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真的算不上打什么价格战。
别说20块钱以内的奶茶算便宜。
说实话,这玩意儿卖个10块钱都还是暴利。
至于为什么打起了价格战,因为资本家发现这玩意儿太暴利了。
既然太挣钱资本家就疯狂涌入。整个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名字。包装整的高端点儿。卖奶茶的一定要请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再请几个无业游民,50块钱排一天队。
当然这些老司机们还不能干最后一件事情。上市圈钱。
你以为奶茶有什么秘方?有什么高科技?
呵呵。
资本家拿捏了年轻小姑娘们爱慕虚荣而已。
< class="pgc-img">>根据搜索结果,奶茶行业价格战的情况已经逐渐加剧。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的梳理:
1. **高端茶饮品牌降价**:
- 茶饮界的轻奢品牌如奈雪的茶、喜茶、乐乐茶等开始放下姿态,通过降价争夺市场份额。
- 奈雪的茶推出了9-19元的“轻松系列”,并承诺每月上新至少一款20元以下的产品。
- 喜茶推出了最低单价至9元的产品。
2. **市场降价现象**:
- 茶饮品牌纷纷通过降价、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吸引消费者。
- 蜜雪冰城等品牌进一步降价,部分产品价格甚至低至0.68元/杯。
3. **价格战对市场的影响**:
- 降价行为背后反映了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和市场饱和的问题。
- 中端品牌如茶颜悦色、益禾堂、一点点等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弱。
4. **行业竞争格局**:
- 茶饮行业经历了明显的竞争格局变化,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
- 行业增速放缓,品牌通过加盟模式扩张,竞争加剧。
5. **降价背后的风险**:
- 降价可能带来短期市场效应,但长期的副作用也很明显,如消费者品牌忠诚度降低、行业利润率下降等。
- 加盟商可能因为降价而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6. **供应链优化**:
- 一些品牌已经在供应链建设上投入长期战略,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7. **分析师观点**:
- 有观点认为,茶饮企业应该平衡价格与品质,强化品牌建设,专注于产品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8. **价格战的未来趋势**:
- 价格战并非持久战,品牌需要通过提高品牌力、优化消费者体验等手段来维持长期发展。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篇新闻报道和分析报告,呈现了奶茶行业价格战的现状和未来的一些趋势。
<>报群里有这样一组讨论。
这是三道单项选择题。内容从消费者的角度,给出三种不同的菜单价格排列:
第一种升序排列,越往下价格越贵;第二种是降序排列,价格最高的排在了最上面,越往下价格越便宜;第三种,价格的顺序打乱了,居中价位的放到最上面。
最终结果是,81%的人选择了第一种,升序排列。这样选择是否正确?
< class="pgc-img">>谈论这个话题前,得设定几个前提:你的定价是合理的,定位决定了价格,什么样的消费群体就有什么样的价格。第二,大连锁的品牌溢价,其消费群体大都在价格上不敏感。
在此基础上,再来回答上述选择的对与错。其实,决策行为本质上是一个心理选择的过程。在心理上有个“锚定效应”。
大意是:人们在作决策时,思维往往会被得到的第一信息所左右,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而用一个限定性的词语或规定作行为导向,达成行为效果的心理效应,被称为“沉锚效应”。
< class="pgc-img">>所以,奶茶菜单的价位排定适合降序排列,即使在饮品做了分类的情况下,在同一品类中,价格最高的也要放在最上面。
如果你店内奶茶的最高价格是18元,这个就放在第一个,第二个16元,依次下推。
降序排列给消费者一个锚定价格,锚定价格就是消费者看到的第一个价格,他看到这个信息就会认为这家店内的产品就值这么多钱。
< class="pgc-img">>如果你把最低价位放到了第一个。消费者首先会认同这个价格。他越往下看下去,就会感觉:怎么这家奶茶店的东西这么贵?!作为一个门店运营者,如果消费者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比较糟了。
当然,某些消费者,他有选择恐惧症,看到比较多的饮品,会有选择上的困难。这个时候就需要类似“店长推荐”等的快速推荐名单了,这是在帮助消费者做出快速选择,以提升门店效率。
>家好,我是茶理杨,专注茶饮店铺经营管理与营销。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颠覆思维触角的奶茶店定价理念,首先我想请问兄弟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一件商品是由生产成本决定了价格卖多少呢?还是由销售价格决定了成本定多少?
举个例子,这有一杯奶茶,你们怎么给它定价?我想90%的人肯定会说:看它成本多少钱呗,假使他的原材料耗材成本是5块钱,那我就依据这个成本5块钱乘以2,把它的售价定为10块钱。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真正的定价思维恰恰与此相反,我们应该先决定它卖多少钱,才能决定它的成本多少钱。
< class="pgc-img">>有点绕啊,假如我现在是一个卖鸡蛋的,一个鸡蛋成本5毛钱,市面上也有其它的同行竞争对手也再卖鸡蛋,它们都是按成本定价,5毛×2=1块(对半的利润),大多数同行都是卖1块,有些喜欢杀价的,卖7毛,8毛(他们就少赚点)。
但是茶理杨我呢,不想跟那些人一样,我不想杀价,我也不想跟他们一样按照成本定价的思维来定价。我要按照售价思维来定成本,我准备一个鸡蛋卖3块或者5块,先把卖价定了3块,5块。
那么要想我的鸡蛋能卖出去,肯定要和那些卖1块的有区别才行。好,我就研究这些买鸡蛋的人群有什么不同,我发现这群人中有一小部分高素质的白领,她们注重生活品质,注重食品安全,属于社会高阶层的顾客群体,我就抓住这一个群体,3块钱的鸡蛋你只能卖给她们嘛,普通人不可能去买,对不对?
< class="pgc-img">>她们需要安全,健康,那我就主打原生态,深山农户散养土鸡,我把这个鸡蛋冠上“原生态、更健康、更营养、更天然”的噱头,邀请著名的营养专家为它背书,再把包装盒弄漂亮点,每一个鸡蛋上都刻上二维码,追根溯源,再把它弄到某农产品协会去搞个证书,等等一系列“营销操作”,这个时候,我的鸡蛋成本肯定不止5毛钱了,它可能到了1块,或者更高。
所以你们看,我以卖价定成本的思维,我可以越卖越贵,利润空间也越来越高,竞争也小很多。假使我以成本定卖价,我只能越卖越便宜,利润越来越微小,竞争也是最大的。这两种定价思维的导向,直接决定了你最终端的销售额与利润的多少。
(当然以上都是举例说明,真正的反向定价思维比这复杂得多,系统得多)
那有人就说了,我想一杯奶茶卖100,你能做到吗?这里就涉及到定价思维的另一个知识点了,
一杯奶茶的最终卖价是由两个方面组合而成的
①:顾客感知价值,
啥意思呢?就是顾客感觉你这杯奶茶值多少钱,你卖100也可以,你得让她感觉到确实能值100。我的鸡蛋能卖3块,是因为我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操作”让顾客感知到了健康,纯天然,原生态,所以她们愿意花3块钱为这个鸡蛋买单。那些随便从臭烘烘的养鸡场拉过来的5毛钱的鸡蛋,她们感知不到这些,所以5毛钱的鸡蛋只能卖7毛,8毛,或者1块。
< class="pgc-img">>所以你们看喜茶奈雪为啥一杯奶茶能卖38/48,因为顾客从进店的那一刻起,就感觉这一杯奶茶值38/48,你要在蜜雪冰城或者其它简陋狭窄混乱嘈杂的奶茶店,你一杯奶茶卖38、48没人会买,为啥?顾客感知不到你38/48的价值。所以喜茶奈雪他们的定价思维同样是卖价决定成本。
②:供需关系平衡
比如刚才说一杯奶茶卖100,你可以卖100,前提条件是先有愿意花100买奶茶的消费需求,你没有这种需求,没有这种顾客,你卖100,谁买呢?是不是?
所以我说一个鸡蛋卖3块5块,可能会有人买,但是我要卖300,500,就不一定有人买了,因为没有这种需求。(除非你是公鸡下的蛋,那就不是买回去吃了,那就变成收藏品了)
包括喜茶奈雪的定价也同样,他们先抓住了顾客的消费需求,所以才能定价38/48,现代新青年群体,有经济收入,有消费能力,注重生活品质,崇尚舒适轻奢的生活态度,所以这个群体在这个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就愿意为他们买单。
< class="pgc-img">>再谈这个平衡问题,很多兄弟们的奶茶店为啥业绩惨淡呢?因为供需不平衡,你们没找到那个平衡点。假使你的店附近有1000位奶茶顾客群体,总共有10家奶茶店,其中有700个顾客都是对价格敏感的,(不管好喝不好喝,只要便宜就行),10家奶茶店都在抢这700个价格敏感性的顾客,因为这个时候供大于求,(10家奶茶店瓜分700个顾客,每家只能均分70位顾客)谁都想多拉点顾客过来,结果导致价格战厮杀,商家没一个讨到好,最终两败俱伤。假如这个时候,你用卖价决定成本的定价思维,来研究另外那300个顾客的消费需求,并满足她们的需求,这个时候,你就是求大于供,(你一家店独尝300个顾客),所以你会走得很轻松。和10家店争抢700个顾客,和你1家店独享300个顾客,哪一个胜算大?
所以由①顾客感知价值+②供需关系平衡=最终售价(也就是卖价决定成本的定价思维),而不是成本决定卖价。
喜茶在做,奈雪在做,茶颜在做,那些赚钱的一线头部茶饮品牌都是这种定价思维,所以他们能一骑绝尘,而咱们这些底层的奶茶店经营者们,都是在用一种看起来正确,实际上错误百出的思维,来经营一家奶茶店。
所以,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地段的问题,品牌的问题,产品的问题,而是思维的问题,维度的不同,会导致你认知的不同,也会最终导致你经营结果的不同,玩多少“买一送一”“第二杯半价”的套路促销活动,都不如转换一种全新的茶饮店铺营销思维与经营理念。
我是茶理杨,奶茶经营,如此简单,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