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京味食记》作者:赵敏。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精选段落-----
卖馒头的二百五:蒸锅铺
因此,老北京人吃春饼,自然也是要花钱去买的。上哪买去?蒸锅铺。
老北京的蒸锅铺,遍布大街小巷,是市井百姓最常打交道的一种铺子。既然名字叫蒸锅铺,自然是以蒸食为主,几乎所有的蒸食,这里都有卖。除馒头外,每天早上还要蒸豆沙三角、豆沙包、糖三角、开花馒头、混糖馒头,还有椒盐卷子,既自卖,也供应小贩沿街叫卖。
蒸锅铺除了蒸食之外,也有烙饼、芝麻酱饼、葱花饼等。除自蒸自卖之外,他们还代蒸代烙,客人自己拌好馅儿,或者自备麻酱、红糖、葱花,可以让店铺代蒸代烙。
蒸春饼,更是蒸锅铺的绝活儿。春饼的面粉以斤为单位,每两张合在一起叫一合。照春饼的大小,一斤面粉可以蒸八合、十合、十二合三种。卷烤鸭的春饼,是最小的春饼,比十二合的还小。
平常人家吃春饼,炒个合菜,摊一盘鸡蛋就可以了。合菜就是拿豆芽、细粉条、韭菜、炸豆腐一炒,然后卷到春饼里。讲究人家吃春饼,那非得要盒子菜。盒子菜里有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一只盒子里最少是七种,最多有十五种。当然,价格也不一样。
在王府井北口这里,就有一家蒸锅铺。这家铺子的地理位置尤其好,北面是八面槽大街,西边是东华门大街,东边是金鱼胡同,都是繁华地界。而且这家蒸锅铺已经经营了好几代,也打出了名声,蒸烙的手艺也炉火纯青了,附近不论是大户人家,还是贫寒百姓,都来照顾他家的生意。他家的肉丁馒头,尤其讲究,褶子的纹路细而且密,连上面的红点,也跟别家不一样。
这家蒸锅铺的老板,也一心一意想把生意做好做大,好给子孙多留点儿家当。就是人有点轴,不懂得变通。
话说这北京城,没多少年工夫,就彻底变了样,宫里没有皇帝了,袁世凯当大总统了,洋大人横行霸道了,可谓是“日新月异”。但这蒸锅铺的老板却处变不惊,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原来的皇上吃馒头,现在的总统吃馒头,即便是洋人也是要吃馒头的。不管这世道怎么变,咱卖咱的馒头,总错不了。”
他不愿意变,但世道却不跟着他的节奏走。这不,有人找上门来了,想要让他变一下。原来,有人把附近这一片地买下来了,想要建一座七层的银行大楼,就找蒸锅铺的老板,想要把他家的铺子也买下来。买他家的铺子,不等于是要他的命吗?这老板死活不愿意,说:“他想建七层大楼,我发了财还想建二十一层大楼呢!”银行为了这块地皮,也是愿意下血本,不断加价,一直加到二万五千元。谁知道这老板更气恼了,这不是骂他是二百五吗,干脆就再也不愿意谈了。
有街坊就过来劝他:“你还真是个‘二百五’。你这铺子,总共也值不了二百五十块钱,能卖二万五千块,这不是财神爷照顾你吗?有了这些钱,你要是还想开蒸锅铺,能开多少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