……今年打算自己卖……你要是喜欢,带走一份尝尝吧”。电商平台里一家“味滋源坚果”农产品店铺的视频笔记画面显示,一串串葡萄似的脱壳夏威夷果长在藤架上,短视频主播在夏威夷果产地边走边砍夏威夷果的藤枝。
记者在网上刷到多个销售农产品时夸张宣传的视频。有的在沙漠中埋了几十个无藤哈密瓜冒充沙漠种瓜,视频里宣称“一片沙漠、一片瓜、带给你舌尖上的民勤蜜瓜”。还有的视频显示,拔出一株雪莲长出20个—30个雪莲果,一棵树干上长着上百个山竹……更离谱的是,还有长在菜地里的车厘子、一根枝条上长了几十个苹果等“奇观”。不少网友调侃“种过的、没种过的都沉默了”“简直侮辱智商”。
看起来明显虚假的短视频,相关店铺客服还宣称是产地真实拍摄。3月9日,记者随机向一家“探味君”店铺客服人员询问店内相关视频是否为真实种植场景,客服称是在产地真实拍摄。对于“一根树枝上长着几十个苹果”的疑问,该客服只说,“一根藤上有几个苹果很正常。”
广东一农产品种植户在看了这些视频图片后对记者说,有些画面明显造假,原本的植物不可能生长成那样,“菜地里长车厘子,这也太扯了”。
这背后,“流量为王”是助推器,有店铺靠这样的视频收获了数百万粉丝。专家指出,不能以违背基本科学原则的“反智”手法去营销,涉嫌欺诈。离谱的造假视频与违法成本低、平台监管不严、违法成本低有关。中消协明确表示,商业直播的创新和破圈,从来都不能背离最基本的生活常识与商业伦理。
在当前农产品视频带货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构建健康的农产品带货生态,加强监管是硬实力。阅读全文>>>
消费连着千万家,作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话题,消费者维权关系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3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提振消费信心”。这无疑与当下中国经济加速复苏,各地努力拼经济的背景相契合。提振消费信心,就不能让消费者提心吊胆地去消费,就要保障好消费者各项权益,让其买得放心、安心。
2023年3月14日,甘肃省张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超市内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图/IC photo
现实中,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涉及服装、食品、房产、医疗美容、电商等多项与民生紧密相关消费领域,包括虚假宣传、“刷单炒信”、价格欺诈、违法盲盒、个人信息保护等线上线下多种消费形式。这些违法行为的出现,打击了消费信心,也让消费者对“消费”多了额外的担忧。
阅读专题:《新京报3·15特别报道》
每年的今天,各种有损消费者权益的骗局、陷阱和黑幕会被媒体揭穿,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也将被有关部门查处,消费者的权益被全社会凝视,置于舆论的关注焦点。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尊崇,对相关企业的鞭策、警示,也是在为市场主体创造更优化的营商环境。
保护消费者权益,于市场主体而言,不只是在履行法定义务,更是在为自身发展开拓未来;对职能部门来讲,也不只是执法职责要求,而是涉及一地营商环境好坏的“大事”;而将其置于全国层面考量,更关系到经济复苏、市场回暖、民生改善等政府施政目标的落实。
所以,提振消费信心,不让消费者提心吊胆地去消费,看似只强调了消费者权益,着眼的却是现阶段促进中国经济复苏的大局,立足的正是以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战略部署。阅读全文>>>
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9.8%。而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资料图。图/IC photo
毫无疑问,老年人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主力群体。与此同时,在“消费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老年人也在成为消费新主力军。老年人群所遭遇的消费骗局,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被忽视的问题。记者梳理发现,养老投资理财骗局、短视频创业骗局、财商课骗局,甚至老年公寓骗局等等形形色色的消费陷阱,正在令不少老年人中招。
阅读专题:《3·15特别报道丨谁在围猎老年人》
以时下愈发普及的网络消费为例,老年人已成为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如弹窗广告和推送广告乱花渐欲迷人眼,诱导老年人付款的情况层出不穷。有老年消费者表示,自己在正常使用手机时,一不小心点击弹窗广告,就启动刷脸支付,而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
老年人健康消费环境的打造,有一定特殊性。如从诸多现实案例来看,很多老人受骗都是因为掉入了“感情牌”的陷阱。此前有统计显示,差不多有半数受骗老年人处于独居状态。这一生活状态下,不仅老年人的防骗意识相对较低,也在客观上使得他们由于缺乏亲情陪护,更容易被各式骗术趁虚而入。
因此,鼓励子女给老人多些防骗科普和陪伴,殊为重要。可以说,亲情的关照多一些,老年人受骗的几率可能就会低一些。同时,也要鼓励和引导将防骗科普和安全上网教育,纳入对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中去,利用好社区、志愿者等力量,为老年人补上安全上网、安全消费课。
此外,针对一些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高发领域,需要有更具针对性的治理和规范。如保健品、养老保险、养老公寓等几大专门瞄准老年群体的消费项目,有必要基于老年人的特点,给予更严格的规范,从源头上压缩他们“诱骗”老年消费者的空间。阅读全文>>>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昨天引发关注的“黄金鲍事件”最新进展,当政府人员和记者询问企业负责人时,工人却已“秘密转移”产品,企图瞒天过海。
昨日,新京报以《海产品加工厂的“狠活”:硼砂泡出黄金鲍,海参边煮边上色》为题,报道了大连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使用违禁添加剂硼砂,浸泡黄金鲍、鲍片等海产品一事。记者了解到,当日,涉事企业将加工区内的相关产品紧急转移到了一处废品收购站。目前,警方、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涉事企业使用叉车将车间内疑似已浸泡了硼砂的黄金鲍、鲍片运至厂区外一处废品收购站内。新京报记者 王昆鹏 摄
14日下午,记者将涉事企业使用违禁添加剂一事,分别向大连市、金普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在金普新区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涉事企业陈姓负责人告诉记者称,使用添加剂的目的,是为了让黄金鲍、鲍片好看,但否认使用的添加剂是硼砂。
企业负责人在政府工作人员和记者面前称“不知情”“不了解”,而在厂区内,工人已经“秘密行动”了。蹲守在厂区的记者看到,厂区内两辆叉车不间断地将装满黄金鲍和鲍片的蓝色槽箱运离厂区。
记者跟踪确认,这些疑似已被浸泡过硼砂的海产品,被运到了厂区对面一处废品收购站内的空地上。现场记者留意到,叉车每趟运送两槽海产品,两辆叉车来回运了7趟。
除了转移海产品外,记者在现场看到,使用白色编织袋装的食品添加剂,也被工作人员使用叉车装进一辆厢式货车内,运离厂区。当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赶到涉事企业的加工车间时,上下两层的大车间里,已找不到一槽黄金鲍和鲍片。原本在制冰间内贴墙放置的硼砂,也不见踪影。
面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问询,加工车间工作人员称,从未使用过含有硼砂的违禁添加剂,当日也没有加工黄金鲍,所以看不到相关产品。而当记者带领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到厂区外找到被转移的黄金鲍和鲍片后,企业工作人员才承认,确是他们的产品。
目前,针对企业涉嫌使用违禁添加剂一事,大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均已介入调查。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设计 张瑶 校对 张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