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莉亚交出最新财报被外界称“赚疯了”之际,其在北京的一家门店被属地市场监管局责令整改。
4月14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公告称,该局依法查处了21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餐饮单位,其中,萨莉亚一家门店被点名。4月15日,北京萨莉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针对问题,会不断更新改正。
萨莉亚北京一门店被责令整改
回应称会不断更新改正
据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通报,北京萨莉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三里河路店被查出存在后厨环境不卫生、“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称,涉事餐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条第一款第(十三)项、《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的规定,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4月14日发布的公告
4月14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多次致电涉事餐厅,电话无法接通。同日,北京萨莉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针对问题,会不断更新改正,“有问题的话,我们一定会直面问题,虚心接受,努力改正”。
半年营业利润翻近6倍
除日本外的亚洲市场营业利润占比超九成
萨莉亚为日资品牌,定位为意大利餐厅,据萨莉亚官网显示,萨莉亚最早起源于1967年。
图源萨莉亚官方
4月10日,萨莉亚公布了2024财年Q2合并财报,财报显示,2024财年上半年(2023年9月1日~2024年2月29日),萨莉亚营业额同比增长24.8%至1046亿日元(约合49亿人民币),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55.9%至59.34亿日元(约合3亿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8.7%至25.54亿日元(约合1亿人民币)。
财报截图
按地区来看,集团在日本销售额同比增长20.5%至673.29亿日元,在澳大利亚销售额同比增长37%至46.77亿日元,在亚洲销售额同比增长33.2%至372.92亿日元。
各地区营业利润方面,日本业务营业利润扭亏为盈至3400万日元,上年同期亏损16亿日元,同比增长102%;澳洲业务同比增长125.8%至3.45亿日元;亚洲业务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34.7%至55.56亿日元,占比高达93.6%。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日本业务营业利润增速最慢,而且上年同期,其也是集团唯一出现业绩亏损的地区。虽然日本的销售额远高于亚洲,但集团绝大部分营业利润来自于除日本外的亚洲市场。
财报显示,萨莉亚预计2024财年(截至2024年8月)销售额将同比增长15%至2110亿日元,营业利润将同比增长81.4%至131亿日元,归母净利润将增加26%至65亿日元。
窄门餐眼显示,截至今年4月2日,萨莉亚在国内共有459家门店,其中广东省门店数最多,为164家,其次为上海(109家)和香港(52家)。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东新区市民茅先生反映称
自家小区周围成了重餐饮行业的聚集地
住在靠外圈的居民们
每天饱受油烟
湿垃圾异味侵扰
还要忍受机器低沉噪声
苦不堪言
跟着记者一起来看
△小区周围商铺以烧烤为主
后厨距居民不足十米
记者来到茅先生居住的世华锦城小区。小区正门位于浦东新区三林镇板泉路951号,周边还有华丰佳园、申江豪城等数个大型小区。
茅先生告诉记者,世华锦城小区交付于2008年左右,属于动迁安置小区,小区外围,被二层商业楼包围。刚入住时,周边商铺以贩卖茶叶为主,从2010年开始,茶店越来越少,烧烤等餐饮店铺越开越多。
记者站在上南路与板泉路路口,向板泉路纵深望去,除了少量的美发店、茶店外,整条街左侧几乎全是各式各样的餐饮店铺,以烧烤、火锅、爆炒、小龙虾等品类居多。晚间时段,店铺生意都很火爆,有的店铺还将塑料简易桌椅摆到人行道上,供食客使用。
商业楼与小区最外圈居民楼间,有一条不足十米宽的背街小路。得知记者前来采访,不少周边居民向记者诉苦,“我们窗子都打不开!”
△居民楼与饭店后厨距离仅10米
居民们称,这条小路归属于小区所有,但已经被商铺占据,成了后厨的扩充空间,供摆放杂物、堆放厨余垃圾乃至储存食材使用。居民们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平时的照片,明沟里浓稠的油污横流,垃圾桶里污物满溢,光是看手机屏幕已经可以想象异味有多厉害。
△背街上的垃圾桶
商铺后墙还安装了大量烟囱、空调外机等设备。为了感受噪声程度,记者到外侧居民楼某单元5层居民王女士(化名)的家中,南侧窗正对饭店后厨方向。拉开窗户,对面外墙上空调外机等机器“呜呜呜”的低沉噪音持续不断。王女士的小儿子告诉记者,之前他用手机测过,噪声最高时有80多分贝。
从窗户望去,饭店楼顶一览无余。排烟口正对的墙面,已经熏成了黑色,与周边正常墙面的浅黄色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见得,油烟并未得到充分净化,排放出来后仍有一定污染性。“我们就对着这样的油烟生活,窗户不敢开,衣服被子不敢晾!”
居民盼望整治措施能落地生效
多年来,小区外围楼栋居民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有居民认为,小区周边不该经营烧烤、爆炒等重油烟餐饮店。对此,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回复称,以前确实会对居民区距离很近的店铺做出一些经营业态的限制,但近年来,这些限制已经逐步取消。
去年底,三林镇人民政府曾答复居民们称,将在板泉路适当位置建设封闭垃圾箱房;同时开展噪声检测工作,根据结果督促整改;对餐饮商户开展油烟净化设备、油水分离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清洁、故障疏通情况不定期、不告知突击排查抽查;督促商户对背街垃圾清理,规范店铺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等。
△整治后后厨外环境仍堪忧
近日,记者再次将餐饮店铺扰民问题反映给属地城管部门。
5月8日,三林镇城管中队回复称,4月29日接到社区反映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检查,对发现的油烟排放问题开具了责令整改相关文书,到期将进行复查。检查中,经复查发现2家商户疑似存在违法行为,已进行了立案。后续由镇相关部门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相关商户进行油烟排放的检测,一旦检测超标,将依法查处。
三林镇城管中队表示,针对噪声扰民问题,去年9月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时,已发现整体环境存在超标情况,对此,已要求空调噪声较为严重的3家商铺,对空调外机安装隔音装置,噪声情况有所改善。后续由镇相关部门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整体环境再次进行检测,若仍存在超标情况,将与相关商户进一步沟通协调,排查产生噪声的设施设备,通过加装降噪措施争取减少噪声排放。
城管部门还表示,将和投诉人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反馈相关情况。同时,安排勤务力量加强街面的日常巡查,以减少其他扰民情况。
转自丨上观新闻
来源: 看看新闻Knews
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谁敢吃?30多家外卖店开在废品回收站,厨房内部环境令人作呕!
你敢点吗?藏在城市角落里的外卖“毒瘤”
“30多家外卖店共用一个营业执照,竟然开在废品回收站旁边!” 这条新闻标题,如同重磅炸弹,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央视的曝光,揭开了外卖行业光鲜亮丽背后的“毒瘤”,也把“食品安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一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我们享受着外卖带来的便捷,却浑然不知,那些热气腾腾的饭菜,可能来自一个我们想都不敢想的“炼狱”。 堆积如山的废品,散发着阵阵恶臭,与一旁的外卖厨房只有一墙之隔。 油污满布的窗户,污水横流的地面,粘满食物残渣的灶台…… 这画面,光是想想就让人作呕,更别提吃进肚子里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幽灵餐厅”并非个例。 据2023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3.0%,其中,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3.5%,高于餐饮食品总体水平。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更是一个个家庭的饮食安全被肆意践踏的现实。
试问,是谁给了这些黑心商家如此胆量? 是监管的缺失,是法律的漏洞,更是平台的纵容。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平台对于商家的审核形同虚设,甚至默许“租借营业执照”的违规操作。 而那些为了蝇头小利,置消费者健康于不顾的黑心商家,更是将“无耻”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食品安全,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它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我们不能一边喊着“抵制外卖”,一边又放任这些“毒瘤”肆意生长。 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商家,织密食品安全的防护网。 平台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加强商家审核,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更要擦亮双眼,选择正规可靠的商家,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面对这乱象丛生的外卖市场,我们不禁要问: 下一个“毒瘤”,又会出现在哪里? 我们还能安心地享受外卖带来的便捷吗?
本文旨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