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军”排队
所谓的“网红店”可能涉及犯罪
还记得去年11月起长达1个月的时间一家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店大排长队吗?
吃瓜群众以为
又来了个“网红”店
明眼人看出这里每天雇佣100人在奶茶店前扮演消费者虚假排队
上海两位女记者
混入“托”中卧底发现
该奶茶店长期雇“托”充场
制造虚假流水
以此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网红品牌
其目的竟是
▽
骗取加盟费
近日该案侦破
涉案金额竟高达
▽
7亿余元!
近日,上海警方在河北、广东等地公安机关的大力协助下,成功侦破上海首例以虚假品牌奶茶招商网站吸引加盟商、虚构履约能力骗取加盟费的“套路加盟”合同诈骗案,抓获金某、王某等90余名犯罪嫌疑人,捣毁多个虚假招商网站,查获大量虚假授权文书、合同文书、话术清单、贴牌奶茶等涉案物品,涉案金额7亿余元。(此前报道)
目前,在某点评网上
搜索“茶芝兰 人民广场店”
显示是“暂停营业”
最新留言也停留在了4月1日
“我没有靠经营赚钱的能力
主要靠加盟赚钱”
到案后
“茶芝兰”负责人王某某向警方坦陈
2020年年末
王某某在人民广场某商业街
开设“茶芝兰”品牌店
长期雇“托”充场面,并制造虚假流水
以此打造了一个虚假的网红品牌
并进行对外招商
兼职者轮流被安排去排队购买奶茶
在招商过程中
“茶芝兰”招商顾问
将这个品牌吹得天花乱坠
招商顾问:
每家店的营业数据都没有低于1万元的,人民广场这家店,一天的营业数据都在1.3万元到1.5万元”
为了维持虚假繁荣
“茶芝兰”长期在各大兼职群中
招聘“演员”
门店热闹的排队景象都是演出来的
连负责雇人的“黄牛”都知道
“排队”4小时后,总算领到了40元“工资”
“茶芝兰”的经营状况一般
每天聚集这么多人
只是为了拍视频
摆拍持续了将近30分钟
在王某某的诱导下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
数百名加盟者缴纳“茶芝兰”的加盟费
然而等待他们的
只有迟迟不进行的店铺选址
完全不专业的培训指导
和近乎为零的后续运营服务
2020年5月,市民王先生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某知名品牌奶茶招商加盟的广告后,萌生了加盟创业的想法。进入网站留下联系方式后不久,客服人员便主动来电,为王先生详细介绍了管理方式和盈利前景。
但几番洽谈后,客服又以该品牌奶茶加盟名额已满为由,转而向王先生推荐了一个名为“茶芝兰”的奶茶品牌。客服称,“茶芝兰”是与名牌奶茶同属一个集团的第三代品牌,并邀请王先生前往公司实地考察。
在公司,招商经理张某热情地接待了王先生,向其出示了奶茶品牌的招商授权书,同时展示了“茶芝兰”品牌奶茶的宣传视频。张某向王先生承诺,加盟后公司会统一安排选址筹建,配发生产设备,供应产品原料,并提供培训指导、技术支撑、运营管理、广告宣传等全方位配套服务,王先生只要加盟就能轻松盈利。很快,王先生便与公司签订协议,并支付了10万元加盟费。
加盟之后,公司承诺的“全方位配套服务”并未兑现,张经理也不知所终。
王先生的店铺生意惨淡,仅仅开张3个月就面临关停的窘境。气愤的王先生找到公司讨要说法,公司却以王先生经营不善为由,对其诉求置之不理。
在调查过程中,上海警方发现
加盟商缴纳给王某某的加盟费
会与河北省秦皇岛市某团伙二八分成
这个团伙经营着大量
类似“茶芝兰”的虚假网红品牌
“茶芝兰”只是这个团伙50多个“马甲”之一
为了骗取加盟商信任
该犯罪团伙设下了重重陷阱
他们通过搭建知名餐饮品牌的假冒网站
让许多有加盟知名奶茶品牌意愿的人
陷入他们精心营造的陷阱之中
在加盟商实地考察环节
该团伙还通过伪造品牌授权文书
雇“托”排队充场、伪造店铺营业额等方式
营造出该品牌生意火爆的假象
进一步给加盟商洗脑
“就连奶茶都是假的
他们给加盟商试喝的奶茶
其实是从知名品牌购买外卖后灌装的”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四支队民警宋怡钦说
而在加盟商交纳加盟费用后
犯罪团伙则通过拖延门店选址时间、
翻看地图随机选址、抬高装修采购报价、
供应原料以次充好等方式消极履约
直接导致大量加盟店经营惨淡甚至关门停业
有的加盟店每月营业额仅有几千元
远不足以冲抵运营成本
为逃避追责
犯罪团伙还频繁更换公司、品牌和收款账户
据统计,在全国范围内
共计有数千名加盟商受害
涉案金额7亿余元
目前,90余名犯罪嫌疑人
因涉嫌合同诈骗罪
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警方提示
广大市民在投资加盟时应审慎考察合同标的的真实性、加盟品牌的盈利能力和对方的履约能力,切勿轻信不法分子低投入、高回报的谎言。若发现此类情况,请及时前往公安机关报案。
来源:上观新闻
曾经草莓麻薯的味道只能留在我的记忆里,从此再也没有一家奶茶店像你。”最近的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发帖,怀念自己曾经喜爱但逐渐消失的奶茶。
说的便是新茶饮品牌“伏小桃”。这个巅峰时期全国拥有二三百家门店、曾被称为“排队王”的网红奶茶,如今只剩下不到30家在营业。
初代网红奶茶们,仿佛逐渐变成火热的新茶饮赛道里褪色的故事。前有“1点点奶茶在一点点消失”的讨论,后有诸多曾经火热的奶茶品牌步步关店的现实,新茶饮市场真的走到了洗牌的时候?
“消失”的伏小桃
原木色的桌椅、造型简洁的设计、淡雅唯美的风格搭建起“花月诗酒茶”的品牌立意,伏小桃的招牌产品也多是清新可爱风格的奶茶,棉花糖奶油顶、颜色鲜艳的草莓、粉嫩的饮品和名字,都曾是社交平台上热门的打卡拍照标配。
比起“伏小桃”,消费者或许对“伏见桃山”这个原名更熟悉,但在最初,伏小桃是以“汴京茶寮”这个名字起家的,第一家门店于2017年在南京开业。然而随着一系列日式元素争议和风波的出现,屡次更名后的伏小桃业绩逐渐下滑。
有数据统计,伏小桃巅峰时期曾在国内开出近300家门店,估值一度达到2亿元。但目前在“伏小桃点单”小程序里,全国仅可以看到29家门店,其中还有3家显示“已休息”。
2021年左右,伏小桃也曾来到北京,但目前均已显示歇业关闭。中新财经记者联系到曾经北京三里屯门店的店长,他表示撤店是公司的决策,自己对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记者同时联系到山东曾经一家伏小桃门店的加盟商,她是在“伏见桃山”时期加盟了该品牌,但在2022年就已经关店。在她看来,伏小桃前后换了三个名字,对店里的生意影响很大。
“加盟的时候我是觉得店里的装修和产品都很有特色,刚开业时生意也确实不错。但改名之后流水大不如前了,最后阶段每个月都卖不到1000杯,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一天都有1000多杯。”该加盟商表示,自己租的门店房租很贵,于是和商场的合约到期后就没有再续了。
“现在奶茶店太多了,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路线,一茬茬开再一茬茬倒闭。可能最后都免不了会这样,开时间久了就容易慢慢垮掉。”她认为。
“他们家的奶茶很浓厚,小料也很特别,麻薯的味道和其他家的都不一样,草莓酱也是用真草莓熬出来再加上手捣新鲜草莓,所以价位比较高但利润其实不算大。”小野(化名)曾经在伏小桃兼职过一段时间,回忆起这个牌子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料非常足。“但现在的风向是清淡的奶茶,餐饮行业总是这样,流行什么很难说。”
奶茶店为何频频闭店
在新茶饮竞争如火如荼的当下,一批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奶茶品牌已亮起了濒危的信号灯。
以原材料为衡量标准,业内大致将奶茶行业分成三个发展阶段:一代茶饮是以植脂末冲调为主的1.0“粉末时代”,二代茶饮是有鲜奶、果茶出现的2.0“街头时代”,三代茶饮则是以原叶茶底+鲜奶、鲜果为主的3.0“新式茶饮阶段”。
不久前,“感觉1点点慢慢退出奶茶界了”的话题登上热搜,这一曾在2017年前后红极一时老网红品牌,在多地出现闭店情况。虽前有忠实粉丝开启“1点点保卫战”,后有品牌官方辟谣称没有倒闭,但在近几年里,1点点关店近千家、生意受到其他品牌冲击却也是事实。
类似的,CoCo都可、贡茶、快乐柠檬等老一波植脂末冲调品牌纷纷面临冲击,奶油顶、纯牛奶、小料少、讲究原叶茶底的“鲜奶茶”获得追捧,新网红也开始与老品牌分庭抗礼。
但这些新晋奶茶品牌也并非没有烦恼。传媒从业者吴先生2023年夏天刚刚投资了一家近两年新火起来的新茶饮品牌。但从开业到现在,收益一直没有想象中好。
“在北京开店房租首先是个大问题,但想做这些新品牌的加盟,除了房租还得做好先投进去100万元以上的准备。”吴先生透露,门店对面积和装修都有要求,装修费用就需要30-40万元,稳定下来后按照每月营业额50万元计算,实收40万元,因为原料房租和人工成本都很高,纯利润能在6-10万元就很不错了,回本周期需要半年到一年半。
2021年就已开了一家二代茶饮店的曲女士同样也在发愁。“最近公司正要求加盟商翻新最新版本的装修风格,店里现在利润也就10%左右,再重新装修一次要花费十几万元,又需要十几个月才能回本。所以很多生意不好的店不愿翻新,干脆就趁机直接闭店了。”
新式茶饮走向何方
当然,回顾2023年的新茶饮市场,除了“初代网红”奶茶店黯然退场,也有部分品牌门店拓店迎来爆发式增长,多家头部品牌布局海外市场的好消息,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行业上一次迎来广泛瞩目,是在2024年开年之际,蜜雪冰城古茗同日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继2021年6月奈雪的茶登陆港交所后,“新茶饮第二股”的角逐日渐白热化。
距离喜茶、奈雪、茶百道等发起轰轰烈烈的降价策略,已过去一年多之久。这些头部品牌通过降低价格、开放加盟向下渗透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通过品牌联名营销来抓取眼球。
还有一类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品牌正在异军突起,比如广西的阿嬷手作、云南的霸王茶姬、西安的茶话弄、西藏的阿刁等,这些区域新势力通过深耕地域市场实现了精耕细作,成为新晋顶流。
不难看出,伴随着消费趋势的不断变化,奶茶品牌的差异化竞争越来越重要。业内专家认为,2024年的新茶饮赛道竞争依然激烈,千亿规模市场前景广阔,或迎新一轮发展机遇。下一步,需在拓宽创新品类、优化供应链体系,引入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发力。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趋向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更加关注原材料的健康程度与真实性,品牌的新产品开发思路要围绕‘健康’‘养生’等关键词展开。”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研究部主任田利源说。
品牌来来去去,但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还是频频有人在奶茶店驻足。你手中握着的奶茶,还是记忆中熟悉的那杯吗?(左宇坤)
月16日,央视财经报道“网红奶茶花1个亿打假7000家山寨店”,受到多方关注,一度冲上热搜第一。
2月17日,报道中提到的奶茶品牌“鹿角巷”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表示“对商标注册细则不详,让假店钻了法律空档”,对此深表歉意。
赵羽喜欢喝奶茶,同时梦想开一家自己的奶茶店。2018年9月的一天,她点击了一个品牌加盟的弹窗,留下了联系方式,立刻有客服人员联系她。随后,赵羽先是交了30多万元的加盟费,然后又投资了60多万元,开了一家奶茶店。但奶茶的口味却被很多顾客质疑。
某奶茶加盟店店主 赵羽:好多粉丝来了之后在店里喝,会问口味怎么不一样呢?很多粉丝就不再来了。每天都是在煎熬当中边赔钱边做,当时房租每月28000元,再加上水电费每月大概是4000元,一直坚持到2019年12月份,大概赔了得有一百三四十万元。
开店一年多后,赵羽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某奶茶加盟店店主 赵羽:在2019年12月底收到了这个电话,他说您开的是一家假店,我当时都懵了,怎么可能是假店?受骗的加盟商还有很多,当时有7000多家跟我一样被骗的。后来正规品牌方把我叫到了公司,首先有商标注册证,等我尝了产品以后我才确定这才是真的。
随后,赵羽更换了设备和原材料,店铺的经营也扭亏为盈。
这家茶饮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7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品牌方在当年的9月份开始申请注册餐饮服务类商标。在这期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远远大于正版店铺。
某奶茶品牌首席执行官 赵越超: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当取得商标以后,进行一个打假和拆除招牌的行动。经济成本的话,就达到了一个亿左右。
据了解,商标共有45大类,需要分类别进行注册和保护。这家茶饮品牌企业介绍,一开始,他们只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而忽略了第30类方便食品与第32类啤酒饮料的注册。在清理了7000多家山寨门店后,市场上却又出现了大量的山寨冲泡类奶茶。
某奶茶品牌法务部经理金文博:这些冲泡类的产品一般都在超市里面,维权的过程跟门店类其实是相似的。诉讼维权的时间周期基本上是在半年到一年之间。
业内专家表示,商标的注册与保护,直接关系到连锁品牌的健康发展。而大量假冒的山寨版品牌加盟,也需要仔细去辨别。
转自:央视财经
来源: 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