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关于乌市餐饮价格过高的讨论非常热烈,消费者普遍认为超出个人承受能力;餐饮业主认为房租、人工、食材运费等成本高,付出劳动赚钱不多。
< class="pgc-img">>我在乌鲁木齐生活快40年了,起初认为乌鲁木齐人有钱,普遍工资高,消费水平高,热情大方,敢花钱、能花钱。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地人逐步比新疆人收入多了,首府乌鲁木齐的工资加上津贴收入比内地少很多,但物价却要高出内地很多。
乌鲁木齐物价高由来已久,确实与产业结构、地理条件,运费等有很大关系。特别是餐饮,可以比内地高,但这两年高的有点离谱,一个过油拌面动辄35元甚至50元,一般素也在22元以上,牛肉面有的18元,一般清汤也13元左右,最简单的凉皮也10元了。
< class="pgc-img">>肉涨、面粉涨、菜涨了,提高点费用也说得过去,可是这些降了,为什么餐费就不能降了呢?比如肉夹馍以前6块,大肉涨价后,肉夹馍开始不断涨价,先是8元、12元、现在16元,可是大肉降低到比涨价前还低了,肉夹馍却一直没有降价,难怪人们说餐饮只有涨,不会降。看来这不是成本问题,是经营理念问题。
< class="pgc-img">>餐饮界说生意不好做,可是薄利多销的道理应该不是不懂吧,人常说买者没有卖者精,你们里面的道道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可能薄利多销大家都是明白的,难道就你们不明白?
年初陕西蒲城包子协会开会,开包子店的一致要求包子由1.5元涨价为2元一个,结果老百姓不愿意了,网上掀起了抵制热潮,一时间包子店门庭若雀,没人吃了。而没涨价的“张亮包子店”却排起长队,生意十分火爆,最后所有包子店不得不降回原价。
餐饮企业难做这是事实,可是价格过高也是事实,人们收入没有增加,那只有尽量不去消费,那最后吃亏的是谁不言而喻。#城市观察员#?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 style="">周仅从投资角度分析了黑悟空,其实我分析的很清晰了,这种题材大资金早已布局,散户要是去凑热闹,妥妥的接盘。
比如我列举的浙版传媒例子,如果你高点追进去,到今天就4个交易日,亏损超过30%。
还有什么山西高速,连续两个跌停,难道玩个游戏就要去山西旅游?你知道山西的各景点之间有多远?门票有多贵?多少人有那份闲钱那份时间?
大资金下手毫不手软。
而我曾分析的道琼斯指数和黄金,最近可是创了历史新高。
今天写一个餐饮的话题,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吃货,像米其林的什么新荣记呀,我几年前就吃了,一些当地的美食,也是经常去。
昨天看到一个消息,鼎泰丰将于10月31日撤出中国大陆华北市场。
要知道,鼎泰丰曾获评米其林一星,鼎泰丰最早在2004年就进入北京市场,20年后将要全部关门。
又看到一个消息称,上海的高端餐饮遭遇滑铁卢。
有的高端店关门,即使米其林也是生意很差,外滩那几家不用订座了,6点吃5点半打电话问一句全有座。
以前外企高管动不动江景包房5位数的场景大幅减少,
而我昨天吃饭,去了深圳一家黑珍珠,生意也很一般,上座率不到40%,包房只要10%服务费,没最低消费,感觉这样下去也撑不了多久。
而深圳新开业的某高五星,据说生意也一般,入住率一半左右,现在入住客人连小熊也不主动送了,员工全员卖月饼,亚历山大。
国内高端餐饮为何在下行,甚至有的大面积关停?
个人感觉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以IBM中国等为例,不少知名大型外企把业务线撤离中国大陆,这带走了一部分外企高管的高端餐饮需求和接待需求,这方面一二线城市可能首当其冲。
二、以日本银座和巴黎香榭丽舍为例,一样有大把中国人在买买买,不少中国富豪现在长居国外,消费和投资场景转向海外,也就是说,很多中国有钱人出国发展和消费了。
三、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在21年整体下行,加上欧美脱钩威胁,导致整体经济环境的波动,也对高端餐饮产生了影响。这几年可以看到茅台零售价格都跌了就说明商务招待需求减少很多。
商务需求在逐步减少,加上这几年很多人房子亏钱,炒股票被套,在收入稳定性也是面临挑战、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时,更倾向于减少高额消费。
四、高端餐饮成本太高,竞争其实很激烈,需求上增长肯定已经是边际拐点了。很多商场人流减少很严重,而人流旺盛的商场又喜欢让各商家互相竞争,有的甚至每年40%的淘汰率。这样下来运营成本逐步回升,竞争恶劣。
五、有的人说鼎泰丰是又贵又不好吃,关门是咎由自取,但有消息显示,仅在上月,鼎泰丰全球最大门店在美国纽约开张,占地2450平,预计每天接待3000-5000名客人。
所以鼎泰丰并不是经营不好而全球收缩,相反,它在美国生意很好,价格比中国大陆贵一倍,在美国还要排队。如果股东有意愿继续在中国华北发展,完全可以通过调整定价策略等方法,主动降价谋生存。
因此很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股东认为即使降价也无法挽救,如消费的主要群体,即使降价也不会回归。
综合以上,个人的观点,高端餐饮在国内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它的收入模式受各方面影响太大,而且如果自己无物业,受到的限制太多。
相对来说,早餐界的麦当劳(早上套餐价格9-12元),比萨界的萨莉亚(人均40),可能更适合当下的消费偏好。
更多专业分析文章
仓都加满
什么是餐饮行业最大的成本?#
餐饮业的成本构成复杂,不同的餐饮业态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餐饮业的主要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食材成本:食材成本是餐饮业的主要开支之一,包括原材料、调料、饮料等。保持食材的新鲜和质量通常需要大量的投资。
< class="pgc-img">>人力成本:包括员工工资、福利、培训费用等。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力成本在餐饮业总成本中的比例也在增加。
< class="pgc-img">>租金成本:对于租赁场地的餐厅来说,租金是一个重要的固定成本。特别是在商业区或繁华地段,租金成本可能会非常高。
< class="pgc-img">>能源和公用事业成本:包括水、电、燃气等费用,这些是餐饮业运营不可或缺的。
设备折旧和维修成本:餐饮业需要各种设备,如厨房设备、空调、冷藏设备等,它们的购置、维护和折旧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 class="pgc-img">>当然还有其他区零零碎碎的成本这里就不继续展开了。那应该如何才能降低这些成本?我们以格匠旗下的优食坊蒸汽海鲜餐厅做例子。
食材成本方面,优食坊蒸汽海鲜由于菜品做到了标准化输出,而且坚持桌面现蒸现吃,食材浪费更好,成本得到很好的控制。
人力成本方面,菜品仅需做简单的清洗切配就可出餐,后厨人员需求更少。而且格匠花了5年多时间在菜品的研发和迭代上,菜品标准化,不依赖大厨,人力成本更低了。
设备方面,蒸汽海鲜讲究桌面现蒸现吃,少煎炒烹炸,不需要复杂的烹饪设备,进一步降低了设备成本。
另外,优食坊的后厨也仅占餐厅总面积的1/10,坪效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