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餐饮收入13445亿元,同比增长10.8%。随着餐饮业的多元发展,当下“国潮”餐饮正在兴起。“国潮”元素融进菜品、传统文化融入饮食体验,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国潮”餐饮正带给消费者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在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的这家糕点店,很多游客都被特色国潮点心所吸引。这些点心不仅有高颜值的外表,还很有文化的内涵。
在河南洛阳,一比一还原白马寺等知名景点外形的文创蛋糕最近火了起来。每款文创蛋糕都配备了一个书签式的“说明书”,不仅写清楚了蛋糕的用料、口味,更将这款蛋糕的文化传承、美好寓意表达了出来。比如牡丹花寓意吉祥富贵、翠竹林象征清廉高洁,景点的历史背景介绍得清清楚楚。
除了造型上独树一帜,口味上也推陈出新。焦糖、生椰、红丝绒符合年轻人的喜好,黑芝麻、桂花、山药、绿豆等选材结合石狮子、书法洛阳等中老年人喜欢的风格,收获了不同年龄层的“粉丝”,也为蛋糕增加了更丰富的层次和口感。
2024年以来,不少用户上平台搜索“国潮餐饮”,看用户评价、搜寻笔记攻略、种草“网红”商户,“国潮小吃”等搜索量同比增幅接近250%。同时,平台上“国潮”餐饮商户数同比增幅接近500%,团购订单量大涨550%。
“国潮”热度之下,2024年以来,平台上“新中式”相关搜索量同比增幅也达到了630%,相关评价量增长超200%,笔记攻略数增幅达184%。“新中式”相关餐饮商户数同比增幅近300%,团购订单量增幅达80%。
享美味品文化 用一顿饭的时间穿越古今
商务部等9部门近期出台指导意见,提出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上下功夫,着力提升餐饮服务品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餐饮文化。当下,全国多地出现了不少以“国潮”为主题的餐厅,主打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
水波淼淼、文脉悠悠。在北京通州运河边的一家餐厅里,一位工作人员扮成苏轼正衣袖飘飘、语调悠扬、声情并茂地为客人们朗诵诗词。
最近,南京一家以《红楼梦》为主题的餐厅火了。餐厅四处都充满着名著《红楼梦》的元素,墙面上绘制有红楼梦十二钗人物彩绘、包间名都是十二钗的人物命名、花瓶摆件上印有“黛玉葬花”等多个红楼梦典故。
不仅仅是氛围的打造,菜品创意也在还原原著中十二道菜品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创新和延伸, “可卿山药枣泥糕”“凤姐火腿肘子”“宝钗胭脂鹅”等独具红楼特色的菜品,都可以在这里吃到。这朵以假乱真的花朵是这里的一道招牌菜,由鱼茸制作而成的“黛玉传花”,来自上海的房阿姨对这道菜尤为喜爱。
文化美食相碰撞 国风古韵餐厅受追捧
“国潮”元素在餐饮业其实由来已久,很多中华老字号坚持创新,让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感受传统文化韵味。
下午3点多,离开餐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北京这家中华老字号餐厅已经有很多人在等位了,有的顾客一下飞机就过来了,还带着行李。
这是一家中华老字号的餐饮店,在3楼打造出来一个空中四合院,红柱灰墙、影壁过道、落地青砖、雅致窗棂,体现出古色古香的京韵京味。来吃饭的客人还可以亲自点坯、选坯,更可以在自己挑好的烤鸭上题字,通过这种特殊的场景消费,体验一种专属的参与感。
如今,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食品公司在努力尝试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这也带热了另一个行业。当记者来到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的时候,设计师团队正在为武汉一家餐厅的装修设计方案进行开会讨论、绘制图纸。2024年以来,他们80%的设计订单都是“国潮”元素的。
在餐饮空间引入传统民俗技艺的展示与互动,将皮影戏、绘画、古代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餐厅主题融合,也为餐饮消费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表示,餐饮企业在新的赛道上积极融入了新技术,加上传统文化技艺。随着“国潮”在国内的餐饮市场的繁荣,必将随着餐饮企业的“出海”,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发扬光大。
来源: 央视网
心阅读
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突破5.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随着“国潮”逐渐兴起,“国潮”餐饮应运而生。“国潮”元素融进菜品、传统文化融入餐饮体验、中式糕点成为新宠……“国潮”餐饮成为消费热点,带给消费者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毛绒感都被炸出来的“龙狮酥”悄然走红,咖啡连锁企业开出了“唐诗主题店”,西式快餐与故宫联名推出了限量版“故宫桶”……当前,餐饮业刮起“国潮”风,带来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国潮”餐饮带来新体验
一朝步入画卷,一宴梦回千年。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的宫宴餐厅,仿佛走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服务人员穿着古装,行着古代礼仪,宫灯闪烁、帷幕轻摆,把宫廷宴席的氛围感拉满。
“从内容到形式我们都希望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宴筵食礼,让宾客沉浸式感受古人的生活。”宫宴创始人行秀斌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提升,近年来,“国潮”逐渐兴起,“国潮”餐饮应运而生。全国多地出现了不少以“国潮”为主题的餐厅,风格多样,主打中国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国潮”餐厅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餐饮体验。
“国潮”元素在餐饮业其实由来已久,很多中华老字号美食都可以算作“国潮”餐饮。日前,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饭店邀请非遗匠人在大堂展示中华民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饭店设置了糖人、糖画、剪纸、中国结、面人、草编等传统民俗技艺摊位,非遗匠人现场献艺,通过展示、互动、现场传授民俗技艺,让宾客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我们希望每位顾客能够从一个小小的糖人、面塑、中国结上,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将非遗文化用年轻人、大众喜闻乐见的‘国潮’风展示出来。”北京饭店相关负责人说。
很多餐厅将“国潮”元素融入菜品。提督品牌总经理许昌霖介绍:“我们店盛放烤鸭的器皿是如意形状,象征顺心如意。烤鸭五味三吃,在一吃上桌时,使用如意样式的餐具装盛;二吃和三吃上桌,如意首尾位置发生变化,寓意从始至终,正反皆如意。”
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突破5.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说:“2024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餐饮业要积极打造餐饮消费热点,大力挖掘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让餐饮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国潮”点心成为文化载体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柜台里摆满琳琅满目的中式糕点。店长李艳柳介绍:“我们最近增添了新品,比如传统民乐造型的‘琵琶糕’、复古柔美的‘盘纽酥’、匠心传承的‘剪纸方酥’,仿古摆件造型的‘翡翠白菜’,造型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记者注意到一款“珐琅糕”,看上去像一个葫芦花瓶。“这款糕点是北京稻香村与北京市珐琅厂联名推出的特色产品,其原型是来自北京市珐琅厂的‘洪福齐天’花瓶,葫芦造型加上蝙蝠元素寓意着福禄吉祥,更展现出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美感。透过小小的糕点,仿佛可以看到匠人们錾刻、掐丝、点蓝等过程。”李艳柳介绍。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项目负责人曹思源说,稻香村一直注重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近年来“国潮”文化流行,产品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中式糕点产品创新加速,酥饼产品、馅饼产品、糕点产品等创新不断,面向国内市场纵深发展,尤其是向年轻人的覆盖。海外市场加速也非常明显。
调查显示,58.4%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口味和味道,超四成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质量和价格,其次是大众喜爱度、品牌知名度,均有超三成的消费者关注。
中式糕点以其药食同源的原材料和低糖、低脂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随着相关部门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鼓励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中式糕点的发展迎来新机遇,行业日渐向健康化、渠道多元化发展。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与中式糕点相关的企业有2.5万余家。行业专家建议,中式糕点正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除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外,品牌可积极开拓海外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扩大销售范围。
“国潮”零食好看又好吃
伊利金典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联名推出的复古摇滚盒、三只松鼠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名的猪肉脯……在休闲零食领域,“国潮”产品同样吸引消费者。
当前,休闲零食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消费者。对年轻人来说,单纯“物美价廉”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彰显个性、有文化韵味的“国潮”产品更能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在包装上,一些休闲零食通过“国潮”元素抓住消费者“第一眼”。中国传统的戏曲如皮影戏、京剧等,国画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或是文物重器、古代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成为包装制作的蓝本。
在制作上,一些休闲零食回归古法,既考虑口味又注重养生。比如,在一款山楂丸零食的制作过程中,选用山楂、红枣、山药等多种天然食材,纯手工蜜制,入口松软,口感酸甜,还有益于开胃消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等因素共同驱动,我国休闲零食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专家认为,休闲零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型产品将层出不穷,应顺应国内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开发更有特色、更健康的休闲零食。(记者 林丽鹂)
来源:人民日报
源:人民日报
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突破5.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随着“国潮”逐渐兴起,“国潮”餐饮应运而生。“国潮”元素融进菜品、传统文化融入餐饮体验、中式糕点成为新宠……“国潮”餐饮成为消费热点,带给消费者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毛绒感都被炸出来的“龙狮酥”悄然走红,咖啡连锁企业开出了“唐诗主题店”,西式快餐与故宫联名推出了限量版“故宫桶”……当前,餐饮业刮起“国潮”风,带来更多“舌尖上”的新体验。
“国潮”餐饮带来新体验
一朝步入画卷,一宴梦回千年。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的宫宴餐厅,仿佛走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服务人员穿着古装,行着古代礼仪,宫灯闪烁、帷幕轻摆,把宫廷宴席的氛围感拉满。
“从内容到形式我们都希望传承与传播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入宴筵食礼,让宾客沉浸式感受古人的生活。”宫宴创始人行秀斌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和文化自信提升,近年来,“国潮”逐渐兴起,“国潮”餐饮应运而生。全国多地出现了不少以“国潮”为主题的餐厅,风格多样,主打中国文化元素。越来越多的“国潮”餐厅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餐饮体验。
“国潮”元素在餐饮业其实由来已久,很多中华老字号美食都可以算作“国潮”餐饮。日前,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饭店邀请非遗匠人在大堂展示中华民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饭店设置了糖人、糖画、剪纸、中国结、面人、草编等传统民俗技艺摊位,非遗匠人现场献艺,通过展示、互动、现场传授民俗技艺,让宾客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我们希望每位顾客能够从一个小小的糖人、面塑、中国结上,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将非遗文化用年轻人、大众喜闻乐见的‘国潮’风展示出来。”北京饭店相关负责人说。
很多餐厅将“国潮”元素融入菜品。提督品牌总经理许昌霖介绍:“我们店盛放烤鸭的器皿是如意形状,象征顺心如意。烤鸭五味三吃,在一吃上桌时,使用如意样式的餐具装盛;二吃和三吃上桌,如意首尾位置发生变化,寓意从始至终,正反皆如意。”
2023年,我国餐饮收入突破5.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说:“2024年是商务部确定的‘消费促进年’,餐饮业要积极打造餐饮消费热点,大力挖掘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让餐饮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
“国潮”点心成为文化载体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北大街的北京稻香村零号店,柜台里摆满琳琅满目的中式糕点。店长李艳柳介绍:“我们最近增添了新品,比如传统民乐造型的‘琵琶糕’、复古柔美的‘盘纽酥’、匠心传承的‘剪纸方酥’,仿古摆件造型的‘翡翠白菜’,造型均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记者注意到一款“珐琅糕”,看上去像一个葫芦花瓶。“这款糕点是北京稻香村与北京市珐琅厂联名推出的特色产品,其原型是来自北京市珐琅厂的‘洪福齐天’花瓶,葫芦造型加上蝙蝠元素寓意着福禄吉祥,更展现出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美感。透过小小的糕点,仿佛可以看到匠人们錾刻、掐丝、点蓝等过程。”李艳柳介绍。
北京稻香村零号店项目负责人曹思源说,稻香村一直注重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近年来“国潮”文化流行,产品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随着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中式糕点产品创新加速,酥饼产品、馅饼产品、糕点产品等创新不断,面向国内市场纵深发展,尤其是向年轻人的覆盖。海外市场加速也非常明显。
调查显示,58.4%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口味和味道,超四成消费者关注的是产品质量和价格,其次是大众喜爱度、品牌知名度,均有超三成的消费者关注。
中式糕点以其药食同源的原材料和低糖、低脂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随着相关部门加强传统文化宣传和鼓励老字号走向国际市场,中式糕点的发展迎来新机遇,行业日渐向健康化、渠道多元化发展。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与中式糕点相关的企业有2.5万余家。行业专家建议,中式糕点正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除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外,品牌可积极开拓海外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扩大销售范围。
“国潮”零食好看又好吃
伊利金典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联名推出的复古摇滚盒、三只松鼠与甘肃省博物馆联名的猪肉脯……在休闲零食领域,“国潮”产品同样吸引消费者。
当前,休闲零食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年轻消费者。对年轻人来说,单纯“物美价廉”已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彰显个性、有文化韵味的“国潮”产品更能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在包装上,一些休闲零食通过“国潮”元素抓住消费者“第一眼”。中国传统的戏曲如皮影戏、京剧等,国画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或是文物重器、古代建筑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成为包装制作的蓝本。
在制作上,一些休闲零食回归古法,既考虑口味又注重养生。比如,在一款山楂丸零食的制作过程中,选用山楂、红枣、山药等多种天然食材,纯手工蜜制,入口松软,口感酸甜,还有益于开胃消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场景日益丰富、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等因素共同驱动,我国休闲零食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专家认为,休闲零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型产品将层出不穷,应顺应国内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开发更有特色、更健康的休闲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