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胡辣汤注册商标被宣告无效之后,方大同胡辣汤餐饮连锁店开始了征名、更名之行。
小编曾报道了方大同胡辣汤与歌手方大同的姓名权侵案始末,并发布了方大同胡辣汤餐饮连锁店老板康长喜决定更名,愿意出10万元向社会征名的消息。
< class="pgc-img">>两个多月过去了,有记者独家专访康长喜,跟进更名事件,“征集了3000多个店名,都不符合要求。9月份,店面可能更名为‘小喜哥’。”康长喜说。
3000多个征名不符合要求,商标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方大同胡辣汤”商标无效之后,康长喜开始把精力放在更名上。为了选出一个贴近大众的店名,康长喜决定面向社会征名,并承诺,一旦采用,他愿意支付10万元作为奖励。
“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征集到了3000多个名字,但一一筛选之后,几乎没有符合要求的。”康长喜说到。
< class="pgc-img">>“3000多个征名里,有不少人建议叫方不同、方太同等,有些跟之前商标互怼的意味。也有一些全新的建议,但是我们在查询相关商标时,发现要么已被注册,要么有被驳回的可能。”康长喜说。
经过方大同商标纠纷的事情,康长喜在店名选择上显得更加谨慎,商标成为首要考虑因素。“因商标纠纷我交了几十万的学费,更名也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明白对品牌来说,商标问题可能会成为覆灭的导火索,因此任何有擦边球性质的商标,我概不采纳。”
花10万元买下“喜哥”抢注该名称相关商标
“除去商标考虑,我一直想找一个能朗朗上口,体现自家风格的名字。”康长喜说。
< class="pgc-img">>因为自己的名字中有个“喜”字,寓意又好,康长喜决定以“喜”为主要考虑对象。有了大概范围之后,8月初,康长喜联系了山西太原一家公司,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该公司持有的43类“喜哥”商标。
买下商标后,康长喜就自己意向的名字都进行了商标注册,比如大喜哥、小喜哥等,希望在更名之后,能对品牌商标有个全方位的保护。
小编查询“喜哥”商标时发现,29类食品、30类小食配料等都已被不同公司注册。
< class="pgc-img">>下半年计划运行小店模式在社区门口开小型门店
康长喜认为,“喜哥”两个字读起来还是不够有亲和力。“胡辣汤是大众产物,产品贴近顾客寻常饮食需要,我希望起名的时候更口语话,拉近顾客与品牌的距离,也更有传播度。”
在多方探讨之后,康长喜相中了“小喜哥”这个名字。他表示,目前更名正在筹备阶段,计划在9月份,方大同胡辣汤将正式更名。
< class="pgc-img">>“叫‘小喜哥’这个名字,其实也是考虑到下一步的门店铺设。”康长喜说。
康长喜说,今年下半年他计划运行小店模式,在生活社区门口开2~4家小型门店。“我算了一笔账,目前一家店面的投入资金,能支撑4~5个社区小店的建设。我们早已实现了中央厨房统一配送,所以社区小店的空间缩小,缩减了运营成本,但对品质不会产生影响。考虑到品牌发展和占据市场,贴近社区势在必行。‘小喜哥’这个名字,来得刚刚好。”
>国网财经8月23日讯(记者 段思琦)昨日,好利来官方微博发布“关于近期部分好利来店面整顿致客户的公告”,对近期引发公众关注的好利来蛋糕店“被山寨”、“创始人散伙”等传闻进行了情况说明。
据了解,今年以来,部分城市开始大量出现在视觉形象、产品设计上与好利来高度相似的品牌蛋糕店,其产品包括好利来热销产品“半熟芝士”、“蜂蜜蛋糕”等,其品牌名称则包括“好芙利”、“甜星”、“蒲公英”等,进而引发了公众对于好利来“被山寨”的热议。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原有的“好利来烘焙连锁店”不断出现关店、更名等异动情况,也引发了好利来“要散伙”的传闻。
对于上述情况,好利来董事长兼总裁罗红在“公告”中表示:2018年,他与几位品牌联合创始人达成“收缩规模,坚持标准”的原则,根据各个市场的实际经营情况,把“执行标准有困难”的店关掉,能执行高标准的店保留,同时解除已执行19年的联合创始人内部加盟制,即各位创始人可以自主创建新品牌,新品牌独立于好利来,是独立创建、独立投资、独立运营的。
“我们的几位联合创始人为好利来事业奋斗了二十几年,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也深谙产品与服务之道,今天他们完全有资格创建自己的品牌,用不同的个性和定位来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需要。”罗红坦言。
针对上述“公告”,好利来官方客服人员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进一步解释称:我们会选择一些不太好进行统一管理经营理念部分的城市,这里面不包括北京或北方发展很多年的城市,可能会选择一些南方城市,进行更换品牌。北京地区目前还是好利来在正常进行管理,北京门店已经开的很多了,目前也有一些关店,原因涉及到房租、人流量及收益等,(北京地区)我们会选其他的地址继续开门店。
据上述蛋糕店品牌“好芙利”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显示,原“好利来”除保留一线市场门店外,其余片区市场分别更名为“好芙利”、“甜星”、“蒲公英”、“心岸”、“麦兹方”,其中原中原区域好利来正式更名为“好芙利”。公开资料显示,好芙利品牌属于辽宁好芙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于2019年6月成立,法人为韩光,其中韩光还控股大同市平城区好芙利食品有限公司。
“甜星”微信公众号“甜星苏州”也发文表示,从1996年6月1日好利来在苏州开第一家店以来,在好利来创始人之一、华东总经理吴冰的带领下,至今华东地区已有50余家直营连锁店。而上述华东地区的好利来店铺也已统一改名为“甜星”。
此外,河北、山西、甘肃等多地的好利来已更名为“心岸”。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7月26日,罗红卸任北京市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金铎接任,罗红仍为好利来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90.31%。
值得关注的是,罗红名下多家公司存在经营异常状况,同时部分公司进行了简易注销。
来源:中国网财经
经记者:李诗琪 每经编辑:卢祥勇
经常进去消费的蛋糕店,突然有一天店铺招牌换了,你还会再去吗?这是正发生在全国知名烘焙连锁品牌好利来身上的事。
吉林市的好利来更名“好芙利”,苏州的好利来更名为“甜星”,南昌好利来变身“蒲公英”,兰州好利来更名为“心岸”,芜湖好利来更名为“麦兹方”……好利来身上发生了什么?
图片来源:好利来官网
好利来多地门店更名
8月19日,吉林省吉林市一位网友在“好芙利(二商店)”的大众点评网页上留言称,“前阵子路过,以为换老板了,后来听说原来是好利来升级好芙利。”20日,另一位网友也发表了相同的疑问,“听朋友说二商店下面的好利来换新牌匾了,换成好芙利了?我就想挺好的好利来咋了?后来听服务员说是改了名字。”
图片来源:大众电影
7月25日,一位网友在辽宁阜新市“好芙利(大润发店)”的点评上留言称,“衣服围裙上写的好利来,店名却叫好芙利,真是东施效颦,没听说过好利来旗下还有好芙利。”
不只这几位网友,许多城市的消费者都发现,原来的好利来变了。公开资料显示,好利来在全国80多个大中型城市拥有近千家门店,在北京、天津、沈阳建有三座现代化食品工业园,员工人数上万。
微信公众号“好芙利”发布的文章显示,好利来除保留一线市场门店外,其余片区市场分别更名为“好芙利”、“甜星”、“蒲公英”、“心岸”、“麦兹方”,其中所属中原公司旗下吉林(注:指吉林市)、铁岭、锦州、大同、烟台、佳木斯、阜新、济宁、赤峰60余家店统一更名为“好芙利”。
好芙利客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原”地区的好利来将全部变成好芙利,产品在以前的基础上会有创新。这里“中原”主要指东北和山东。
吉林市还存在好利来和好芙利并存的情况,不过据网友称,好利来店内都明确张贴了“中原地区的原好利来全部更名为好芙利”的公告。
启信宝信息显示,辽宁好芙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叫韩光,今年6月4日刚刚成立。韩光旗下还有多家名称带有“好利来”和“好芙利”的企业,均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5月28日,微信公众号“甜星苏州”发文表示,1996年6月1日,好利来在苏州开了第一家店,在好利来创始人之一、华东总经理吴冰的带领下,至今已有50余家直营连锁店。这也意味着华东地区的好利来店铺改名为“甜星”。
南昌、平顶山等城市的好利来门店将更名为“蒲公英”。山西、河北、甘肃等地的好利来更名为“心岸”。安徽芜湖地区的好利来更名为“麦兹方”。
来源:平顶山好利来微信公众号
好利来客服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依然保留好利来品牌的还剩27个城市。记者通过大众点评查询发现,好利来目前在北京拥有约170家门店,成都约80家,西安约50家,上海1家。
经营理念差异致各片区“割据”
官方资料显示,1992年,好利来创始人罗红因为买不到满意的蛋糕,为母亲退休后的第一个生日庆生,决定从事蛋糕行业,创建了“好利来”。罗红除了是企业家身份以外,还是国际知名摄影家,常年在野外拍摄大型野生动物,足迹遍及全球。
昨天(8月22日),罗红在好利来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解释了最近部分城市好利来门店更换名称的原因。
好利来在1992年创立后不久,罗红的两个哥哥和几个朋友加入,协助其以连锁店形式发展,至1999年,他们已经将门店开到全国十几个城市,彼时,“由于几位联合创始人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我们决定实行‘联合创始人内部加盟制’”,将全国好利来划分为几个片区,每位联合创始人独立经营一个片区,好利来品牌归罗红所有。每个片区每年向公司总部缴纳一定的品牌管理费。
罗红表示,好利来自2007年好利来就决定不再进入新的城市,直到今年5月,才到上海开店。这中间的12年好利来没有去新的城市拓展。
罗红称,创始团队于2018年协商并达成“收缩规模,坚持标准”的原则。根据不同市场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保留门店,并同时解除了已经实行了19年的联合创始人内部加盟制,各创始人可以自主建立完全独立于好利来的新品牌,这些新品牌由他们完全独立创建,独立投资,独立运营。这才有了更名的缘由。
但原本的好利来门店在更名后如何建立品牌认知度和顾客忠诚度是个挑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好利来此次“分家”行动是意料之中,其背后的原因指向了合伙人经营理念的分歧。其他合伙人更期待通过加速扩张,从而获得更多利润,但罗红更偏向稳扎稳打,没什么野心。“在好利来的发展历程中,其既没有极力拓展南方市场,亦没有寻求上市等资本动作。而凭借好利来的实力,难度应该不大。这更说明了好利来及罗红本人的务实和坚守。”
对于好利来分家后各品牌的发展前景,朱丹蓬分析称,对好利来品牌本身来说,依靠其过去的知名度,未来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但对于新打造的新品牌,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
食品饮料分析师韩亮则表示,在商业社会中,因利益分配和经营理念分歧而导致的合伙人分家十分常见,本次的好利来事件亦属于这种情况。而对于烘培这种重体验的食品来说,只要其产品的口味和品质不发生改变,“更名”对门店经营或许不会很大影响。但消费者看不到的是,更名背后是公司运营团队和管理结构的变化,这种改变或将对好利来以及好利来衍生的新品牌带来潜在的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