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网5月2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林彬彬通讯员厦公翔)车站旁的一家不起眼的便利超市,其实是一个赌博窝点!23日下午,翔安警方打掉一处藏匿在店内的赌博窝点,现场查获赌资4000余元,13名涉赌人员被依法行政拘留。
当日下午,翔安公安分局莲河派出所民警小庄在辖区开展“一标三实”基础信息排查时,发现几名男子东张西望,形迹十分可疑,小庄佯装核实门牌悄悄跟了上去,并跟到公交车站旁的一家便利超市,但却迟迟不见那几名男子的踪影。小庄试探着走进超市,老板见民警进来神情中透露着慌张。小庄判断店内应该设有暗间从事赌博。
于是小庄借故离开,一会带着增援警力迅速冲进该超市,在后面的一处暗间内发现有10余人正利用麻将和纸牌进行赌博。
经查,违法行为人张某因嫌弃便利超市生意惨淡,便产生了提供棋牌场所供人赌博从中抽点佣金的想法。目前,包括张某在内的13名涉赌人员分别因为赌博提供条件与参与赌博被翔安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连网】(王怀诗)新冠肺炎疫情给餐饮业造成了重创。餐饮业恢复堂食以后,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客流不足、成本上升、房租压力等多道难题困扰着餐饮人。为了渡过难关,一些餐饮企业走上了“涨价”抑或是“促销”之路,企图通过最简单、最直接的价格变动来转移经营成本、增加客流量,这般自救“行动”,或许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此以往必定难以为继。从这个层面来看,餐饮业要想自救,还是得在转型上下功夫,“内外兼修”,既要营造安全就餐环境吸引食客光顾,更要根据市场需求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加之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餐饮业或许才能够顺利挺过这段困难时期。
压力 客流不足经营成本上升
上周五晚上7时左右,市区餐饮店林立的巨龙路上车水马龙,记者走访多家店铺看到,不少餐饮店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烟火气,但与以往座无虚席的红火景象相比,上座率不到70%的场面仍然令不少餐饮经营者叹息。
“刚开始恢复堂食的时候,一天只有几位顾客。清明节假期前后,人流有了明显的回升,在午市、晚市高峰时段,上座率能将近70%。”在巨龙路经营一家火锅店铺的金先生介绍,相较于前期情景,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相比去年同期,到店客流量还是明显不足。
“3月下旬,我们开放了堂食,但是上座率不佳,店内一共有12个包厢,正常情况下能坐满10来个,最近这段时间平均每天包厢只有两三桌,与疫情前相比差距不小。”盐河路上一家经营江浙菜系的餐厅负责人同样感慨客流量不足。
事实上,餐饮业恢复堂食以来,不仅客流量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餐饮企业面临的房租、人工、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也更突出了。“像我们这种中型餐馆,且不说营收有限,首先房租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员工的工资也要照发,生意不好的情况下压力确实很大。”巨龙路一家时尚餐厅负责人说。
转型 线上线下并驾齐驱、融合发展
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港城餐饮企业纷纷用上数字工具,通过线上市场和线下市场融合发展扭转不利形势,降低客流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蔚蓝海岸大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酒店开通了线上点餐业务,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进行营销,此举不仅消化掉存储的食材,又对冲前期堂食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让企业能够继续运转下去。
“几乎所有餐饮企业都在尝试转型,我们也紧跟步伐,大概在2月底,第一次上线了外卖业务。”市区一家中式快餐店负责人介绍,“刚开始时推出了19元、29元、39元3个价位的套餐,后来又逐渐上线了面包、肉包等面点,一天大约能卖两三千块钱。”
除了开辟线上渠道,还有的餐饮企业把目光放到了跨界合作上,将自己的菜品等搬到超市等零售渠道销售。“在疫情的倒逼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餐饮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市餐饮业已尝试扩大外卖业务、推出可零售的半成品、开启企业团餐服务等。”市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业务模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堂食,还应拓展多元化的线上模式,最终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格局。
“疫情以来,餐饮最大的变化就是全民健康安全餐饮意识的增强,因此在拓展线上销售渠道的同时,餐饮企业也必须改革堂食用餐方式,倡导套餐、分餐、公筷公勺用餐,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这样才能解决食客后顾之忧。”该负责人表示。
期待 餐饮业全面复苏还需政策驱动
“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现金流短缺,有些业内朋友已经开始张罗着把店转手了。”整洁路上一家餐饮店铺经营者坦言。对于是否开通外卖渠道时,该经营者表示,“外卖等线上业务的抽点过高,对我们这样的小个体户来说不划算。现在只能祈祷全面恢复正常,否则我们也要考虑关门了。”
据了解,目前市区餐饮店面复工率已超过90%,但行业全面复苏却还需要更多驱动。“不仅营业收入下降,还要面对原材料备货损失、房屋租金、员工工资等固定运营成本支出,资金压力确实很大。现在最迫切的就是希望能在减免租金、申请贷款等方面给予一些支持,让我们能够顺利渡过难关。”不少餐饮从业者表示。
为减轻疫情对餐饮企业的影响,推动尽快恢复“烟火气”,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江苏在《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的若干举措》中提出,要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商户经营负担。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住宿餐饮等行业纳税人,暂免征收2020年上半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同时,落实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政策,确保企业商户真正受益。对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服务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照困难企业标准,给予1至3个月的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期待在这些政策组合拳的驱动下,经营困难的餐饮企业能够尽快走出困境。
徽日报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距老百姓日常生活最近的行业。重新唤醒餐饮业生机,让久违的“烟火味”回归,对恢复社会经济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状
餐饮业复工率95%以上,但堂食客源不足原来六成
“服务员,再添一份羊肉卷! ”点菜声此起彼伏,服务员在桌台间穿梭着。 4月5日,晚上8点,合肥1912街区街头人来人往,餐饮店内忙忙碌碌。 “难得的小长假,很久没有在外就餐,特意约了朋友吃火锅。 ”在一家火锅店外,正在排队候餐的王晓婧举了举手中的排号码说,“没想到人还不少呢! ”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合作化南路上的一家酒店。在一楼自助餐厅门口处,顾客经登记、体温测试、酒精啫喱消毒洗手后,进入大厅有序进餐,粗略计算,约有十来桌客人正在用餐。 “清明期间,自助餐厅的生意略有起色,每天大概60人左右。”酒店传讯经理姚莹莹说。
“但相比于去年同期,还是差多了! ”姚莹莹坦言,节假日一直都是消费高峰,但整体上还未恢复到正常水平,可以说是“解禁不解冻”。 “3月下旬,酒店开放了堂食,但是上座率不佳,酒店有26个包厢,正常情况下能坐满20多个,过去这段时间,平均每天包厢只有两三桌,与疫情前比差距不小。 ”
在淮南,安徽芈月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有两家大型宴会酒店和一家小型餐馆,“由于暂时不能进行酒席宴请,两家大店的销售额不及平时的三成,但是主要靠散客营生的小餐馆已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 ”公司负责人秦红艳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我省餐饮企业复工复产率已经超过95%,但堂食客源不足原来六成。 “也就是说,目前店铺的营业收入大概只相当于以前正常情况下的60%,餐饮业并没有真正复苏。”省餐饮协会秘书长郑德贵说。
“很犹豫,想出去吃,又担心不安全。 ”“想吃什么就点外卖,不一定非要去店里。”“我想出去吃,可是身边的朋友也不愿意出来啊!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出于对疫情的担心,不少人对外出就餐持观望态度,另外一部分人则选择用点外卖的方式替代“下馆子”。
“疫情背景下,消费恐惧心理难以避免,而且这一情况或延续较长时间。 ”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李红梅表示,但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成效的进一步巩固,以及促消费政策的不断实施、新消费业态和模式的发展完善,消费者信心将逐渐提升,餐饮业有望进一步回暖。
探索
开拓零售和线上渠道,分散疫情对堂食的冲击
疫情的发生,给餐饮业带来了严重冲击。有关数据显示,1月24日至2月24日,我省餐饮消费收入约18亿元,按去年同期180亿元计算,同比下降90%,春节消费黄金期变成了“空档期”。危机中,餐饮企业纷纷用上数字工具,利用线上市场扭转颓势,降低门店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来安县红皖灶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礼玲说:“疫情期间,我们开通了线上点餐业务,并通过微信群、朋友圈等进行营销,每天订单大概4000元,既可以消化掉存储的食材,又能对冲停业带来的经济损失,让企业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
“几乎所有餐饮企业都在尝试转型,我们也紧跟步伐,大概在2月底,第一次上线了外卖业务。 ”姚莹莹告诉记者,刚开始时推出了39元、49元、59元3个价位的套餐,销量一般,后来我们发现消费者更青睐于那种家里不方便做的、方便储存的菜肴,又上线了吐司、面包、肉包等面点。 “一天大约能卖3000多元,绝大部分的订单来自于社区团购群。 ”
除了开辟线上渠道,还有的开展跨界合作,将自己的菜肴、食材等搬到超市等零售渠道销售。 4月7日晚,在合肥市望江路上一家大型超市出口处,店面就在附近不远的同庆楼酒店在这里搭起了一条“小吃街”,中西式面点、炖菜、凉菜等一应俱全。据了解,自3月13日起,同庆楼陆续在合肥30多家超市设售卖摊点。 “这是菜单,也可以点热菜,我们通知店里,现烧现做,您可以点了之后逛超市,结束了来拿。 ”超市内,同庆楼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来往的市民。
“在疫情的倒逼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餐饮业也不例外。比如,扩大外卖业务、推出可零售的半成品、开启社区团购、企业团餐服务等等。 ”郑德贵表示,餐饮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业务模式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堂食,还应拓展多元化的线上模式,最终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融合发展”的格局。
吸引食客光顾,是餐饮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郑德贵认为,餐饮消费的刚性需求,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的。但疫情以来,餐饮最大的变化就是全民健康安全餐饮意识的增强,必须改革用餐方式,倡导套餐、分餐、公筷公勺用餐,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才能吸引顾客进店用餐。
期待
减轻企业压力、提振消费信心,全面复苏还需更多驱动
“关了一家店,少开一家,还能少点损失。”4月7日傍晚,在合肥市合作化南路的一家餐馆里,40多岁的田寿彭平静诉说着这段时间的挣扎,3年多前,他在相距不远的贵池路开了一家分店,谁也没想到,春节前夕的闭店,竟要永久持续下去,“开店就意味着水电、人工、食材等一大笔费用,客人太少,营收撑不起来,索性关门。 ”
说话间,两三个人推门进来,其中一位怀里抱着酒水,热情地和田寿彭打着招呼。老田说,自复工以来,主要靠这些老顾客照顾生意,“这个店开了20多年,相对好一点,大家出于信任愿意过来,但几乎没有新客上门。 ”
“现金流短缺,现在开门近乎在亏本做生意,我有不少业内朋友撑不下去了在张罗卖店。 ”田寿彭告诉记者,粗略估算,这段时间损失了10多万元,“外卖等线上业务的抽点过高,对我们这样的小个体户来说不划算。现在,只能祈祷疫情尽快过去,否则我也要考虑卖店了。”其所在辖区的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社区工作站站长巫建霞表示,目前,辖区内餐饮店面已全面复工,“前期,社区主要在帮他们做防疫物资的对接,眼下,我们也在多方了解情况,希望能在减免租金、申请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疫情之下,餐营业备受打击,其中抗风险能力弱的个体户波及最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受疫情影响,餐饮企业不仅营业收入大幅下降,还要面对原材料备货损失、房屋租金、员工工资社保等固定运营成本支出。
“市场不景气,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压力。 ”徐礼玲说,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人员工资、房租等各种开销让企业感到“压力山大”。 “好在现在县里按照国家要求,对餐饮企业免征增值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企业经济压力。 ”
为应对疫情对餐饮企业的影响,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尽快恢复“烟火气息”。据了解,为了促进餐饮业繁荣发展,近期省商务厅将开展餐饮消费促进活动,采取线上线下互动、政府企业联动的方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传统餐饮消费深度融合,出台优惠政策,在线上开辟优惠专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新商机,新模式代表着一种发展趋势,也是今后转型升级的发力点。”郑德贵表示,疫情既是挑战又是机会,餐饮企业必须学会在逆境中寻找自我突破的契机。“当前,餐饮企业要积极适应消费理念的变化,加快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步伐,针对居民消费需求推出个性化、多元化的商品,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重拾餐饮信心。 ”(记者 鲍亮亮 彭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