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喜茶宣布完成了今年的全系列产品调价,调价幅度1-10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喜茶主流门店的产品价格已经全面低于30元,并承诺今年内不会再涨价,也不会再推出29元以上的饮品类新品。
>>
州一家奶茶店推出188元一杯的奶茶,日前引发热议。主理人表示,一杯奶茶卖到188元,主要是成本比较高,一杯奶茶包含四五克茶叶,大概就需要200元,所以他们是亏本经营,卖的是一种情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奶茶、咖啡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店家明码标价,消费者可以自愿选择购买或者不买。(据3月26日浙江经视报道)
< class="pgc-img">>相关视频截图
在满大街几元十几元的奶茶店遍地开花的情况下,一杯奶茶188元这个价格的确令人咂舌。不过,不排除一些人为了赶风潮,来喝一杯体验一下,然后在社交媒体炫一下。但可以肯定,这个人群支撑不起一家奶茶店的长久经营。
让人意外的是,该店声称这款188元的奶茶,自己还是亏本经营。店家称,他们用的是武夷山岩茶老枞水仙作为原料,茶叶价格在3万至5万元每斤,一杯奶茶要用四五克茶叶,成本就是200元。在报道中,一位女孩品尝后称,心理价位就在“25元”。有记者蹲守了一个小时,没看到有消费者点这款奶茶。
客观说,商家采用什么样的配方,奶茶卖188元还是卖1888元,只要不违法违规,是他们自主经营的权利,他人无权干涉。正如当地市监局所言,消费者可以买或者不买。但要提醒,商家所说的话,一定要真实可信,不能欺骗消费者。
就比如,这款奶茶到底有没有用3万到5万元一斤的茶叶?有没有用到四五克的量?就不能只凭口说,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事实上,商家的话一出,很多人就对此表示质疑,要商家晒一晒茶叶的采购单。
奶茶值多少钱,都不如商家的信誉值钱。另外,网友的质疑是有理由的。2021年11月,深圳某饮品店推出一款1000元一杯的橄榄汁。涉事店铺称,进价就要800多元一斤。当地市监部门核查后发现,该店的原材料实际进货价格与宣传价格不符,对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立案查处。
当前,一些饮品店的确存在一股营销上的套路,用高价来吸引眼球,引起舆论关注,借此打造网红品牌。现实中,一些大众奶茶店因为竞争激烈,几块钱一杯的奶茶,涨一两元都慎之又慎,怕对手趁虚而入失去竞争力。一家并非大品牌的饮品店,推出188元的奶茶,到底有多少人问津,需要市场检验。
不得不强调,商家营销,既要真实,更要适度。打上了高价饮品店的标签,反而有可能让消费者退避三舍,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媒体报道,上海一家创下6200元一杯“天价”的网红咖啡馆,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关了门。
饮品店推出高端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并不是不行,但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用户积累,慢慢得到用户信任,需要时间。贸然推出高价产品,然后再来讲关于贵的故事,还有可能被质疑虚假宣传,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
另外,奶茶店也不是不能以贵取胜,但贵的理由绝非在“堆料”上做加法。开饮品店,在产品上要有自己的竞争力,多研究消费者的口味,争取消费者的回购才是硬道理。
(来源:极目新闻)
0块的奶茶,现在只要10块就能买到,还送隔夜!"最近,身边一群死忠于某些茶饮品牌的朋友,现在竟也"叛变"了,"不就是冰糖水嘛,何必死贵死贵的。"一转眼,茶饮界突然集体"变形",重奔"10元时代",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一杯普通奶茶从"贵族"沦落"平民",我只想问,那两个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 class="pgc-img">>从30元到10元,茶饮界上演"超级反转"大戏
有人曾调侃,"贵"就是新茶饮的标签,"30块钱一杯中杯奶茶"成了不少品牌的标配。没办法,谁让奶茶已经从解渴饮品,蜕变成"社交货币"、"自我认同"的象征呢?喝杯奶茶都能给生活加点小确幸,消费者乐此不疲,茶饮品牌也借势大赚其钱。
但最近,茶饮品牌们的营销套路好像突然转了个弯。喜茶、书亦烧仙草、古茗...那些曾把奶茶卖出"天价"的网红大牌纷纷"摇身一变",降价发券,争相进入"万店大军",重新占领10元价格带这块阵地。短短三年,10元以下奶茶的占比翻了4倍多,20元以上的比例却"跌落神坛",降了近8成。真是"世事无常",奶茶30元时代转眼就成了过去。
"砍头息"惹的祸?新茶饮品牌频繁被曝质量问题
可是,茶饮大佬们突然想通,不再"只顾赚钱不要命"地薅消费者羊毛,非得集体"变形"回到10元时代,必然有其中的缘由。有人指出,这与今年多个品牌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无关系。
据报道,今年4月,书亦烧仙草就因为未如实标示成分,被罚款50万元,并被撤销食品生产许可,如今看来,这次事件给它造成的冲击不小。更有甚者,有专家表示奶茶如果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细菌数可能会大大超标。大品牌的奶茶尚且如此,那些"砍头息"网红茶饮就更让人担忧了。一杯"30块的细菌水",喝了到底是"真香"还是"作死",现在大家算是明白了。
< class="pgc-img">>10元奶茶重出江湖背后,其实是"双减 双控"下的无奈之举?其实,新茶饮品牌重新回归10元时代,背后还折射出"双减双控"的无奈之举。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者缩紧了荷包;"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们这个茶饮消费的主力军,喝奶茶的机会少了。为了拉动消费,茶饮品牌只能想方设法打价格战、薄利多销。而"双控"的落地实施,对茶饮店的布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规模化扩张成了大势所趋。所以说,10元奶茶的回归,其实反映了茶饮行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的一种自我调整。
从30元到10元,奶茶的2小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茶饮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品牌们集体"摇身一变",或许不只是迫于成本压力,更多的是在审时度势,琢磨消费者的心理。毕竟,只有不断创新、提升品质,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