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 期
“
投资一家餐厅,每月分红拿钱,实现财务自由……很多人的内心都有这样的梦想。
很多人把投资的眼光放在了各种众筹项目上。可是,理论上“人人都能成为股东”的众筹模式,真的能让你实现财务自由的梦想吗?
”
■餐饮老板内参白刘阳
01
红极一时的众筹餐厅纷纷倒下
▼
2017年春节刚过,红极一时的大学生众筹项目“比逗餐厅”陷入亏损风波。半年后,这个含着“金钥匙”出生,屡获国家、省级创业金奖,被誉为大学生创业典范的众筹项目惨淡收场,所有门店均被拍卖转让。
从2015年创立至2017年7月宣告失败,这个项目仅仅存活了2年。
这只是无数餐饮众筹失败项目的冰山一角。
仅2017年,就有深圳“城市厨子”、北京“后会有期”、厦门“卷福小龙虾”等多家众筹餐厅出现倒闭。其中,拥有著名作家张嘉佳、乐视集团副总裁蒋政文做背书的“卷福小龙虾”,不仅拿到了真格基金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还通过在多个城市进行众筹获得1300多万资金,巅峰时期拥有十几家门店。即便如此,仍然摆脱不了衰落的命运。
简单总结2014年到现在部分倒下的众筹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咖啡从成立到倒闭,只存活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其核心股东之一,e速贷董事长简慧星,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依法逮捕。
02
餐饮众筹,可能要面临这些风险
▼
伴随着众多项目的倒闭,众筹平台也从井喷走向洗牌。
众筹之家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平均每月增加24家众筹平台。但是,到了2017年上半年,众筹平台却在以平均每月关闭7家的速度衰减。
河南国银律师事务所主任、服务过喜家德、谷连天的股权设计专家耿小武表示,对投资者来说,除公益众筹外,无论是股权众筹、产品众筹还是收益权众筹,其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极大风险的投资行为。
法律风险:
非法集资、集资诈骗……
耿小武表示,众筹模式最常见的是会面临非法集资风险。一些发起人为了筹得资金,甚至会打出“保本付息”的口号。
但是,这种做法已经触及非法集资的红线。在法院的实际判决中,是否承诺规定的回报是判断当事人行为是否构成非法集资的实质性标准。
其次是集资诈骗风险。为了吸引更多的跟随者,一些发起人经常会化身成为“吹牛客”或是“忽悠家”。比如,虚构资金用途,夸大公司价值,虚报公司财务状况,承诺高额回报等,更有甚者,在筹集资金后,会携款逃跑。一旦被查处后,会面临投资人和筹资人双输的局面。
经营风险:
管理混乱、低效、内耗
曾于2012年发起成立郑州首家众筹咖啡馆的王志丹表示,一伙人凭借激情凑在一起开店容易,但是想要经营好并非易事。
a、股东众多、管理混乱且低效。众筹模式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果没有成立董事会,没有核心大股东拍板决策,极易导致管理低效。
王志丹参与的“很多人咖啡馆”,股东人数达99人,即便是核心管理团队也有10人。团队任何决策,无论大小都要通过开会解决,沟通成本巨大且低效。
b、管理层权力斗争。王志丹表示,很多人咖啡馆一开始就存在斗争。从谁是发起人,到谁说话算数,权力斗争不断,10个人的核心管理层也分裂为三个小派别。餐厅花在经营上的功夫,还没有花在内耗上的功夫大。
c、盈利模式不清晰。广州的比逗餐厅,除餐饮业务,先后尝试过“互联网共享社区”、“APP”,甚至从2016年6月份开始,先后在广州开了7家网咖。试水各种项目的背后,是盈利模式的缺乏,以及经营方向的模糊。
d、缺乏专业经验。选址、装修设计、菜品研发、人员管理……餐饮经营涉及方方面面,极为复杂。如果缺乏经验和先关知识,很难经营好一家餐厅。
利益分配风险:
出现问题的比例最大
追逐利益是人的本能。在不触及自身利益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是有情怀、讲义气的人。但是一旦触及到自身利益,感情和情怀往往会被抛诸脑后。
耿小武表示,在他接触过的案例中,因利益分配出现问题的例子占比最大。
a、财务信息不透明。“比逗餐厅”、“后会有期”、“卷福小龙虾”……大多数众筹餐厅都会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以“卷福小龙虾”为例,从项目发起开始,一直到餐厅倒闭才公布财务报表。但是,报表中厦门店的门店转让费竟然高达45万,远超厦门当地市场价,多数股东对此数据存疑。
b、退出机制不顺畅。以“后会有期”为例,部分学生股东在满足协议要求的情况下想要退股,但是在提出退股请求后,餐厅负责人之间却相互扯皮,推卸责任。
c、大股东侵害小股东权益。公司盈利后是否分配利润,多少利润拿来分配均是由股东大会决定,而具有控股地位的股东往往起决定作用。如果大股东不愿分红,或者只是象征性分红,小股东们很难改变现状。
|小结|
任何一种投资都暗藏风险。
老将死于趋势,新手死于常识。对于餐饮小白来说,在不了解众筹模式的情况下,与其抱着侥幸心理,试图通过众筹成为一名小老板,倒不如多向餐饮行业牛人大咖讨教,珍惜和用好自己的每一分钱
><>着著名作家、导演张嘉佳明星光环的“卷福与他的朋友们”,短时间完成2000万众筹,开业一年8家门店倒闭7家,如今是墙倒众人推,众筹一下变“众愁”。
作者也曾有过这样的理想,玩玩餐饮众筹,当个小股东,每月分红拿钱,请朋友吃饭还可以免单,完全实现财务自由,那得多有面子啊。
最近“卷福与他的朋友们”一下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如今8家门店7家门店已关店清算,众筹又成为饭后谈资的话题,我也庆幸当时没有做出这样的举动。
“卷福”变“卷钱”
8家门店7家倒闭
▲图片来源:百度
虽说借助资本的力量,能够快速让餐饮品牌走上正轨,但拉上互联网上的“看客”一起上路,不是多了几个指手画脚的人么?
今天狗头就与各位讨论一下关于众筹的那些事,百人众筹的模式真的适合餐饮?
盘点:那些年倒闭的众筹餐厅
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股东”的模式,在咖啡品类上屡试不爽,凡咖啡品类的众筹,总会有人前仆后继涌入。
部分倒闭的众筹咖啡馆
▲数据整理:众郝创意咨询
众筹“聚咖啡”在2012年正式开业,拥有110名股东。月营收无法实现平衡,两年后在杭州的餐饮市场中销声匿迹。
再比如,66位海龟白富美众筹132万的Her coffee,开业一年退出市场。“很多人咖啡”在东莞、宁波、上海等大部分营业都没有超过一年……
在咖啡行业尝到众筹的甜头,不少人将众筹的橄榄枝伸向开餐厅,甚至还扬言还要开个众筹幼儿园、众筹体育馆......
虽说这种快速融资的方式,将餐饮新手入行门槛变低,但往往试错成本极高,真正利用众筹成功的餐饮又有几个呢?
部分倒闭的众筹餐厅
▲数据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曾经的网红“卷福与他们的朋友们”,戴着张嘉佳的明星光环和众筹平台背书,短时间内获得海量的关注,近千人参与众筹,筹款近2000万。
明星效应也挡不住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图片来源:百度
当时想想只要用3、4万块钱就可以成为明星合伙人,享受1%利润分红,羡煞旁人。但好景不长,看似小钱汇成大流,一下全盘皆输。
尴尬收场
▲图片来源:百度
先讲讲品牌故事,感染一群有相同经历又想创业的人,再借助名人IP快速打开品牌知名度,这样的餐厅能不赚钱么?
随着餐饮众筹失败,也让众筹变成餐饮“黑洞”。这样的模式看起来门槛变低,还能集思广益,资金充足完成快速扩展。
但餐饮经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经营一家餐厅你得考虑品牌定位、成本管控、选址是否理想,餐厅的经营不可能一劳永逸。
餐饮众筹败在这些坑
成功全靠碰运气
回看2017年全国餐饮门店数量达到581万个,比16年下降3.48%,这就意味着全国将近21万家餐厅倒闭。
在这个天天喊着消费升级的年代,餐饮经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话说门槛低、回本快,真的能这样吗?
这些众筹餐饮快速拿到资金,看似风光无限,但真的到餐厅运营上,无疑暴露问题。
1、管理不扎实
众筹看似只是简单的资金融入,但却没想到百来平方的餐饮店,其实有200个老板合伙人。而这偌大的羊群中,其实是缺乏经验丰富的领头羊。
既缺乏餐饮经验,又缺乏领头羊
▲图片来源:百度
“卷福与他的朋友们”的张嘉佳与他的好基友,是外行跨界到餐饮,缺乏餐饮系统性的管理思维,两位“领头羊”既是文化人,又是商人,时不时还要拍个电影,多重身份下分身乏术。
失败的核心是缺乏运营管理经验,没有扎实的管理团队,就快速众筹继续开新店,无疑是往火坑里跳。
2、无规律的过度营销
营销是个系统的工作,光靠名人效应是难以持续的,或通过几个合伙人每天的持续消费,这都不是营销。
营销要有系统性
营销是要有系统性、时间点的。今天情人节、明天妇女节、后天劳动节,这些节点你都得有营销。
利用这些营销,反复的让消费者联想到你。但众筹的餐厅,本质是缺乏专业人领跑,更别说营销系统化了。
如果今天换成麦当劳、肯德基、海底捞等品牌玩众筹,他们拥有强有力的品牌效应,扎实的运营系统,稳定的产品口味。这样的众筹项目比新店众筹来的更实际。
营销是当头炮,问题是你的餐厅能否承载营销吸引来的人气?否则后方出品跟不上,顾客吃过后大失所望必然会产生更大的损失。
3、品牌不能光有名字
记得2010年,在微博大V五岳散人的前头下,200人众筹500万资金,盘下一家“山里江南”的餐厅,连餐厅名都没有改直接开业。
光听“山里江南”这个名字,画面感油然而生,以为主打的是江浙菜、野味,竟没想到是家鲁菜馆。果不其然,坚持两年,慢慢淡出消费者视野。
众筹餐饮资金充足,请个优秀的厨师绝对不是问题,但各忙各业的看客们,并没有在产品的口味上下功夫,口味无功无过,缺乏竞争力。
在这个消费者升级的年代,没有进行品牌迭代与口味升级,往往面临淘汰的结果。
参某说
现在资本纷纷入驻餐饮,资本“台风”来了,连猪都会飞,但没有利用好这股强劲的风,同样也会摔的很惨。
那么不管众筹还是资本的融入,给餐饮人了甜头,同样也会栽跟头。资本的对接就相当于站在风口上,是顺风而行还是逆流而上,每一步都需要经过考量。
原创声明:本文属餐饮界(canyinj)专栏作者胡茵煐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021年9月8日,吉林市多人向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吉林市爆料电话:13214429870)反映,最近遇到的一件伤心事。
2018年初,赵女士的一位叫刘阳(化名)的朋友找到她,邀请她一起合伙开饭店,称自己家有一个荒废了很多年的平房,可以建一个四合院开饭店,以众筹的方式,同时找了刘阳夫妇其他同学、朋友共11人,投资140多万元,于2018年4月,共同出资注册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修建了四合院并装修,开了一家柴火炖饭店。合同期是五年,在合同约定中,约定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分红,可是从2018年11份饭店开业至今,这些股东一分钱也没有分到过。
另外一位股东张女士(化名)说:“说是生意不好,不赚钱,这些股东建议如果生意不好,就出兑,还可以收回些成本,但刘阳夫妇表示生意还可以,坚持继续干,这些股东认为从开业到现在也没有公开过账目,要求看账目,了解一下具体经营情况,没想到,因为要查账,刘阳夫妇很排斥,闹得很不愉快。表示不再参与经营,把已有帐目交接就退出了。我们一百多万投进去了,近三年一分钱没有见到,看看账目过份吗?”
张女士说:“我投了12万,还以个人名义借给刘阳夫妻五万块钱,答应三个月归还,一直没还,后来几乎天天打电话要求还钱,最后才分批还给我的,饭店的帐全是白条,非常混乱,钱说不明白花哪了,2019年,他们夫妻不管饭店了,交给刘阳父母来管,说好的不要工资,只是来帮忙,结果一查账才知道,每个月给他们父母各开3000元工资,帐目中有一个月买鸡、鸭、鱼、肉花了八九万,结果一个月流水才十多万,这合理吗?这八九万的肉卖哪儿去了?问题实在太多了,两、三年来这样信任他们,没想到是这结果。现在我们准备接手继续经营饭店,同时也在整理账目,收集证据交给相关部门,来维护我们的权益。”
股东赵女士告诉华商报-二三里资讯,“我是刘阳的朋友,当时找我众筹开饭店,说的可好了,合同也写的特别好,让你觉得肯定稳赚不亏,我就相信她了,投了五万块钱,可是到现在快三年了,别说赚钱了,本钱都没收回来一分,我现在无法再相信他们了,只想把本钱拿回来,可现在刘阳夫妻不做任何回应,你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钱是没有。”
9月8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尝试联系刘阳,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9月8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就此事咨询了公安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类似这种情况先向法院递交材料和合同以及相关证据,由法院判断是否涉嫌违法,如涉嫌违法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9月9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再次拨打刘阳的电话,对方称没时间直接挂断电话。
9月9日,华商报-二三里资讯联系到吉林省济川律师事务所的张纪兴律师,“侵占公司财产是犯罪的,是可以刑事立案的,像这种情况,找专业人士查一下账目,看收入和支出是否对等,如果有大量的钱款使用情况不如实告知,可以到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如果侵占公司钱款数额巨大就构成刑事犯罪,现在这种众筹的现象很多,找的都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一家出三万、五万的,就算赔了一般也不能把对方如何。提醒大家如果参与这种众筹形式的投资,要参与管理,至少要派人监督管理财务,原材料采购每天要核对,各种收、支当天报账,账目清晰,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以众筹的方式做生意在没有诚信的环境中是很难共赢的。”
华商报记者 刘媛媛 编辑 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