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蟹腿毛藏水 草绳掺沙
补漏:去绳称蟹精算毛率
采购鲜活蟹时,潜在的问题最多。一家酒店采购河蟹都是在漏筐中称量,烹调后毛利率老是达不到规定的百分点。一次意外地发现了公河蟹毛腿中竟能挤出不少水来(个儿越大挤出的水分就越多),500克公河蟹(每个100克)可挤出100克水分。每500克按30元单价,100克就是6元。让验货员用干净毛巾搌干蟹腿毛上的水分,相应地降低了成本,毛利自然就上去了。
采购膏蟹一定要注意捆蟹的草绳。鲜活膏蟹都是用草绳捆腿的,草绳有很强的吸水性,能够使蟹保持一定湿度,延长蟹的存活时间。有的奸商往往在草绳里掺细沙,5千克膏蟹,草绳能重达1.5千克。草绳里是否有细沙,用手指捏住草绳捻几下,看手指上是否有沙子就知道了。称膏蟹的时候先挑选个头大小一致的膏蟹,先称一个绑草绳膏蟹的重量,再取下草绳称量膏蟹净重,换算出所采购膏蟹净重量,然后与送货商砍价。这样细算下来,一个膏蟹可省两元。采购40个(每个在200-250克之间)差价在80元左右。
案例二:燃油断档 饭口无客
补漏:点、面、线分工明确
在中午饭口时饭店燃油突然断档,老板赶紧驱车买燃油,从采购到添加上整整用了半小时,三十桌的客人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纷纷走人,而灶上的工作却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场面相当混乱。这次事件不仅给酒店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酒店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分工不明确、责任不到位,灶上说是打荷的负责管燃油,而打荷的说是应该灶上负责管,互相依赖,互相推诿,许多事情落实不到位。分析根本的原因还是经理人管理不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者只是停留在口头形式,具体实施落空。二是分工不明确,没有指定责任人。透过表面看实质,核心是没有将厨房工作细化。这些漏洞不及时堵塞,还会出现更多同类问题。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厨房的管理框架进行调整,然后设置各组组长,由组长负责每个员工具体的工作统筹安排,分工明确,实行责任制,写成书面的形式张贴在厨房适当的位置,使大家一目了然。
案例三:点了热菜 一个未上
补漏 :前厅服务员引导客人点菜
一天几个朋友去一家新开的酒店就餐,生意很火,顾客盈门。点了几个菜,凉菜上桌很快,可是当客人喝完酒,热菜却一个未上,客人有事,只好结帐走人,断言此店出菜太慢,难火多久。果不出所料,开门不到一年便关门易主了。酒店菜要精致,更重要的是出菜要快,内行的人知道,这就牵扯到一个细节问题——前厅后厨的协作。
有时客人点了好几个制作复杂的菜品,那肯定要影响上菜的速度,这时就需服务员引导点菜,使出菜较快与较慢的菜品相互搭配一下。若迟迟上不去菜,会给客人留下此酒店上菜慢的不良印象。有些备好的原料未能卖掉,则需要后厨与前厅及时沟通,让前厅服务员重点推销。因为是提前预制的,只要有客人点菜,出菜自然很快,若注意到这些细节,就会避免上述问题发生。
案例四 :人员流动快 厨师不上进
补漏 :采集意见,评定业绩
为了鼓励员工上进,给每个厨师做的菜都打上编号,每个雅间都有顾客意见表,客人可根据厨师编号对其所做菜填写自己的意见。由于填表有奖,每天都可以收集到很多信息反馈,可据此对厨师的菜品进行评估,谁做的菜品点击率高,客人受欢迎,就增加其积分,到月底按积分给发放奖金。连续3次排在最后就要待岗,由荷王替补上灶,这就是常说的“鲶鱼效应”。
案例五:新手上灶 菜量减少
补漏:用人和培训至关重要
国庆节,酒店有宴会包桌,海鲜组新来了一位厨师,砧板配了十份虾的量,该厨师只做出来八份,谁的错?难道那两份虾蒸发了。经调查了解,发现这个菜品是椒盐基围虾,按制作要求,基围虾先搌干水分,再拍干淀粉,用六七成热油炸制,4千克基围虾油炸后可出十份,而新来厨师未拍粉,直接用油炸制,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每个小组出库与他所卖的营业额,每天都要进行毛利核算,一份基围虾的售价为68元,那两份就为136元,少出两份自然会导致毛利率下降。
这就是新到员工未经培训直接上岗所出现的问题。酒店在用人方面一定先要经过培训,让厨师熟知菜谱中菜品的特点、口味、烹制技巧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否则造成原材料浪费,无形中就降低了菜品的毛利率。
餐饮经营中,发票管理出现漏洞现象较多,顾客有需要发票的,也有不要的,所以规避漏洞必须加强发票的管理。
现今随着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不断完善,大多服务业中一般有机打发票和定额发票两种,也有部分小城市仍然使用手工开具的发票。
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一下存在的漏洞及监控方法。
(1)收银员截留顾客不要的发票:如顾客自行就餐,不需要发票,收银员则根据账单金额,按照相应对等金额私自截留,留作己用。
(2)收银员钻不要发票顾客的漏洞,截留账款。通常在一家财务收银管理混乱的酒店会发生,如果顾客不要发票,收银员可能会销毁收费单据,截流收入。
(3)发票大头小尾:在我国大量使用手工开具发票的时代,此种作弊现象大量发生。如顾客实际消费180元,收银员开具发票时,给顾客按实际消费金额开具,而在财务联和存根联则按小于实际消费的金额开具,从而给自己截流收入创造条件,进行作弊。或是将顾客联发票金额按顾客要求多开具一定金额,而存根和财务联则按实际消费金额开具发票。这些,既给酒店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使酒店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甚至是担负财经法律责任。当然,随着我国财经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对机打发票及定额发票的普及使用,此种作弊现象已少有发生。
以上因发票管理使用上的漏洞,在饭店中当引起重视。首先,要求收银员在做账中对已开具发票的账单,加盖发票已开出章,以便于财务进行统计,未要发票账单,也应注明。其次,对于发票的使用应有专人管理,核对发票号码,并进行销号。最后,在发票使用管理上,尽量配合税务机关使用可监控发票系统。
<>< class="pgc-img">>文所描写的人物及细节过于真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处世哲学,请勿对号入座。
< class="pgc-img">>时间:早餐时间 地点:某餐厅
餐厅早上生意很好,顾客们先取餐后在收银处排队等待结算。在排队过程中一个顾客和收银员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正好在她后面,看到了。
首先说下背景:
01.餐厅的格局,负责主食和汤食的服务员在一条工作流水线上,收银员单独在L 型拐角的另一条线上。
02.早餐汤食的品类和价位各不相同,如豆浆 1.5元/份,荷叶粥2元/份,绿豆粥 3元/份。
03.这个顾客是自带保温桶饭盒,用来盛汤食,在结账时保温桶处于密闭状态。
< class="pgc-img">保温桶饭盒
>由于保温桶不是透明的,收银员碰到自带餐盒的顾客会面临两个问题:
a.这个桶放了几份汤食? b.里面放得是什么汤食?
轮到这个顾客结账时,她主动报里面是一份荷叶粥,收银员想核实下,伸手去取保温桶,顾客这时声音很大的说,“荷叶粥,用不着看!”。收银员拧了下盖子没打开,便想寻求其她服务员的帮助。她冲着服务员方向喊了下,由于不在一条流水线上,加上中间过道人多杂乱,对方根本没听到。食客在哪嚷着“用不着看!”毕竟没多少钱,收银员也有点不好意思,便匆匆按对方报的汤食项目结了账。
保温桶里到底盛的是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是给人感觉不对。
< class="pgc-img">清凉解暑绿豆粥
>我们做个假设算下账,如果是桶里是两份绿豆粥,一份3元,两份6元。如果在收银处报的一份荷叶粥呢,2元/份,差额就是4元,如果报的是一份豆浆,那差额就更大了。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点小钱至于如此精打细算吗?对于做餐饮小生意的,赚的都是毛利,节约的每一分钱都是利润。
早上吃早餐的人本来就多,不少人是来买一家人的早餐的,所以带餐盒来购买。如果碰上不细心的收银员,只是问问不检查。那中间有没有误差,有多少误差,真就不好说了。
较真,这便是一个餐厅管理漏洞。
< class="pgc-img">>问题分析:
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顾客保温桶不透明导致收银受阻,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服务员和收银员不在一条工作流水线上,两者信息严重不对称,同时中间也没有监督巡视环节,从而为中间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
如果我是餐厅老板,我的解决方案:
1.服务员和收银员尽量安排一条工作流水线上,服务员和收银员物理距离不能超出视线外,这样顾客的行为可以接受两个角色的同时监督,从而降低作弊产生的可能性。
2.加强收银员的培训与工作督导,让她意识到工作漏洞的严重性,要求务必按工作流程来操作,要坚持原则,不允许在工作上偷工减料,同时制定奖罚条例或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3.要求服务员把汤食盛入透明容器中,不允许直接放入不透明餐具中,让食客在结账后,装入自带餐具。这个从方便顾客角度,方案不佳。
朋友们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及解决方案的?麻烦请留下你的想法与思考!
< class="pgc-img">>从餐厅管理漏洞透视职场
通过这个事情,我想到了和职场相关两个关键词,透明化管理和过程监督管理。
1.你的公司管理透明化程度怎么样呢?
在公司政策、制度的制定、修订、发布够透明化吗?有没有在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的一个公司氛围?公司有搞暗箱操作,搞小动作等现象吗?在部门管理,员工的激励、奖罚、晋升等管理上,管理能否一碗水端平?多劳多得,能得上庸者下,在公司深入人心?
讲到透明化管理,罗振宇的得到公司做的就不错,每周二晚8点,都会准时通过网络公开直播方式同全体同事及用户开例会。得到APP三位创始人罗胖,脱不花,还有快刀青衣,分别从公司战略,运营,产品技术角度,对公司的工作情况进行复盘与解读。
如今得到直播这个传统已坚持了三年,已进行到第117场直播。
< class="pgc-img">得到创始人罗振宇
>为什么要这么做?脱不花和罗胖他们如是说。
“原因很简单,第一同事越来越多,没有那么大的会议室,干脆用直播的技术手段来解决。第二,我们想坚持一个价值观,关起门来能说的话,打开门就应该能说。得到是邀请用户共建一个平台,我们公司内部的话自然也能和大家分享。而且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保密了,既然这样,我们就做到尽可能彻底的透明。”
只要时间不冲突,我基本上也都会看直播,确实能学到好多有益的思路和思想,感谢得到。
< class="pgc-img">>2.你的公司在过程监督管理上做的怎么样呢?
我们会看到有的公司在办公区设计上,领导不设置单独办公室,领导和员工在一起办公。另外有的设计,领导办公室与员工的办公区只是隔一层透时玻璃。这些设计拉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物理距离,方便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信息同步,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领导与员工不在一起办公,可能更多的是进行走动化管理。管理者在分配任务后,在员工落实执行任务过程中,加强工作监督检查与反馈沟通,防止员工在工作执行中偏离目标方向。时刻了解目标进度,保持上下级信息同频同步。这些监督过程做的怎么样呢?
< class="pgc-img">>时间:午餐时间 地点:某餐厅
夏季天太热了,餐厅给顾客们提供了免费的解暑利器——一大桶绿豆汤,供顾客自取,非常贴心的服务。
< class="pgc-img">不同容量的水杯
>可是我发现了一道非常不和谐的音符,一顾客在餐厅喝汤也就算了,他带了一个超大水杯,大概就是上图中所示2000ML的那种,可能更大,看着挺吓人,一来就把绿豆汤灌满一大杯。
有人会说,免费的汤,谁喝不是喝?你可真够较真的?
我想餐厅提供绿豆汤的初衷,为到店的每一位顾客尽可能人人能提供一份解暑福利。餐厅提供的绿豆汤资源是有限的,现在一个人就独占了好几个人的份量,后面来晚的顾客自然就喝不到了。反正看到这么大的水杯,挺刺眼的。
不知道,餐厅老板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讲真,这就是一个管理漏洞。
< class="pgc-img">>问题分析:
餐厅的营销策略中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免费策略,通过免费汤品吸引留存更多顾客。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汤品是免费的,这是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获得的资源。免费的东西从来不被人珍惜。
如果我是餐厅老板,我的解决方案:
1.贴上标签直接说明,本品只可堂食,不允许外带。
2.低价限量供应,如点餐超过10元(一个相对不要太高的标准),可赠送一份绿豆汤。
朋友们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及解决方案的?麻烦请留下你的想法与思考!
< class="pgc-img">>从餐厅管理漏洞透视职场
通过这个事件,我想到两个和职场相关的问题,免费策略和公共资源的占用与浪费现象。
1.免费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企业,每个企业应有自己的发展策略
有一句名言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相信马上有人跳出提出反驳意见,微信不是免费的吗?抖音是免费的,360杀毒也是免费的啊。确实是有不少看起来是免费的商业模式。
如果你买了产品但是不需要付钱,那么,你就是产品本身。请你仔细品读下这句话,免费红利让消费者获益的同时,消费者也成为了企业营销获益的一个环节。一句话道出了免费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从另一个角度又佐证了天下还是没有免费的午餐。
免费模式让很多企业一飞冲天,免费模式也让多企业一夜覆亡。免费模式只是拿来主义拿来就用是行不通的。企业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自己的策略,这才是正确之道。
< class="pgc-img">>2.第二个要反思的是我们日常企业管理中,也有很多的公共资源的占用与浪费的不合理现象。
网上看到有个例子,公司提供免费的酸奶,有的员工即使不喜欢喝,也要拿一盒放到工位,直到放坏。这是自私自利的思想在作怪,也是企业管理应该关注到的。
我们看到过对于免费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没有节制的现象,如使用办公用纸打印私人资料,如占用办公物品据为已有,甚至浪费现象。通过设立预算制度,办公用品领用制度,通过加强预算规划与审批,便能解决这些问题。好的企业都是注重细节管理公司。关键是管理者要能看到细小问题,并适时做出改变。
< class="pgc-img">>时间:晚餐时间 地点:某餐厅
餐厅收银员在结账时,如何分辨一个烧饼是油酥烧饼还是牛肉烧饼?因为至于在外形上是看不出来区别的,形状都是圆的,大小薄厚也差不多。
< class="pgc-img">油酥烧饼
>我挺好奇这个问题的,实在想不出来该区分方法。由于经常去这家餐厅,和工作人员见面熟,我就悄悄地问了下收银员这个问题。收银员居然说她也没法区分,这让我大吃一惊。
两种烧饼价格差不少,油酥烧饼1.5元/个,牛肉烧饼4元/个,你说这是不是一个问题?
讲真,这就是一个餐厅管理漏洞。
问题分析:
这个问题可能涉及餐饮标准化的问题,由于不是餐饮行业从业者,见识不够,我也是纸上谈兵。可能餐厅有更实际的问题摆在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面前。
如果我是餐厅老板,我的解决方案:
1.油酥烧饼让厨师做成方形的,牛肉烧饼做成圆形的,馅饼做成椭圆的,从形状上分开。
2.在牛肉烧饼的表面,撒一小点黑芝麻,既改善了食物口味,又方便区分。
3.如果馅饼的品类还多,形状区分难度就大了,那加一个环保纸袋包装,在包装上区分呢?
朋友们你如何看待这个事情及解决方案的?麻烦请留下你的想法与思考!
< class="pgc-img">>从餐厅管理漏洞透视职场
从这个案例我想到的是在职场中的工作量化与绩效评估。
有些工作可以流程化,可以量化产出和工作成果,如工厂流水线工人的计件管理,如销售人员的产品销量统计。但是有些发挥创意,动脑子的工作,很难去量化。你说策划公司想出的一条广告创意该值多少钱?一个管理者的想出的点子该值多少钱?
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这是一条经典的广告语。管理学专家宁向东老师说过,这条广告语至少值10个亿。我们事后看,这广告语好得不能再好了,要是事前给它定价,没人会花十个亿买这么一句话。而且这个广告语一告诉对方,要是对方知道了,连10万都不愿意给你。
如何评估不同工作性质的成效,对于一家公司讲也是绩效管理的难点。
用好人,做对事,分好钱。听起来简单的9个字,太难了。
后记
由于笔者非餐饮行业从业者,对行业了解粗浅,本文对事不对人,不足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教,如果您是相关从业者读完还望请留下你的思考和解决方案,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