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消费满200元,减免一小时。”对于有车一族来说,停车优惠是逛商场时必须留意的一项内容,不少消费者手中握着的会员卡也是为了享受停车优惠而办。然而,记者近日走访京城多家商场发现,随着线上支付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商场也加入了线上会员服务的行列,而原先消费便可减免停车费的规则,也变成了消费获积分再免停车费。只是,相比于消费减免,积分减免停车费的门道和限制要多许多。
申请会员成优惠首步
“小姐,对不起,我们现在不再直接按消费金额减免停车费了,您得先在线上申请会员,用会员积分抵扣停车费。”上周三下午,在蓝色港湾逛街的小颖拿着消费小票来到服务台想办理停车费减免,却被告知必须先申请线上会员。于是,小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点开微信扫了扫商场二维码,授权登录并填报资料后,加入了会员系统。“注册可得600积分。”变成会员后,小颖才发现,每200积分可以兑换一小时免费停车,但200积分并不等于200元消费额。
停车,是许多消费者选择商场时的考虑因素之一,好不好停和停车贵不贵,常常可能决定了消费者是去A商场还是街对面的B商场。为了吸引有车一族,多年来,北京大多数商场实行的都是消费即可减免停车费的方法,然而,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商场悄悄改变了计费规则,变成了以会员积分来减免停车费。
以位于西红门地区的北京荟聚购物中心为例,作为北京南城第一家引进的购物中心,荟聚中心提供了近7000个停车位,曾获得 “最大地下停车场”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自2014年12月正式开业,该购物中心一直是免费停车。然而,自7月1日起,北京荟聚购物中心改为实行停车收费措施,顾客可以每天免费停车两小时,荟聚及宜家家居会员还可额外享受两小时免费时长,而超出时长部分按照1.5元/15分钟计算。
此外,合生汇、欧美汇购物中心、爱琴海购物中心、远洋未来汇、崇文门新世界商场等也都先后变成以会员积分减免停车费。
积分减免停车费限制多
从消费减免停车费,到消费获积分再免停车费,计费规则的更改看似只多了一步,但记者采访中发现,积分减免的限制要更多。
在位于太阳宫地区的爱琴海购物中心内,商场一层的服务台上就摆放着关于积分兑换停车费的操作流程,根据说明,消费者关注购物中心公众号之后可选择“积分抵现”,200积分只能换一小时免费停车,每天最多免费两小时。
记者询问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得知,虽然在商场1到6层的任何商铺消费都可以兑换积分,但需要消费者在关注公众号之后自行把购物小票拍照上传,然后才能完成积分兑换。这种消费小票拍照积分的方式还需要审核,审核通过时间按照商场的标注是“3至7个工作日”。而且不同商铺的积分规则也不一样,比如在永辉超市消费100元及以上可获取200积分,但是仅限当日到服务台办理,商场公众号则不能进行自助积分。
而在朝阳公园旁的蓝色港湾,同样的消费金额可以获得的积分却不同。记者研究发现,在这里,买衣服可以获得的积分最多,每花1块钱就可以获得1个积分;餐厅吃饭、超市买东西获得的积分较少,常常是每花10块钱才可以获得1个积分;而洗车、宠物店、健身馆则不允许兑换积分。“商场里有家瑜伽馆,上一节课就要200元,办一张卡就得几千元,却不允许兑换会员积分。”市民张小姐告诉记者,她曾询问过为何同样是进驻商场的商家,有的可以兑换积分有的不可以兑换积分,得到的答案就是“商场规定”。
东四环外的尚街购物中心,同样出现了一个商场内在健身房消费不能减免停车费,但在某运动品牌消费却可减免停车费的情况。于是,一到周末,尚街购物中心商场前面的那条路就有一条车道被侵占成了“停车场”。
收费为了清理“僵尸车”
商场为何要改变停车玩法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停车场之所以采取收费停车措施,反而是为了提升购物者的停车体验。这看似矛盾的回应背后又有什么原因呢?
北京荟聚中心就表示,免费停车加上便利的交通位置却招来了大量“长停车”“过夜车”,这些车影响了前来购物顾客的停车体验。据商场统计,严重时,这些车曾一度占用购物中心停车场内三分之一的车位,这样普通商场消费者就遇到了停车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周末等高峰时段。记者在该商场发布的一篇停车收费公号文章的留言内也看到,不少消费者支持停车收费,表示购物中心的停车位不应成“私家车位”。
一位张姓消费者留言,“从2015年到现在已经来荟聚四年了,停车不收费确实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点。但是确实有附近居民把那儿当自家停车场停放,还有长期当私家车库存放的。”另一位名为“潇潇”的消费者也表示,“每次进去都看到一大群把车放在那里然后坐地铁去上班的人,把购物停车场当成他们免费地下停车场了,真正购物的反而找不到停车位,这样改了,如果是去商场逛逛的免费时长大部分足够了,如果是购物的加上购物积分也肯定足够免费停车了,收费其实针对的只是那些占便宜的人而已”。
兑换规则应有公平性
不过,对于会员积分减免停车费的规则,也有消费者提出了意见。“停车收费是合理的,但会员积分兑换的公平性却有待提高。”消费者小茹就提出,同样是进驻商场的商家,原则上应该每一个商家的消费金额都能兑换成积分,而对于每一门类兑换积分的规则,商场也应该清清楚楚地公告给所有消费者。“举例来说,我不会因为不能减免停车费就不来洗车,但我希望来洗车前我就能知道花出去的80块钱能不能减免停车费。”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提出,商场可以根据商场的地理位置、实际运营情况、周围停车场数量、周围住宅、办公区域的停车成本、密度等来综合判断停车场是否收费、怎样收费、收费金额等,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最新优惠
夜间停车便宜了
当前,北京正鼓励发展夜经济,部分商圈也利用夜间停车优惠来吸引消费者。如东方新天地的停车新规就是,注册会员后,每天18点以后入场车辆可享受兑换当天18点至翌日3点间免费停车。在此前召开的繁荣夜经济相关会议上,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也提到了夜间停车优惠的问题。该负责人在会上表示,目前北京正推进道路停车改革,中心城已全面实施,实现电子收费全覆盖,夜间(19点至次日7点)小型车均为每2小时1元,不足2小时无需付费,方便市民夜间停放。同时,市交通委已组织各区结合停车位供需情况,逐商圈、地标进行研究,争取通过挖潜地标、商圈周边既有空间潜力,利用空闲土地等新增一批停车位,为市民停车提供便利。
来源:北京晚报·深度报道 记者:孙文文 赵莹莹
流程编辑:洪园园
>从出了“雪糕刺客”,很多人对买冰淇淋多了一点谨慎。不少人在社交平台称,意外发现宜家的1元冰淇淋进入了“隐藏菜单”,如果没有经验或者没找到正确的入口,就只能选择3元的撞色冰淇淋。
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惋惜,买不到1元冰淇淋,觉得“快乐没有了”/小红书截图
作为很多人的少年回忆,宜家的冰淇淋从刚开业就是1元的价格,至今已经有了20多年,真的如网友所说变成隐藏菜单了吗?
1998年小女孩和小男孩在买1元冰淇淋/受访者供图
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实际上,近期沪上部分宜家卖场只售卖1元冰淇淋,并没有隐藏,甚至可以说是十分醒目,不过,由于目前点餐实行全自助,一些年轻人在经过提醒后了解点冰淇淋、取冰淇淋的方法;而一些老年人因为不熟悉手机操作点餐需要较长时间,没有带手机就无法点餐。
有沪上门店目前只售卖1元款冰淇淋
近日,新闻晨报·周到记者去宜家静安城市店现场看到,1元冰淇淋不仅没有在隐藏菜单,而是在小吃点餐区的醒目位置。
甚至记者通过手机点单小程序发现,1元冰淇淋均在醒目位置滚动提醒,目前上海的徐汇、宝山、北蔡3家宜家商场,除了1元冰淇淋还有3元的蓝莓香蕉撞色冰淇淋和草莓雪芭售卖。
而在静安城市店,冰淇淋只能买到1元冰淇淋。
小程序点单界面
其他商场售卖的双色冰淇淋和草莓雪芭,在菜单上没办法找到,经过询问,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的确只有1元的单色冰淇淋售卖。
不过,对于这一点,店内人们也没有提出遗憾,可以看出人们对于1元冰淇淋的喜爱,记者看到店内一楼小吃吧购买冰淇淋的人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刚逛完楼上的家具,逛累了,准备在离开前边吃边休息。这是她很长一段时间的习惯性做法。
在店内,记者看到有大批的学生成群结伴来买一根1元钱的冰淇淋,一位王同学告诉记者,她们放学正好路过这家宜家,时不时会来买一些吃的,尤其爱买冰淇淋甜筒,价格不贵,却是放松、和同学沟通的好机会。
甚至还有几位同学在窗边餐桌,边吃边讨论起试题。
正是5、6点还有一些刚下班的白领,会到这家宜家的三楼餐厅吃晚饭,顺便买个冰淇淋作为甜品。
全自助点单,方便却也让爷爷奶奶为难
当然,除了这些人,记者还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在点餐区徘徊了良久,最终准备离开。
她告诉记者,今天出门忘记带手机,没办法点吃的,“就算带了手机我也不大用得来。”
原来,宜家在几年前就对小吃吧、餐厅的点餐方式做出更新,采用全自助的点餐方式——
手机扫码点餐→付款成功后自主扫码出小票→接着凭小票到出餐口取餐。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不是一件难事,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扫码点单,即便有些人第一次来不知道要再扫码出小票,在工作人员的提醒下,他们也能很快完成操作。
在三楼餐厅有具体的点餐步骤提示
然而,此前记者在北蔡商场的小吃吧点餐区偶遇一位70多岁的张先生,略带不好意思地说,能不能帮他点一份冰淇淋或热狗等小吃。
原来,张先生很少逛宜家,这次看到很多人在买小吃,也想尝尝鲜,但因为没有注册过宜家会员、不了解点餐步骤,在点餐的小程序二维码前研究了很久。
最终,在记者的帮助下张先生点了一支冰淇淋,这时,又有一位阿姨来询问记者,如何点餐。
由此可见,沪上老年人在使用自助点餐时,还需要有工作人员来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但记者在两家商场的小吃区看到,工作人员只在出餐区,虽然会提供一些如何点餐的步骤的提醒,但是没看到可以提供支持的工作人员。
左侧是全自助点餐区,点餐结束后到右侧的窗口取餐
记者询问现场工作人员,如果冰淇淋、热狗等小吃能否现金支付,得到的答案是“不支持现金支付”,如果无法手机点单,可以找到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记者手记:商场科技更新带来方便,也要回头带一带老友
记者在北蔡商场遇到的张先生其实并不是主动求助,而是记者看到他在点餐二维码前站了很久,上前询问,他才说出他遇到的问题。
在记者准备在小程序点单时,记者问他想要点什么吃的,张先生说“随便,都可以”,他告诉记者,其实他尝鲜,除了想尝尝宜家的小吃是什么味道,也是想试试,年轻人都在用的手机扫码点单,究竟是怎样用。
诸如张先生这样的想法,其实很多老友都有:想要试试年轻人用的“高科技”,但很多时候实在不知道如何操作,这时候如果没有人帮助可能就放弃了,慢慢地,“数字鸿沟”也就出现了。
诸如宜家的全自动电子点餐,是商场通过科技减少人力成本、带来便捷的方式之一,这本身是一个值得点赞的更新,但记者呼吁,在科技快速更新的同时,也要照顾到在数字操作上“行动迟缓”的老友们,为他们提供点餐操作指导,或设一个专用的传统窗口。
<>直以来,人们习惯了在逛宜家商场时顺带去它的餐厅里歇歇脚、吃点或喝点什么。由于生意不错,如今这个瑞典家居巨头或许已经做好了全面推广这一餐饮形式的准备。
实际上,不光是宜家对餐饮行业感兴趣,Gucci、无印良品、奔驰等诸多企业都跨界涉足食品餐饮行业,大公司们为何对舌尖文化与生意有兴致?
< class="pgc-img">>- 宜家餐厅的销售额仅此于达美乐
1957年,全世界第一家宜家商场在瑞典开业。宜家的商业模式要求店铺中有大量的库存,仓储会占用很大面积,只有在郊区才能有地价优势。所以宜家商场都会选址在距离市中心偏远的地区,消费者的就餐问题就很突出。
在公司创始人Ingvar Kamprad看来,“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为顾客提供食物,他们就能在商场逗留更久,从而促进商场的销量。
从第二年开始,宜家在出口处设立了小茶座供应饮料和点心。后来小茶座逐渐演变为餐厅,再后来,餐厅被挪进商场内部,不必付款出门就可以用餐。对于顾客来说,身处郊区,除了宜家餐厅,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何况宜家餐厅提供的食物味道还不错。
< class="pgc-img">>到了2016年,宜家食品部的销售额约为18亿美元,只占公司374亿美元总销售额的5%。但在体量上却可以和美国第二大披萨连锁店达美乐2016年24.72亿美元营收相提并论。
最近5年,宜家餐厅的营收都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势头,2013年和2014年的增幅还一度是总营收增幅的2倍以上。自从2015年宜家餐厅重新装修以来,食品销售额增长了大约8%。如今,宜家每年会服务来自全球48个国家的6.5亿人次的食客。可以说,宜家已经成长为餐饮业的一匹黑马。
如果上面提到的数字过于抽象,那么看看宜家餐厅工作日的中午和周末全天一座难求的场面就知道了。在宜家大卖场,通常排队最长的并不是家居厅,而是餐厅和瑞典食品屋。宜家也发现,30%的顾客来宜家只是为了去其餐厅吃饭。
- 人们为什么爱去宜家吃饭?
一方面是,宜家餐厅的食物性价比高。几块钱的小吃比比皆是:1元的甜筒、3元的热狗和烤翅、5元无限续杯的各种饮料、9元的三文鱼卷饼和麋鹿肉千层饼、15元的瑞典式肉圆……网上有人分享出“30元吃好”的宜家餐厅用餐攻略。
< class="pgc-img">>这样做真的不会亏本吗?宜家餐厅的价格优势一方面来自租金成本较低,另一方面也与尽力节约的运营成本有关。
宜家的环境比价优雅。既有为匆忙吃饭的人准备的吧台桌椅,又有专门的儿童座椅和活动区域,还有咖啡休闲区。去年10月,宜家上海徐汇商场甚至成为众多老人的相亲角。宜家徐汇店贴出告示:从10月5日起实行先就餐后入座的模式。
- 跨界餐饮的企业远不止宜家
早在2014年,奢侈品牌就开始跨界开餐厅。2015年7月,Gucci在中国上海开设的全球首家餐厅1921Gucci,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实际上,这并非Gucci首次涉足餐饮。此前,Gucci在意大利、日本都开了Gucci咖啡馆,不过在上海开业的这家是Gucci首次以餐厅的形式出现。
与一个价格不菲的Gucci包包相比,Gucci餐厅价格还算亲民,午餐人均150元,晚餐人均300元。也就是说,买个Gucci包包的价钱,可以一个月每天都去Gucci餐厅吃顿饭。
而LV、Prada、爱马仕、RalphLauren等奢侈品牌都曾涉足食品餐饮业务,通过自己开设、入股并购、品牌合作等方式进入甜点店、咖啡店、巧克力店、餐厅等领域。
< class="pgc-img">>除了奢侈品,以快时尚品牌为大众熟知的无印良品也玩起了跨界的戏码。目前,无印良品在中国开了三家餐厅,分别位于成都、上海、台湾。餐厅保持了MUJI一贯的“素之食”概念,通过优选食材,以更自然的烹饪方式,少油、少糖、少盐,还原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同时,餐厅还采用全透明的厨房设计,可亲见料理的整个制作过程。
汽车界的奢侈品也开始跨界开餐厅。2016年5月,奔驰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创意餐厅——Mercedes me,集餐饮娱乐、精品购物、产品展示和试乘试驾于一身,可以说是奔驰在品牌体验方面的跨界力作。
该餐厅一楼是奔驰品牌展厅和Me Café, Me Café主打简餐和咖啡,采用东南亚高品质食材,以现代方式诠释出东南亚的经典味道。二楼则是中餐厅,主打云贵川菜系,人均200元,倡导少盐少油的健康创新烹饪理念。
- 为什么纷纷跨界餐饮?
世界级大牌“扎堆儿”开餐厅的背后,远不止用概念花样吸睛这么简单。
一方面,企业可以在餐厅中强化品牌文化。市场营销学者发现,品牌社区能强化品牌体验,从而提升品牌忠诚度。跨界企业显然是想通过餐厅这个载体营造品牌社区。从无印良品餐厅中,我们可看到它所传递出的环保素食主义,从奔驰创意餐厅中,能感受到汽车的大方尊贵。
< class="pgc-img">>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已经从“饿了用餐”转变追求更加个性、健康的餐厅。
《2016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指出:在餐饮各个业态成本中,人力成本、房租、原材料成本仍然是持续增加的态势,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扩大营业额、增加利润是行业的重要课题。有餐饮人士分析,大量复合餐厅的出现,是餐饮业态增加营业额的方法之一。
结语
随着中产消费群规模扩大,人们消费观也在发生悄悄变化,使得环境、艺术、人文、健康饮食、潮流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不过,跨界不是救星,而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宜家如果真的开独立餐厅,生意会像之前一样火爆吗?或许应该留一个问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