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一座繁华的都市,逛街购物的地方更是不胜枚举!下面我给大家详细介绍几个地方,作为游玩购物攻略!
?三里屯太古里
【位置】三里屯太古里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路19号。
【交通】地铁10号线团结湖站A西北口出步行700米
三里屯太古里是北京最具人气的购物,休闲,娱乐场所,最潮流时尚的代名词,这里是时尚达人的聚集地,是市民游客必逛的北京特色街区之一,也成为网红的打卡之地!
整体商业区分为南区和北区:
【南区】定位为:活力先锋,有阿迪达斯全球最大的品牌中心和 Apple Store在中国的第一家直营店,设计风格前卫的 UNIQLO大楼。Lady M蛋糕甜品店,在太古里南区苹果店对面二层。这里有号称全世界最好吃的千层蛋糕。
【北区】定位为:低调华丽,有Alexander Wang亚洲首家旗舰店、Vera Wang华北首店、GGDB中国首店、Christian Louboutin北京首家精品店等国际奢侈品牌。
这里有众多品牌旗舰店,许多富有创意的前沿设计师门店,举办文化艺术盛事的橙色大厅和红馆。很多艺人或者网红也经常光顾这里,还有机会可以偶遇明星噢!
来到三里屯太古里,就准备随时开启场富有艺术气息的购物之旅吧!
< class="pgc-img">三里屯太古里
>< class="pgc-img">三里屯SOHO
>蓝色港湾
【位置】朝阳区-朝阳公园路6号,朝阳公园西北部。
【交通】地铁10号线亮马桥站向东600米,至朝阳公园路(好运街)向南300米
蓝色港湾商圈是一个下沉式花园商圈,整体布局相对合理,包括美食区,购物区,儿童城电影院以及各种娱乐休闲等等,很适合约会购物。
中心广场上是喷泉,每逢大的节日,都会在广场上布置灯光秀,很漂亮。外围河边欣赏风景,岸边的湖畔美食街有很多有情调的餐厅。比较有名气的包括海鲜火锅,牛排家,大渔,窑啊窑烧烤等。购物蓝色港湾有几个快消品牌,包括优衣库,gap,hm,Zara。也有一些运动品牌。另外还有ugg等。儿童城,里面包括一些亲子机构,迪土尼英语,美吉姆,七田真,亲子游泳等,还有电动城,卡丁车,小鬼当家,以及滑冰场。
< class="pgc-img">蓝色港湾
>< class="pgc-img">爱神广场
>西单大悦城
【位置】西单北大街甲131号(近地铁1号线、4号线西单站)
【交通】地铁1号线、4号线西单站F1西北口步行500米
西单大悦城是非常大的一座综合性商场,吃穿玩乐一应俱全,消费圣地,环境是很不错。西单大悦城在一开始定位在青年购物中心,里面有非常多的年轻人潮牌,国际二线品牌,每层品类定位不同。一楼中厅也是经常做不同主题活动,餐饮娱乐和商铺也是不断的引进新品牌或网红店等。
西单大悦城还设有电影院。购物环境好,装修风格也很时尚化!商场里的潮牌非常的多,有moussy、MO&Co、 by basi、 DEAL in Citys等。楼上有很多美食比如鹿港小镇、撒娇、焦叶、港丽餐厅、 Wagas、找茶等,很适合朋友聚会谈心,一起聊天共享下午茶。
< class="pgc-img">西单大悦城
>< class="pgc-img">西单大悦城
>王府井
位置:东城区东长安街北侧,王府井大街。
交通:地铁出行,地铁1号线王府井站可直达。
东城区旅游型商圈,购物美食一条街。王府井是北京的金街,老牌的旅游打卡地,从吃喝玩乐全方位来感受老北京。喜欢街头文化、感受传统的游客,可以在步行街上找到各类传统名菜小吃、旅行纪念;而想要血拼购物,则可以在王府井大街两側商场找到目标,从顶级奢侈品到平价品牌应有尽有。老牌商业街汇集了多家购物中心,各种大商场满足你的一切购买欲。王府井中环国际一线品牌齐全,东方新天地,北京王府井银泰百货,北京apm,乐高旗舰店北京首家,9Hamleys儿童乐园全球最大玩具店。还有新华书店满足您对文化知识的需求。
老北京美食烤鸭店:全聚德、大董。
老北京火锅:东来顺北京老字号、南门涮肉。
伴手礼选择,走亲访友之选:稻香村的京八件、全聚德的北京烤鸭、瑞蚨祥的旗袍、內联升的老布鞋等等。
< class="pgc-img">王府井大街
>< class="pgc-img">王府井百货
>国贸商城
【位置】建国门外大街1号(建国门外大街与东
环中路交叉口)
【交通】距地铁1号线、10号线国贸站E2西北口步行370米
北京国贸三期,曾是北京的最高建筑。与国贸一期、国贸二期一起构成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之一。国贸商城作为顶级商场,设施是一应俱全,管理方国贸物业也非常专业,服务优质,商城里全体现出来高端的地位。
国贸商城作为最老牌的奢侈品商业中心,国际品牌旗舰店林立。卡地亚、圣罗兰、麦丝玛拉、博柏利、华伦天奴、托德斯、寇依等等。店铺从定位、设计、个性化服务更加全面地诠释出品牌的文化内涵。商城里的摩登的橄榄外形和溜冰场、书店、影院、中西餐饮满足各种口味的美食需要。时尚服饰、生活家居、娱乐休闲、餐饮服务一应俱全,这些构成了国贸商城的豪华阵容,为消费者提供了全面而广泛的消费选择,也营造出一站式的高端消费殿堂。
< class="pgc-img">国贸商城
>< class="pgc-img">国贸商城
>国瑞购物中心
位置:崇文门外大街18号
交通:地铁2号线、5号线崇文门站G东南口步行260米
购物环境: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影院于一体。国瑞购物中心地上三层地下二层。地下一层主打餐饮以快餐为主。地下二层主要是休闲体育类。地上二层购物,第三层是餐饮。品牌:西西弗书店,无印良品,泡泡玛特等等,咖啡厅。
< class="pgc-img">国瑞购物中心
>< class="pgc-img">国瑞购物中心
>【米粒旅行摄,带你看世界】
前浪”“后浪”正在逐渐占据话题榜的时候,鲜有人留意到“中浪”们正在经历什么。
30岁的赵子健就是一朵“中浪”,他曾满怀热望来到北京打拼,偿清债务,开启了崭新的职业履历。
然而疫情影响的当下,他成了最先受到冲击的人,被公司辞退。他失去了力气,不再尝试新找工作,而是直接从北京退场。
本文作者姜念,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每天一个打动人心的原创真实故事。
真正的告别
总是静悄悄的
2020年4月,30岁的赵子健决定离开北京。
最后一次见面时,赵子健正在马路对面打电话,他挥挥手,示意我跟上。许久没见,他清瘦不少,背影看上去还像个少年。
我们隔着半米距离朝单元门走去,他挂掉电话,冷不丁冒出一句:“我家现在乱得跟猪窝一样,你别嫌弃。”
我以为他在开玩笑,跟在后面,乐呵呵地回道:“没事儿,就当我瞎了吧。”
一小时前,赵子健发来约饭微信,我当是一次寻常酒局,抓起手机,趿拉着鞋直奔他住的小区。可当他拉开一居室的房门,我发觉事情有些不对。
客厅一片昏暗,餐桌上外卖盒排成了队,吉他被扔在沙发旁边,落得一身灰尘,卫生间里厕纸堆得快要溢出来。赵子健一向最爱干净,眼下屋里居然乱得无处下脚。
我有些尴尬,到卧室寻了张干净椅子坐下,他随手递来一罐可乐,宣布了离开的决定。
空气安静了几秒,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他认真地指着四周的木质家具,“你看看还有什么能带走,这些桌子、椅子、落地灯都是我买的。”
这几年,朋友们但凡心情不好,都会嚎上几句“我要离开北京”。
但那些大喊着“受不了,要离开”的人往往不会启程,反而像是恋人在对北京撒娇。真正的告别是静悄悄的,有时一觉醒来,看到朋友圈里多了几张机场、火车站的深夜留念,一段故事就默默画上了句点。
可赵子健,我一直觉得他是那种要用一辈子和北京缠斗到底的人。
见我不吭声,赵子健开始在屋里四处搜罗能留给我的“遗物”。出租屋里带不走的物品都给了朋友,衣柜顶上孤零零地躺着只黑色登山包,等待主人将它填满。
在这座城市待了六七年,赵子健打算带走的物件寥寥。窗台上的米奇玩偶沾满了猫毛,他说:“两只都送给同事了。”像是替自己开脱,又补了一句:“都是捡来的流浪猫,它们会习惯的。”
最终,他扔来两包抽剩下的薄荷烟,一本没开封的书。我捡起来一看,打趣道:“这是暗示我们都是北京的《局外人》吗?”他笑了笑,又扔来一支录音笔,同时打开了电脑。
屏幕上四段长长的的音轨,标记着劳动仲裁的字样——受疫情影响,赵子健工作的公司经营状态不稳定,向他提出解约,却没给合理赔偿。他就这么被甩出正常轨道,突然有了离开北京的打算。
燃剩一半的香薰蜡烛被拽过来当烟灰缸,气氛变得有些压抑,我们决定不再深聊,出去找个饭店喝一杯。临走前,我看了看门厅挂着的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晚餐,青菜拌面。字迹已经模糊。
廉价的青旅
诞生年轻的梦
赵子健是为还债来到北京的。二十出头时,他在外地做生意欠下八十万外债,之后独自飘荡到北京,白天做三份工作,晚上在青旅里没命地喝酒,一边奋力还债,一边任由自己醉倒在地。
北京没有辜负年轻时的赵子健,进入正兴盛的互联网行业,凭着一股拼命劲儿,两三年间,他还清欠款,从地下室搬进合租房,初步融入了这座城市。
我和赵子健相识在2016年最后一天。那时我19岁,趁寒假来到那家青旅做义工。他26岁,刚还完欠款,换了更高薪的工作,时不时会回青旅住上几天。
那天晚上七点,我补完觉,迷迷糊糊地走进旅社厨房,就看见赵子健正在盛一盘大虾。他倒是自来熟,都没问我是谁,伸手指挥我去旁边坐,等着吃饭。
刚到陌生环境,那顿饭我吃得很拘谨,时常接不上周围人的问话。他坐在一旁帮我岔开我接不上的话题,还不停招呼我多吃点。这让我对接下来的义工生活有了些期待。
北京冬天透着股肃杀,街道上行人缩着脖子快速穿行,地铁口里人潮和风同样拥挤。相比之下,青旅热闹喧哗,六十元住一晚的床位,被一茬茬新北漂当作起点。
当时,和我同住一屋的一个女孩为了留在北京,包下一张床铺,连着面试了一个月,每天订一盒外卖,在屋里边吃边修改简历。
有次改到崩溃,她抬头冲着对床素不相识的游客大哭道:“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第二天一早又收拾好电脑,踏上公交。
有位中年大叔常坐在大厅沙发上喝酒,喝到兴起,逢人便讲他离婚的往事,和东山再起的宏愿。
还有一个被考研逼到崩溃的富二代,瞒着家人跑到北京找工作,住便宜旅店、吃日料外卖,周围人都笑他,“有钱人的北漂,可以称之为北伐。”
当时我还在读大学,没什么生活与求职压力,自然不懂大家为何如此拼命。不用工作时,我在二环的胡同里随意游荡,赵子健总站在胡同口抽烟,为了与他接近,我也学会了吞云吐雾。
熟悉之后,我才知道他对青旅里新一波年轻人真是不错。
青旅里有个整天聊着电影梦的女孩,他被女孩的说辞打动,听着听着就送了对方一台相机,没要任何回报。有人哭诉找不到工作,他也搭着人情联系朋友帮忙内推。
他像是青旅里的圣诞老人,派发着礼物,帮一波波新人寻找机会,偶尔做上一桌海鲜,招呼大家吃饭,轻易地聚拢了人气。
正是因为赵子健,我才下定决心也要留在北京。因着在青旅的见闻,这座城市在我心中被蒙上了一层温情面具。
当时我只觉得,北京可真好啊,只要努力,谁都有权利留下,没人会问来处与归途,说出口的梦想也不会被嘲笑。
用梦想填饱肚子
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8年,我回到了北京。从城市的围观者转为亲历者,生活突然变得粗砺起来。我做着日薪50元的实习工作,将房子租在顺义,每天转三趟地铁跑去朝阳区国贸上班。
漫长的通勤路走上几遭后,我才逐渐意识到那些客人在青旅之外的真实生活,多的是我看不到的艰辛。现在的我不过是在重复那些客人的命运,北京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挑战者,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要用梦想填饱肚子从来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再次见到赵子健是在望京的烧烤摊上,我换了家新的实习单位,日薪涨到70元,还是觉得人生无望,特意约他出来聊天。
夏日夜晚的烧烤摊承载了无数豪言壮语,几杯啤酒下肚,平日里藏好的矫情话又冒了出来,我说起来北京的初衷,是希望永远踏实地写文章。
他扔下烤翅,抬头直视着我的眼睛说道:“知道吗?现在都是大数据推荐,写得再好,谁还有心思看几千字的文章。”
我被噎得说不出话,心想,当初在青旅你可不是这么说话的。
他谈起最近的日子,从互联网大厂跳到一家创业公司,选了很有发展前景的视频领域,经常出差半个月,回公司后再连轴转。他不再顾得上去青旅过周末,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一片空白,连飞机杯都用一次性的。
我听得没了胃口,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喝酒。
吃完饭,他还要回公司加班,我们一起沿着街道往他公司走,我不想再谈工作,他却一直重复着“努力,选择,机遇”。最后还承认,腰疼得过分,为了挤时间锻炼,都从住处慢跑去上班。
到了公司,已经快凌晨一点,他打开电脑继续修改视频。最后一步完成,他把我的椅子拉到巨大的屏幕前,得意地递来一只耳机。
视频拍得高端精美,背景音乐卡在画面上分秒不差。我盯着屏幕有些走神,觉得没见面的这两年,赵子健不再是那个刚从泥潭中挣脱,对所有人的梦想都满怀兴致的男生,他似乎改了方向,要在这座城市过更安稳的生活。
回家路上,出租车司机将四面窗户全打开,货车在一旁呼啸而过,飞速碾压路面上的石子。
我顺手点开微信里几个久未联系的头像,当初立志要留在北京的女孩漂去了上海,想东山再起的大叔已经在长春开了两家酒吧,而富二代的确在北京找到一家不错的单位,只不过单位在北京,他本人被派去了非洲。
我替赵子健欣慰,虽然他不再是那个对别人的梦想感兴趣的年轻人,北漂五年,他好歹稳稳地踏进了上升通道。
之后的日子,我们没再见面,每次相约吃饭,不是他在外地出差,就是我在熬夜工作。一次半夜三点,我结束赶稿,给他发去微信哭诉,他立刻秒回:加油。我笑他手机长在手上了,他淡淡地回了两个字:加班。
2019年中秋假期,我们总算相聚,他意气风发地讲起接下来的出差行程,我以为像他这样停不下来的人,会一直留在这里,和北京相互塑造着向上生长。没想到第三次见面,即是离别。
事情其实向我露出过端倪。半个月前他向我打听是否认识律师,一周后我跟他抱怨工作出现问题,他一改常态,不再鼓励我,而是颓然地回了句“谁的北漂不这样”。两天前他又在朋友圈里送书,我还以为他只是要搬家。
从赵子健家里出来,走进饭店,他又恢复了四年前那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话题绕来绕去,就是不提究竟为何离开。我跟他说些烦恼,他也只是笑笑不搭茬。
一顿饭吃完,他翻起锅里的烤鱼,看着我说:“你知道鱼什么地方最嫩吗?是鱼鳃下面这块肉,因为它不需要用力,从没受过折磨。”
失去力气的中浪
决定从北京退场
吃完饭,他提议到家附近的酒吧坐坐。他在这里住了两年,想来已是这家酒吧的熟客。到了店里,他轻车熟路地跟服务员打了招呼,又要了几瓶啤酒。喝到有些微醺,主动谈起了离开的原因。
一切都来得很突然。2020年春节放假,他开了几千公里的车回家,路上还在计划着节后的工作安排。等再开回来,面对的却是一桩劳动仲裁。
疫情之下,公司决定裁减收益不多的部门,找借口“优化”了赵子健。他买了只录音笔藏在兜里,一遍遍地跟hr、劳动局交涉。过程并不复杂,但事情结束后,他在家待了半个月,瘦了20斤。
我既难过又不解,不停追问他:“换个工作不就好了?也不至于就这么离开啊。”
他叹了口气,晃了晃手里的酒杯,说道:“人到了30岁,很多事情都会不一样。我28岁前从不骂人,这两年不知道怎么了,总是说脏话。”
痛苦是一点点累积升级的。他说起前些年刚到北京时负债累累,为了还钱能没日没夜地拼搏,解决了欠款,又甘愿为更好的生活环境付出青春。
在创业公司,他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和同事去西藏出差,所有人都高反了,他自己赶完了四五个人的拍摄任务。
他没有抱怨地做着这些,以为埋头工作就会有回报,可眼见着就快要兑现成果的时候,资本撕下笑脸,一张解聘书又让过去两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眼下他30岁,在北京却还是没有安定居所,连一开始赖以慰藉的工作价值感也消失殆尽。
这次离职让他觉得,北京拥有着一茬茬年轻人的青春,却安放不下所有人的下一阶段人生。许多人最终要离开,他决定让这件事来得更早些。
听着他的焦虑,我一根接一根地抽烟。为了身体健康,赵子健许久没碰烟酒,见我一根接一根地抽,他掏出电子烟吸了两口,呛得直咳嗽。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语无伦次地劝他留下来。
赵子健听着我絮絮叨叨,一句话就堵住了我:“你不明白,30岁了,再过几年去应聘,我说我多能拼,谁信呢?”我才23岁,不懂他为何悲观成这样,但还是住了口。
北京的故事没什么新意,却总是很刺激。一场疫情之后,游戏难度加大,写字楼里人流明显减少,各类公司无差别地承受着影响,用裁员暂时抵御危机,有些干脆倒闭。许多失去工作的人,被迫退出北京。
酒吧里客人不多,邻桌年轻的女孩叫嚷着:“我妈说我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还不如回家,我就不回去。”灯光下,赵子健眼睛红红的,低头时,眼角已经有了细纹。
他给朋友打去电话,准备再组一场酒局。已经结婚的朋友无法再在深夜赴约,他笑着跟电话里的人说:“我要离开了,13号就是deadline,见我,抓紧。”
我知道再也留不住他,只告诉他:“跟你聊完,我也想收拾行李回家了”。他盯着我的眼睛,慢悠悠地说道:“你不会的。你明知道这里有多难还是来了,这话还是等你30岁以后再说”。
临走前,他晃晃悠悠地走去前台,把最后一点“遗产”——十几罐猫罐头留给了酒吧老板。
你身边有最近离开大城市的人吗?
本文作者姜念,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每天一个打动人心的原创真实故事。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原作者、视觉中国和影视截图。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l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
?2020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在北京六环外的小村子里,
有一栋外圆内方的房子,
显得格外特别。
房子对外没有开窗,
蛋圆形的内院和玻璃幕墙,
带来了奇妙的光影变化。
建筑面积有300平米,两层楼高,
还有一座空中菜园,
可以供屋主一家每季吃到新鲜的蔬菜。
屋主任泉灏(右一)一家六口
屋主任泉灏曾是外商公司高管,
在小女儿出生后,
决定辞掉工作专心陪伴家人,
带着太太、3个孩子、妈妈,
一家六口过着极简的乡村生活:
不买奢侈品;
自己种菜、循环利用资源;
给孩子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任泉灏说:“很多人以为我们财富自由了,
但我们还是在创业,
努力寻找经济来源,选择乡村生活
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
撰文 白汶平 责编 邓凯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北京六环外昌平的小村子
北京五环边上往昌平方向开,经过两排银杏树夹道的小路,我们来到任泉灏一家人住的村子。
狭窄的巷弄里有着大大小小的院子和红砖房,任泉灏的家从外观上看起来和村里多数房子没有太大不同:灰色水泥墙上爬满了爬藤虎,木门上贴着手写春联......
刚忙完家务事的任泉澔,穿着宽松的布衣缓缓走出来,带着我们参观了这处他理想中的家。
推开大门,弧形庭院里的银杏树长得又高又密,顺着弧度环绕内院,形成外方内圆的设计,对内的玻璃幕墙模糊了内外边界。
这栋房子的层次很丰富。任泉灏先在大门口种了一排竹子作为屏风,还设计了一个仿造溪流的水系造景,红枫树和草坪上有个户外茶桌,那是任泉灏用老树根和强化玻璃自己做的。
任泉灏家的顶楼菜园
他在内院的木板上种了各式植物和多肉,顺时针走到底,上旋转楼梯可以到顶层,这里的空中菜园一年能够产三季,冬天的时候还能冬储萝卜、白菜、南瓜,一家人基本上不用买菜。
设计师林巧琴为任泉灏一家人打造理想的家
任泉灏和老婆、3个孩子、姥姥一起住在这里。2015年,他请来设计师好友林巧琴帮忙设计一个可以满足六口人居住的房子。他希望每个家庭成员都有独立空间——孩子有地方玩、姥姥有地方种菜,还要能拉近一家人距离,可以互相照看。
林巧琴最后设计出一个外方内圆的建筑,面积300多平米,两层楼还带顶层菜园,这让任泉灏一家都非常满意。
室内有14个空间,圆形的玻璃幕墙带来丰富的光线变化之外,还能让家庭成员在每个角落都能看见对方。
入户的第一个空间是门厅,有衣帽间和鞋柜,往内走是客厅,座椅正对内院,可以看着每天和季节不同的变化。
旁边的塌塌米空间,原本作为茶室,现在是女儿们过家家的游戏区,高低落差的座椅,有时候女儿还会在这里玩捉迷藏,突然冒出来和爸爸妈妈撒娇。
餐厅是一家人最常待的地方,墙边有个壁炉冬天很暖和,由于一层的公共室内空间都是打通的,所以厨房做成封闭式,避免油烟散到室内。
从餐厅的玻璃门推出去,可以通往隔壁的小茶室和姥姥房,这两个都是独立的房间。
钢缆线沿着旋转楼梯往下延伸,我们上到二楼,这里摆了4张高低不同的桌子,可以同时满足家里每个成员不同身高。
任泉灏在这里陪着孩子们写字,大儿子喜欢写书法、画画,两个小女儿可以在小桌子上一起学习。
主卧房分成3个房间,最里面的是禅修间,任泉灏有冥想的习惯,每天都会静坐,中间是相对私密的主卧房,最旁边用月亮门连接女儿房,两个女儿平时就睡在旁边,方便照看。
楼梯的另一端是给孩子们用的小书房,大人看的书、小孩看的书都在这里,两个小女儿还有自己的“百宝箱”会拿出各色蜡笔、小剪刀在这里做手工。
紧连着的是游戏间,搭起的小帐篷就像孩子们的小小天地,整个墙上刷满黑板漆,让孩子可以随手就往墙上涂鸦,再往里走是大儿子的房间和洗衣房。
参观完整个建筑后,时间已经接近傍晚,任泉灏的孩子们陆续回家了,家里收养的狗狗小九,兴奋地在门口迎接。
大儿子是射箭好手,草地上摆着几颗气球他三两下就能射中。两个女儿很崇拜哥哥,会在旁边为他加油打气,兄弟姐妹互相关照。
自从2016年4月搬进来,任泉灏一家过着自然的乡下生活,感情越来越紧密却又能独立成长:“虽然经济必须要有基础,但我们物欲很低,追求心灵安稳,才会想要远离都市。”
内院的一整面是玻璃幕墙,模糊室内室外的界限,把自然引到室内来。阳光从早到晚像日晷在这个屋里边环射,每个时间点落在家里的光线都不同,让人可以很好的感知时间和天气的变化,有种很恍惚的感觉。
因为是环形的,所以孩子在任意角度都能看到父母,我们也能很方便地照看到孩子,既独立交流起来又顺畅。
我在外企做高管的收入挺好的,我们搬过几次家,四环朝阳公园附近也住过,然后搬到了顺义,又搬到了昌平,来到六环外,越来越远离市中心,也是出于我们从内心的对自然的这一份向往。
其实很多人会觉得我们到乡下自己造房的生活是提前退休了,好像我们财富自由或很有钱,当然这肯定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们也是把市里的房子给卖了才搬过来。
我们从不买奢侈品,也不给孩子们买塑料玩具、电子玩具,过生日的时候也没有生日礼物,就是全家每个人一个抱抱一个亲亲。孩子回家的路上看到漂亮的小树枝、小石头会捡回来,当成玩具里边的素材,变着花样玩各种过家家,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玩。
家里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做,还有循环生态的菜园,我们的菜基本自己种的都吃不完,还会和邻居分享,其实在家庭开支就节约挺多钱的。
任泉灏的大儿子喜爱运动和书画
我大儿子今年10岁、二女儿7岁、小女儿4岁。
没生老三之前,老大跟老二特别好。老二出生的时候,老大5岁跟着一起进产房,把妹妹抱在怀里的画面,到现在我们都印象特别深,很感动。
到老三出生的时候,哥哥对妹妹就有一种当爹的感觉,他也会觉得二妹现在也是姐姐了,得照顾妹妹了,所以哥哥就对老三就特亲,对小妹妹就百依百顺,怎么都行。
然后两个妹妹都特别听哥哥的,“你虐我千百遍,我还待你如初恋”那种感情,前脚刚被哥哥欺负哭了,后边拿了一个好吃的,她又给哥哥送过去。
孩子们有冲突的时候,我们也不怎么干预,其实吵架、打架有情绪,他们也是在磨练自己的心性,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所以他们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也会越来越有办法,因为孩子对事的理解和大人完全不是一回事,身为父母我们更多的是共情。
孩子伤心难过了,爸爸妈妈抱抱拍拍,但我没帮你解决那个事儿,我只是安慰他,等他的心养好了以后,他再去解决他自己的问题。
我们希望孩子能真正对自己有个认识,比如他们成年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知道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他可以更好、更早把握他的人生。
不需要有太高的收入,可以不挣那么多钱,也不会因为物质迷失自己的内心,可以游刃有余的实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可以很幸福的生活,我们就觉得就很满足了。
部分图片由嘉宾和WDD维度点设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