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人们平时下馆子吃饭,就是图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带着轻松的心情吃上可口的饭菜。
不过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有家今年7月新开的餐厅“the LAZY HOUSE”,却号称是“日本服务态度最差的餐厅”。
如果白天营业时间前来消费,店里还蛮正常的。
服务员笑容满面为顾客送来饮品,轻轻地把饮品放在桌上,而且还很有礼貌:“不好意思让您久等了,谢谢!”
(白天是正常营业,服务员热情服务)
但是到了晚上,画风就变得大不一样了。
有位妹子进店时刚想拍视频,结果被老板拿着扩音喇叭催促:“视频就别拍了,快往店里走!”
(顾客从进店开始,就被老板催促)
还有3位妹子结伴而来,老板也是拿着扩音喇叭迎客:“好,3位傻瓜女子,快往店里走!”
没想到,妹子们不仅不生气,反而笑开了花。
(妹纸们很享受被怼)
不同的顾客前来,可能会“享受”到老板不同的吐槽。
接着,服务员过来催促顾客尽快入座,“快点吃完滚回去”,并把菜单直接拍在餐桌上。
当顾客想要点餐时,老板过来“泼冷水”:“不要以为你想啥时点,就能啥时点。”
好不容易服务员过来了,
当顾客准备报想点的菜名时,却遭服务员白眼:“说菜单上的序号!”
当顾客点了一份料理后,服务员又不耐烦了:“就这?”
(虽然戴着口罩,但服务员明显不耐烦)
顾客后来又点了些食物,服务员说道:“你让别人帮忙时应该说什么?”
这时,顾客瞬间领悟:“那就拜托啦!”
(服务员暗示顾客要有礼貌)
在等餐的过程中,另一位服务员看顾客闲着,居然让顾客帮忙擦旁边的桌子……
好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餐厅兼职了……
(服务员招呼闲着的顾客擦桌子)
服务员来上餐时,一改白天轻拿轻放的画风,直接把盘子、杯子重重地放在餐桌上,发出“咚咚”的响声。
甚至当顾客去买单时,夸奖店里的餐饮很美味,也被老板一顿怼:
“你小子给我闭嘴吧!快点滚回去!”
“你可以走了。反正付钱了,没你事了。”
好吧,这也算是有始有终,流程要走完……
(买单时也要被老板怼)
代入一下,如果是自己去这种餐厅吃饭,怕是分分钟就被气晕,忍不住要差评投诉。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主打“日本服务态度最差”的餐厅,居然一下子火了起来。
到了晚上营业时间,店里总是坐满了客人。
开业这几个月来,就没有顾客因此而生气吗?
对此,老板解释道:
“在进店消费前,我们会提前对顾客进行说明店里的主题就是‘服务态度差’。等到进店的那一刻,服务员就都‘变脸’了。”
(进店前提前告知)
“等到顾客吃完买单后,我们会再次‘变脸’,到店门口热情相送表示歉意,感谢大家的消费和支持。”
(最后时刻热情相送)
这么说的话,顾客是在知情的前提下,才会进店消费。
所以,目前还没出现被激怒的顾客。
一些顾客在接受采访时,居然纷纷给出好评:
“和其他店不一样,很有趣。”
“还挺新奇的,挺好。”
< class="pgc-img">>(顾客给出好评)
都说日本普通上班族工作压力大,
但看起来还是有日子过得非常不错的小年轻,所以才特地来店里感受被怼的滋味。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是想来看别人怎样被老板怼的。
店家为了能够吸引客流,选择不走寻常路,没想到居然真的成功了。
(店里坐满了客人)
对此,日本网友热议纷纷:
“这对店员来说,也很不容易吧!”
< class="pgc-img">>“这样似乎还挺有趣的,哈哈哈。”
< class="pgc-img">>“虽然是演的,但让顾客擦桌子什么的,会不会太过分了?”
< class="pgc-img">>“(光是看着,)都感觉要生气了!”
< class="pgc-img">>“买单后,服务员追到店门口向顾客表示歉意,好可爱!!!”
< class="pgc-img">>“进店前有提前好好地跟顾客说明情况,那就能理解了。
但去消费还是要有勇气啊。”
< class="pgc-img">>“虽然好可怕,但还是想去日本服务态度最差的餐厅体验一番!”
饮行业发展至今,出现了很多新变化新发展,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乱象。
在高速发展时期,也许有些行为会被忽略,但在这个特殊时期,乱象行为就被放大了,让不少餐企遭受到了“惩罚”。
本文由红餐网专栏作者余奕宏(ID:xingzheyh)授权发布。
今天看到乐凯撒饼哥的一封信,提到乐凯撒全面启动长期降价战略,让利于民,一方面转发表示赞同。另一方面回想近些年观察到的行业乱象,即将在新的经济周期一一遭受经济规律的惩罚。直言写下这篇文章,言辞略显激烈,心脏脆弱者慎入。
01 第一乱:无克制的涨价
前几天我妈生病住院了,她是回民,让我去南京一家知名的清真饭店安乐园去买牛肉包子。
这家清真饭店的位置非常差,在一个单行线上,交通不便,又由于各种交通管制,如今几乎已经变成一条死街。
可是当我到达那个店的时候,彻底惊呆了。排着长长的队伍,整个大厅都是在打包包子的顾客。3块5一个牛肉馅大包子,让那些老年人远道而来,都是20个、30个地的买,热闹非常。
我想这就是老祖宗说的:舍得给顾客吃,自己才有的吃。
< class="pgc-img">>△包子(图文无关)
可是我们再看看过去5年中国餐饮业的第一乱象:无克制地涨价!
各种消费升级论、品牌溢价论、钱不够找顾客要论、成本上升论,总之涨价有理,毫无节制。
尤其是快餐进入到shopping mall,把原本5元10元的一碗面一碗粉,涨到了动辄三四十元。不夸张地说,它的价格涨幅远远超过了过去五年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也远远超过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不可否认,房租、人工食材的上涨是价格上涨的诱因,但是企业的功能不就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创造价值吗?如果你比上游涨价还凶猛,那企业的抗风险、防竞争、越周期的能力又在哪里?
只是由于过去的5年到10年,我们恰恰处在家庭资产的高增长周期,甚至是在各行各业的泡沫繁荣期,因此这些高增长的市场掩盖了价格虚高的真相。
2019年伴随着国家持续的金融泡沫出清,我们越来越感受到市场的衰退,那一年王兴抛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2019年是过去10年最坏的一年,但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
2020年开年的新冠疫情让他不幸言中。
2020年我们看到海底捞加速了在快餐赛道的布局,极致性价比的定价策略,让人不得不服的是他又一次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正如张大哥所说的,我希望我的产品卖的越来越便宜,要像自来水一样便宜,我还非常的赚钱。(但海底捞火锅真的越来越不便宜,所以这一次疫情后涨价遭受舆论压力抵制。)
< class="pgc-img">>△海底捞的快餐品牌捞派
充分竞争行业,奢望价量起飞不符合竞争的规律,也是缺乏经济学常识的表现。
在当下,餐饮企业一边追求门店数、客户数的不断扩张,一边追求客单价,毛利率的提升,这是得多牛逼的企业才能做到?
过去几年有一些所谓的策划咨询公司,也吃足了这一波景气周期高增长时代的红利。
他们的套路只有一个:树品牌,打广告,抢占更好的位置,涨价,扩张。甚至还把这个套路用在快餐连锁企业上,搞得企业奄奄一息。
只是死人是不会说话的,他们依然用偶然成功的案例继续忽悠。
02 第二乱:做多品类
有两个观点我是坚决坚持,不接受任何反驳。
第一,中国的市场规模决定了他不是一个国家级别市场,而是一个世界级别的市场。
疆域辽阔,人口基数庞大,在任何一个大的区域,省份都可以诞生一个10亿级的餐饮连锁品牌。
不要跟我提王品的多品牌策略,台湾才多少人口,多大市场。
所以我根本不认同他们所谓的品类天花板,在我看来绝大多数的企业离品类天花板还远着呢(选错品类的除外)。
老乡鸡仅仅在安徽合肥就可以做到10个亿以上规模,而安徽的经济在长三角或者是华东地区排不进前三。
< class="pgc-img">>△对消费者来说菜品丰富选择多,但是对于餐企并非品牌越多越好
第二,没有做到10亿之前都是中小企业,都在初级阶段。
因为1亿的规模只是企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1亿代表你基本完成了企业化。10亿代表你已经有了吸引优质人才和资本的优势与能力。
那些规模不过两三千万,开了几家店的老板就盲目冲动的要去做多品类,我反复劝他们忍住冲动,因为他还没被市场教训过,他们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行业从散少乱差到规模化集中,是怎样惨烈的洗牌过程。
景气周期好,市场高增长期,怎么做都是对的,你会发现貌似书上的理论全错,于是把运气当能力;
景气周期差,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怎么做都找不到感觉,你才会发现没有理论指导,寸步难行。
所谓前些年靠运气赚来的钱,这些年要靠实力输掉,本质是暴露了没有实力。
03 第三乱:做全产业链
餐饮本来就是一个链条非常长,非常复杂的行业。
它集上游的农业,中央厨房的工业制造业,门店的手工业、零售业、服务业,后端的互联网科技与数据化为一体。
我是越深入研究,就越对这个行业抱有敬畏之心。360行,没有一行比连锁餐饮业复杂。
一家门店既要负责生产制造,又要负责零售,还要负责服务,可见这个管理链条多么复杂。
< class="pgc-img">>△餐饮产业链条长而且复杂
国内的餐饮品牌,单店的模型极度锋利,成为真正的赚钱机器的门店寥寥无几。
也就是说很多老板连一家门店的模型都没有真正的做好,连门店的系统都没有建立完善,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自信,居然敢往上游延伸。
自己的规模一点点,听了几堂供应链的课程,居然就敢延伸去往上游要做供应链。
让一个手工业思维的人去做工业思维的事,让一个口袋里不过数千万的人跟动辄花费上亿、甚至数十亿的人去竞争,结局可想而知。
又想赚C端的钱,又想赚B端的钱,结局一定是两头不赚钱。
04 第四乱:盲目跨区域扩张
还是那句话,中国不是一个国家级别市场,是一个世界级别的市场。
我们和美国一样是单一国家最大化的市场,好处是文字相同,语言相通、度量衡相同,感谢修长城的秦始皇。这种大一统的市场,最容易诞生世界级的消费品品牌,也是跨国公司最眼馋的市场。
但是国内市场也有两点阻碍:
第一就是城市(乡)的发展极度的不平衡。
一线城市像欧美的发达国家,但是某些三、四、五线城市,收入差异极大。所以这次两会总理提出我们有六亿人口月均收入不到1000元,大家在惊讶的同时,应该能够感受到这种巨大差距给异地扩张带来的阻碍。
第二个就是口味差异和认知差异。
由于地理位置、物候条件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虽然城市化进程打破了南甜北咸、南粉北面的习惯差,甚至让全国人民都爱好上了吃辣,吃川渝火锅。但我们依然不得不承认,不同区域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口味差异还是巨大。
尽管我到北京5年了,我是一个面食的爱好者。但是你让我选择吃肉夹馍作为一顿午餐,一年不会超过三次。
跨区域扩张可以说是很多餐饮企业遭遇最大的坑,也是最大的挑战。
曾经老乡鸡、乡村基都遇到过这样的陷阱,在品牌势能、人才储备、市场机会都没积聚时,逆势而上,结果都是大败而归。
老乡鸡若没有当初退回安徽的战略决策,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快餐第一直营连锁品牌。
< class="pgc-img">>△做餐饮扩张太快也不是一件好事
还有一种扩张也非常的危险,就是一个品牌火了以后,迅速的开始在中国渠道下沉,从一二线城市向三线城市下沉。今天的喜茶、奈雪、太二等都在过早地释放自己的品牌势能。
大家不妨观察一下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开始渠道下沉花了多少年的时间。他们是做到多大的规模的时候开始下沉。海底捞又是到了什么阶段才开始释放品牌势能,往三四线下沉的。
反观我们自己,就可以找到差距。
战略不仅仅是进攻,还有撤退;战略不仅仅是冲力,更需要有定力。
良药苦口,这些文字都是我在过去几年接触上万的餐饮品牌总结的乱象,他们有的当时违背了规律,但因为市场好赚了钱,于是嘲笑我理论教条;有的正在遭受市场规律的惩罚,但是内心深处只觉得是运气不好,只有少数人会认识和反省自己战略素养的不足。
过去的二十年广告营销生涯,我经历和观察了家电、快消、洗化、酒水、地产、电商等多个行业从散小乱差、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规模化集中的过程,因此我知道餐饮业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总结
综上,我进入这个行业研究六年了,当初带了两个问题进入这个行业:
1. 为什么偌大的餐饮业,出现不了一家1%市占率的中国本土餐饮品牌?
2. 为什么我们开放给外资餐饮企业30年,我们与其之间的差距还那么大?
我们究竟差在哪?值得全行业反省深思!
<>天饭点
都要考虑下吃什么?去哪儿吃?
一般来说会翻翻点评
看看每家餐厅的评价
不过,精彩君有个原则
一定要看商家的服务态度如何
毕竟生着气吃一顿好饭和高兴的面对一桌垃圾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那今天
就来看看点评里的那些青岛餐饮业服务差评的店铺吧
(资料来自点评)
< class="pgc-img">>1
百年老字号,春和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据说,这成立于上个世纪初的春和楼是在青岛吃鲁菜的首选,很遗憾,大众的呼声应该给了他家正确的评价。百年老店,鲁菜第一楼,打脸不?看最上面的数字,中评+差评远远高于好评的数量,这真的需要好好反思了。再躺在过去的辉煌里不行了。
喂,醒醒……
2
苟不理,收银的大妈挺厉害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相信老青岛人都知道这家店,包子的味道还算不错,连小编每次都是打包回家放冰箱里。但是,但是他家常年的脏乱差和服务员的态度简直不在线啊!尤其是收钱的大妈,帐算的到是巴巴的,态度张狂的要命,敢情大家不是来买包子的,是主动过来被你怼的吗?大众不是不愿意回怼,只是觉得没意思,跟个没文化的大妈吵啥呢?这么多年了,那么多反映收钱拉脸子的投诉,店家看不到吗?!
3
邹家扒鸡,凭啥这么狂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聊城路901对面的邹家扒鸡,一言难尽。天知道卖货的人是怎么了,难道男人也有更年期,还长达30年?都说和气生财,我们不需要你卑躬屈膝、唱收唱付,只要你平常心就行。但是,你仗着自己的产品好(也未必,反映难吃的也不少)就这么杠杠凭什么?!过了你家还吃不上扒鸡了?对,你是个体户,愿卖给谁就卖给谁!但你再骂人彪子,大众会选择不买。
4
西镇赵家牛肉砂锅,大吼大叫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和气生财,显然老板还没学会。店内各种吆喝也不想想客人如何看待。开店,你面对的是全国的顾客,自媒体把你家推成网红,更应该珍惜荣誉,别因为态度差影响到青岛的声誉。拿出平常心,别光顾着赚钱了。
5
红宝石蛋糕,只剩情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6
无语,清真马家拉面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青岛人很念旧,老字号尤其受关注。当新一代跟着上辈人品尝美食的时候,就是传承的开始。有些老字号躺在历史的辉煌里,往往是沾沾自喜,不思进取。最后只能把老字号关门了事,这太遗憾了,你不能把家传的东西败落在你的手里啊。
服务这东西很奇怪,不好的大多都是国营老企业员工,管不了!再就是个体工商户,我自己的生意不买拉倒!
亲啊,你哪来那么多自信啊!
7
太白,我很会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这家店小哥挺有个性的,自己的筐里面没有烂杏,说一句不好听的我就要怼回去。年轻人,开店揽客,就是接触不同的顾客,是一个小社会啊。你喜欢年轻人进店,不喜欢50岁大妈是吧?你这样的个性最终会害了你,和气生财。平常心对待客人,没有那么多的同行故意跟你捣乱的。
8
the dinder,不接待儿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青岛一小有名气的西餐店,美式大汉堡好吃的不像话。这家服务水平不是一般的看人下菜碟,白眼都是分分钟的事情。尤其是对待带孩子的客人,简直就不是正常人的眼神。嘴上说怕孩子打扰别的客人,实际上是真的对带孩子的客人不待见。对了,我们家就是不喜欢带孩子的客人,你能怎么样?不能怎么样,就在不知道这家店的负责人有没有孩子?!
9
无名小吃,态度狂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占据地利优势的小吃店,也因为有几个菜做得不错成了网红店。说实在的,就是一家普通的家常菜馆,对待送钱来的客人有什么可狂妄的。赚到钱了,不需要再赚了吗,那可以,关门大吉,环游世界。只有文化水平在一般人之下的人,才会把埋怨加上别人身上,态度决定一切成败。没有为客人服务的诚心,你的钱赚得就没那么容易了。
10
小顺福闫家烧烤,服务员骂人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第一次去这家店的时候,我都蒙了,怎么还有这样的店铺?服务员个个颐指气使的,客人都唯唯诺诺的,干什么都小心翼翼的,否则真的怕服务员给你菜里吐上唾沫。太奇怪了!这难道是闫家烧烤的企业文化吗?
这样的店铺见识了不少,服务员很忙,疏忽了客人的感受。之所以越来越烈,这绝对取决于老板对待客人的态度。你在背后骂顾客的时候,潜移默化的,服务员已经学会了对客人的分寸。当然也不排除服务员工资太低,把对店里的不满发泄到客人身上。
面对这样的店铺,我会选择拒绝。哪怕你的烤肉全世界第一呢。
今天盘点的10家店,在青岛的饮食圈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饭菜的品质也都是可圈可点的,遗憾的就是对待客人的态度问题。面对广大的客人,该怎么样拿出相应的服务,相信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期待他们整改的那一天,重新让大众接受,我们也会通过微信号回访、关注。
还有那些店服务也很差?请您留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