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让大家喊出
港式茶餐厅最经典的小吃
会是哪一款呢?
是菠萝油吗?
那是蛋挞?
还是奶茶?
这些都太普通啦!按我说,肯定是
OT、茶走、恐龙阿华田、黑牛、水果宾治、
西洋菜蜜、滚水蛋、奄列、奶酱多、捞丁...
肯定会有人问,这都是啥?
这些都是地道的港式茶餐厅会有的小吃、饮品
在广州,能有这些的茶餐厅屈指可数
估计大家对他们挺陌生的
那就让酥皮科普一下小知识!
茶走、啡走
普通的茶餐厅都会有奶茶、鸳鸯这些茶饮
其中, 奶茶=淡奶+红茶+白砂糖
而 鸳鸯=淡奶+红茶+黑咖+白砂糖
那么在港式茶餐厅暗语里
茶走、啡走又是什么?
通俗点,“走”就是不要淡奶
取而代之的是炼奶
有趣的是,“走”的位置不同意思不同
“X走”是换炼奶的意思
但“走X”就变成“不要”的意思了
下单咖啡时也有“飞沙走奶”的说法
即不要砂糖、不要淡奶
其实就是斋啡....
图片源于@michael chung
还有一个冷知识
茶餐厅的热奶茶、热鸳鸯、热柠茶
通通都是另给一包白砂糖
自己调节糖度的噢~
恐龙阿华田
还记得几年前在大哥餐厅喝到恐龙阿华田
一开始是蒙圈的,难道是有恐龙蛋?
不不不!事实上
粤语的“恐龙”与“好浓”的发音相近
上面会铺有一层厚厚的阿华田粉
边喝边搅拌,就能维持阿华田的浓郁风味
“恐龙”系列还有
恐龙朱古力、恐龙好立克
铺的则是朱古力粉、好立克粉
在广九餐室有款相似的饮品
叫200%重度巧克力
所谓的200%即是加多2倍的巧克力味
冻朱古力+朱古力雪糕+朱古力粉
本以为喝着会巨甜!
没想到只是巧克力味更浓而已!
唂咕
这个饮品真的特别特别少见!
基本上在市区的茶餐厅都没有!
用炼奶垫底,加入冰可可
最后在顶部铺上可可粉就完事了
巨浓的可可味,刚好中和了炼奶的甜味
不会太甜,反而越喝越上瘾!
友情提示一下~
喝之前要搅拌一下上面的可可粉
不然会呛到哦!
OT、COT
这个可不是加班的意思
粤语中“柠”的发音跟“零”、0一样
而“T”则是Tea的简称,串起来则是OT
热柠茶就是OT
冻柠茶就在OT前加个C(COLD)
杂果宾治
港式茶餐厅中的宾治是“Punch”的谐音
就是把多种饮料混在一起
而杂果宾治就是水果+各种饮品
西洋菜蜜
西洋菜汤就喝得多
西洋菜蜜你又饮过未?
其实它就是用西洋菜煲出来的水加蜂蜜
是港式茶餐厅特有的饮品哦~
口感就见仁见智
有人会特别爱喝,有人会避之则吉
滚水蛋
这个听上去很像黑暗料理的特饮
在香港很常见!
往开水里打入一颗鸡蛋
放入白砂糖,搅拌搅拌就能喝了
味道嘛,接受的人并不多
奶油猪
还有一种情怀叫奶油猪
将猪仔包烤得脆脆的
抹上炼奶,甜而不腻
口感真的一级棒!
喜欢可可味的,还能撒上可可粉
多士
从早餐到下午茶都离不开多士
早餐可以有
多士+双肠配炒蛋
下午茶可以有
一口西多士、荷兰西多士
晚上可以有
炒蛋多士
虽说地道茶餐在广州很罕见
但也不是没有哦!
还特别好吃,人气还巨高!
广九餐室
地址:
西华路店:荔湾区西华路120号底商
白云路店:越秀区白云路111号自编首层左铺
敏华冰厅
地址:
天河城店:天河区天河路208号天河城6楼(体育西路C出口)
东方宝泰店:天河区东站路3号东方宝泰B1层N1160(广州东站G出口)
大哥餐厅
地址:番禺区西丽南路90号(近华侨城)
石板街
地址:天河区天河路218号天环广场B213铺
闲记茶餐厅
地址:番禺区光明北路281号
伙计茶档
地址:越秀区北京路李白巷1号之4
- END -
编辑=酥皮
摄影=全体IN广州摄影大大
在广州
想知道哪里有好吃又便宜的
马上关注
日,一位网民引发了广泛关注,她发帖称香港人拥有自己的简体字。引人瞩目的是,她上传了一张茶餐厅手写的餐牌照片,揭示了一种独特的文字现象。从这张餐牌可以看出,大部分菜单名称仍然使用传统的繁体中文,但在某些字上,却出现了笔划较少的同音字。
< class="pgc-img">>以炒饭为例,这道经典的菜品中的“饭”字,被替代为了“反”字;而豆腐被写作“豆付”,虾酱的“酱”变成了“丈”,鸡蛋的“蛋”竟然写作了“旦”。这种现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网友们对此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这种简化写法在香港并不罕见,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店家常见的简写方式。他们举例说,以前的账房先生就喜欢将“毫”写成“毛”,久而久之,一毫银子就变成了一毛银子。这种简写在北方变成了一毛钱,而在广东仍然是一毫子
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这不是简体字,而是错别字。一位网友调侃道,这种写法只能称之为“错别字”,并表示对于字的本来偏旁部首和意义的混乱感到担忧。还有人认为,这是为了茶餐厅能够快速下单而发明出来的记号,方便顾客点餐,提高效率。
然而,也有人对这种简化字表示赞赏。他们认为,文字简化是社会的进步,传统繁体字的表达效率较低,而这种简化字则更加通俗易懂。一位网友提到,市场上现在也经常出现简笔字,他认为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将“餐”字写作“歺”。
无论是支持还是质疑,这种特殊的简化字引发了人们对于香港文字文化的思考。尽管有人认为这是为了方便和效率,但也有人对于这种变化表示担忧,担心会导致文字的混乱和歧义。这一话题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
总的来说,香港茶餐厅餐牌上的神秘简化字无疑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热议。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这种特殊的文字现象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香港文化的变迁和多样性。这场讨论也给我们带来了对于文字和文化的思考,使我们更加关注和珍视语言的魅力与多样性。
<>港庄馆John Anthony是一家摩登华丽而又典雅的餐厅,其设计概念源自1805年历史上第一个入英国籍的华人John Anthony。当时John是东印度公司的雇员,远渡重洋抵达东伦敦港区的Limehouse,为上岸的中国水手安排食宿。因而室内设计结合John Anthony的航行经历,并在殖民建筑风格中融入东方细节,将一座英式茶屋摇身一变改造成一间中餐厅。
▼庄馆内部空间
< class="pgc-img">>设计师试图在空间中还原John Anthony在航行中可能接触过的材料,如:手工上色的瓦片和织物,手编的藤沙发,天然质感的墙面和陶土。
▼还原航海中可能接触过的材料
< class="pgc-img">>进入餐厅要沿一段台阶拾级而下到地下层,两侧墙面是嵌有大片白色金属网格的背光玻璃板。一些主要设计元素在餐厅入口处就得以窥见一二:陶土色的墙,粉色瓦片铺贴的三层挑高屋顶,石灰绿色的水磨石地面。高层的镜面将半圆拱顶无限反射。
▼餐厅入口
▼白色金属的墙面、陶土色的墙、半圆拱
▼石灰绿色水磨石地面、黄铜灯具
▼用餐区入口处
< class="pgc-img">>在呈现茶餐厅复古怀旧味的同时,Linehouse点缀以殖民风格的细节:木质台面与玻璃灯架的组合,藤编沙发椅座,金色与栗色为主的印花。
▼复古且点缀以殖民风格的设计
▼木质台、玻璃灯架、藤编沙发椅、金栗色的印花
< class="pgc-img">>吧台正中悬置4支巨型金酒酒柱,均为餐厅自家酿制,以“香料之路”上发掘的各色原料酿就。高处的拱形装饰玻璃背光板使得室内光线可以随着白天黑夜切换而变化。吧台也沿用了拱形设计,一排拱形玻璃陈列柜中藏酒丰富。天花板上悬挂而下的白色金属灯架配合客定的木制灯罩营造出仓库的工业感,墙面则由定制的手做黄铜灯点亮。
▼吧台沿用拱形元素
< class="pgc-img">>吧台背后还设有一排卡座,沙发椅背采用和大堂同样的花卉图案,从木制隔板的缝隙依稀可以看到调酒师忙碌的身影。卡座之间用奶油白麻质挡帘隔开,滑杆是黄铜质地,天花板挂着手工扎染的靛蓝布匹,波浪般的造型象征着航海的岁月。
▼吧台背后卡座区
< class="pgc-img">>设计师对旧时港区的仓库重新诠释,打造出拱顶元素为主的堂食区,重在呈现空间在垂直面上的交错变化和明亮感。堂食区旁边,是由一系列延续的小拱顶打造出的相对私密的用餐区。蓝绿色手工瓦片铺贴的拱顶一直延续到厨房及其他空间。一排绿松石帘幕将堂食区和其他空间分隔开。
▼一系列小拱顶结构的相对私密用餐区
< class="pgc-img">>▼立柱上部细节
< class="pgc-img">>包间的墙面全部由手工上色的砖片铺就,上面绘有如药用罂粟和东方异兽等18世纪中英贸易往来中的商品。顶部是石膏拱顶。堂食区的地砖则由从旧村屋屋顶回收的陶瓦铺成。
▼石膏拱顶与砖片墙面的包间
< class="pgc-img">>▼ 绘有药用罂粟和东方异兽的墙面
< class="pgc-img">>洗手间的设计取材自东西方香料贸易的历史,墙面是定制的绿、深黄及绿松石色层压板,洗手台是黄铜定制款,半圆拱形天花板也刷上了绿色。洗手间隔间的天花板则由回收的塑料管排列装饰而成。
▼取材自东西方香料贸易历史的洗手间设计
< class="pgc-img">>▼天花板由回收的塑料管排列装饰而成
< class="pgc-img">>在整个设计中,可持续的理念贯穿始终,体现在室内装饰和餐厅经营的各个方面。杯垫和餐牌由废弃塑料升级改造制成,地板砖是回收的陶瓦,沙发和座椅使用了坚固耐用的藤条,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对环保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