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消费者获得更优服务,商家获得更多业务量,互联网大厂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近期,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外卖生意。继抖音之后,手握12亿用户的微信也在广州、深圳两地悄悄开始内测“外卖”服务,引发市场关注。
对此,腾讯相关人士表示,微信不是要下场做外卖,只是内测一种接口能力,让已经具备了外送服务能力的商家接进来,并非自己做。微信方面称,“门店快送”服务旨在帮助消费者发现附近提供快送服务的优质小程序,具体服务和配送履约均由商家小程序来承接完成,微信没有配送体系,这与拥有数百万骑手的美团外卖、饿了么有本质区别。
再来看看抖音。外卖其实是抖音近3年来不断试水的业务。对于此前“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的消息,抖音方面予以否认。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团购配送”项目目前仍在北京、上海、成都试点当中,近期已开放三地的商家自助入驻。后续将视试点情况,考虑逐步拓展试点城市,目前无具体时间表。知情人士称,团购配送和严格意义的外卖区别是用户不能自由点单,只是团购套餐可以送到家。
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已达1万亿元,美团和饿了么合计市场占有率超90%。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为19.5万亿元,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会增长至35.3万亿元。本地生活服务线上渗透率也将由2020年的24.3%增至2025年的30.8%。从外卖服务到本地生活服务,还存在着从1万亿元到数十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巨大空间,互联网企业怎能不心动?
“未来本地生活将重新回归‘战国时代’,本地生活平台可能会迎来转向和升级。小程序除了餐饮快送,还会参与到本地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家政、汽修、商超的线上线下模式、住宿、出行、生鲜等领域。参与企业都会打破思路,深挖本地生活赛道的潜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从实际来看,一些头部品牌通过小程序开展自营外卖已渐成趋势。据2023年微信公开课披露,在全国连锁Top100的餐饮商户中,已有近六成开通了小程序外卖,包括喜茶、瑞幸、星巴克等头部品牌。此次微信内测可直接提供一个集中式展出的流量入口,免去消费者费尽心思主动搜索,助力商家获得更多公域流量。
在盘和林看来,吸引互联网巨头的不是本地业务,而是本地化B端企业的需求,预计今年大多数平台企业的目标是获得更多B端用户。“比如一家小餐馆会有数字化需求,包括供应链数字化、点餐数字化等,也会通过外卖平台来拓展业务。腾讯的思路是,先通过平台业务获取这些B端客户,继而向这些餐饮企业的中后台延伸,比如供应链、管理、支付数字化。所以本地业务的吸引力在于为腾讯带来了更多B端客户增量。”
此外,抖音和腾讯的目标或许略有不同。盘和林表示,腾讯在企业中后台有支持能力,比如企业微信、视频会议,能够深入到企业中后台。而抖音的目标其实是在本地业务中增加广告量,吸引B端企业来抖音入驻,一方面增加抖音电商平台的品类,另一方面提升抖音平台内容的曝光量。
微信和抖音能够快速搅动外卖市场这一池春水吗?“短期内较难占据一席之地,因为市场格局已经形成,消费者习惯也已经养成。”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两大平台在自身履约体系搭建、第三方履约体系质量把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
可以预见的是,外卖平台的消费者黏性不高,站在消费者角度看,外卖大战能薅羊毛,哪个平台便宜就去哪里。一旦补贴停止,消费者就会比较平台的配送时效、售后服务,以及长期使用是否仍有优惠等,借此选择最优平台。对于商家而言,除了多个平台多个流量外,最终也得考虑佣金、配送服务费、数字化运营等综合成本支出,计算综合收益。
总之,大多数消费者和商家乐见更多互联网企业加入竞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下,消费者获得更优服务,商家获得更多业务量,企业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方)
来源: 经济日报
/ 董建国
在生活节奏加快、外卖盛行的当下,“舌尖”上的安全备受关注。近年来,福建创新“互联网 +”监管机制,不断破解网络餐饮后厨“脏乱差”顽疾。
随着餐饮外卖行业发展,流量较大的网络餐饮店覆盖广、销量大,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成为难点。近年来,为推动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可视化,福建省宁德市全力打造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互联网 + 明厨亮灶”,织密食品安全监管网,实现线上线下监管全方位、无死角。
“让消费者可以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科科长朱华斌介绍说,入驻“互联网 + 明厨亮灶”平台的餐饮单位公开展示进货查验、后厨加工、菜肴制作、清洗消毒等重点区域和重要环节,实现阳光操作。通过将餐饮后厨实时情况以视频方式推送到管理平台,供消费者与食品监督管理单位查看。
一年多前,宁德艾宁檬活力烘焙餐饮有限公司入驻“互联网 + 名厨亮灶”平台。公司电商部总监黄俊杰说,“晒厨房”收到了良好效果,公司的门店客流量增长迅速。“消费者通过平台可以实时观看我们的后厨制作流程,从食材准备到所有的制作过程一目了然。我们全市 41 家门店将陆续接入平台,让大家买得安心,吃得放心。”
在宁德蕉城区,消费者陈女士点好一道菜,随后通过手机,在线实时查看厨房中菜品的制作过程。什么样的食材,师傅怎么做,厨房干不干净,各个环节一目了然。“看得清楚,让人吃得放心。”她说。
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负责人林帅说,目前福州市餐饮外卖网店已逾 4 万家,日均订单量高达 40 余万单。为此,当地改革传统餐饮治理路径,探索“互联网 +明厨亮灶”AI 巡检,在网络订餐平台上向消费者实时展示商家的食品制作过程,从而加强社会监督,倒逼网络餐饮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近日,福州台江区某网络餐饮店的店主刘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提醒他某一天该店店员在食品制作中未戴手套。店主刘某迅速登录“e 福州”,查看当天的视频记录,发现确有其事。待他勾选确认该情况后,店铺的信用分就被扣了 4 分。后来,店主刘某特意提醒这名未戴手套的店员,并要求所有后厨人员严格规范操作。第二天,全体人员备餐时都戴好了手套,被扣除的信用分失而复得。
林帅说,推进“互联网 + 明厨亮灶”,通过全市统一的 AI 轮巡监管系统对餐饮商户主要操作区进行视频巡检,提升传统餐饮后厨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现在已创建 25 家省级餐饮服务“互联网 + 明厨亮灶”示范单位。
此外,福州正积极探索“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指数”,AI 巡查等将成为打分标准之一。“这个指数就像支付宝上的‘芝麻信用分’,指数体系打磨科学后,我们会将指数批量推给订餐平台,甚至指导平台开设‘食安地图’,给消费者提供参考。”林帅说。
面新闻记者 | 肖芳
界面新闻编辑 |
近日,界面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美团在香港推出的外卖平台KeeTa已于今年10月底提前完成香港全区域覆盖。接下来,KeeTa将进行更多精细化运营,提供种类更丰富的菜品。
今年5月,美团在香港推出全新外卖平台KeeTa。根据美团计划,KeeTa在香港采取逐步扩区策略,人口密集的旺角及大角咀地区为落地首站,在今年内完成全港覆盖。目前,KeeTa团队规模大概在100人左右,由仇广宇担任负责人,向美团高级副总裁、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汇报。
KeeTa能够提前完成全港覆盖,得益于美团外卖过去在内地市场激烈竞争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其正从商户、用户和骑手三个方面和香港地区另外两家外卖平台Foodpanda和Deliveroo展开竞争。
香港的餐馆非常密集,消费者下楼就餐也很方便,他们此前少有点外卖的习惯,直到疫情三年才逐渐接受外卖服务。Foodpanda和Deliveroo正是在疫情期间快速成长起来,并占据了香港外卖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在用户端,Foodpanda和Deliveroo两个平台存在客单价和配送费较高的问题。其中,每个订单用户需要支付的配送费用达到15-20港元。KeeTa上线之后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拉新,例如推出“十亿激赏”计划,向每位新注册用户赠送300港元新人优惠礼包,包括多张大额满减券和免运费券。同时,KeeTa还推出“全港嗌”等运营活动,让用户以35港元的价格叫到外卖。
据界面新闻了解,KeeTa在香港一次比较成功的拉新活动就是和一家连锁米线商户推出29港元套餐,这个套餐正常价格要70港元左右。KeeTa和商户联合进行补贴后,该商户位于中环的几家店全部爆单,KeeTa的用户数和订单量也出现了快速拉升。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活动对KeeTa是一次扭转性的节点,此后KeeTa的订单量和用户数都增长得比较好。
配送端,KeeTa在香港复制了美团外卖在内地市场的“内卷”能力。Foodpanda和Deliveroo两个平台平均配送时长大约为30多分钟,但常常会出现一两个小时才送到的情况。KeeTa把配送时长压缩到了27分钟左右,据称是靠精细化运营和有效的补贴策略。根据KeeTa给骑手的奖励计算,摩托车骑手月收入大约35000港币左右,略高于其他平台,这有助于提升骑手的积极性。
但在商户拓展上,KeeTa目前遭遇了比较大的挑战,主要来自Foodpanda和Deliveroo给商户的“二选一”压力,这也是KeeTa在一个新的市场环境中无法复制内地经验的地方。据界面新闻了解,商户入驻KeeTa的意愿大多比较积极,毕竟多一个平台可以多一份收入,但一家水饺类商户透露,他们此前入驻Foodpanda的佣金费率是25%,最近因为上线KeeTa遭遇了Foodpanda的施压——要么从KeeTa下线,要么在Foodpanda的佣金费率提升至30%~40%。
界面新闻从另一些商户处也了解到,目前部分中小商户为了规避Foodpanda和Deliveroo的“二选一”压力,甚至选择在不同平台使用不同名字。
只是这种方法对KeeTa来说并非长久之计。一方面,KeeTa要对入驻商户的资质和品质进行把控,否则可能会出现很多钻漏洞的商家,影响整体服务品质;另一方面,KeeTa也需要拓展大量的品牌商家,这些商家不太可能以更换餐厅名称来入驻KeeTa。
随着KeeTa的订单量和用户数快速增长,商户来自Foodpanda和Deliveroo的“二选一”压力也越来越大。据界面新闻了解,每天都有大量餐厅收到被要求从KeeTa下架的通知,如果不下架就会被这两家平台提高佣金费率。
据一位餐饮从业人员透露,Foodpanda和Deliveroo目前都会要求餐厅“独家合作”,而且是以发合同的形式摆在明面上来讲的。
香港目前暂无像内地一样明令禁止此类做法,法无禁止即意味着“二选一”是合法的。据了解,KeeTa也多次和香港监管部门竞委会沟通过“二选一”给外卖平台和餐饮商户带来的伤害。在竞委会多轮的征询意见中,Foodpanda和Deliveroo提出的建议是,在两家独大的情况下,原则上仍然允许使用独家条款,仅仅对在香港市占率10%或以下的外卖平台除外。
香港竞委会主席陈家殷11月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倾向接受两个外卖平台提出的建议承诺,认为这个方式较有效率,能短期内达到可接受亦合理的结果,但亦希望了解市民看法,在检视咨询所得意见后,再决定会否维持接纳有关建议承诺。
亚洲国际餐饮集团、竞争法经济学家等多方人士对条款是否能真正起到促进竞争作用表示担忧。如果该条款落地执行,对中小平台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影响。比如,KeeTa作为一个从零起步的平台,只能在市场份额10%以下时可免于“二选一”的压力。一旦市场份额超过10%,另外两家更大的外卖平台将可以正当地进行“二选一”。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平台继续增长会面临挑战,餐饮商家等各方利益也受到一些影响。
这也是未来美团筹备更多国家和地区外卖业务时必须面对的风险点。相比于游戏、短视频以及电商等互联网公司出海,外卖业务出海涉及到更多本地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来自用户习惯、文化、竞争环境、监管等方面的挑战也更为复杂。
作为外卖出海的首站试点,美团在香港的风险相对可控,这是因为香港地区外卖的盘子较小,对美团整体营收和利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香港餐饮业大盘为927亿港元,Foodpanda和Deliveroo的GMV分别为48亿港元和29亿港元,占餐饮大盘8%。2021年香港总人口为740万人,其中外卖的潜在用户为400万左右(16-60岁人口中的网民)。两个平台的月活用户分别为100万和70万,去重后总共为130万左右。目前,Foodpanda和Deliveroo双平台的餐饮外卖总订单量为4500万单/年,相当于日均12.3万单,这个日订单量规模仅能与北上广中某些城市站点持平。
在美团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美团CEO王兴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表示,对香港市场积极探索的同时也会保持审慎投入,因此这部分业务对公司盈利表现的影响十分有限。
据一位KeeTa员工透露,美团在香港的投入上抠得比较细,不该花的钱一律不花,在用户补贴上都有明确的ROI,完全没有早年内地移动互联网领域大规模烧钱的感觉。“美团在香港都没有设置独立办公室,仅在WeWork租了一些工位。”
对于未来的出海战略,界面新闻从美团内部了解到,目前美团管理层比较明确的计划主要针对下一步如何在香港市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至于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出海计划,以及要出海的国家和地区,内部还没有明确定论。
而据36氪报道,今年5月,美团战投海外部负责人朱文倩连同美团CEO王兴、美团到家事业群总裁王莆中等多位核心高层曾到访中东,考察了当地的营商政策和竞争环境,并考虑将首个试点城市落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但随后这一动作被搁置。
一位美团内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外卖是一个运营很重的业务,美团内部对于出海计划还需要充分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