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岱
一提起吃火锅,就会想到每年吃一次的鱼火锅,想起与我一起一年吃一次鱼火锅的人。这个人已不在这个世界,但在我们这座上千万人的城市,还是有很多人记得他。
这个人就是岛城著名散打教练曹茂恩。曹茂恩先生热爱武术散打,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武术散打事业,一生致力于武术散打的教学、推广,桃李满天下,培养出世界冠军、全国冠军数十名,在世界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奖杯的学生更是不计其数。
曹茂恩先生生得一部络腮胡须,浓眉大眼,黑脸庞,虎背熊腰,看上去非常强悍。其实,他内心非常慈悲、柔软,甚至很文艺,所以对练了点花拳绣腿又喜欢舞文弄墨的我,格外偏爱,常常约我去武馆喝茶聊天。他的书法很有味道,文章也写得优美流畅,很有个性,说有个性就是简练、利落,像打拳的人的风格。
曹茂恩先生虽是武林中人、江湖中人,却很少江湖气,他滴酒不沾,也很少赶场子赴宴。我与他相识多年,每年差不多就吃一两顿饭,近十年来,每年就吃一次鱼火锅,在他开的精英武馆东侧的一家鱼火锅店吃,每一次也都是年末,人不多,四五位,一人一个电火锅,围桌而坐,别的菜不点,只吃深海鱼片。那种鱼片薄如蝉翼,一片片摆在洁白的盘子里,不仔细看,看不出盘子里有鱼肉。每次吃之前,我都会看着盘子里的鱼片发呆,因为高度近视,我需仔细辨认才能看清楚紧贴在盘子里的一层层薄薄的像透明的纸一样的鱼片。
曹老师提醒:锅开了,可以吃了。
我小心翼翼夹一片薄鱼片放入锅里。
曹老师又提醒:可以吃了,别煮大了。
我夹出鱼片,熟透了的鱼片薄薄的泛着白,像一张微卷的薄纸,入口又鲜又嫩,不及细嚼,早已酥化,回味绵绵。
我是严重痛风患者,平时鱼都很少吃,更别提吃鱼火锅了,但在这里往往就忘记了痛风,吃了一盘又一盘。我们边吃边聊,曹老师会很隆重地介绍一起吃鱼火锅的每一位,他的徒弟一般都是在外地上学或工作的,假期回来看望师傅。有位徒弟是个皮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他父母离异,孩子判给了父亲,父亲顾不上孩子,孩子便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常在外面惹祸。曹老师收留了他,让他住在武馆,学练散打。孩子很能吃苦,多次参加比赛获得名次。孩子高中毕业,曹老师便根据孩子在全国比赛取得的成绩,帮孩子联系高校,特招录取孩子上了大学体育系。这样的孩子,曹老师门下不在少数。如今他们都已毕业,有的在学校当了老师,有的在武校、武馆当教练,有的自己当了老板,也有的在大企业做了白领……
世人大多只知道曹茂恩教练的勇猛强悍,而不知道他的剑胆琴心和慈悲的热心肠。
很多人似乎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曹茂恩先生的使命就是弘扬一种勇敢者的运动和勇仁的精神,他的使命完成了,或者他有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接力他使命的人,他便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精神、他的事业传承了下来,并且在发扬光大。
又到了吃火锅的季节,我又想去痛痛快快吃一顿鱼火锅,只是还有谁来相伴呢?
庆,一座以火锅而闻名遐迩的城市,火锅早已深深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符号与记忆。即便是在最为炎热的夏天,那些火锅店内依然是人头攒动,热气腾腾,丝毫没有被高温所阻挡的迹象。
当你踏入火锅店的那一瞬间,一股浓郁而醇厚的麻辣香气便如潮水般汹涌袭来,瞬间将你的食欲撩拨到极致。找一个舒适的空位安然坐下,目光随即被那红彤彤翻滚着的锅底所吸引。那一锅鲜艳似火的汤底,辣椒如跳跃的火焰,花椒似调皮的精灵,随着热浪欢快地舞动着,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即将开启的美味之旅。
接着,便是点上一桌琳琅满目的食材。那鲜嫩欲滴的牛肉,纹理分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毛肚,大片大片地铺陈开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鸭肠,细长而富有弹性,等待着在锅中展现它的美妙身姿;鸭血,如红宝石般艳丽,蕴含着无尽的神秘;还有那各种各样的蔬菜,或翠绿、或鲜嫩,每一样都闪烁着诱人的光泽,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它们送入锅中。
待锅底热烈地烧开,一场与美食的激情邂逅就此拉开帷幕。先夹起一片毛肚,按照老重庆人传承下来的“七上八下”的独特口诀,在锅中轻轻涮动。短短几秒钟,毛肚便已微微卷曲,呈现出恰到好处的熟度。迅速地蘸上精心调制的油碟,放入口中,那脆嫩的口感与麻辣的味道激烈碰撞、交融,如同一场盛大的味觉交响乐在舌尖上轰然奏响。毛肚的爽脆与火锅底料的浓郁完美结合,每一个味蕾都在欢呼雀跃,让人欲罢不能,一口接着一口,根本停不下来。
然后是鸭肠,长长的鸭肠在锅中轻快地游弋片刻,很快变得卷曲而富有弹性。咬上一口,“咯吱咯吱”的声响在口腔中奏起欢快的旋律,鲜美的滋味如潺潺溪流般在口腔中流淌开来。那嫩牛肉则又是另一种极致的享受,鲜嫩多汁的牛肉在火锅中充分吸收了麻辣的精华,放入口中,香辣过瘾的感觉瞬间传遍全身,让人直呼痛快,仿佛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被这股热辣所激活。
鸭血也是这场盛宴中不可或缺的经典食材。滑嫩的鸭血放入锅中,不一会儿便已煮熟,捞起时颤颤巍巍,入口即化,那细腻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仿佛是一场温柔的轻抚。当然,还有各种蔬菜,它们在火锅中煮过后,染上了麻辣的味道,为这场盛宴增添了一份清爽与别样的风味。
夏天吃重庆火锅,绝不仅仅只是对美食的单纯享受,更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在这炎热的天气里,一边尽情品尝着热辣辣的火锅,一边任由汗水肆意流淌,仿佛身体内的所有疲惫与毒素都随着汗水一同排出体外。尽管气温高得让人有些难耐,但火锅带来的热情与欢乐却让人全然忘却了炎热,只沉浸在这美食营造的欢乐世界里。
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大快朵颐地品尝着火锅,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和温暖话语在火锅店内此起彼伏地回荡。大家共同分享着美食带来的快乐,也在这过程中增进着彼此之间的感情。火锅就像是一条坚韧的纽带,将人们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人们在这个夏天更加亲密无间。
当酒足饭饱后,走出店门,夏日的晚风吹拂在脸上,带来一丝凉爽惬意的感觉。虽然身上还残留着火锅那浓郁的味道,但内心却被满足和愉悦所填满。这就是重庆火锅的独特魅力,无论季节如何变换,无论天气多么极端,它都能给人们带来最纯粹、最热烈的快乐与满足。
庆母城渝中区,有一家火锅店承载着三代人的记忆和情感,那就是“山城赵二火锅”。这家火锅店,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一份对传统手艺的传承和坚守。
< class="pgc-img">>
回溯到80年代初,那时的重庆,人们的生活还不是那么富裕,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却非常深厚。一家小小的火锅店,承载着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对于生活的热爱。那个时候的火锅,用的是烧煤球的炉子,别有一番风味,使得吃火锅显得其乐无穷。蜂窝煤的普及,让火锅的燃料更加方便快捷,但那份独特的情感,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 class="pgc-img">>
那个年代吃一顿火锅,实为难得。人们围坐在炉子旁,品尝着美味的火锅,分享着生活的喜怒哀乐。记忆中的老虎灶,那都是永恒的回忆。重庆火锅是年代时光延伸,巴渝人们心中的一份情感。
< class="pgc-img">>
随着时间推移,火锅的调料也在不断变化。最早是吃生菜油,逐渐演变为麻油。这些调料的更换,不仅反映出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也体现出时代的变迁。“大阳沟水产市场”的繁荣,助力重庆火锅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class="pgc-img">>
进入90年代,随着城市的发展,火锅店的规模也逐渐扩大。“赵二火锅”创始人申宗慧,将店铺交给了次子赵珍栓打理。他们购买了一栋楼房用于经营,尽管从未正式使用招牌,但顾客们习惯性地称呼这家火锅店为“赵二火锅”。一个普通的店招牌,承载着情感的寄托和手艺的传承。
< class="pgc-img">>
如今,“山城赵二火锅”已经成为重庆火锅,极具代表的老火锅馆。赵涛,从小就在这家火锅店里潜心学习,继承了婆婆和二爸的火锅制作技艺。他用心传承,坚持手工炒料,他将老店搬到白象街,将这份美味带给了更多的顾客。地方美味火锅,是一份地标,是文化的交流,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 class="pgc-img">>
在重庆这座美食之都,“山城赵二火锅”已经成为了传统与匠人精神的象征。在翻滚的红汤里,我们仿佛听到了美食在岁月中流转的旋律。无论是对于美食的执着与热爱,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珍爱与尊重,“山城赵二火锅”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重庆火锅文化的窗口。这份美食与情感的交织,“赵二”永远是重庆上半城、下半城的一份经典延续。
< class="pgc-img">>
重庆人的情感老店 母城的时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