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没有可可西里的神秘圣洁,没有莫高窟的恢宏壮阔,也没有故宫的雍容气派,但这里平原、山地、海洋神奇共存,可以满足你对中国山水的所有想象↓
这里似乎就是一个长在中国人梦里的地方。中国六大古镇,这里就独占其三。鲁迅笔下“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的水乡风情几乎随处可见。曾经的繁华集镇,留下了许许多多古色古香的记忆↓
微博@旅行达人赵小雨/摄
绵长的海岸线上,汹涌的海浪分割出3061座岛屿(占全国岛屿总数的2/5),微醺的海风拂过礁石和沙滩,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渔家烟火气,“海上丝绸之路”由此起碇↓
浙江,在大多人的印象里,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在2020年的开局,在全国上下齐心“战疫”的形势下,浙江无论是在自救还是在援助兄弟省市方面,更是以“高效”、“安心”的靠谱形象出圈,频上热搜。
在“5.19中国旅游日”十周年之际,浙江省文旅厅全面开启“春光计划”,将于5月19日上午,在宁海县举行的庆祝“中国旅游日”十周年主会场活动中,正式推出“亿元红包·游浙江”活动,免费派送2亿元红包。
▼- 1 -
什么是浙江
浙江,很难用一个词去形容她。每每提及浙江,大多数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那赫赫有名的阿里帝国、圈粉老外无数的全球小商品“咽喉”、遍布四海的浙商、彪炳千古的人文渊薮、山江湖海皆备的财赋之地……在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你很难找到第二个地方,能有如此多的正面评价。
@淡水河边/摄
在大多人的刻板印象里,浙江作为“鱼米之乡”,应当天生肥田沃土,自古繁华富庶。然而,了解过浙江史,才知道:西湖,不是一天“挖”成的。所谓的人间天堂,其实也是先有人间,后有天堂,是靠着浙江人勤劳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历经千年,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 浙江的山 /
浙江地域面积仅10.55万平方千米,是除去宁夏、台湾、海南以外,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而就在这片堪称“袖珍”的土地上,竟还有74.63%是山地丘陵(默默向隔壁70%面积都是平原的江苏,投去酸酸的羡慕)。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451位唐代诗人走出了一条翰墨飘香的唐诗之路
雁荡山,中国“东南第一山”火山喷发铸就的山水奇景筑成了这处江南沿海的脊梁
@万先勇/摄有千年曙光,又有漫天银河
括苍山就像个风情万种的美人
时而恬静安详,时而快意潇洒
@叶启满/摄黄茅尖是“江浙第一高峰”1929米的海拔高处云雾勾缠着南方少有的原始森林
天台山深处发育出充沛的水系
9级瀑布飞泻而下,瀑声如雷实属国内罕见
@许银炜/摄
/ 浙江的江河湖 /
在浙江,山是无可厚非的主角,水则是最佳的陪伴。群山深处发源的水系,躲过山林的阻隔,逐渐汇集成流,如同毛细血管般滋润着土地。作为中国水网最稠密之处,浙北平原上沼泽湿地遍布,却孕育出了不亚于黄河流域的辉煌文明。
蜿蜒668千米的钱塘江水
造就了天下奇观的“钱江潮”
江南的温柔之下
其实藏着一副铮铮铁骨
@王超英/摄山城之间穿流而过的瓯江孕育了两岸繁华见证了浙江人砥砺奋进的岁月
半城烟雨半城湖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晴天雨天爱上杭州只需绕西湖走一圈
@渝A视界/摄这里是农夫山泉的水源地
坐拥星罗棋布的1078个岛屿
千岛湖,世界上岛屿最多的湖泊
“天下第一秀水”不是浪得虚名
@孙新尖/摄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
在如画的四季风光里
南湖始终守候在祖国的正前方
@陈景青/摄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河水悠悠,看尽了市井百态
/ 浙江的海 /
作为中国海岛最多、海岸线最长的省,在浙江沿海,海景是天成的,生态是天然的,生活却是烟火气十足的。哪怕明清两代严厉的海禁也从未阻拦浙江人奋进的脚步,反而使得他们更加务实,对一点一滴的资源都会想尽办法合理利用。
枸杞岛常年能看到贻贝养殖盛况
白色的浮子在阳光下闪烁
渔舟在碧波荡漾中穿梭
构成了一幅绝美的海上牧场图
@嵊泗旅游
大海从来没有吝啬过对耕海人的馈赠
深邃的大海养育了霓屿岛上渔民
也成为不少摄影师的乐土
在“亚洲第一钓场”的渔山列岛
形态不一的五虎礁雄踞海疆
悬崖之巅的灯塔点亮了无数人的海岛梦
@杨忠华/摄形似浮于海上的大虾虾峙的美
在于她的纯真自然不做修饰
一边是碧波万顷的大海一边是绝壁奇峰的悬崖
大陈岛上少了人来车往的喧嚣有的只是令人心安的温暖
@Moorworld/摄
因离大陆架最远,而被称为东极岛这里海水湛蓝不见一丝污染原味的海,原味的风让人惊艳
@蔡爱茜/摄南麂岛位于浙江东南部海面号称“贝藻王国”、“蓝色牧场”
还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10大海岛之一
@孙新尖/摄层层叠叠的民居临海而筑覆盖着大半个鸡山岛,宛若海上布达拉宫
三步一间、五步一店绝对是海鲜爱好者的天堂
@陈先祥/摄
▼- 2 -
被历史偏爱的浙江
7000年前,一批先民来到浙江北部,后世的我们称其为“河姆渡先民”。他们在探索中学会了以榫卯接合梁柱,而水稻的发现及人工栽培,则让河姆渡人从渔猎中,看到了农耕的曙光。
5300年前的良渚居民除了生存需要,有了全新的追求:他们修筑城墙,兴修水利,他们穿麻织衣,脚蹬木屐,配戴玉饰,使用高级的漆器,他们还爱吃河鲜猪肉……
@越王勾践剑吴越楚三国的争锋曾在这里拉开帷幕,一段可歌可泣的百年长卷从此铭刻史书。浙江是越国故地,古越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独特的越文化,留下了卧薪尝胆、西施浣纱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浙江不过弹丸之地,且远离政治中心,但千百年来偏偏总能得风气之先。从隋唐到宋元再到明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印刻着吴越风情、魏晋风流和唐宋风华。“士比鲫鱼多”这一句看似玩笑的类比,其实是浙江遍地读书人的真实写照。
温州永嘉 · 楠溪江
《石室山诗》
南北朝·谢灵运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垧郊。苺苺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
@谢文东/摄
台州天台 · 国清寺
《冬日暮国清寺留题》
唐·刘昭禹
天台山下寺,冬暮景如屏。
树密风长在,年深像有灵。
高钟疑到月,远烧欲连星。
因共真僧话,心中万虑宁。
湖州德清 ·下渚湖
《清明过下渚湖》
宋·毛滂
湿云堆雨未全轻,啅鹊翻枝已唤晴。
含雨落化空泪眼,袭衣香草欲知名。
细泉入竹通幽意,孤策侵苔记独行。
不醉河阳芳树底,乱山携酒过清明。
@王跃/摄
丽水缙云 · 仙都
《题缙云山鼎池二首》
唐·徐凝
黄帝旌旗去不回,空馀片石碧崔嵬。
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
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25h·随心/摄
衢州江山 · 江郎山
《江郎山》
唐·白居易
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
杭州桐庐 · 富春江
《富春江月夜》
元·吴师道
江霏山气生白烟,忽如飞雨洒我船。
倚蓬独立久未眠,静看水月摇清圆。
@胡建宏/摄
▼- 3 -浙江人的舌尖密码
浙江人爱拼搏,也懂享受,从对精致饮食的追求上可窥见一斑。浙菜发展到现代,日臻完善,精品迭出,有“有佳肴美点三千种”之盛誉。
杭州东坡肉
宁波汤圆
温州鱼丸
开化藏豆腐
缙云烧饼
金华火腿
舟山海鲜
遂昌风炉火锅
▼
- 4 -
狂撒2亿元红包,只等你来
——来自浙江日报起航号“诗画浙江文旅资讯”频道
源:光明网
浙江宁海万人寻访无名烈士墓、千人“结对认亲”——
无名英雄有“家”了
光明日报记者 曾毅 光明日报通讯员 干杉杉
“我们愿意当无名烈士的亲人,每年都去祭奠他们,真正让烈士他乡变故乡。”4月2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烈士陵园,志愿者们郑重许下诺言。
半个多月前,宁海发起“为无名烈士寻亲”活动,招募志愿者寻访散落在各处的无名烈士墓。一支“寻亲队”迅速集结,分赴乡镇村落,截至目前,已寻访到5处墓葬,收集了20位无名烈士的事迹。随着活动的深入,共有上万名宁海人陆续加入“寻亲队”,千余人志愿加入“亲人团”,一起寻访英雄足迹、传播英雄故事、守护烈士英魂。
亲历者:不仅默默缅怀着,还倾其所有守护着
宁海县大佳何镇大佳何村老街的一处廊檐下,总是坐着一位名叫马能胜的90岁老人。只要路过的人与他耐心攀谈上两句,就会听到一个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
宁海解放前夕,解放军一支小分队乘坐的帆船因故搁浅在大佳何镇的一处浅滩。天亮后,这支队伍不幸遭遇了敌军。这一仗从天亮打到了黄昏,直到战士们弹尽粮绝后被俘。
“他们被绑着押到了我们村的老街上,坐在台阶上紧紧挨着,身上不停地流着血。”马能胜在老街住了一辈子,当年的情形历历在目。“一共8个人,有男有女,都是二十几岁的年纪。”村民们不忍心,偷偷地给他们送吃送喝。后来,战士们都被杀害了。他们的遗体被几位好心村民葬在了溪边树林之中。40年后,镇政府组织整理了这些遗骨,移到山上建墓立碑,供人凭吊。
对马能胜来说,这段经历刻骨铭心。七十多年来,他总是对着后辈们唠叨:“可惜啊,牺牲的战士们没有留下姓名,埋在了这里,远方的家人该多难过,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直到半年前,本地的民俗研究者何晓道拜访了他。
“我从小到大无数次听老人们讲起这段故事。”何晓道花了半年时间,走访了数个村庄,找到了30多位曾亲历这段历史的老人,最后将故事写进了文章中。
3月下旬,宁海发起“为无名烈士寻亲”活动,越来越多的亲历者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无数个日夜里,这群朴实的人不仅默默缅怀着,还倾其所有守护着。其中,就有胡陈乡大赖村的96岁老党员尤洪章。
1951年7月,一伙土匪出没在胡陈乡附近。作为一名民兵,尤洪章也参与了那场战斗。“我躲在草丛里,看到土匪经过,点了下人数,是44个。解放军立马发起了进攻,一直打到晚上。”尤洪章说,最后,解放军打跑了土匪,把战死的战士抬下山安葬了。
“他们都是为了村庄的和平牺牲的。”从那些战士永远留在大赖村的那一刻起,尤洪章就成了守墓人。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不忘到墓地拔拔草。想起那些肩并肩的战友,还会止不住地流泪。尤其是清明节,他会提前一个星期就打电话给在外经商的儿子,让他带着老婆孩子早点回来上山祭奠、献上哀思。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尤洪章不仅带领着村民在这里祭扫,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几十年来,他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解放军战士不屈不挠的革命故事。“有这么多人关心、爱护他们,他们在地下一定会有所安慰。”尤洪章说。
传承者:我们活着的人都是烈士的亲人
通往强蛟镇峡山村革命烈士陵园的山路,王成恕已经走了五十多年。陵园中心有座墓穴,里面长眠着4位不知道姓名、年龄、籍贯的烈士。墓前矗立着一块高约3米的赭红色石碑,上面刻着百来字的碑文。这份碑文就是王成恕写的。
1968年,两位热心的峡山村村民带头,将以前牺牲在附近的无名烈士遗骸迁至此地集中合葬。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当时的村小校长,王成恕写了碑文。从那之后,王成恕踏上了漫漫守护路。每逢清明,他都会带着师生祭扫,年年不辍。
从热心村民到王成恕,再到村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岁月变迁中,守护这座墓已经成为整个峡山村的默契。1997年,考虑到石碑破旧,峡山人开始四处筹集资金修缮。镇里的少先队员每人每星期节约1元钱,半年时间就累积了9000多元;镇里的机械厂、塑料厂和县里的设备厂各自拿出了数千元……最后,这座陵园在大家的努力下修缮一新,被镇政府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7年,宁海县民政部门又拨款近10万元,扩大了陵园。
“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让烈士精神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活下来。”强蛟中心小学90后教师金雪葵说。2017年,她接过了王成恕的接力棒,成为每年清明祭扫无名烈士墓的主要组织者。现在,她又申请加入了“亲人团”,带领学生们守护这座墓地。“祭奠英烈忠魂、传承红色基因,能够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通过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作贡献。”
这些天,岔路镇兆岸村村民王乘红带着志愿者奔波在宁海各个村庄,寻找无名烈士墓,抢救搜集烈士资料。“我一听说要组建‘寻亲队’,立马就报名了。”王乘红激动地表示。来自军人家庭的他做退伍老兵送温暖活动已经有七八年。早年间,他就从一名退役军人口中得知宁海埋葬着许多无名烈士。“战争时期,宁海就有上万人投身战场,目前全县有名可查的烈士只有148人,无名烈士不计其数。有了‘寻亲队’,送他们回家的愿望说不定能够实现!”
峡山村、井栏村、小青村……“为无名烈士寻亲”活动启动半个多月来,志愿者先后踏遍10多个乡镇,共寻访到5处墓葬,收集到20位无名烈士的事迹。
志愿者还在峡山村烈士遗骨里发现了一枚刻着“孙范章”名字的私章,还有两枚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纪念章。“目前只有这一点点线索。”王乘红说,未来的路很难,大部分烈士的身份很有可能找不到,但“寻亲队”不会放弃,除了实地寻找线索,还会借助网络与全国各地的信息群进行实时分享。
“烈士们的功绩不会因他们无名而消失。”宁海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章伟银说,宁海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接下来将通过立碑、立传、宣讲等行动,把英雄事迹整理成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成立革命故事宣讲团,把无名英烈的事迹传播到基层。“要让人们知道,正因为有了这群人,才有后来者的幸福生活,我们活着的人都是他们的亲人,宁海就是他们的家。”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5日 01版)
子晚报
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专业统考昨开考,考生赶往考场
12月1日,2020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专业统考正式开考,三万余考生走进考场。作为艺考改革头一年的“揭幕大考”之一,这场考试备受各界关注。因为从2020年开始,除去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绝大部分院校将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专家分析,艺考改革后,省统考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同时对于文化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艺术和文化“双优”的考生,会越发受到院校的欢迎,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
考生故事
“半路出家”考生,赶考日程精确到分钟
在南京师范大学考点,镇江某画室的学员王同学是跟着画室的小伙伴一道,组团来南京参加考试的。画室给包括小王在内的考生制定了严密的考试流程,小王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统考行程规划”,上面除了精确到分钟的集合、看考场等安排外,还用加粗字号标注着11月30日晚上“19:00之后,一律在宾馆画速写,或者看书,不准出宾馆,不准出门买东西,送考老师监督检查。”“我们画室连迟到的惩罚都是画速写,迟到20张,打瞌睡30张。”
“我是半路出家,目标就是南师大。”小王不掩盖自己的身份,半路出家考生需要比普通考生加倍努力,小王说,自己现在的状态是,走在大街上,看到的高楼大厦都是建筑透视,买个水果的第一反应也是“来张速写”,“甚至去学校食堂吃饭,看到正在吃饭的同学,我都能想象出一幅食堂的速写画出来。看什么都像考题。”
目标八大美院,艺术优等生补起了文化课
“八大美院的校考时间还没出来。”宁海中学的一位美术生朱玲玲(化名)告诉记者,今年艺术生的考试日程安排没有紧张到需要“打飞的”的程度。朱玲玲从小学习画画,一直将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八大美院”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背着画板站在南师大学明楼门前候考,朱玲玲的心态异常轻松,和周围同学们略显紧张的表情有些不一样。“1日考完,我还要回去补落下的文化课。”朱玲玲表示,艺考改革后,美院对于文化课的要求越来越高,考官会更加倾向于录取文化课优秀的学生,因此自己在备战艺考的同时,也将一部分时间划拨给了文化课学习。
“之前在画室集中训练,落下了部分文化课,1日省统考结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肯定是要将文化课捡起来。”
考题分析
速写:人物站姿有新意,考生需要“拼手速”
2020江苏美术类专业省统考的速写考题很有新意,考完后甚至有考生直接用“出人意料”来形容。试题的内容是两个站立的消防战士。背对着考生出现的一位,背上还背着专业消防用具。一位从事美术教育多年的专家分析,速写考题有两大难点,首先便是“背对背”的模特站姿,“背对着出现的消防战士,看不到他的脸。学生平时练习应该很少画,甚至没画过。此外,消防战士携带的器具比较多,学生们也需要一定的绘画速度,30分钟可能会有画不完的担心。”
速写应该如何得高分?专家介绍,这一张速写作品,背对着出现的消防员人物处理应该概括一些,做好前实后虚,主次关系明确。得高分的重点应该是在人物比例、动态准确的情况下,画出消防战士的挺拔状态,前面消防战士由于背着器具,两肩下沉要把握好。再者就是头部稍稍抬起的动态要抓住,以及后面一个人微微弯曲的身子。这些都是增强画面生动性得高分的关键点。
素描:抿嘴微笑的大爷酷似“网红表情包”
“这不是网红表情包‘一点点大爷’嘛。”1日上午的素描考试结束后,机灵的考生迅速反应出,考题中给出的抿嘴微笑的光头老大爷照片,酷似风靡网络的表情包“一点点大爷”。一位老爷爷拿着一点点奶茶,正在抿嘴微笑。但和表情包不同的是,素描考题给出的老大爷虽然微笑的轮廓相似,但不仅没拿奶茶茶杯,还是个光头。虽然减少了构成元素,但对于经受过机械训练的考生来说,却增加了难度。“笑啊!龇牙啊!哪怕长点头发也好啊!”一位男生忍不住咆哮了一声。
专家表示,考生的“咆哮”的确说出了难点所在。光头、敞开的领口和抿嘴的表情都是失分项。“光头的体积难以处理,让平时画头发好的同学没有了发挥的机会。而且模特的领口开得比较大,脖子和胸腔难处理,想考高分的话,在形体准确,结构明确,空间体积较好的基础上,应该抓住模特抿嘴的表情,两只眼角微微下落的神态,把握住两个眉毛已经微微上翘的感觉,这些特征抓住了画面会非常生动,就会容易得高分。”
色彩:画面生动很见功力
往年的色彩考题都是水果和容器的“主场”,2020江苏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在衬布上做起了文章。透明玻璃杯、不锈钢刀具等七样物体、三块衬布,要画出艺术效果有一定的难度。
专家分析,色彩考题难度有点大,透明玻璃杯和不锈钢刀的质感是画面生动性的关键。“主体是一个土红色陶罐,对于学生来说不易下手,颜色不容易把握。一个透明玻璃杯,既要画出体积感,又要表现出玻璃透明的质感,且玻璃杯体积较大,有些难度。”对于让考生很是纠结的三块衬布,专家告诉记者,三块衬布是以一块暖色布、一块冷色布和一块白色衬布的方式呈现的,考生需要把握好和物体之间的冷暖联系。
“整张画作的七件物体,每件体积都比较大,在大感觉色调协调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塑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专家分析,这幅画作很能考验考生的美术功底,是半路出家还是自小练成的“童子功”,在画作的呈现上会更加“一目了然”。
未来走向
艺术文化“双优”考生才能走得更远
教育部发文明确要求: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2020年起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据统计,2020年美术校考院校在全国仅有30所左右。在各地院校普遍认可美术统考成绩情况下,美术省统考地位提升,也意味着对专业考试的要求越来越高。
专家分析,近几年江苏美术类专业省统考出现较为明显的趋势,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半路出家,试图通过突击训练来“速成”的培训方式越来越不受追捧。而艺考改革后,这一趋势会越发明显。此外,艺考改革的另一大热点是对考生文化课要求的提高。专家表示, 艺术行业不仅仅需要艺术天赋,更需要扎实的文化素养。只有文化素养深厚、综合素质也同样高的考生,才能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走得更高、更远、更久。伴随着艺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考生和家长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艺考,艺术专业课和文化成绩都同样优秀的考生,将在艺考中更占优势,也会更加受到艺术院校的欢迎。
因此,考生在选择艺考之路时,需要充分估量自身条件,在选择专业时,除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外,尽可能地选择注重市场需要的方向和专业。(记者 杨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