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我奉劝大家,闭上嘴,好好买个日记本,想说什么自己默默记下就是了。看吧,无论何时,我总是如此聪明和善良。如果历史能被尽量真实地记录的话,那么:
许多年后,当我们翻开历史书,看到《21世纪初的互联网世界之微博与微信》这一章节的时候,一定会深深惊叹魔幻现实主义在当时中国的疯狂流行度。
在每天都有新规定、每规都有新感觉的繁忙时代,日常及不日常的用语频频受到限制,于是勤劳智慧的劳动网民不断发明新词汇、新句式、新比喻、新手法来躲避限制,对丰富的现实进行别具匠心的揭示。
这件事情和女性有什么关系呢?
基本上是没有的。这些丰富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大多数来自男人敲打键盘的双手,他们脑子灵光,质高量大,不断供奉段子娱乐女性。长此以往,女人们语言能力退化严重,发展出了一个队伍庞大的hhhhhh党。
1
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女人们敏感兮兮地宣告自己不过妇女节,只过女生节。
于是聪明的广告商们纷纷避开妇女这个字眼,为女人们创造了一个比女生节更棒的节日名称:女王节。
“女王节,爱她就送她XX牌不粘锅!”
看到这样的广告语,女王们是否45°仰望天空,流下骄傲的热泪?
高校男生也纷纷打出狗腿横幅,献给心中那位没有故事的女王。虽然我知道你们心中并不真正喜爱那些女生,只是想借机大肆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已,不过我想如果宪法规定情话只能通过打横幅说出去的话,你们也不用单身这么些年了。
而女王们,则纷纷怀上了宋仲基的孩子,每个人都无怨无悔地开始了一段跨国N角恋。不过,实诚的男孩啊,千万不要在节日送她一张宋仲基的明信片或塑料钥匙扣,为了世界和平。
不要以为女人们真的有在爱宋仲基黄致列好吗!她们在社交网络上流的口水,一点一滴都是苦心啊,那都是为了告诉世界:老娘喜欢这种帅的,有品位的,能撩妹的男人,如有雷同请联系我!
2
我知道女人们为何沉迷于美貌和购物(或者表现得像沉迷于美貌和购物)。
因为她们不知道这世界还有什么可沉迷的。
事实上,女人们能够自信加入讨论的社会议题并不多,她们长期被贴上“懂个屁”的标签,被迫甚至自愿地放弃任何不受男人欢迎的讨论。
有个女同学,她说谈恋爱的时候,知道男朋友喜欢看篮球足球,就试着和他聊NBA,结果他每次都会鄙夷地嫌弃她的观点,强行终止谈话。后来不和男朋友聊NBA也就成了双方的默许规则。
但是,你越不去讨论,这个世界越会认为你懂个屁。
然而我觉得最可恶的是那个在女性头脑中置入了买买买价值观的人。情人节买买买,光棍节买买买,三八节买买买。各种天花乱坠的折扣讯息,迷惑着无数勤俭节约却没有数学天赋的女性。
只要随便在哪个表情包写上买买买三个字,就会有女人们跑来认领,自我放弃地说:嗯就是我hhhhhh。
至于对宋仲基一众美男的迷之爱恋,我只能说,这都是源于女人们内心巨大的不安全感和空虚感。
永远都在希望被一个长得好看的男人无条件地、一心一意地爱着,而对方完全不会介意自己的平庸,每天24小时全副心思围着自己转,而且还有全身结实的肌肉和说来就来的强奸。因为这种种因素在她们的现实中都太缺乏了。
不过我相信,每个爱幻想的女人都会有觉醒的一天的。就是当你发现不是只能通过被男人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也不是只能通过男人来获取生存的乐趣的那一天。
嗯,你还有好多事情要去关心,你还要学会拒绝一个复制你婆婆、你奶奶的未来。
3
我不想纵容你们,一群逃避现实的年轻女人。所以我长期以来并且会持续下去,不停地嘲讽挖苦你们的傻逼和怯弱。
像我这样善良的人类已经不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便能感受我的良苦用心。
虽然我在此之中也能获得私心的快乐,但这么龌蹉的理由我会堂而皇之地说吗?不会!我只能小号加淡!
祝每一位生活里的真女王节日快乐!
就爱看你们在宇宙中心舞蹈的样子!
李乱七 ∣ 没有谁比我更懂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文来自壹读君隔壁der小姐姐“有意思报告”
(ID:youyisi_cn)
2018年寒冬,成千上万的女性抱着自己的东西走出了公司的大楼。因为未婚未孕,她们成为了第一批被裁掉的人,上一秒还在开会,下一秒就被注销了公司邮箱。时间太快,当她们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时,已经成为了被扫地出门的尘埃。
生而为女,我很“抱歉”
这个世界对女性和单身狗一直都不友好,当这两个身份叠加时,将成为双重的恶意,双重的“酸爽”。
裁员时,优先裁掉,招聘时,最后录取,别说升职加薪、优秀员工,就连工资都拿不到男性的八成。①
真的是因为资本家没一个好东西吗?说来,HR也很无奈。
女性的黄金就业年龄是22-35岁,这段时间刚好是生育高发期。在这13年内,要二胎的话,孕期加产假至少要2.5年,意味着总有五分之一的女员工在怀孕生娃。
如果公司的女性多,经常会发生无产假同事疲于奔命也干不完活,不得不招新员工的情况。等休产假的同事回来了,两人大眼对小眼,又是一场腥风血雨,你死我活。
于是在竞争较为激烈的公司,如果无法做到孕期、哺乳期加班,月子里时刻对接工作,28天回归工作岗位,很多女性根本不会考虑生孩子。
等到她们真的打算生孩子,只能自降薪资换个轻松的工作,或干脆休息一段时间。
数据来源:领英“女性职业机会”调研,生育前后近1/3的女性更换了工作,或最终没有回归职场
世界对女性太残酷,不仅要忍受十月怀胎,还要接受“降维打击”。
终于,最担心的结果出现了——很多90后女性选择推迟生育、丁克、不结婚。
延长产假是救女性,还是害女性?
在严峻的就业歧视下,2018年中国人口生育率跌至40年最低水平,逼近1%,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
而个人的工作,企业的生意,国家的发展都建立在人口红利的基础上。因此生育率一低,立马有人跳出来说,都怪女性没时间养娃,必须延长产假,立刻马上,一个月不行延长一年。
如果实行,生育率能否提高我们不好做判断,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女性的就业歧视又要加剧了——延长产假那么久,哪个企业还敢招未孕女性?就算招了还得防着生二胎。
恐怕以后女性找工作都要签卖身契了:三年绝不生娃,终生不要二胎。
随后生育率又低了,产假又延长……一个恶性循环开始了。
有人认为这好办,让男性也休产假不就完了吗?
乍一听是有道理的。如果所有人都有同样的产假成本,那么就不会造成歧视。
然而强制男性产假并不会让所有人都有同样的产假成本,只会将歧视从未育女性扩大到未育男性。这是HR要联手爸妈逼生的节奏啊。
左思右想,只能禁止在招聘中询问女性婚育情况,不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了。②
可惜填写各种表格,参与各种税收减免政策,暴露生育情况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HR还能通过“公婆带孩子身体可硬朗”,“一个孩子寂不寂寞”,“养娃成本高不高”等技巧性提问提前掌握面试者生育状况。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提高生育率,根本上还是要将女性从带娃的桎梏里解放出来。
姑娘,歧视的恶果不该你独吞
虽然社会已经基本接受了女性应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但是还大量存在这样的观点——女强人事业再强,没有结婚生子、照顾家庭,她都是失败的。
这样的道德绑架,一度让我国女性变得无比要强,似乎只有学习、工作、结婚、做家务、带小孩样样不能输给男人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是,姑娘你这样做,相当于默认了就业歧视。
法国作家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告诫女性,打破歧视,女性应当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样样好强只会精疲力竭,失去自我。
钉钉三八妇女节广告语
承认自己做不到不是让女性学会放弃,而是不要仅在两者兼得和只要孩子之间做选择。最好的陪伴不是时间,而是质量,选择将重心转变为事业也没有错,不需要觉得对不起任何人。
2017年Relx(化名)临近生产时得知公司将被竞争对手兼并,休满产假,她可能会失去职业生涯最好的升迁机会。因此在陪伴和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之间,她选择了产后二十多天回归岗位。
不要担心收入比丈夫高影响家庭稳定,不要因为没时间照顾孩子就妥协。拥有子宫是自然选择,但是女性必须带孩子、做家务绝对是历史遗毒。
正如伊坂幸太郎所说:“你知道人类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吗?是豁出去的决心。”女性只有自己卸下世俗的包袱,不自我设限,才能战胜歧视。
向“丧偶式育儿”开炮
Relx之所以能够打破生育魔咒,离不开老公的支持。
越来越多的独立女性选择不结婚,不是因为她们对爱情没有向往,而是很多男性对女性没有助益,反而成了“拖油瓶”。
财富500强企业的28位女性首席执行官里,有26位已婚,她们大多说过,要是没有丈夫的支持,自己就不会成功,这些支持包括帮忙照顾孩子,处理家庭琐事,以及为了妻子的事业举家搬迁等。④
而在我国,女性常常回归职场后也是“身已在,心却远”,但凡孩子有个头疼脑热,立马冲在最前面,请假带孩子看病。
表面上是女性不放权,根源是她们觉得男性靠不住。常常听到有人抱怨,“老公连冲个奶粉都跑来告诉自己不会,我**天生就会啊?时间长了就不让他干了。”
或许在这些年舆论的压力下,部分男性意识到了应该有更多的付出,但是他们潜意识中还是认为这就是女性天生会的,自己不是不努力,而是真的做不到。携程创始人,北京大学教授梁建章也曾指出:“很多男性为了逃避家务,有产假也不休。”⑤
所以,延长男性产假作用堪忧,强制男性承担育儿义务也难以监督,只有从根本上扭转男性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将女性解放出来。
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宣扬男性在家庭中的作用,成为奶爸不是没本事,而是有责任感。
减少就业性别歧视,人人有责
减少就业性别歧视,保持合理生育率所带来的益处是国民全体享有,相应的成本也理应全体国民共同承担。
目前的做法是政府征缴税款、强制企业缴纳生育保险后,女职工在产假期间领取生育津贴,代替用人单位的支付的工资,一旦她回归工作岗位,生育津贴即停止。
然而,我国0—3岁婴幼儿在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对提前回归职场的女性,停止发放津贴是不公平的。只有生育津贴可以用于雇佣育儿嫂,同时大力发展托儿所、哺乳室等保障设施,才能解决女性的后顾之忧。⑥
企业自身也可以采取更合理的方式来平衡生育矛盾。如根据公司的情况,在员工保证完成工作量或暂时降薪的情况下,增加在家办公、弹性打卡、灵活产假等措施(同时针对新手爸妈)。
就业性别歧视问题,也许在体外子宫实现前都无法彻底解决,但是从观念和硬件设施上,我们可以为孕龄女性分担更多。这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是某个女性,某个家庭的责任。
参考文献:
①《2019中国职场性别差异报告》,Boss直聘。
②2019年2月,人社部等九个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
③《向前一步》,[美]谢丽尔?桑德伯格著。
④《梁建章:中国女性不是铁人,如何避免就业歧视?》
⑤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3岁婴幼儿在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50%的比例。
▼
推荐阅读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呗
为大连城市风光。 影像中国
关于大连名字的来历,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在我看来,这个名字很好解释,就是大海连着大海。黄海和渤海各自伸出一只巨手,在旅顺口老铁山紧紧相握。左手黄海,右手渤海,就是海天一色、浪漫动感的大连。
我出生在大连市下辖的普兰店区,那时候大连市叫旅大市,普兰店区叫新金县。十八岁之前,我没到过大连市内。我家所在的乡下离黄海尚有四五十华里路程,离大连市内就更远了。十八岁那年,我家搬到附近一个名叫城子坦的镇上,镇子离黄海岸边不太远。那时我在镇上读高中,看着地图,心里知道,我离大连越来越近了,沿着黄海岸边一直往南走,就是了。
1988年暑期,由于诗歌获奖,我被选中去北戴河参加夏令营。去北戴河,须从大连坐火车,无形之中让我提前抵达了这座我梦中的城市。
清晨,我在城子坦坐上从丹东开往大连的大巴。大巴是丹东产的“黄海”牌客车,动力十足,我们都叫它“大黄海”。“大黄海”经停城子坦,我提着爸妈打点好的旅行袋上了车,“大黄海”虎虎生风,一路向大连奔去。
车过金州,右边的车窗上赫然现出一片浩渺的大海,车厢里有人说:这就是渤海湾了。哦,时空真是奇妙,早上我还在黄海岸边,现在就到了渤海湾畔。呼吸着从车窗透进来的腥咸空气,凉爽的海风拂过因激动而燥热的面庞,一种恍若梦境的感觉笼罩着全身。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少年,平生第一次走进了“大城市”。我暗暗给自己鼓劲:将来,我一定要在这座城市成家立业,在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的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连,尽管到处都是楼房,但绝少现在这样的摩天大楼,城市的整体面貌不像今天这样光鲜,但它是沉稳的,有底气的。我从汽车站下了“大黄海”,在城里人的指点下,坐上墨绿色的有轨电车,花一毛四分钱买了车票。一张拇指宽、两三厘米长的薄薄的纸质电车票,一不小心就会弄丢的样子,我紧紧地捏在汗津津的手里,视若宝贝。
到了人头攒动的大连火车站,懵懂的我显然没有料到火车票有多紧俏。排队半天,没买到票,我心急如焚,眼看着有票的人已检票进站,这时一个戴着墨镜的大连小伙子递给我一张站台票,让我拿着站台票上车,然后到车上补票。我问他多少钱,他说:“小孩儿,一看你就是农村来的,真实诚。没几个钱,不用给了,赶紧上车吧,别耽误事儿。”他说完就走了,我甚至没来得及说一句感谢的话。我顺利地拿着站台票上了开往北戴河的火车,然后在车上补了一张站票……
从北戴河回来的第二年,我投笔从戎,辗转于鞍山、沈阳、徐州等地,度过了数年的军旅生涯。退伍后,又在家乡普兰店先后做过乡镇企业宣传干事、电业工人、机关秘书。一晃十年多,我已在小城普兰店娶妻生女,但我始终念念不忘年少时的梦,始终向往着大连那片迷人的海。
1999年底,大连晚报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编辑记者,我如愿以偿来到了大连。刚开始,我只能坐火车通勤,每天往返于大连和普兰店之间。尽管很辛苦,但一想到咿呀学语的女儿,我就浑身充满了干劲,一点也不觉得累。
一年后,我带着妻子女儿开始在市内租房子住。2002年10月,我终于买上了房子,正式成为这个号称“北方明珠”的城市之一员。这时候女儿才四岁,她最喜欢去老虎滩和星海广场。
老虎滩是大连知名的海洋公园,很早就有水族馆和鸟语林,孩子去了大开眼界。后来那里又建了极地馆,白鲸、北极熊等难得一见的极地动物,极大地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公园里还有各种精彩的表演,孩子看了简直乐开了花,小手拍得通红。
星海广场是妻子女儿遛弯儿的好地方。大连这座城市广场特别多,一个连着一个,各有特点,串在一起,简直就是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星海广场是“后起之秀”,没有中山广场、友好广场、三八广场等历史悠久,但美丽毫不逊色。这是一个亲海的广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句诗简直就是星海广场最贴切的广告词。女儿最喜欢那串一直延伸到海边的“脚印”。那些铜铸的脚印,小孩子们在夏季都愿意光着脚上去一个一个踩。大人扶着孩童,学步的孩童边踩边咯咯笑个不停,在碧海蓝天之间,这幅画面是多么幸福祥和,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想来我与妻子女儿已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年,从而立之年到知天命,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有时候累了,我就一个人到海边走走,滨海路也好,新建的东港也好,看着浪花轻溅、海鸥翻飞,心情渐渐舒缓下来,所有的紧张和不快慢慢释然,满眼尽是令人欣慰的美好生活。
作者:李 皓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