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报道:美食作家王刚成长记——超千万粉丝背后是对梦想的坚持
还记得他吗?美食作家王刚!作为网络视频平台的美食烹饪达人之一,最近,他正在忙着录制《年饭》系列菜品的烹饪视频,希望给广大网友们呈现一部“年饭”烹饪大餐,也让大家能在准备年饭时能一显身手,亲手做出一桌有盐有味、美味可口的年饭。
拍摄现场
计划:
45天拍摄30道年菜,从2020年1月1日起,在各大视频平台上陆续推出
王刚提前腌制的鲤鱼
王刚做的扣肉
王刚做的肘子
12月19日下午1时许,王刚和他的三名助手从富顺县城驱车回到王刚的农村老家——富顺县兜山镇,在老房子里拍摄《年饭》系列菜品烹饪视频的年菜《腊鱼》和《鱼包韭菜》。王刚介绍,这两道菜,一道是贵州的特色、一道是水族的特色;地方不同、叫法和做法略有不同,但基本食材不变。
“之所以想做一个关于年饭的系列视频,主要原因还是希望给大家的春节增添一些热闹的气氛,让网友们通过烹饪视频也能感受到年味。”王刚称,他准备了30余道菜品组成《年饭》系列烹饪视频,以川菜为主,大部分都是大家熟知的一些菜品,比如:清炖狮子头、东坡肘子、绍兴醉鸡、水煮牛肉、粑粑肉......
为了让《年饭》系列视频更有年味,王刚一改之前在专业厨灶前的“硬核”说教风格,更多地回到农村老家,把老家的院坝、土灶作为拍摄场景,还邀请了四伯作为嘉宾,一边做菜一边聊天、一起品尝。王刚说,这样拍出来更有效果,看起来更温馨,才像过年。
王刚的四伯叫王伯修,现年61岁,是当地村民,平日以卖猪肉维持生计。王伯修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从2017年底开始偶尔客串侄儿王刚的烹饪视频。在视频里,王伯修操着一口地道的富顺话,其长相与电影里的“火云邪神”有点相似,很快也“出了名”。用他的话来说——“走在路上,有人主动打招呼,问我是不是网上视频里的四伯”、“卖猪肉的生意也因此好了很多”。
王刚的《年饭》系列从今年11月份开始构思,11月中旬进入拍摄,初步计划用45天时间拍摄30道年菜,然后从2020年1月1日起,在各大视频平台上陆续推出,直到除夕。
现状:
一年翻一番,粉丝已超2000万,已基本确定以富顺豆花为主题的餐饮店会在明年开张
王刚的粉丝数已达1054万
2018年12月中旬,红星新闻记者第一次采访王刚,当时统计的全网粉丝总数刚刚超过1000万。其中,粉丝653万,181部作品(不包括删除作品)的浏览量已经达到2.4亿次。如今,全网粉丝总数已经超过2000万,其中,1054万。截至目前发布的397部作品,全网浏览量超35亿次,单个视频《炒自己》的浏览量高达2000余万次。
这一年时间里,王刚除了坚持他们“硬核”烹饪视频拍摄,还进一步完善了他和哥哥王国春合作的电商平台,“生意还算不错,一直保持着平稳状态”。
王刚说,他梦想始终没变,依旧梦想有一家自己的餐饮店。为此,王刚还先后多次到珠海等地考察,思考项目、选择店址。现在,王刚已基本确定,梦想中的餐饮店应该会在明年选定并开张。他透露,餐饮店准备以富顺豆花为主题,通过自己本身固有的传播优势,既能完成个人开店的梦想,又能进一步扩大地方特产的知名度。
回应
只想踏踏实实做一名“网络厨师”,没想过炒作
王刚
此前,有一些网友对王刚在烹饪视频中涉及“娃娃鱼”、“兔子”菜品提出过质疑,王刚在采访中做出了回应。
王刚说,从开始至今,他的初衷就是想把烹饪视频做好,踏踏实实地做一名“网络厨师”,没有想过炒作、也拒绝炒作。因此,他愿意接受网友们提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后的视频拍摄过程中做出一些调整,在坚持个人风格的同时,尽可能满足绝大部分网友的需求。
关于美食作家王刚
王刚现年30岁,出生在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兜山镇。16岁到25岁之间,他先后在广东、湖南等地的四五十家餐馆打过工,不论工种,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2017年3月,王刚开始拍摄烹饪视频,并以“美食作家王刚”的网名发布到网上与人分享,从而逐步走红网络,被许多网友誉为“硬核美食”流派代表。不管是当网红,还是做电商,王刚始终认为,要坚持自我、坚持美食。他坦言,也许师出无门、也许手艺不精,但希望自己能坚持在厨师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 摄影报道
编辑 包程立
面新闻记者王越欣 李庆
3月18日,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榜样中国·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在四川眉山东坡区举行。此次活动中,眉州东坡集团董事长王刚获评“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
作为来自举办地眉山的企业家,20年前,王刚从老家眉山出发,在北京打拼站稳脚跟,打响“眉州东坡酒楼”这一知名川菜品牌,随后进军海外,实现“让全世界的嘴巴尝到川菜之香”的梦想。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餐饮行业遭受重创,眉州东坡更是损失惨重,一个月损失近亿元。在濒临绝境之地,王刚坚持不把一个员工推向社会,创新思路,开设战地食堂,积极自助自救,成为餐饮业复工复产的先进典范。
让“四川的泥巴”连着“世界的嘴巴”
眉山籍企业家让川菜走出国门
眉山,是千年大文豪苏东坡的故乡。苏东坡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肉……苏东坡发明的美食又无一不蕴含着家乡的风味。
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便是作为地地道道的眉山人。王刚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抗美援朝英雄。16岁时,王刚离开家乡,入京学习烹饪技艺,得到叶剑英元帅家厨甘国清大师真传。而学艺之路并不容易,王刚从最基础的洗碗择菜干起,一步步从一名厨师做到总厨、再到店长,也练就了一身过硬的烹饪技艺。
在学艺过程中,王刚也不忘对家乡美食的研究传承,对东坡饮食文化做了大量的整理、研制和创新工作,形成了一套以东坡文化为底蕴的四川眉州东坡川菜。
1996年4月,眉州东坡在北京注册成功,企业致力于弘扬东坡美食文化,塑造眉州东坡品牌。经过初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后,王刚还先后创建了“王家渡火锅”和“眉州小吃”。多品牌的协同发展,让眉州东坡在餐饮行业中抢占了有利位置,迅速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集团的发展,也让王刚开始思考如何将企业做大。企业要想做大,标准化是绕不开的。但在以往看来,标准化就意味着产品的口感相对手工来说不是那么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多年的学习摸索,王刚总结出了中式正餐的标准化,即模拟手工,国际生产,既保证了“妈妈的味道”,又符合国内国际的标准。
“标准化”的川菜制作让眉州东坡的“盘子”再度扩大,随即进军海外市场,在国外开设多家门店,让更多“世界的嘴巴”尝到了川菜之味。
到了2018年,眉州东坡集团已建立起设计农业、饭店管理、餐饮服务、食品加工及销售等川菜全产业链,年产值已达20多个亿。
面对疫情正面硬刚
成功自救绝处逢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各行各业都遭受重创。尤其是餐饮业,更是从高歌猛进瞬间跌入谷底,众多餐饮实体店关门歇业。
这年春节,对眉州东坡来说,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2019年,眉州东坡创造历年经营记录之最,春节期间,更是订餐的火热时期。原本打算“破纪录”过新年,谁料受疫情影响,眉州东坡损失严重,甚至面临濒临灭亡的境地。
据统计,从1月21日到30日,眉州东坡共接收退餐11144桌,损失金额在1700万元左右。加上值班员工的3倍工资,正常每月约5000万的员工工资、宿舍房租、食材成本等,眉州东坡一整月的损失近亿元。
面对如此绝境,王刚没有像其他餐饮店选择关店止损,反而正面硬刚。眉州东坡在全国有一百多门家店,除了因疫情防控需求等不可抗力因素被迫关店外,几乎全在开门营业。“就算再难,也绝不裁员,绝不将一位员工推向社会。”而王刚这样的做法,在其他人的某些角度看来,无异于“自杀”。但王刚认为,危机也是机遇。“宁愿战死,也绝不等死!”
为了自救,王刚和员工想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便包括开设平价菜站和外卖服务。为了应对春节期间的“订餐热”,各大门店都囤积了大量的新鲜食材。后来因为疫情,这些食材反而成为了负担。“我们的门店店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店内开设实体菜站。”王刚说,眉州东坡临时建立了“眉州东坡菜站”,将广受大家喜爱的大白菜、白萝卜、鸡蛋等食材摆在店内出售。
除了在线下搭建平价菜站外,眉州东坡还搭建了线上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鲜的蔬菜产品。同时,眉州东坡也启动了外卖送餐“无接触式”服务,让抗疫宅家的人也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
而在自救的同时,王刚还兼顾公益事业。疫情期间,王刚带队组成了一个专门的防控小组,为所有门店所在城市的一线抗疫的工作人员免费送餐。特别是位于湖北武汉、黄冈两地的5家门店,通过启动的集团四级应急预案,为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记者团等提供餐食,建立起战地食堂。
而这些措施,也让眉州东坡在疫情的特殊时期逐渐正常运转,减轻了疫情带来的损失,同时,也为眉州东坡再度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投资百亿回报家乡
让川菜产业走向全球
在取得成功后,王刚便回归家乡开始布局,并关心家乡川菜的发展。
2020年,11月16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第三届世界川菜大会在四川眉山举行之际,眉州东坡·世界川菜园项目也正式启动。
而世界川菜园项目正是王刚回报家乡,与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重点合项目。而该事件,在“榜样中国·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事件”。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主要建设川菜总部区、川菜研发中心、川味调味料和中央厨房工厂,21个地市州风味馆及14家百年老店等。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融合食材分拣加工、集中采购配送、教育培训体验、特色美食旅游等多业态,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态最丰富的川菜全产业链综合基地。
据了解,“眉州东坡·世界川菜园”位于眉山中心城区的门户,东至成昆铁路,西至成乐高速,南至眉州大道,北至眉山服务区,规划范围4909亩。世界川菜园将精心规划建设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川菜文创、教育培训、商业休闲五大业态和总部基地,涵盖15个引擎项目、24个重点项目、12个支撑系统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40亿元以上,年税收5亿元以上。
建成后的“眉州东坡·世界川菜园”将成为新时期眉山城市迎客厅,天府之国的美丽御花园、东坡故里的美食不夜城,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唯一”的世界川菜园。如今,该项目展示中心已经建成,预计4月将对外开放。
一盘川菜,一端连着世界的嘴巴,一端连着四川的泥巴。世界川菜园,正以东坡味道为代表的川菜产业走向全球。而作为川菜一脉的重要代言人,王刚也正让东坡味、川菜风成为“世界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是一个新年伊始,又是一段崭新征程。
2022年1月17日开始,四川正式进入两会时间,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都会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建议。
王刚
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眉州东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川菜产业委员会主席王刚带来两份提案《打造千亿级川菜产业新高地》《把眉山建设成中国川菜产业高水平人才高地》,均与推进乡村振兴有关。
如何建设中国川菜产业高水平人才高地?如何打造千亿级川菜产业新高地、夯实川菜产业基础、丰富川菜文化内涵、提升川菜品牌知名度、壮大川菜产业规模?
1月18日,作为近年川菜产业发展代表人物之一的王刚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两份提案里,王刚详细调研,有的放矢。他说,希望自己不负委员身份,做一个服务人民的川菜发展推广有心人。
谈变化
业态边界逐渐消失
正迎来新一轮的品牌更迭浪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1年第二季度,餐饮收入已经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来自四川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四川省实现餐饮收入2165.3亿元,同比增长50.8%,较2019年同期增长9.1%。
通过调研,王刚发现,2021年餐饮行业经历了疫情后的复苏,逐步恢复到稳步增长的态势。新的消费场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业态边界逐渐消失,餐饮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品牌更迭浪潮。传统认知中的正餐与快餐、中餐与西餐的界限正在逐渐消融,品类分化、融合趋势明显,餐饮企业呈现“正餐快餐化”“快餐小吃化”“小吃正餐化”的发展趋势变化。
在王刚看来,川菜一端连着世界的嘴巴,一端连着四川的泥巴。川菜作为四川对外开放的重要名片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要服务好世界的嘴巴,就必须要管好四川的泥巴。
王刚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打造全球泡(榨)菜出口基地”“川菜产业和竹产业基地”“打造川菜渝味等公共区域品牌”。同时,实施川菜传承与创新工程,振兴老字号川菜,发展绿色、智能餐饮,促进川派餐饮与商贸、文旅融合发展的远景目标,这为川菜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我提到连着四川的泥巴,其中之一就是夯实川菜产业基础,要提升种养殖水平。”王刚建议,结合全省五大经济区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帮助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建立100个以上稳定、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川菜种养殖示范基地,构建从田间到餐桌来源可追溯、成分可量化的川菜原辅料集采体系。同时,促进川菜工业化生产,优选100个以上地方老字号、名特小吃、经典川菜,通过科技技术研发,模拟手工国标生产,既保留传统味道,又能工业化生产,打造出品种新、附加值高、老少皆宜的拳头产品。
谈措施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持续、加速壮大川菜产业规模
谈及具体的举措,王刚列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比如把五大经济区的特色美食街区作为旅游景区来开发,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成都平原”“红色川东”“三州高山”“阳光攀西”等地标美食,强化区域公共品牌,大力宣传四川“官府菜”“东坡菜”“盐商菜”等特色美食和文化内涵;利用农场+短视频,打造个性化IP,生产高质量短视频内容,通过线上呈现,本地化引流,周边区域推送,形成精准流量,根据流量推出订单农业。
在王刚看来,推动川菜文化传承也非常重要。王刚说,建议每年建立20个以上的川菜人才培训示范基地,20个以上的川菜烹饪大师工作室,开展川菜文化和技艺的研究、传承、创新;同时,大力发展烹饪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支持民间力量创办烹饪职业技术学校,鼓励8~10所职高院校开办烹饪专业;每年培养1000名以上的职业厨师、职业经理人,加快形成与川菜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
此外,王刚还建议,依托“国际美食之都”金字招牌,打开成都都市圈全球化新菜单。
“加强与国内外行业机构、对外友好城市的合作,结合世界川菜大会、西博会、泡博会、糖酒会等举办各类美食交流推广活动,打造具有四川特色和国际影响的美食节庆品牌。持续打响龙泉桃花节、自贡灯会、广元女儿节、凉山火把节、光雾山红叶节等地方节庆美食品牌,适时举办川渝两地品牌美食活动。”王刚说,推动创建宽窄巷子、东坡水街、德阳文庙等美食地标,招引和培育品牌餐饮企业,优化街区餐饮业态布局,丰富街区业态,发展夜间经济也不可缺失,让来到四川的中外游客不虚此行,让世界看到川菜产业的巨大潜能和动能,让四川美食名扬天下。
王刚说:“省政府报告中的话语铿锵有力,作为一个致力于川菜发展和推广的从业者,这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相信川菜产业一定能进一步发挥独特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联动提升,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红星新闻记者 蒋麟 图据受访者
编辑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