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的上海街头,一个温暖而又略带凉意的夜晚,发生了一段引人深思的小插曲。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心善的女士,她在归家的途中,偶遇了一位年迈的大爷,正费力地推着一车五彩斑斓的膨化米棒,在寒风中坚守着他的小生意。
< class="pgc-img">>女士的目光被这份不易所触动,心中涌起一股想要帮助大爷的冲动。她缓缓走近,决定用自己的行动为大爷带来一丝温暖和支持。然而,这份善意的初衷,却意外地引出了一场关于价格与诚实的微妙较量。
< class="pgc-img">>大爷见有顾客上门,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他并未直接提及价格,而是迅速地将一袋米棒放上秤盘。当大爷报出“96元”这一数字时,女士的惊讶之情溢于言表。她难以置信,这样一袋看似普通的膨化米棒,竟然要价如此之高。她礼貌地询问是否听错,大爷却坚定地重复了价格,没有丝毫的动摇。
< class="pgc-img">>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高价,女士的心中不禁泛起了涟漪。她开始质疑,自己的善意是否正在被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所利用。然而,出于礼貌和不想让大爷感到难堪,她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选择了继续沟通。
< class="pgc-img">>在几番讨价还价之后,大爷似乎感受到了女士的犹豫,于是主动降低了价格,从最初的96元一路降到77元,最后甚至给出了21元的“优惠价”。女士虽然心有不甘,但考虑到大爷的辛苦和寒冷中的坚持,最终还是决定以这个价格购买了这袋米棒。
然而,在回家的路上,女士的心情却难以平复。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因为一时的同情心而失去了判断力?这袋米棒的真实价值究竟是多少?她打开手机,浏览起相关的购物信息,发现同样的产品在其他地方售价远低于大爷的报价。
女士将这段经历分享到了社交媒体上,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并对大爷的行为表示了质疑。有人指出,这种利用消费者同情心进行高价销售的行为,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也败坏了社会的风气。
在反思与讨论中,女士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善良是一种美德,但善良也需要有底线和原则。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警惕,学会用智慧和勇气去守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
这次经历虽然让女士感到有些失落和无奈,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坚守内心的善良和正义,就一定能够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华社香港8月31日电 题:“神技”赢得满堂彩——“内地奥运健儿展风采”活动在港受热捧
新华社记者谢妞、褚萌萌
巴黎奥运会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访港进入第三天行程,备受瞩目的“内地奥运健儿展风采”运动项目示范活动31日上午分别在伊利沙伯体育馆和维多利亚公园游泳池举行。深受香港市民喜爱的运动员们轮番登场,“花式”各展所长。
一大早,伊利沙伯体育馆外观众已排起数十米的长队,有市民自制运动员的应援手幅和纪念卡片,表达对偶像的支持。“从抢到票开始就特别兴奋,今天早上5点已经到场馆附近了,非常期待见到奥运健儿们。”香港市民李小姐说。
9时30分,场馆内欢声雷动,包括乒乓球运动员马龙、羽毛球运动员陈清晨在内的20多名运动员和4名教练员手持鲜花入场,在观众的欢呼中绕场致意。
8月30日,内地奥运健儿代表团成员入场时向观众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表演开始,巴黎奥运会体操男子吊环冠军刘洋、体操男子双杠冠军邹敬园率先亮相,展示经典动作并与中国香港队体操运动员互动。刘洋鼓励年轻运动员:“体操训练是一条漫长的路,日复一日,坚持格外重要。”
国羽“凡晨”组合(陈清晨/贾一凡)与“雅思”组合(黄雅琼/郑思维)上场时,现场不少观众自发举起应援手幅,热情满满。
从高球互打,到封网防守,两对组合的默契表现赢得观众阵阵赞叹,这也让球员在场上更加兴奋。在比赛中配合默契的秘诀是什么?黄雅琼给出了答案:“除了场上的努力外,场下多沟通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更加默契。”
8月31日,羽毛球选手贾一凡(左一)/陈清晨(右二)与中国香港选手进行羽毛球表演赛。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马龙、樊振东和王楚钦的出场则直接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樊振东和王楚钦使用迷你球拍对战中国香港队的黄镇廷和杜凯琹,双方进行多回合对拉,现场观众不时喊出“乒乒乓乓,天下无双”的口号为运动员们加油。随后,马龙在与黄镇廷单打中直接开启“炫技模式”,数度表演后手击球,引得现场观众喝彩连连。
“再次来到香港感到非常亲切,很开心见到越来越多人喜欢乒乓球,希望大家都能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马龙说。
8月31日,乒乓球选手马龙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在维多利亚公园游泳池,来自游泳、跳水等国家队的运动员也在一展身手。
在中国游泳队的示范环节,一场激烈的6人接力比赛在“冠军队”和“金牌队”之间展开,每队包含1名现场观众、5名内地或香港运动员。被选中的“幸运”观众在岸边用双臂以自由泳的泳姿在模拟器上“游”出第一棒,然后分别“交接”给水中的运动员们。
8月31日,游泳选手潘展乐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中国游泳队的运动员们特意运用了非主攻的泳姿,潘展乐游了蛙泳,徐嘉余游了自由泳。在观众的加油声中,潘展乐、徐嘉余、孙佳俊等人组成的“冠军队”后来居上获胜。
中国花样游泳队的奥运冠军们带来了充满古韵的《象王行》表演,将东方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最后以一个腿部组成的甲骨文文字图形收尾。这场表演不仅为香港观众们展示了队伍在巴黎奥运会决赛中得到高分的托举等精彩动作,而且伴着古色古香的国风歌曲,让大家领略了中华文化之美。
8月31日,花样游泳队选手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中国跳水“梦之队”的跳水示范为全场带来一个小高潮。全红婵在10米台再现备受香港市民期待的“水花消失术”。值得一提的是,“梦之队”还为香港观众们“设计”了一些特别的表演,10名运动员从5米台以不同姿势鱼贯入水,最后一人还特意摆成一个“大”字入水,溅起大大的水花,引得观众笑声连连。
“很开心能够以这样有趣的、互动性强的方式向香港市民展示我们的项目。”陈艺文说。
8月31日,观众观看活动。新华社记者 卢炳辉 摄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运动健儿们不遗余力地向香港市民展示竞技绝活,看台上观众们通过热情的加油声和运动员们互动,把香港的奥运热情再次推向高潮。
“看到运动员们现场切磋技艺比电视上更加震撼,自己也被运动员身上积极努力、健康快乐的活力感染,希望我也能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60多岁的香港市民罗女士说。
内地奥运健儿此行以朝气蓬勃的形象圈粉无数,展示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散场后,许多市民手持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合影留念。
“今天非常值得,内地运动健儿访港不仅做了精彩示范表演,也鼓舞了有着运动员梦想的人,期待未来能在国际赛场上看到更多优秀的中国运动员发光。”香港市民刘先生说。
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2019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2023年,他们践行“四力”,从“一带一路”的重点工程到沿着长江、黄河、长城进行深度调研;从巴以冲突的现场到进入刚刚发生政变的非洲国家;从北极圈里“冰上丝绸之路”的重点项目到大湾区热火朝天的基建工程;从神舟飞船的发射、回收到“中国天眼”的成果爆发和运行维护;从京津冀严重水害到积石山地震灾区的生命救援;从世锦赛、亚运会、大运会的国际赛场到“村超”、“村BA”这样的乡土赛事;从接力守护烈士英灵半个多世纪的父与子到为残障儿童免费送教上门的乡村教师父女……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记录历史。
从2024年1月1日起,“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2023年的精品力作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的作品和讲述,能带给您希望与力量。
2023年,我在新华社欧洲总分社任摄影记者的工作进入了第五年。这一年,欧洲经济民生在疫情后缓缓恢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世界局势发生着变革,欧洲地缘政治也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展现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国际新闻采访现场更加注重用镜头聚焦“中国故事”、展现“中国视角”。
每年1月份的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备受欧洲民众瞩目。与往年不同,2023年的布鲁塞尔车展上,来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扎堆亮相,成为车展上亮丽的风景线。一些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新品发布会甚至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这代表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逐渐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认可。因此在车展现场,我怀着自豪的心情,拍摄了很多“老外”围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饶有兴趣地观看、评测的照片。或许不远的未来,更多、更好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进入欧洲市场,走向世界。
↑2023年1月13日,人们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媒体开放日上参观比亚迪汉电动汽车。
尽管2月份的欧洲大地尚处寒冷的冬天,但匈塞铁路匈牙利段的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来自匈中两国的建设者为了共同的目标孜孜不倦地忙碌着。
匈塞铁路连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是“一带一路”重点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为了报道好这项惠及中欧人民的工程,我出差匈牙利与当地外籍同事一同开展融媒体报道。采访中,我们结识了中文流利的中铁匈塞铁路电气化局分部行政办公室的副主任鲍尔陶、每天通勤320公里的中铁上海局匈塞项目总施工经理翁布鲁施·陶马什和带领团队历经十个月形成《匈塞铁路项目环境评估报告》的中铁匈塞铁路中铁九局项目分部的总工程师陈仲亮。
我与同事被这些匈塞铁路“建设者”的故事深深打动着。采访过程中,我们奔赴了项目的多个施工现场,用详实的文字、丰富的视频、近距离的图片记录下了这些建设者们的故事,希望能够让读者了解他们曾经付出过的努力与项目建设的不易。
↑2023年2月22日,在匈牙利索包德萨拉什,翁布鲁施·陶马什(左一)在匈塞铁路匈牙利段工地与同事交流。
随着疫情的缓解,中国文化更多地走向世界,无论是聚精会神研究中国青瓷的外国观众,还是挥舞旗帜为熊猫送行的荷兰儿童,更多的欧洲民众表现出了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与中国文化的深厚情缘。比利时著名的天堂动物园园长、设计北京冬奥会大跳台的比利时建筑设计师,都讲述了他们与中国的故事,现场观众听得眼神放光,仔细做笔记,我力争用镜头捕捉他们与中国之间细腻的情怀。
↑2023年4月3日,参观者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听瓷语 观世界——宋韵龙泉青瓷展”上观赏瓷器。
↑2023年9月27日,儿童在荷兰雷嫩的欧维汉兹动物园参加仪式,为大熊猫“梵星”送行。27日上午,荷兰中部小城雷嫩的欧维汉兹动物园为“梵星”举办隆重的欢送仪式。大熊猫“梵星”27日启程返回中国,数百名荷兰民众依依不舍,挥手告别。
↑2023年7月1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观众在“艺术中的中国故事——中欧艺术交流与对话”活动中聆听中国文化故事。
随着俄乌冲突的持续,欧洲的地缘政治悄然发生着变化。芬兰、瑞典加入北约的进展是世界媒体聚焦的主题。
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结束了其中立国的历史,这是世界大变革格局中的一个缩影。那一天,春寒料峭,北约组织在其比利时布鲁塞尔总部为芬兰“入约”举行升旗仪式。在媒体人群中,我站在旗杆的旁边,拍摄了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发言的照片。最初,我对拍摄角度不满意,照片中,部分画面遭到了旗杆的遮挡,但一位资深编辑给出了一种解读让我颇受震撼:“生硬的旗杆隔开了画面,正如这个世界,被深深地割裂了”。地缘政治的改变,影响有多远,可能只有时间才能告诉人们答案。
↑2023年4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芬兰总统尼尼斯托在芬兰加入北约仪式上发言。
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每一次有关军事的新闻报道似乎都有所寓意。7月21日比利时举行阅兵式庆祝国庆日,我照例在官方安排的摄影位置上拍摄既定动作。但当我拍摄数架美制F-16战机群呼啸着飞过城市上空时,一只飞鸟突然掠过取景器。飞鸟的“闯入”让我眼前一亮,我随即按下快门。照片中,这只飞鸟与“战隼”相对而飞,形成了对立的戏剧性画面,为这次平淡的采访拍摄增添了一抹趣味和隐喻。
↑2023年7月21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多架F-16战机参加国庆日阅兵式。
除政治、经济、文化类新闻外,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体育摄影也是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华社成为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IOPP)的一员以来,我一直注重用行动捍卫这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2023年虽然是体育小年,但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我还是参与拍摄了不少体育新闻,记录了不少精彩的瞬间。
比利时斯帕赛道是赛车界一条著名的赛道,这里的高速弯道——红河Eau Rouge弯道因气候多变、地势起伏而充满危险。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多次事故乃至悲剧。在2023年4月的国际汽联比利时斯帕6小时耐力赛上,我有机会在这里拍摄。比赛当天阴雨连连,赛道湿滑。刹那间,一辆保时捷赛车在高速出弯时失控,狠狠地撞到护栏上,发生了强烈的旋转和撞击;无独有偶,片刻之后,一辆被认为是夺冠热门的丰田赛车也发生了撞车事故,浓烟滚滚,令人揪心。得益于无比的专注度和相机的高速对焦、连拍功能,两个最重要的新闻瞬间被我稳稳拍下,它们也展现出赛车运动的凶险与刺激。
↑2023年4月28日,Project 1 - AO车队的美国车手海耶特驾驶保时捷911 RSR-19赛车在LMGTE AM组别排位赛中发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赛道外的防护墙。
↑2023年4月28日,丰田Gazoo Racing车队的新西兰车手哈特利驾驶丰田GR010 - Hybrid赛车在超级跑车组别排位赛中发生事故,高速撞上了赛道外的防护墙。
2023年,我随团队参加了两次大型体育赛事报道——8月的匈牙利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和9月底至10月初的比利时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在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现场,根据分工,我坚守着自己的拍摄位置,力求不放过任何面前的精彩瞬间。在高度的注意力下,我记录了荷兰人“摔丢”奖牌的关键瞬间,记录了短跑名将理查德森的激情四射,记录了中国铅球运动员巩立姣的“憨态可掬”,以及遥控相机视角下酷似雕塑的中国标枪运动员……
↑2023年8月19日,荷兰队第四棒选手博尔(右)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女混合4X400米接力决赛终点前摔倒掉棒,美国队第四棒选手霍尔莫斯冲向终点。美国队以3分08秒80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该项目新的世界纪录。
↑2023年8月26日,美国队最后一棒选手理查德森(右一)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接棒后冲刺。
↑2023年8月26日,中国选手巩立姣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决赛前与吉祥物一起热身。
↑2023年8月23日,中国选手刘诗颖在2023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标枪预赛中。
我的驻欧收官摄影报道——比利时安特卫普体操世锦赛同样充满故事性与戏剧性。
2013年,美国体操名将拜尔斯正是在安特卫普夺得了自己的首个世锦赛女子个人全能冠军。十年之后,历经体坛风云的跌宕起伏,她在自己“梦开始的地方”赢得个人第六枚世锦赛全能金牌,成为体操历史上在奥运会和世锦赛上得到奖牌最多的运动员。赛后的颁奖仪式上,拜尔斯泪珠夺眶而出,在黑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晶莹剔透。通过长焦镜头,我捕捉到了这个瞬间,成为当天体坛新闻的热点画面。首次参加世锦赛的中国“小花”邱祺缘令人欣喜,她在高低杠单项决赛中表现完美,摘得职业生涯首枚世锦赛金牌,为2024巴黎奥运会奠定了信心。我的镜头稳稳地跟着她,拍摄她比赛过程中的一举一动。完成动作后,她兴奋地与教练拥抱,情绪十分饱满,脸上充满胜利的喜悦。我在场边拥挤的记者夹缝中捕捉到了这个难得的瞬间,成为表现邱祺缘夺冠故事的关键画面。
↑2023年10月6日,冠军美国选手拜尔斯在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个人全能颁奖仪式上落泪。
↑2023年10月7日,冠军中国选手邱祺缘(右)在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女子高低杠决赛后与教练拥抱庆祝。
2023年10月,随着任期的结束,我在欧洲五年有余的摄影工作暂时画上一个句号。五年来,我收获满满,很荣幸能够连续在《我在现场》栏目上讲述我的欧洲故事,同时,我也希望未来能在更多新闻现场为读者带来更多精彩照片背后的故事。
郑焕松2023年其他摄影作品:
↑2023年3月19日,在比利时东部的小城斯塔沃洛,装扮成“白衣人”形象的表演者参加狂欢节游行。
↑2023年3月15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五十周年纪念公园,两只鹦鹉在树上栖息。
↑2023年4月18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名女子在樱花下遛狗。
↑2023年7月30日,红牛车队荷兰车手维斯塔潘在2023赛季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比利时大奖赛颁奖仪式上庆祝夺冠。
↑2023年10月2日,墨西哥选手保利娜·坎波斯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平衡木预赛中。
↑2023年10月7日,刘洋在比利时安特卫普举行的2023年体操世界锦标赛男子吊环决赛后庆祝夺冠。
策划:兰红光
统筹:武巍、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编辑:章磊、杨纯、金马梦妮、郝建伟
记者:郑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