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高佳
编辑 | 刘海川
“中国劳动力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
程青坐在工厂外的板凳上,轻描淡写地吐出这句话。
“70后、80后老了,回家照顾老人和开始读中学的孩子,90后、00后不可能来做服装这类劳动型的工作。”
为了稀缺的工厂劳动力,他3年前把服装厂从浙江省温州市迁回老家湖北省荆州监利,厂房租在城区服装产业园上信城。1990年代,大浪潮让服装厂在更南的南方遍地生芽。这些年,最早几批"打工仔""打工妹"老了,陆续回到家乡。服装厂也跟着这些人回到原点。
这个县城1800年前就有了,因“监盐渔之利”,取名监利。和中国内陆的许多县城一样,人们从1990年代开始离开,去城市打工。现在,他们从四面八方回来。在湖泽广布的地方,乡村自建房开始沿水铺陈,像顺着标尺的刻度整齐展开,城里的住宅接连拔高,建到了33层。
早有人窥见县城的前景。监利有154.6万人,是湖北省人口第二大县,在2020年迎来地位的提升。6月,它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告监利撤县设市。街上许多标牌没来得及换,写得还是“监利县”,十字路口的标语都重刷过,写着“建设荆州市域副中心”。
年轻人普遍乐观,一名25岁的男孩从武汉回到监利买房、创业和生活。他想:“县升到市,肯定是在发展。”这个年轻人的创业已经做了两次转型,从西餐到鸡尾酒,现在,他又做起精酿啤酒,面对的消费者越来越年轻,目前以95后为主。
有些人回来是为重新获得对生活的主导权。监利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有约50万,一名服装厂工人说:“在广州,我走在哪想坐在哪,坐在哪想睡在哪,整个人没精神。”3年前,她决心返乡,放弃七、八千元的收入,能得到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日常。
这是人厂相互牵引的结果。回家的工人说,如果不是有服装厂从沿海城市迁回自家镇上,她肯定不敢回来。工厂老板也觉得,如果没有这些回来的工人,工厂回流也没有意义。
有观点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给县城带来“第二春”。监利身上有许多中西部县城的影子。它离上海、香港这些国际大港口超过1000公里远。在这里,县城特色和地理民俗相关,县城性格在商品经济时代显得无关紧要,生活的主题是平淡。以往,当监利人想去城市,他们驱车一小时到岳阳,一个半小时到荆州,两个半小时到武汉。现在,监利准备成为更大的城市,人们便摸索那些还未显现的变化,寻找自己在城中的位置。
小城默默变大了
"不知道大家走没走过沙市(荆州中心城区)到监利的103省道,这条公路破得不行,荆监一级公路2010年12月对外宣称开工,时至今日没动一铲,老百姓都对政府失去信心了。"
这是当地一位网友在2012年向荆州新闻网投诉。
10年前,荆州市交通运输局的回复称得上恳切:“您希望监利交通加快发展,荆州经济快速振兴,这何尝不是我们的愿望。发展交通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它不仅仅是交通一个部门的事。”
受制于分洪区的地理条件和政策要求,直到2012年,荆州才通铁路。监利周边江陵、洪湖等县市,直到2016年才有了高速公路。居于省界,监利的路网密度相较其他地区更低。
2021年,网友仍在问相同的问题:“荆监一级公路监利段什么时候修好?”
10年后,监利撤县设市,荆监一级公路监利段升级为国道G351建设项目。监利市交通运输局回应关于修路的提问:“目前正处于前期工作的早期,刚开始绘制施工图纸,动工日期还不能确定。”
监利人太明白路的重要,因此在2022年,当人们听说监利要建火车站、通高铁,即便对建成时间各有揣度,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对这座城市的未来有了信心。“等有了高铁就好了。”他们说。只有监利市发展和改革局一名工作人员讲话谨慎,他没估摸时间,只说:“要建铁路,说了有20年了。”
监利人的信心不是突然就有的。今年25岁的杨奎,2012年从重庆搬家到监利,“来的时候,监利没有电梯楼和商场,最大的建筑是中百购物中心。”那时赶上武汉中百集团在省内扩张,中百监利购物中心在推广时被称为湖北农村开设的首个迷你“摩尔”(注:mall,商场)。
最近几年,mall接连出现。2020年,由湖北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投资的宏泰广场开业。它建在城中心,规模是中百购物中心的三倍大,入驻门店几乎都和“吃”相关,有麦当劳、DQ冰淇淋、良品铺子、三只松鼠,还有许多奶茶店、四川火锅店和一家永辉超市。
更早前,2017年,监利城北有家百晟广场开业,华为授权体验店、小米之家、国美家电开在这儿,这里还有监利的第二家肯德基和第二家屈臣氏。
人气最火爆的店铺属于沈涛。在监利,他是最早联系优衣库和CoCo饮品店谈加盟的人,“但对方都说城区人口没有达到50万,不肯来。”后来,他找到了瑞幸咖啡。2022年年初,瑞幸咖啡把第2228家联营门店开在百晟广场,沈涛发抖音,介绍这是华中地区县级市首家瑞幸店,他称这一条视频得到11万个赞。
在宏泰广场的一家连锁火锅店,一个监利人问我,“你觉得外面有什么是我们这边没有的?”
“应该基本上都有了。”他没等我回答。“除了那种大型的商场。”他说。
更少的成本
监利正在经历人口回流。《荆州统计年鉴2021年》显示,2020年,监利常住人口有112.08万人。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1.37万人。
荆州市域内,监利面积最大,3201平方公里,是隔壁江陵县的三倍。它辖区内有多达23个乡镇和管理区,至2018年末,监利中心城区容城镇和红城乡人口有28.59万人,占县域总人口比重不到20%,其他乡镇分布呈分散的“碎石型”。返乡人口中,大多数聚在广阔的乡镇。
出租车驶出城区,直往东走,沿路是成片的平整稻田。司机热情介绍各乡镇特色,他说,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自己擅长的产业,人们又都擅长在稻田养殖小龙虾。据称,市面上每六只小龙虾里,就有一只来自监利。
车子在汴河镇停下。这是监利面积最大的镇,221平方千米,和重庆市江北区一样大。
周强正站在汴河制衣厂的牌匾下方,往一个铁钩上挂废布料,这些汆成团的废料被装上车,运去湖南做火力发电。
汴河制衣厂在镇中心一家超市的二楼,这里原本是个游乐场,条件很简陋。他说,在外面,这种房子是不能租的。但在汴河镇上,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周强指的“外面”是东莞虎门镇。上世纪90年代初,监利人大批集结到虎门从事服装制造业,虎门也成为监利人的“第二故乡”。
周强10多岁时离家,和弟弟在广东待了近30年,一直做服装。去年,弟弟决定把虎门的工厂迁回老家(有部分仍留在东莞),周强负责家里厂房的经营。回来的主要原因是“老爸老妈年龄大了”,他们也曾把老人接去广东,但老人在外住不习惯。
“在家里,只要人员够,东西配齐,比在外面还好一点。”周强说到,在虎门,原本河南人控制着他所在园区的废品市场。他从地上捡起一片废纸,“这纸原来都卖两毛钱一斤。”他说:“现在要搞环境卫生,政府来处理废布料,我们倒要贴五毛钱。”
这也是一项迁厂的原因。回到家,他至少可以省下处置废料的钱。此外,家里房租也便宜。汴河制衣厂有2000平方,房租一年18万元,算下来,每平方7.5元/月。在东莞,最近转租平台上挂出的服装厂房,房租没有低于10元/月的价格,多数都在15元/月以上。
电费也便宜,“在外面,一度电1块3,家里9毛。”周强说。
工人工资更低。在虎门,他厂里工人也都是老乡,月收入八、九千属于正常水平。在监利,服装厂工人拿到五、六千元,算高收入。
去年夏天,周强回乡时进了本地服装厂老板组织的微信群,那时群里有122家已经迁回监利的服装厂或作坊,一年过去,回迁的数字升到了340。
“回乡创业是一句口号”
“县城大大小小300来家厂,今年开到现在,已经有10家厂卖掉了。”周强给我看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有人正在发布转让服装厂的消息。
稳定的客户和良好的现金流是最要紧的。用周强的话讲:“倒闭的厂,要不是钱断了,要不是客户断了。”
周强的厂房里堆着服装成品,包装袋上写着SHEIN。SHEIN是新晋的全球快时尚行业巨头。2022年4月,媒体称这个中国跨境电商公司进行了一轮10亿美元的融资,现在它的估值高达千亿美元。
周强说,SHEIN是他们最重要的客户。他把它叫做“希恩”。之前有媒体报道,广州可能有一半服装厂都在做SHEIN。
周强他们付了500万元押金,成为SHEIN的供货商。在他看来,押金是实力的证明,又能保证他的经营稳定,他很乐意和SHEIN有这样的联系。“其他外贸公司的货不好结账,而且一不小心他们就跑掉。”他说,“希恩是信誉好、有保障的。”
SHEIN给的多是“小单”(小批量生产),要求一周或十天左右交货。“监利没有自己的货运公司,帮我们拉货的,是隔壁松滋县的货运公司设在监利的分公司。”周强说:“如果我们自己有物流,服装厂的成本还能再低些。”
他每天把做好的货放上三轮车,三轮车把货物从汴河镇载到上信城——这是监利城区一处服装产业园,货运公司的装卸货点设在这儿。然后,货物装上卡车,运到虎门。三轮车拉一次货,要价80元,监利到虎门的货运价格是9毛钱/公斤。同样,服装厂要从广东采购布料,布料的运输也经过两次中转。
把服装厂迁回老家,运输成本是提高最明显的一项成本要素。
汪桥镇的范钢,大概是监利县最早返乡的一批人。他开服装厂时,监利没有物流公司,他把货放在客车行李舱里带去广东。现在,汪桥这样的服装大镇和城区之间有专线,物流公司专门派一名司机每天往返接送货物。
范钢的妻子是汪桥镇人,他是重庆人,现在也可以讲地道的监利话。范钢48岁,先在虎门打拼,2004年和哥哥合伙开工厂,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他让哥哥留在虎门接单,自己回了监利。
他也讲到货源的重要。“虽说是亲兄弟,但经过我哥一转,我的利润太少了。”他说,监利的服装厂有80%的订单是经过东莞工厂接手后转来的。“现在留在东莞的工厂,大多只接单,或做个头、尾工序,如果货期不紧张,就转到内地做,内地成本更低。”
二手、甚至三手单,没利润,工人的工资涨不上去,因此不稳定,渐渐形成恶性循环。从前年开始,范钢决定自己找客户,做一手单。现在的一个主要客户,范钢称之为“好客户”,给他的工钱和给东莞工厂的价钱相差无几。
“监利的服装厂分散着,老板们要各自找货源。如果能集聚起来,就可能是货源来找我们 ,像虎门那样,名气就起来了。”这是范钢的期望。
程青的服装厂从浙江省温州市迁回家,厂房租在上信城,货运公司隔壁。“中国劳动力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相比以上两位“实干型”老板,程青更会表达:“70后、80后老了,回家照顾老人和开始读中学的孩子,90后、00后不可能来做服装这类劳动型的工作。”
他说话时蹙着眉头,“我们从事的这个行业,慢慢会在沿海地区生存不下去,现在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服装这类行业都在边缘化。”
程青回来快满3年,他妻子回来开厂已经6年,现在他觉得“回乡创业”更多只是一句口号。“我们的电费、物业费、房租都是那么高。”他说,2016年刚回来时,上信城表示对于返乡创业者可以补贴一半房租,这个政策后来没实行下去。
在程青看来,工厂从沿海回流内地是大趋势,也是内地省份的机遇。“如果政府能够引导、扶持起一些印花厂、拉链厂、物流公司,如果制衣厂不用东凑西凑,我们的产业链能完整起来,如果货源能自动流到我们家里,工人能稳定,家里消费就会增长,经济会一直发展。”
他也谨慎地表达观点,“我的眼界就在这个层面。可能在更高层面,在县委的层面,我这想法只是小局观。”
下午5点,货车司机装好了从广东运来的布匹,准备给城区和汪桥镇上的各个工厂送去。“监利的服装加工厂有很多很多。”司机说。周强、范钢和程青的服装厂规模算中等偏大、经营稳定的。像周强,他招了80多个工人,程青有50多个工人,范钢有30多个工人。
“规模更小的那些,它们都在什么地方?”
“每个角落都有,繁华街道也有,巷子角落也有。只是产业园里没有。”范钢和程青都说过,新建的服装产业园很大,很偏,工人都不愿去,他们自然也不去。
我们穿过城区的大街小巷,给近10家大大小小的工厂送了货。在最后一家,一位头发发白的老人正坐在一堆连衣裙前剪线头。“几毛钱一件,她一天能赚几十块。”司机说。在范钢的工厂,也有年纪更轻些、五十来岁的工人做剪线、包装的工序。她们一个月赚差不多4000块钱。
谋划,只是谋划
监利市发展和改革局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份名为《监利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以下简称“汇报”)的文件,当中提到一项关于城区人口持续增长的数据:2020年县城城区常住人口约36.8万人,较2019年新增2.9万人。2018年至2020年3年累计新增净流入人口5.5万人,主要以上学、购房和务工人员为主。
杨奎就是在2018年回的监利。此前,他在深圳、重庆和武汉生活,从酒吧服务员做到调酒师,现在,他是监利一家精酿啤酒吧的老板。“监利跟大城市没有可比性。”他说:“但它好在节奏没那么快。”杨奎初中辍学外出打工,自觉“没有学历,跟不上外面的节奏”。他没有太大目标,“回到家安逸,还能赚点钱就够了。”他又强调,更重要的是,在家里,他能照顾生病的奶奶。
杨奎雇的店长比他大两岁,专科毕业,在家人资助下,在武汉开了家麻辣烫店,经营不佳又遇上疫情,亏损严重。2021年夏天,他回到监利,跟杨奎打算不同,“回来是过渡,积累经验,以后还要到武汉去。
瑞幸咖啡的店长沈涛也这么想,“要往上走。”他说。沈涛大学毕业后在广西入伍,2017年回监利。他的计划是:“刚入社会,先在家待几年,有人脉,更容易成功。”
不少年轻人抱着类似心态回到县城。按照规划,到2030年,监利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要达到50万人。“后发赶超是监利最大市情。”监利市委宣传部称,2020年监利市GDP是288.75亿元,全省GDP过300亿元的县市区有36个,过500亿元的有16个。“在这个大背景下,监利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形势。”
关于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监利市发改局工作人员说,最近市发改局多次向上级单位汇报。汇报里称:近两年来,监利市以新型城镇化示范创建为契机,以示范方案编制为引领,着重项目谋划,抢抓中央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机遇,推进强弱项补短板项目落地,示范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比汇报文本,当地一名从事城镇化建设相关工作的政府人员口头讲述则更直接和坦诚:“新型城镇化试点拿到手已经几年了,没什么好处,没有方向,也没有政策和资金。荆州和省里经常来问,‘监利是新型城镇化的试点,你们做了哪些事?快报给我们,我们要汇报了。’”
他坦言:“监利想承接大城市的功能,不好搞。我们离省城有200公里,离地级市有100公里,这个位置想承接大城市的人口转移很难。”
这份汇报中也写到了监利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期主要工作:结合《监利市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方案》编制,围绕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产业培育设施四个方面,共谋划项目149个,项目总投资额156亿元。
这名政府人员进一步解释,县城品质提升项目谋划了不少,但只是谋划。“最终涉及到要钱的时候,领导说,‘等一下、看一看、再说吧’。”他说,谋划项目总是相当快,例如下午5点接了通知,明天上午10点前就报上去,好多上报的项目耗时几年都建不起。
在项目推进情况一章中,有一项写道:创新融资机制,助力重大项目开工。其中一个重大项目是投资23亿元的长江生态保护第一期PPP建设项目。
这名政府工作人员的讲述更具体:“长江大保护,7个亿的项目,上面拨了2000万,最后只能申请一个亿政府专项债。”他说:“还有五、六个亿(的缺口)怎么办?只好等有钱了,建一公里,再有钱,再建一公里。”
我提到回流到乡镇的服装企业,我想知道对于返乡创业者程青们所关心的问题,政府持怎样的态度。
“现在是要发展高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迟早会被淘汰。”他说:“新建的服装产业园里有浩宇制衣,这是监利当地规模最大的服装企业,全机器的,不需要人工操作。”他认为服装工厂效益低,风险大。“电子厂也好,服装厂也好,基本都是广东、福建、浙江的工厂在这里设的一个点。”他说:“他们的订单一旦出了问题,首先肯定是从内地工厂停产。”
李丽芳并不很清楚城市的规划和她的未来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今年夏天,她的计划和过去三年一样,是维系她拥有的生活。
李丽芳38岁,是范钢厂里的一名制衣工人。3年前,她从广州回来,照顾女儿读初中。
这天下午,她在缝纫机上插了一小束栀子花。“时不时闻到香气,挺好。”她想,是这个味道让人没那么累了,从早上7点到现在,快8个小时,她手上的活儿还没停过。今天的目标是做四、五件黑色亮片长裙,她每个月能赚四、五千块钱。
她的丈夫也回家承包了三、四十亩龙虾田。夫妻俩考虑收入压力,每年过完年都问小孩,“爸爸妈妈去广州好吗?”孩子们总说:“不要。”他们因此留下来,把水田边的三层楼房建得明亮气派,挂上全家福。
“如果家里没有工厂,我是不敢回来的。”李丽芳总是笑着。她每天都能和家人一起吃早饭,6点40分她骑上电动车,7点钟就到工厂。这是她满意的生活。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周强、程青、李丽芳为化名)
言:情海浮沉,谢贤的传奇爱恋,谁是他心中的永恒?
在娱乐圈这片星光熠熠的海洋里,有这样一位老者,他的故事比电影还要跌宕起伏,他的爱情比戏剧更加扣人心弦。谢贤,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更是一段段跨越年龄、跨越世俗的爱情传奇。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岁月的迷雾,走进这位不老情圣的内心世界,探寻那些不为人知的情感纠葛,看看他如何在情海中逐浪,又如何在光影交错间书写自己的浪漫篇章。
< class="pgc-img">>一、荧幕初绽,剑指江湖的“杨过”
想当年,香港影坛风起云涌,一部《神雕侠侣》横空出世,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夜空。而谢贤,正是那位从书中走出的“杨过”,他手持长剑,眉宇间透露着不凡的英气,一颦一笑都牵动着万千观众的心弦。他的演技,如同行云流水,自然而不失深度;他的外貌,更是俊朗非凡,成为了无数少女心中的梦中情人。那时的他,不仅是荧幕上的英雄,更是情感世界里的探索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爱情的真谛。
< class="pgc-img">>我的观点: 谢贤的“杨过”,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敢于追求真爱,不畏世俗眼光,这种勇气和坚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而他的演技,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恰到好处,仿佛他就是那个活在江湖中的侠之大者。
< class="pgc-img">>二、青春恋曲,纯真年代的遗憾
岁月如歌,转眼间,谢贤已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少年。他的第一段婚姻,如同春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而短暂。那时的他,满怀对爱情的憧憬,与第一任妻子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青春总是那么短暂,激情过后留下的往往是生活的琐碎和现实的考验。最终,这段婚姻还是没能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以分手告终。但这段经历,却让谢贤学会了成长与珍惜,也让他更加明白爱情的不易。
< class="pgc-img">>我的评价: 爱情,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它来得快去的也快,让人措手不及。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爱、如何被爱。谢贤的第一段婚姻虽然遗憾收场,但它却成为了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他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懂得如何去把握幸福。
< class="pgc-img">>三、十年情深,甄贞之恋的甜蜜与苦涩
与甄贞的相遇,是谢贤人生中的又一段佳话。两人因戏结缘,情投意合,很快便坠入了爱河。那时的他们,被外界视为金童玉女、天作之合。他们共同经历了事业的起伏、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蜕变。然而,再深的感情也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和外界的干扰。十年光阴转瞬即逝,这段被无数人看好的感情最终还是以分手告终。但那段时光里的甜蜜与苦涩、欢笑与泪水却永远镌刻在了他们的心中。
< class="pgc-img">>我的看法: 爱情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它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坚持才能走到最后。谢贤与甄贞的十年情缘虽然以分手告终但他们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的痕迹却是无法磨灭的。这段经历让他们更加成熟、更加懂得如何去经营一段感情。
< class="pgc-img">>四、模范夫妻的典范,狄波拉之恋的辉煌与落幕
如果说谢贤的前两段感情是青春的试炼那么他与狄波拉的婚姻则是他情感生涯中的一次高峰。两人结婚后被誉为“模范夫妻”无论是在荧幕前还是生活中都展现出了令人羡慕的恩爱模样。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共同创造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然而好景不长这段看似完美的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关于离婚的原因外界众说纷纭但真相如何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心知肚明。
< class="pgc-img">>我的观点: 婚姻是一场修行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才能走到最后。谢贤与狄波拉的婚姻虽然未能走到最后但他们在彼此生命中留下的痕迹却是无法抹去的。这段经历让他们更加懂得了爱情的真谛也让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珍惜每一段感情。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婚姻不是儿戏需要双方用心经营才能长久。
< class="pgc-img">>五、忘年之恋的勇敢与执着,Coco情缘的争议与祝福
步入晚年的谢贤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对爱情的渴望。他与年轻女子Coco的忘年恋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段恋情跨越了年龄的界限挑战了世俗的眼光却也让人们看到了谢贤对爱情的无畏与执着。在Coco身边谢贤仿佛找回了年轻时的激情与活力两人携手共进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与自由。尽管这段恋情充满了争议和质疑但谢贤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真爱无敌年龄不是问题。
< class="pgc-img">>我的评价: 爱情是自由的它不应该受到任何束缚和限制。谢贤与Coco的恋情虽然充满了争议和质疑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爱。他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不畏世俗眼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同时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祝福和支持希望他们能够一直幸福下去。
< class="pgc-img">>结语:情海逐浪,浪漫永存——谢贤的情感传奇
回顾谢贤的一生他不仅是影视界的传奇人物更是情感世界的探索者。他的每一段感情经历都如同他主演的电视剧一样充满了戏剧性和未知性。从青春的纯真到中年的深情再到晚年的勇敢追爱谢贤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浪漫。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美好的也是复杂的它需要我们去珍惜、去经营、去勇敢追求。无论年龄多大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浪漫。让我们一起祝福谢贤愿他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情感传奇!
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岩 实习生 张儒越
“五一”小长假,奶茶消费不要太火爆。
5月3日,在武汉天地,茶颜悦色、喜茶、奈雪の茶等10多家奶茶店门口全部排起长队,年轻人一边等候,一边拍视频发朋友圈。
为喝一杯奶茶,年轻人甚至可以排队几个小时,中年人简直看不懂。殊不知,这背后引发的新一轮消费升级,正在催生一场“茶饮革命”。
愿为喝奶茶排一条幸福的长队
奶茶一直是年轻人的心头好。
在武昌楚河汉街的一家奶茶店——奈雪の茶,90后美女程小航正用手机下单,点一瓶霸气玉油柑,扫码付款29元,她的点单号码为1295,手机上显示,前面还有57杯,预计等待时间是34分钟。
趁等待间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与程小航攀谈起来。她说,喝杯奶茶,释放工作压力,经常来喝呢。
“为喝一杯奶茶,等半个小时,值得么?”“值得的。这个霸气玉油柑是通过66颗汕种油柑榨成的,用玻璃瓶装的,超好喝。”她说,经常会回购这瓶茶,清清爽爽的,入口会有微微的涩意,但回甘绵长。
环顾店内,顾客盈门,二三十把休闲椅上座无虚席。整个空间都是莫兰迪绿色系,这里是Bla Bla Bar奈雪音乐工厂华中首店。
汉街到底有多少家奶茶?据不完全统计,有38家。奈雪の茶、喜茶、COCO、一点点、茶百道、天然呆……厮杀之激烈,围剿之迅猛,堪称武汉之最。据说,没有一位奶茶女孩,能空着手走出汉街,她们愿意为喝奶茶排一条幸福的长队。奶茶是女孩的快乐水,她们总能找到喝奶茶的理由:牛奶补充营养,茶叶清肠排毒,简直就是一流的养生减肥茶。
消费升级,买到了比原来
收获感更强的好东西
4月10日,茶颜悦色武昌首店销品茂店开业。买奶茶的人流在一楼的店门口拐了几道弯,排队盛况不亚于茶颜悦色武汉第一家店——武汉天地店。消费者一大早就跑到线下门店排队,充值的人群加剧了奶茶店的火爆。
茶颜悦色是长沙知名茶饮品牌,超级网红,自带流量,据了解,其在武汉布局的门店已增加至15家。奶茶店员小喻说,有许多人从几十公里以外赶过来买奶茶。为了限制“黄牛党”,一个人最多只能买两杯。每天晚上8点45分左右打出“因小店运力不足,茶品有限,停止排队”的牌子。
4月20日晚上9点,记者在茶颜悦色销品茂店看到,尽管已经不再接受新人排队,但买奶茶的队伍还是有好几十米长。在茶颜悦色武汉国际广场店,“黄牛们”从这里买一杯幽兰拿铁只需要16元,拎到旁边摩尔城国际影城的一个过道,叫价50元一杯,还有不少人买,因为省去排超长队的辛苦。
你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就是“开奶茶店的扎堆,买奶茶却要排队”。网红奶茶店人气最旺的时候,买杯奶茶要排队8小时。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排队很久拿到奶茶的人,第一个动作不是赶紧喝一口,而是拍照发朋友圈。这是因为稀缺赋予了奶茶更多的体验附加值。
给女朋友送一杯15块的奶茶听起来很廉价,但是给女朋友送一杯排队几小时才能买到的奶茶,是不是价格就不重要了?
消费升级就是买到了比原来收获感更强的好东西。
中国新茶饮市场
规模或超1000亿元
香飘飘是杯装奶茶的开创者,2008年,香飘飘销量是3亿杯,2009年7亿杯,2010年是10亿杯,所以它的广告词也从绕地球一圈到绕地球两圈,最后到绕地球3圈。但是从2015年开始,全国的大街小巷开遍了各种奶茶店,与此同时外卖网络越来越发达,超市里的杯装奶茶就越来越卖不出去了,让杯装奶茶滞销的是在线订单网络售卖的新鲜奶茶。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六成新茶饮(俗称奶茶)用户年龄位于26岁至40岁,33.8%的用户每周消费一次新茶饮,16%每天消费一次,新茶饮逐渐成为中青年群体的高频消费品。
喜茶、奈雪の茶、乐乐茶、茶颜悦色等国产茶饮,成为人气突破口。奈雪の茶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4420亿元,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其中新茶饮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新茶饮消费者规模突破3.4亿人,到2021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可达1100亿元,新茶饮门店数量将达52万家,是咖啡门店数量的5倍。
我国拥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2015年前后,新茶饮的蓬勃出现为中国茶饮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景象。新茶饮就是用优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天然、优质的食材,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茶底和配料组合而成的中式饮品,相较于传统茶饮,新茶饮更强调在原材料选择、研发制作、门店运营以及空间体验上的升级和创新。
新茶饮市场的崛起,可以说是中国茶市场的一场革命。以喜茶、奈雪の茶等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正是中国茶市场发展的新势力。近期,奈雪の茶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正式向“新茶饮第一股”发起冲刺。而茶颜悦色也完成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源码资本、元生资本投资。
来源: 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