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很热,风很冷。
餐企老板内参 张心笛 | 文
消亡与重组
“轻食一世”退出舞台
成立23年的Wagas(沃歌斯),正式易主。
昨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安宏资本宣布,已从Wagas创始人John Christensen手中收购 60% 的股权。
收购成功后,Wagas 创始人将继续管理集团日常工作。
事实上,在本次交易尘埃落定之前,Wagas已经被多次传出“卖身”消息。自去年10月,Wagas被爆出计划出售后,百胜中国、快乐蜂、汉堡王母公司等都被传对其表现出了收购意向。
1999年,丹麦小哥John Christensen发现在上海很难找到可口的三明治、沙拉,于是大胆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打算“教育一下市场”。
就这样,Wagas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业。
成立23年至今,Wagas已经由最初的一家咖啡馆逐渐发展成轻食简餐连锁,所售产品包括沙拉、意大利面、三明治、果汁和咖啡等。
与此同时,在后续发展中,Wagas集团还陆续推出了多个餐饮子品牌。比如上海武康路的“头牌”网红餐厅LOKAL,安福路网红斑马线连接的FUNK&KALE,以及被称为“法国饱满街头感”的BAKER&SPICE。
上海之外,Wagas门店近两年持续扩张,目前已经入驻北京、深圳、杭州等11个城市,根据官网信息显示,Wagas品牌旗下门店现有160家,而根据相关媒体此前报道,Wagas全国门店已经达到250家。
随着Wagas变卖事件被正式敲定,同赛道中另一位“先驱”——新元素,也再次被拉到台前。
同样作为出身于上海的网红轻食鼻祖,20岁的新元素在扩张步伐上稍慢一些。2009年新元素才首次跨出上海,进军北京,而后几年陆续扩张至广州、深圳、南京等地。
巅峰时期,新元素全国拥有约50家连锁门店,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
但相较于前者被收购的“善终”,破产清算的新元素远没有这么轻松。
去年底的一封“破产清算”通知写尽了新元素的心酸苦楚,其在通知中称,自从2020年1月起,公司运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门店经营遭受严重影响。目前公司已经处在出现严重经营亏损和陷入资金链断裂状态,现在按照相关国家法律规定,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而如今,2022年上半年还在逆势扩张,开出30余家门店的Wagas宣布被收购;已有20年沉淀持续盈利的新元素,在量年的疫情的打击下最终走向破产...
两个“一代品牌”的消亡与重组,不禁让人对轻食赛道产生了新的思考。
“吃草经济”被抛弃
网红轻食店们何去何从?
在轻食赛道中,一直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Wagas和新元素这两个品牌,基本上承担着对中国消费者的轻食简餐赛道的教育作用,也为中国培育了第一批轻食简餐的消费者。
中国的轻食经济潮流自2013年席卷大众消费市场,十年间,轻食赛道经历了几次浮沉,但仍然吸引着大批国内创业者及资本大佬入局。
轻食市场,入局门槛低,同时在消费主流经济的迁移下,赛道可预见性地前景广阔。根据内参此前整理,我国现存“轻食”相关企业超过1.3万家,2021年新增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同比增长75.87%。
疫情三年中,轻食赛道是为数不多依然维持增长的品类之一。
但今年以来,除了破产的新元素、被收购的Wagas外,还有更多轻食小店正面临着“小破产”。
毕竟,随着“头牌”的倒下,后续的品牌要在消费者心智占领和市场推广上,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内参君的减脂同事近几天陷入了悲伤情绪无法自拔,了解情况后发现,他最爱的一家轻食小店在社群中宣布永久闭店,并解散了社群。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拥有同样悲伤情绪的消费者还有很多,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身边的轻食店变少了。
归根结底,利润率、复购率双低导致的回报周期短,市场认知不够,消费者普遍认为花高价“吃草”性价比低,以及食品安全、同质化严重、营销动作费用占比高等等问题,都是轻食品牌最终走向落寞的成因。
轻食还能往哪儿去?
市面上剩余的主流轻食玩家,要么是门店较小的纯外卖店铺,要么试图在“中式轻食”的领域寻求突破。
2016年起,轻资产加盟扩张的轻食沙拉类外卖开始崛起,相关订单的同期增速高达16倍,是外卖大盘增速的5.3倍。而根据《美团轻食餐饮发展指南》调研结果显示,对于轻食,93%的人群会选择线上订餐。
“中式轻食”也正在受到更多关注,选用中式食材、蒸、煮、炖、焖、拌,在中餐中寻找符合轻食的餐品。比起西式轻食产品,更适合中国人的胃,也更能激发购买欲。
不过争议依然存在,比如,轻食沙拉外卖是否真的能做到规模化,是否拥有统一并严格执行的模式和商品标准,以及强大稳定的供应链。中式轻食究竟是真需求,还是伪概念,是否能把好热量关的同时,做到营养的适量、均衡。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吃草经济”的道路依然艰辛,风口会持续热,但并非吹到每个人身上都还是热的。
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穆瑀宸
23岁的Wagas正式易主。
2022年9月20日,安宏资本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已从领先的生活方式餐饮集团 Wagas(以下简称“Wagas”)创始人手中收购60%的股权。Wagas 创始人将继续管理集团日常工作。不过,该交易的财务条款未披露。
Wagas成立于1999 年,在中国共有250家门店,是健康轻食行业里的头部品牌之一。而安宏资本则成立于1984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曾投资Lululemon、First Watch、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等企业。
据安宏资本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与Wagas的此次合作将有助于扩大后者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并强化品牌建设,其中包含产品供应与菜单研发、运营基础设施与系统建设。
针对安宏与Wagas合作后,Wagas未来的发展和布局,时代周报记者分别以电话、邮件形式联系双方公司,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安宏资本收购Wagas创始人60%的股权,意味着资本未来将有主导性的话语权。”9月20日,餐饮分析师、餐宝典创始人汪洪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资本来讲,最重要的是规模,其次是数据,最终是其能够给资本带来的价值。所以未来Wagas会进一步完成拓店,实现规模化。
时代周报记者穆瑀宸 拍摄
Wagas背后的新大佬
事实上,在Wagas和安宏资本的交易落地前,Wagas就曾多次传出被出售的消息。
2021年10月,彭博社就报道过Wagas寻求出售的消息。不过,Wagas官方随后表示该消息并不属实。
2021年11月,彭博社再次报道称,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菲律宾餐饮品牌快乐蜂(Jollibee)和汉堡王母公司餐饮品牌国际(Restaurant Brands,以下简称“RBI”),正考虑竞购Wagas。此外,Wagas还引起了一些私募股权公司的兴趣。
彼时,有消息人士表示,Wagas正在寻求8-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估值,预计2021年其销售额将达到近12亿元(1.88亿美元)。
而今,Wagas最终被安宏资本收购,而这家此前从未被提及过的交易“候选人”,其实大有来头。
据安宏资本官网显示,其成立于1984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投资的企业包括当前备受关注的加拿大瑜伽运动品牌Lululemon、纳斯达克上市的早午餐连锁店First Watch以及新加坡人气咖啡店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甚至全球免税零售商巨头Dufry背后也有安宏资本的身影。目前安宏资本已在41个国家完成了超过395项私募股权投资,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达760亿美元。
今年5月,安宏资本宣布旗舰基金安宏十号全球私募股权基金Advent International GPE X完成募集。安宏资本的董事总经理兼大中华区主管李晰安曾在接受21世纪报道采访时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对大中华区市场的投资,而消费零售则是其主要聚焦的行业之一。
“安宏资本的入驻在一定程度上给了Wagas扩张的信心,但按照Wagas之前的表现,其一直很佛系并不一定会迅速开店。而且在运营模式上,Wagas创始人也比较坚持自营,而不是放开加盟。”9月21日,餐饮行业分析师、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资本介入后,可以帮助Wagas开店,继续在一二线城市扩张,也可以用来完善供应链和数字化体系。
轻食鼻祖也有烦恼
在林岳看来,Wagas之所以能够被众多资方看中,原因在于其在过往多年的精心运作下,菜品和品牌定位比较清晰,在追求简约、轻奢的年轻人眼中是很好的消费场景。另外,Wagas也延伸出来不少子品牌,整体的业务是比较健康的。
Wagas是中国轻食赛道的早期入局者。1999年,来上海做物流工作的丹麦年轻人John Christensen因为找不到像样的三明治,从而萌生了开店的想法,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在中信泰富广场开了一家名为Wagas的咖啡馆,供应沙拉、三明治、咖啡、创意果汁等。
除Wagas之外,该公司还陆续推出了Baker&Spice、LOKAL、Funk and Kyle等多个餐饮品牌。这些品牌或主打面包、西点或注重融合东南亚、北欧等特色。
Wagas成立之初,也正是中国轻食理念刚刚兴起之时,本土消费者对轻食餐厅并未表现出太大兴趣。彼时,Wagas步伐迈得也并不快,从第一家店开业后的近10年时间里,门店数量都没有突破10家。直到2017年,其终于加速了拓店进程,宣布在年底新增40家门店。
“Wagas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对中国消费者的轻食简餐的教育作用,后期其成功也离不开餐食上的创新。”汪洪栋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于轻食的需求一方面在于从心理上认可健康生活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轻食的颜值高,可以实现拍照、分享的社交追求,Wagas刚好满足这两点。
从Wagas公众号上可以看到,Wagas几乎每周都会有新品和特别菜单上市。2019年,人造肉刚刚兴起时,Wagas就立刻在全国餐厅同步上新人造肉产品。
随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玩家涌入轻食赛道。据NCBD发布的《2021中国轻食沙拉行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轻食沙拉消费者规模达到1180万人,预计2021年沙拉的消费者将会达到1816万人。轻食品牌甜心摇滚沙拉、好色派沙拉、沙绿轻食、大开沙界等都获得了融资,其中不乏有红杉资本、IDG资本、美团龙珠等大型投资机构。
然而好景不长,上述报告还显示,中国轻食行业起步较晚,很多轻食沙拉品牌都是在2014年诞生的。2017年轻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市场规模增长283.2%,然而从2018年开始,市场回归理性,资本降温。
2021年12月,另一中国市场上鼻祖式的轻食餐厅“新元素”宣布破产。Wagas的创始合作伙伴Jackie曾表示,“我们不做加盟,也不接受第三方投资。”如今,Wagas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宣布易主。
一位轻食餐饮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对于Wagas而言,“卖身”是其最后的退路。中国饮食习惯与西方不同,生冷的食物不能切实满足大众化需求,受众非常窄,所以Wagas在轻食赛道能长久发展下去很难。“但无论如何,Wagas能活下去就是一种成功。”
< class="pgc-img">>|马莲红
近日,全球规模最大、经验最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者之一安宏资本宣布,已从健康食品和烘焙连锁品牌Wagas创始人John Christensen手中收购60%的股权。Wagas创始人将继续管理集团日常工作。该交易的财务条款未披露。
早在2021年10月,Wagas就传出有意出售的消息,估值为8-10亿美元,不过据行业消息,最终成交的估值有一定幅度下降。
Wagas 低估值出售有两大原因
Wagas 稳踞上海和北京市场,并且足迹遍布中国其他 11 个城市。Wagas在国内率先开创了健康轻食的概念,提供能量色拉、意面、三明治、咖喱饭、创意的鲜榨果汁、精品咖啡等,目前Wagas有超160家门店,遍及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11座城市,这些店铺均分布于万象城、太古里、太古汇、三里屯、机场等核心商圈,其主要消费群体为25-35岁的年轻白领。(往期相关报道:估值6亿美元的轻食先锋Wagas,如何让都市白领买买买?)
除了Wagas ,该公司旗下还有9大子品牌。2010年,Wagas在上海推出全新的精品烘焙零售店——Baker & Spice,专注于提供欧洲面包、酸面包、西点和蛋糕等。不过现在“Baker & Spice”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精品美食餐厅,除了手工面包外,还提供早午餐、越式河粉、进口葡萄酒等美食,目前上海、北京、成都、苏州已有逾35家Baker & Spice门店。2017年圣诞,Wagas又在上海推出升级版品牌——LOKAL,提供摇滚烤鸡、芝士牛肉汉堡、早午餐拼盘等健康西式简餐,目前上海有6家LOKAL门店。
Wagas进入中国市场十数年,为何突然易主?对此行业内有两点看法:一是创始人个人原因。Wagas创始人John Christensen是一个丹麦“沪漂”,据说,这位在上海工作的丹麦小伙因为找不到好吃的三明治,而决定自己开一家西式简餐厅,1999年在上海成立Wagas。2001年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华裔女性Jackie,以中信泰富店经理的身份加入了Wagas,并在之后成为该品牌的执行合伙人。据行业消息,2020年疫情以来,Wagas品牌创始人John因家庭原因,考虑回国,所以打算出售。
二是由于轻食行业的变化。“今年是餐饮业过去10年里最差的一年,或许是未来10年里最好的一年。”2019年,美团CEO王兴一语成谶。疫情以来,依赖线下消费场景的轻食餐饮运营受到挑战。
2021年年底,另一家在中国做了19年的网红轻食餐厅“新元素”发布破产清算通知,并在《写给新元素粉丝的信》中提到,新元素在过去一个多月中关闭了几家直营门店,公司将继续审视营业状况,并在未来几周内做出相应的运营调整举动。将对持有新元素礼品卡和现金礼券的顾客保证提供退款服务。
因此,Wagas或遭遇了和新元素一样的运营困境,所以不得不选择出售。
新东家安宏资本曾是lululemon的伯乐
Wagas此次被安宏资本收购,无疑将是今年轻食行业最大的收购案。
此前Wagas有意出售的消息,曾引来多家资本的注意。据了解,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菲律宾餐饮品牌快乐蜂(Jollibee)和汉堡王母公司RBI也曾参与竞购Wagas,估值为5亿至6亿美元。
最终Wagas被全球规模最大且最富经验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安宏资本收入囊中。安宏资本成立于 1984年,总部位于美国,是全球规模最大且最富经验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之一。自成立以来,安宏资本在41个国家完成了超过 390 项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超 1000 亿美元。公司在全球四大洲 12 个国家设立了 15 个办公室,并拥有一支超过 265 名私募股权投资专业人士的全球团队,遍布北美、欧洲、拉丁美洲和亚洲。
安宏资本专注于五个核心投资领域:商业和金融服务业,医疗健康,工业,零售、消费品与休闲,以及科技。其中比较知名的企业有运动品牌 lululemon、纳斯达克上市的早午餐连锁店First Watch、新加坡人气咖啡店The Coffee Bean & Tea Leaf等。
亚洲同样是安宏资本的重要投资版图。2012年9月,安宏资本在上海设立了办公室,继而于2016年9月在香港成立了办公室。过去10年来,安宏已在大中华区等地区投资了近100亿元人民币,特别专注于消费品和休闲、医疗健康、商业和金融服务业、工业以及科技行业。在中国安宏资本打造了数家成功企业,包括爱梦集团、保诺-桑迪亚和广生集团等。
据安宏资本方面介绍,Wagas与安宏资本的此次合作将有助于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并强化品牌建设,其中包含产品供应与菜单研发、运营基础设施与系统建设。Wagas创始人John Christensen合伙人Jackie Yun则表示,相信安宏是“理想的合作伙伴”,以助该集团进一步稳固业务基础并支持大中华地区的业务拓展。
安宏资本的接手,或为Wagas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以lululemon为例,2005年安宏资本注资lululemon,也是从那时起,lululemon正式开启了迅速扩张之路。最初,lululemon只在加拿大设立了总部,在美国也有少数几家店。而之后,lululemon在洛杉矶、旧金山等其他美国城市以及日本、悉尼等更远的城市纷纷开设了门店。在被安宏资本注资两年后,lululemon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过去,Wagas发展一直较为“保守”,不接受任何加盟,虽然在国内有上百家门店,但相比海底捞等传统餐饮品牌,这一体量显然依旧较小。Wagas高管曾对外表示品牌坚持直营,不做加盟,也不接受第三方投资,对公司拥有完全的控制权。
安宏资本接手后,无疑将为Wagas提供更好的资源,扩大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并强化品牌建设,包含产品供应与菜单研发、运营基础设施与系统建设。助力品牌发展全国市场。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