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红星新闻网
一家65平方米的店铺,里面摆放着9套桌椅、6个冰柜,再往里走可以看到自助调料区、餐具存放区、厨余清理区……这是位于成都金牛区蜀营街12号附近的杨御厨无人火锅店(以下简称杨御厨)。与传统火锅店不同的是,这家火锅店基本实现24小时自助营业,只在一定时间段内才会有服务人员。
记者查询多个平台发现,“无人火锅店”在成都尚属新鲜事物。据媒体报道,无人火锅店在其他地区已有落地。重庆九龙坡区的宏金花24小时无人自选火锅店内,消费者需要自己兑锅底、拿菜、收拾桌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的又见沙漠24小时无人火锅可以实现刷脸拿菜、感受小机器人提供的服务……
对于无人火锅店,成都餐饮同业公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袁小然表示,“这种无人化经营模式能节省一些人力成本,也能吸引部分群体去尝鲜。”但是,无人火锅店的卫生、安全问题该如何保障?它能否成为餐饮行业的新风口?2月7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走访成都的无人火锅店,对话行业人士。
人均消费60元 规定时段内有服务员
杨御厨于2021年9月底开始经营,截至目前已开张五个月。该店老板杨亮称自己有长期从事餐饮行业的经历,“从2013年我就开始做冒菜、烤鱼等夜宵。但是最近几年传统餐饮行业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无人火锅的这种模式其实值得尝试。”
杨亮介绍,进入店内后消费者可在后方自行取锅、碗筷等用餐工具。来到冰柜前,记者注意到食物分为荤素、锅底、酒水区。“肉和菜都是盒装包起来的,锅底也是密封包好。”杨亮解释,消费者拿出手机扫码就可以选菜品。经记者实测,发现扫码后会进入到“智慧零售”的小程序,拿出一盒菜会显示价格。“手机上的价格和冰柜上标注的价钱几乎一样。有时候因重量不同,可能会有一些价格差。取走关门后,小程序就会自动扣款。”
店内目前提供五种口味的锅底。“在接水区我们会在每个水壶上标注每个锅底需要的水量,顾客可以按提示来兑锅底。”杨亮说,操作好后直接打开电磁炉就能享用美食。
若出现食材缺货的情况该怎么办?记者注意到门口的贴纸上写着,“有服务人员时段17:00-22:00”。在这一时段店内只有一个服务员,“她主要负责补货、清洁卫生、洗锅底等。因为还是会有一些顾客吃完后没有清倒锅底,或者没有关电磁炉,还是有必要留人检查情况。”杨亮说。
谈到目前的经营状况,他认为收入尚可。“节约人力成本的情况下,我们家的食材比传统火锅店的价格要便宜30%左右。晚上吃的人比较多,尤其是想吃夜宵的年轻人,晚上跑网约车的司机都会来吃。”据其介绍,该店的人均消费约60元,目前月收入可达4万左右。
有无人火锅店开业半年后停业 店员:频繁扫码影响顾客体验
作为成都首家无人火锅店,杨御厨的知名度怎么样?“不知道这附近有这家火锅店。不是很想尝试,自己弄的锅底能有传统火锅店好吃吗?”一位刚好路过这家店的阿姨说。
然而,另一位年轻市民却认为这种形式很新颖。“我之前看视频平台刷到过这家店,不过一直没来尝试。”在被问到是否觉得全程动手会很麻烦时,她表示还好,不洗锅就行。
其他城市的无人火锅店经营状况如何?记者搜索发现,于2021年年初就在重庆营业的宏金花24小时无人自选火锅店现已暂停营业。记者通过杨亮提供的宏金花门店的联系方式,联系到该店员工石秀清,她表示两家宏金花门店都在去年7月30日关门了。
为何经营半年多就面临停业?石秀清坦言,主要是操作和选址问题。“加上我店里就只有两个员工,而且年龄都比较大。之前用的系统太先进了,我们理解起来也很吃力。每次在后台操作存货、断电时都不是很顺畅。”
年龄较大的员工面对新系统有障碍,而有的消费者也认为频繁扫码很麻烦。“我们第一家开在九龙坡区火炬大道。消费者也抱怨过操作繁琐,比如每开一次冰柜都要重新扫码。”石秀清解释,“不过第一家店因为周边年轻人更多,接受度比较高。但第二家分店就不太行了。”
据介绍,第二家店位于江北区观音桥,“游客很多,可以带来一些人流量。但由于是闹市区,周边老年人会更多。他们因为从来没见识过,而且一直在扫码,体验感就很差。”石秀清说。
行业人士:火锅有很强社交属性 全程无人化或缺乏“温度”
行业人士如何看待无人火锅?四川省火锅协会执行会长严龙表示,“无人火锅店的创新精神值得鼓励,再加上火锅的制作流程已经逐渐标准化,可以尝试无人化模式来节约成本。”但是,“目前这些店在技术应用上还不够稳定,比如消费者在扫码时是否会遇到被乱收费、程序卡顿等情况?而且24小时无人化运营是不可能实现的,像补货、安全保障还是需要人来完成。”
另外,在袁小然看来,火锅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全程实现无人化的话会导致缺乏温度。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在吃火锅时会更享受被服务这个过程。如果全程自己操作,会过于机械化。”袁小然表示,无人火锅在前端是需要人员作为“连接点”,否则就只是一个商业化的“自助超市”,很难保证消费者的体验感。
谈到无人火锅的发展前景,袁小然认为,这需要交给市场去检验。“除了缺乏温情外,自助最大的特点是便捷与体验感,但是这一点显然做得不够好。火锅的食用时间较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直扫码拿菜、涮煮调火,很容易产生疲惫感。”另外,食品安全也需要加强监管。“食材是否新鲜、碗筷是否定期清洗、废弃食用油脂是否回收等,都需要逐步加强管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郑然 黄盼盼
原标题:“无人火锅店”来了 你愿尝鲜吗?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何炅、黄磊、彭昱畅、张子枫任常驻嘉宾的生活服务纪实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三季明日将收官。这一季拍摄地在湖南湘西,不仅深山腹地独具少数民族风情,节目也因为常驻嘉宾“黄小厨”黄磊的加持更像是一季“舌尖上的湘西”。剁椒、腊肉、酸豆角成为餐桌上的主角,各色浇头的米粉对观众而言更是“深夜放毒”。
这档一经开播便被观众誉为“下饭”综艺的节目,每期中黄磊都能神奇地利用当地食材,烹饪出色香味俱全的各色家常菜。新京报记者盘点了三季节目中黄磊烹饪的130多道美食,并独家专访该档综艺执行导演张航希以及多位本季来到“蘑菇屋”做客的明星,揭秘客人们究竟最爱“黄小厨”的哪道菜。
明星嘉宾美食点评:毛不易陈赫各有心头好
陈都灵:最爱吃炸酱面。第二季的时候,吃到黄老师做的炸酱面,味道特别香,我当时一口气吃了两碗,大家还很惊叹我的饭量,其实我平时就很能吃的,只不过那天的炸酱面确实好吃到让人完全停不下来,吃完整个人都是非常满足和幸福的。第一季的时候黄老师做蛋糕手不小心受伤了,当时特别心疼他,但他自己却一点儿不在意。黄老师作为“蘑菇屋”的御厨,为大家制作了数不胜数的美食,展现在镜头面前的都是美味佳肴,但背后却付出了太多大家看不到的辛苦,做饭是这样,做艺人也是如此。
毛不易:我去的两次嘉宾都比较多,黄老师都做了特别多的菜,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狮子头、猪油拌饭和炸酱面,我都很喜欢。我去的时候没有太参与厨房的部分,以下地干活为主,但是因为两次去的人都很多,每次黄老师都是从早到晚都在做饭。
黄雅莉:烧辣椒皮蛋(作为湖南人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凉菜)我当时拿小本本偷师,比如锅如果不够密封,就可以放一圈毛巾在锅盖那,让它达到一点点高压效果。私下我会学他朋友圈的菜,算是网络教学吧。
陈赫:每一道都很好吃,绝了!爆炒螺蛳、紫苏小龙虾、十全大补汤所有都好吃到没朋友!跟着黄老师学了一个做菜的方法,黄老师做的小龙虾、螺蛳之类的,一定会放剁椒调味。希望黄老师之后可以安排下家宴,哈哈哈。
菜单:“黄小厨”做菜都是嘉宾现点现做
该档综艺三季节目以来,从北京辗转浙江、湘西,三季中嘉宾点的菜也从东北乱炖、炸酱面,横跨到佛跳墙、鳗鱼饭,囊括了中国八大菜系甚至海外风味,但无论是什么稀奇古怪的要求,黄磊几乎都能通过有限的食材和高超的厨艺实现。
新京报记者统计了黄磊在节目中最常见的菜肴,其中出现最多的是火锅,而面食炸酱面、葱油拌面出现的频率也很高,黄磊炸酱面的手艺给陈都灵、毛不易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节目执行导演张航希表示,黄磊在接到嘉宾打来的电话前完全不知道嘉宾想吃什么,节目组也不会干预嘉宾点菜,因此若嘉宾点了难度极高的菜,只能由黄磊现场决定烧还是不烧。大部分情况下,黄磊总是能迅速掌握每道菜的烹饪方法,并全力满足嘉宾的要求,“比如陈赫点了一个十全大补汤,黄老师就会说,这不就是佛跳墙的另外一种说法吗?对于大厨而言,他有做饭的敏感。这道菜是属于煲汤类,还是炖类等,做法都是相通的,只是需要根据口味和食材的不同进行调换。”
但由于不同地域的食材限制,黄磊偶尔也会在现场更换一些菜谱。例如鹿晗点了卤煮,但湘西不常吃猪肠、猪肺,市场很难买到,所以最后黄磊改做了炸酱面。“王大陆点的鳗鱼饭,当地没有鳗鱼,这类海鲜运到湘西也不新鲜了,所以现场只能用其他时令食材更换。”
张航希表示,每季录制做的菜大多都会结合当地的时令特色,例如第二季点击量最多的是浙江桐庐的“笋”,第三季是湘西的腊肉、酸豆角、剁椒等。而第三季更是几乎每期都出现米粉,“因为湘西这边的特色就是米粉,黄老师也说他做了12期不同浇头的米粉给大家吃。”
食材:鱼塘的鱼都是真抓
该综艺节目中的理念是“自给自足”,因此所有客人为了吃到自己点的晚餐,必须亲自上山摘菜,下河捞鱼;在抓不到的时候也需要嘉宾去农贸市场购买,例如牛、羊、猪肉等。
第三季与前两季不同,嘉宾似乎不再频繁前往农贸市场,节目组也为蘑菇屋提供了保存食材的冰箱。张航希透露,由于湘西的蘑菇屋选址地离最近的农贸市场,来回需要两小时车程,为了节省做饭时间,黄磊等人不能频繁出去采购,因此这一季嘉宾只去了三四次农贸市场,每次黄磊都会采购很多的常用食材。
而黄磊与节目组“友好”购买食材,通常也是临时急需,“比如他晚上需要羊肉,但冰箱里没有了,就会跟我们用钱买。我们也会提前备出一些猪肉、牛肉这些常用食材,但这个情况很少,毕竟他们生活费有限。”
第三季中最常出现的食材便是当地的“稻花鱼”、螺蛳等水产。纯天然的鱼汤、剁椒鱼头、爆炒螺狮等菜不仅俘获了客人的味蕾,下河捞鱼也成为本季节目的保留环节。但部分网友质疑镜头中的鱼塘非常浅,鱼却成群,而嘉宾抓鱼似乎也毫不费力。对此张航希解释道,当地的稻花鱼在抓的时候,就是需要把稻田里的水事先放掉,让水面更浅,鱼游不动,自然好抓,“像第二季浙江桐庐的鱼塘就比较深,所以比较之下第三季抓鱼更容易了。我们就是自然呈现当地抓鱼的样子,也没必要一定要让嘉宾抓不到。”
TIPS
节目中菜谱可以自己尝试
每当黄磊在节目里做饭时,画面便会同步出现详细菜谱和制作步骤。张航希表示,这些都是节目组后期根据黄磊现场放调料的顺序提炼出来的。如果观众也想做出“黄小厨”的菜,可以通过菜谱自己在家尝试,“每道菜不一定只有一种固定做法,我们也只把画面提炼成文字,满足观众的需求。观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适当对菜进行一些改良。”
特别注意食材的新鲜程度
张航希表示,从明星点菜、买食材到黄磊做饭,节目组不会进行任何干预,唯一会特别注意的是食材的新鲜程度。在该档综艺第一季节目中,宋丹丹曾经因为吃了没熟的老豆角而食物中毒,在第二、三季的录制中,节目组会在嘉宾来之前,提前检查存放在冰箱里的食材的保质期,冷冻的肉是否新鲜。
据悉,节目组的工作人员都曾经品尝过黄磊做的菜,“黄老师经常做米粉,做得比较多的时候,就会分给我们一起吃。”
文娱部记者:张赫
文娱部编辑:佟娜
数据新闻编辑:汤子帅
设计:许骁
校对:李世辉
括一切酒类知识,走进微醺酒类世界!
关注微信公众号:酒百科(baikejiu)
打算写七福拉面居酒屋的念头是从进门的那一刻萌生的。门面其实不大,甚至只容一人通过。
一推开门,一群素雅美丽的小姐姐笑语盈盈地喊了一句“以拉西呀嘛塞”!凭借我多年看动漫的经验(和基本的生活常识),我觉得她们是在说欢迎光临。进门就能看到一面木墙上贴满了照片,后来跟老板聊了一下这个照片墙,故事太多了,来我们先讲讲这些故事。
日本一位皇族老太太和老校长在照片墙前的合影,她被当地人称为“皇太后”,现在她居住的房子已经成了日本山形县的博物馆
首先说说这个老板,大家称呼他为校长(为什么叫校长?接着往下看)。交流起来觉得他总是笑盈盈的很亲切,给人一点不是很擅言辞,憨厚的感觉。深聊一下才发现,故事真多!
校长(左)和獭祭社长(右)的合影
校长已经做了将近 20 年的日本菜,当年在深圳蛇口拜师学艺,师从一位日本料理大师。这位大师从幼时即开始学习料理,校长拜师时他已经 60 几岁高龄(现已去世),可以说做了一辈子的日料。当时这位大师的日料店只招待日本人,因为他认为日料对于中国人是陌生的,并没有人真的懂它(有点傲娇,听起来像是传说中做坏了菜会剖腹的那种人)。
而为什么这样的人却收了校长这样一个中国徒弟呢?据说是朋友介绍,毕竟还是人脉广。好不容易拜了师,当然要学以致用了,所以校长自己也做了 7、8 年的厨师。
校长和日本天皇御厨富泽浩一的合影
后来校长开始自己开日料店,前 3 年一直亏本。毕竟日料虽然现在感觉挺火的,但整体还是不如满大街的湘菜馆、粤菜馆、火锅之类平易近人。加上店铺格调也比较高,门总是掩着,给人一种只招待熟客的感觉。当然,校长本人也说,开这个店就是想开给懂的人享用的。大有一种,你懂自然会来,你不来是你不懂的感觉(不愧是那位大师的徒弟)。
至于后来为什么店铺又开始盈利了呢,因为清酒!专业做日料的不可能不懂清酒,毕竟餐酒搭配也是料理的重要一环,而清酒又是日本的国酒。对餐饮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酒水的盈利肯定比食物要好,据校长本人说,如果一家餐厅的酒水盈利没做到整体的 45%,那它就是一家失败的餐厅(不过校长自己也没做到)。
所以后来校长开始对清酒深入钻研,还是最早一批去日本考 SSI(Sake Service Institute International,日本清酒研究院)清酒讲师证的。据说当时日本刚开放海外人士考清酒讲师资格,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一大批人涌去考证,轰动了整个日本清酒届。
右为日本 SSI 总部校长
后来校长就在清酒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创立了 SSI 深共同学院,也就是校长名字的由来(PS:想要学习清酒也可以找校长哦~)。如今校长已经拥有的头衔有:
- SSI 深共同学院校长
- 深圳市日式料理行业协会副会长
- 深圳市日式料理行业协会指定日本酒培训基地
- 国际清酒唎酒师
- 国际清酒讲师
- 国际烧酒唎酒师
说完了故事来说说正题。
中国人谈美食说色、香、味,既然外观排第一,那我必须重点夸一下他们家的餐具,太精美啦!
每种料理都有与之相配的专属餐具。
喝清酒前还会端上来一大盘杯子让你选,所有女生都忍不住喊,“好可爱!!!!”
鉴于校长自身从事日料行业二十余年,因此在用餐礼仪上也习惯性的注重,餐具的摆放都是按照日式习俗。
日本人的筷子都要放在自己身侧,因为他们相信“人神共食”,即对面坐着神明与你一同进食。
店里现在 3 位厨师都有 20-30 年的经验,而且都是跟日本师傅学过的。就连普通的开胃小菜,他们家也有与众不同的风味,比如这个让小编印象深刻的酸萝卜,酸、甜、辣完美结合,还带有一些类似梅子的清香!
入口即化的土豆泥。
以上只是 2 样小食,如果你去到店里,必吃的还得是生鱼片,各种各样的刺身。这些鱼都是每周一次从日本空运过来的,新鲜、地道。
现磨的芥末口感清爽还香。
说到生鱼片就不得不提店里一月一度的开鱼盛宴了。开鱼宴并没有固定时间,频率大约一月一次,依据客户的预约情况而定,定好之后会从日本空运一整条鱼过来,现场切割、为大家制作刺身料理。
这样的“全鱼宴”能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到一条鱼的各种不同部位,当然,现场观看一条鱼从整鱼变成一碟碟精美的刺身本身就是赏心悦目的啦!
鉴于一条鱼分量很足,起码得凑够 7、8 人才能开宴,如果是自己一伙人约好预定当然最方便,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提前联系店里预定,和陌生朋友一起食用,吃完又多了新朋友!
除了生鱼片,店里的面食也是非常值得一试,店里的荞麦面、乌冬面之类都是师傅手工制作的,还有校长自创的“粘面”,据说是独门秘方。
校长独创的粘面
此外还有皮薄肉香的烧鸭、焦香脆嫩的烤鸡皮、寿喜烧都是小编亲试好吃的美味,墙裂推荐!
校长经常去日本逛吃研究,所以菜单经常会有更新,此外除了菜单上有的,其实七福还会有隐藏菜单,比如上一次我们去吃的时候,校长的朋友刚好从张家界给他带了几个南瓜,特别甜,校长就把它做成了南瓜天妇罗。
来到七福要是光吃东西不喝酒就是你的损失了。顺便说一下他们家是唯一一家从日本进口清酒采用冷柜的,清酒对高温很敏感,而一个冷柜意味着每天多 800 块钱的电费,而且进口进来以后贴中文标都是员工穿着羽绒服在恒温柜里贴(PS:酒百科有在卖他们家的清酒哦~)。
校长在清酒厂和酒造负责人的合影
店里的墙壁上都摆满了清酒,如果你是资深爱好者,肯定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酒款。如果你不太懂,也可以让他们根据你点的料理进行推荐。
走廊上也摆满了,不仅有清酒,还有日本梅子酒、日本威士忌等。
校长冰冻了两天的东长生榨,号称平民版银河铁道
如果你吃完这一场还想继续下一场的话,顺便说一下,旁边的福寿炭火烧肉也是他们家的,据说比七福开得还早,不过小编还没去过,有机会再给大家探这家店。
关于七福值得说的太多,比如他们家楼上还有很多个小隔间,是完全仿照日本居酒屋的样式,门一拉上就是非常私密又有格调的小空间。
再比如他们家厕所的马桶也是日本的恒温马桶,即使寒冷的冬天你坐上去也感觉温温的,不冰皮肤。
等等等等……
还有很多细节道不尽,你自己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