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桂芳
近日,巴奴一家分店的店长,将原应发布在员工群内的经营总结,误发到了顾客群中。
唉呀,这一下炸锅了。
一时间,关于“巴奴店长大战海底捞”的信息沸腾,很快冲上热搜。
< class="pgc-img">>这份巴奴店长的工作日志里,涉及到了海底捞的内容,比如提到这家巴奴门店的服务不能过度,服务员不能充当“人形摄像头”;自家门店附近有三家海底捞,可现在关得只剩一家店。
这样的问题无疑让不少人揣测:巴奴在“内涵”海底捞。
除了无聊的吃瓜外,细看这份工作总结,却也让许多餐饮人感同身受,感叹这届打工人不易,及餐饮企业希望活下去所承受的高度压力。
你在刷抖音看网剧的时候,这届餐饮打工人在盘点工作得失
时间上,这是一份晚上10点20多分被误传到微信群的店长日记。
也就是说,在许多人刷网剧、看抖音的时候,巴奴毛肚火锅店的店员们,还需要讨论学习。
看这份店长日记,就知道“优秀”是靠勤奋换来的。
< class="pgc-img">>图片据网络
日记分了七个部分:舒缓音乐开场、引出管理人员爱好讨论、温暖后的一日工作盘点、分析现状、指出工作中不够完善的地方、怎么成为毛肚火锅专家、顾客和品牌宗旨。
一份工作日记,七个章节环环相扣,流程严谨到了开场用什么音乐、情绪过度后怎么层层递进,避虚就实。
据说有企业老板看到这份流传出来的店长日记后,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体会,怎么写自己一周工作总结。
疫情给餐饮人带来多少焦虑,就有多努力去活下去
巴奴这位店长的日记里,隐藏着许多餐饮人的焦虑。
日记中关于分析现状,第一条就是“疫情下,要更努力争取现金流”。说中了餐饮人的焦虑:我们也能看到,受这一波疫情影响,整个商场客流都不稳定了,很多店连周六都不满台了,整个北京的餐饮都受到影响。疫情对小店的打击特别大,大品牌还能撑得住,很多小店撑不住就关门了。
< class="pgc-img">>“北京的7家门店,表现还不错,好几家恢复到去年,咱店甚至超过了去年。但也许有一天咱店也会因为疫情封控,到时候也要靠兄弟店养着我们。”
日记中关于这个话题的结论是:“要更努力的做好服务,把关产品,把生意做好,为公司争取足够的现金流,为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兄弟店,贡献我们的力量。”
看到这里,直中餐饮人的内心——开门、营业、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疫情反复,动辄关店歇业,餐饮人这两年大都倍感生活多艰——店面能持续开门营业就是幸福。
郑州一位创业的餐饮老板,在2022年元旦过后,本想趁着春节消费旺季把前面疫情、洪水的损失补回来。招了十多位大学生假期帮忙,结果学生们还没有来得及培训,疫情就来了,准备好的食材悉数被封到店里,实在觉得丢了可惜就送给了周边的居民。员工们左等右等不见开业,几乎都回了老家。
这位餐饮老板在春节前知道能够恢复堂食后,来不及心痛那几十万的损失,给员工们大发红包,说苦日子结束了,希望春节前大家都回来,希望一切都苦尽甘来。
每个餐饮人身上,都有相似的悲伤的故事。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在郑州一家胡辣汤早餐店上班。她眼看着流水一日不如一日,工资不断拖延。后来店主为了能够多赚点流水,下午和晚间租给了烧烤店共用。可客流还是不行,2022年春节过后,这个开了10年的门店,关门了。
妥妥一份餐饮标准化工作宝典
有一本书,叫做《海底捞你学不会》,被奉为餐饮业当之无愧的圣经。
今天看巴奴店长日记,不仅感叹巴奴工作细化到一种难以理解的程度,妥妥一份餐饮标准化工作宝典。
比如这份日记提到目前一些做的不够讲究的地方,除了网上热炒的“不过度的服务”、“咱的顾客不需要人形摄像头”等话题外,其实还有更细致的。
< class="pgc-img">>比如“菜品口感不够极致”问题,指出“在餐桌上才能发现问题”。
大致是什么事儿呢?说是这位店长带厨师长吃火锅的时候,发现几个菜有问题——虾滑不弹、鸭肠不脆、牛肉丸不筋道。
这位店长认为,做餐检的时候,从外观上看不出问题,只有吃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比如虾滑口感不弹,仔细观察发现是伙伴搅拌手法有问题,没有按照操作标准执行。讲到这里,店长又详细普及了搅拌手法。
结论是,表面检查工作不行,还要像顾客一样去体验,把自己的角色转换成顾客,才能发现问题在哪。
这位店长,2周时间,吃了11次火锅。
< class="pgc-img">>后边TA在日志中说:不讲究,巴奴就完蛋。
“试想如果我们的产品不稳定,我们服务不到位,顾客选择我们的理由将荡然无存,顾客还会觉得我们讲究么?还会选择我们吗?还会给身边的人推荐吗?”
当看到这串三连问,多少餐饮人冒冷汗,简直直追灵魂啊。这三问,放到自己店中,难道不是如此吗?
当回过头再看这篇工作日记中店长讲述和海底捞竞争,说“竞争无处不在”等等,不仅感叹不已。这个能把“等位区茶台的桌布,公司发过来的有褶皱,于是让主管重新做,但是没有在我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这么琐碎的信息,写入日志中的店长,得有多认真努力,想着怎么让店面在竞争中活下去,在疫情中去抵御风险,哪怕虾滑口感不够弹这样的细节,都担忧顾客觉得不讲究不再来。
但愿疫情早日结束,焦虑不再侵扰餐饮人;努力皆有收获,所愿皆有所得;出行伴清风,归来赏明月,摘掉口罩,尽情绽欢颜。
冈新闻网讯(通讯员段茜)5月11日,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组织的“CCFA金牌店长”推选活动上,黄商集团旗下连锁超市黄州便民陶店店店长黄综英、红安便民高桥店店长刘亚齐、黄梅便民阳光花园店店长袁静荣获“2023年度CCFA连锁便利店金牌店长”称号。
据了解,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组织的“CCFA金牌店长”推选活动已经开展了17年,零售、餐饮、生活服务等主要业态450余家企业3290位金牌店长获此荣誉。此项推选活动于2月启动4月结束,旨在鼓励优秀店长对行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责编:汪泽滋)
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孙霞
她,80后,19年前从河南商丘嫁到湘潭,成为一名湘潭媳妇;她,不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不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仅仅只是一个酒店的店长,但她却是抗“疫”战场上坚守阵地不退缩的勇士。
1月28日,因疫情形势严峻,各类宾馆、招待所大都停业了,而位于雨湖区护潭广场、仍在营业的苏荷经典酒店大堂,店长张贵平在忙碌着……政府把苏荷经典酒店定为新冠肺炎疫源地来潭返潭人员开放定点的宾馆。为此,张贵平心潮澎湃,酒店老板春节前已回千里外的老家,员工恐慌潜在感染的风险纷纷拒绝上班。她感觉抗击疫情的社会责任感在召唤,很快就调整好情绪,一边有条不紊地配合着相关部门采取防控措施,一边一遍又一遍地动员,终于有5位同事愿与她共克时艰。就这样,这位话语不多但语音温柔的店长,开启了她春节以酒店为家、阻击疫情扩散的生活。
舍“小家”为“大家”
“我在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出门必须戴口罩,人多不要凑热闹”……小区里的广播宣传着各类防疫小知识。当亲人们得知张贵平工作的酒店被定为开放的宾馆时, “你不要命了,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你还做个什么劲,国家政府都说了要在家待着,哪都不能去”“你老板都没回来,你干个什么劲”家里反对声一片。苦劝家人无果后,张贵平还是抛下了温暖的小家,含泪安慰正在读高三的女儿,毅然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这是我的职责,我不去谁去?”
这是张贵平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该酒店共有上下4层 80多间客房,日常营运需要12个人,现在只有6人在岗值守。因为是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量较平时更多、要求更精细。
为让这个坚守酒店的小团队能坚持下去,张贵平一人挑起了千斤担,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酒店的行政管理工作让远在家乡的酒店负责人放心,用孜孜不倦的精神做好酒店保洁、消毒、公共用品清洗、员工防护等工作,还主动配合公安、消防等多部门的督导,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入住旅客每日两次的体温监测。
她不怕苦不怕累,同事们不愿干的活她都抢着干,一天24小时在酒店,无怨无悔地维系着酒店的正常运转与入住旅客的平安。
一位因工作认识张贵平的公安干警说:“张贵平非常不错,她以前工作的宾馆都评价她是一个有担当精神且任劳任怨的好店长。”
“我做的不算什么,只希望来住的人有家的感觉”
为防控疫情需要,街上的门店纷纷停止营业了,入住的客人们每天都是通过外卖来解决吃饭问题。
酒店里有一位特殊的旅客,一位有过湖北户籍客人接触史的老人到酒店来隔离观察。张贵平得知老人每天仅吃一个菜时,立马安排酒店员工食堂每餐给他送去营养又热腾腾地饭菜,让老人孤独又担忧的心瞬间明媚了。
她说:“在这场战争中,我所做的很平凡,比起那些奋战在防控一线的人员更算不上什么。”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但有担当的最美硬核店长,让从疫源地来潭返潭的人员有了个温暖的窝!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除了冲在一线为国奋战的医务工作者,还有更多像张贵平一样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默默贡献的守护者。大家始终相信,冬尽春来,战“疫”必胜!
[责编:曹漾]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