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过年#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酒店同行们对春节一定都有自己的理解,结合自家酒店的实际经营,制定出一份别具一格的营销方案。
01 、酒店里的年味布置
将酒店大堂和公共区域装扮出一些「新春」的元素,布置一些红色系的小装饰做点缀,增加年味的喜庆气息;同时在大堂正中央摆设了迎新春的福字海报展架,更是让每一个客人一进酒店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房间里窗花、倒福、小红灯笼,让客人也有一种过春节的感觉。
02 、春节里的一句暖心问候
在客人办理入住时,服务人员笑容满面的说一句「过年好」或者几句吉祥话,这样一来,酒店的年味儿浓了,与客人的距离也近了!
03 、一份暖心年味餐饮
春节天气冷,可在大堂放置姜茶、热茶、热粥供客人取用,消除长途旅行中的寒冷。
在常规的早餐餐点中,可增加一些富有年味的食品,如:饺子、汤圆、年糕等,让外出游玩的客人也能在酒店感受到满满的年味。
04 、一张新年明信片
在春节期间入住的客人,大家可以准备一张新春明信片放置在房间,把你的祝福传递给他们。客人也可以把祝福送出去,寄给任何想寄的人!
05、 一份新年小礼物
部分酒店原先就会为客人准备伴手礼,春节期间不妨将伴手礼换成“年味”更足的小礼物,比如:生肖公仔、中国结、小灯笼等。
客房欢迎礼一般以食品为主,在春节期间的选择,可以融入“年的味道”。
例如:红色包装的糖果、红色的水果等,有条件的酒店可以准备红色的托盘来盛放,也会让年味变得更充分。 此外,酒店的欢迎信也可以用通过红包来包装,内容可结合春节自行发挥:有趣的春节祝福语、酒店周边玩乐介绍、酒店经理联系方式等等。
< class="pgc-img">>同时,红包内可附赠酒店餐厅或其他消费的代金券等,让整个过程变得有趣,也刺激客人的店内消费。
06 、一餐年夜饭
在春节,给客人不一样的节日体验,除了传统的年夜饭外,大家可在除夕当天开展「全民包饺子」、「全民啃猪蹄」等活动……食物总是能让人开心。
07 、一场春节活动
到了春节,更可以做一些有节日特色的准备,或者策划创意活动,让客人收获惊喜。
< class="pgc-img">>除了推出贴春联、吃饺子等传统活动外,还可以策划富有年味的创意活动,比如砸金蛋、新年许愿,无形中增加了客人和酒店之间的互动,也提前营造出了酒店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
顶山晚报2024年2月1日2版
李军政把做好的烧鸡装筐
李军政麻辣鸡店员工忙着出售烧鸡
谢向阳向顾客介绍谢老婆烧鸡的特点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郏县烧鸡采用生长于大刘山深处或汝河岸边农户家中的散养柴鸡,经多道工序处理,用特制的百年老汤加入定量生姜、花椒、茴香、香叶、草果等20多味调料,经文火慢煮而成。因其味道鲜美,食之可强身健体、滋阴补肾享誉一方,成为郏县“美食六绝”之一。
2024年1月23日,记者在郏县县城探访“郏县第一鸡”李军政麻辣鸡店,感受这一地方美食的魅力。
烧鸡美食历史悠久
李军政麻辣鸡店位于郏县城西大街与八一路交叉口附近。当地人不用眼看,单沿街循香而行,便可找到这家老店。店内长方形大合案上,诱人的烧鸡整齐码放,看起来十分壮观。虽然6名店员不停称重打包,等候购买的食客还是排成了长龙。
郏县龙山街道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闫秋辉告诉记者,李军政麻辣鸡是郏县烧鸡的典型代表之一,距今已有120年历史。
今年54岁的李军政正在店内忙活。他家住郏县龙山街道西关街社区马家院,李家祖上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始做烧鸡,李军政是第四代传人。
李军政颇为自豪地说起李家烧鸡的由来:1903年,李军政21岁的曾祖父李多祥推着小木车,沿街叫卖自己采用花椒、生姜等原料精心煮制的“李记烧鸡”,一天只能卖出七八只,还时常受到县衙官老爷的盘剥。1938年冬,李多祥将“李记烧鸡”制作秘方传授给儿子李克。李克经过多年的经营,大胆改进工艺,在使用老汤的基础上精选名贵药材,做出的李记烧鸡色泽光亮、气味芳香、咸淡适中。改革开放后,李军政的父亲李银亮靠着李家烧鸡祖传手艺和自己的勤劳朴实,使全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排队等候购买烧鸡的张根栋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时喜欢拍摄美食视频,对郏县的特色美食更是了如指掌。“郏县烧鸡是郏县‘美食六绝’之一,郏县人平时就有吃烧鸡的习惯,尤其是热烧鸡就着茶,吃起来更有味道!”
张根栋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烧鸡成为餐桌上的常见美食,也成为当地居民外出旅游、节日庆典的必备美食。
世代传承味更鲜
童年时代就接触烧鸡制作工艺的李军政23岁时从父亲李银亮手中接过祖传衣钵,开始在郏县城八一路口摆摊儿卖烧鸡。年轻的李军政大胆革新,把原来煮鸡的小锅换成口径1.5米的大锅,在燃料方面也逐步完成由煤到电再到气的转换。以百年老工艺为基础,他更在原配方中增添了胡椒、辛夷、香叶、辣椒等原料,形成麻辣新口味,并把店名招牌更名为“李军政麻辣鸡”。
老手艺的不断创新得到市场认可,“吃李军政麻辣鸡,让你辣得开心,麻得爽心”的宣传语一时风靡郏县。目前他的店里用工9人,都是附近居民。
闫秋辉说,在郏县吃烧鸡,除李军政麻辣鸡外,必须尝尝北街口的谢老婆烧鸡。
今年56岁的拜开音是谢老婆烧鸡第三代传人。这一烧鸡品牌的创始人是拜开音的婆家奶奶。近年来,拜开音开始向儿子谢向阳传授谢老婆烧鸡的制作工艺,培养第四代传承人。
据记载,谢老婆烧鸡一开始叫谢氏烧鸡,始创于清朝末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前后,谢长娃把目光投向了投资小、回本快的烧鸡加工生意,并打出了谢氏烧鸡招牌。其妻赵氏天资聪慧,颇有生意头脑,很快就将谢氏烧鸡打出了名气。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郏县实行“钱粮改章”,数万农民罢耕,汝州直隶州知州到郏县处理此事,尝到知县吕相推荐的谢氏烧鸡,赞不绝口,谢氏烧鸡在汝郏地区一时名声大噪。
新中国成立后,谢长娃将生意交给其子谢荣堂、儿媳马花枝经营。青年时期的谢荣堂曾入伍服役,天南地北的军旅生涯使他有机会品尝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退役回乡后,他大胆吸收道口烧鸡、北京烤鸭等名吃的制作工艺和口味特点,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不断革新谢氏烧鸡的制作工艺、用料配方。经过谢荣堂夫妇近50年的试制、改良,谢氏烧鸡制作工艺日臻完善,口味更加鲜美,名气越来越大,谢氏烧鸡也更名为“谢老婆烧鸡”。
谢老婆烧鸡生意火爆,一度引得不少烧鸡经营者蹭热度,郏县烧鸡经营行业中出现奇怪现象:卖烧鸡的大多是上年纪的妇女,且穿戴着与马花枝一样深色对襟短褂和白帽子,推红色厢式两轮车。时有冲着谢老婆烧鸡来的食客因跑错摊子抱怨,马花枝无奈请人把自己的售鸡车辆染成了黄色。
20世纪90年代后期,谢荣堂的儿媳拜开音成为谢老婆烧鸡的主要制作者,深得马花枝的喜欢。在熟练掌握谢老婆烧鸡制作技术基础上,她结合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需求,在煮鸡用的调料中加入了强身壮体、滋阴补肾的成分,使谢老婆烧鸡这个品牌更加响亮。
特色美食味飘香
闫秋辉介绍,李军政麻辣鸡、谢老婆烧鸡如今已成为郏县地方特色美食的代表,2007年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河南老字号”,并获评鹰城地方特色美食。不少外国友人慕名来郏,都要尝一尝正宗的郏县烧鸡。
去年11月,嫁到郏县的津巴布韦共和国姑娘裴心与丈夫一起回国看望父母,专程赶到郏县县城购买了李军政麻辣鸡和五香烧鸡,把中国的家乡特产带出国门,给亲人送上舌尖上的美食。裴心的爸爸妈妈吃了女儿女婿送来的烧鸡,直夸:“中国美食了不起!”
除李军政麻辣鸡、谢老婆烧鸡外,郏县还有孙记、张记等风味各异的烧鸡。如冢头镇西寨村的烧鸡要就着烧饼趁热吃,香味醇厚,吃起来酣畅淋漓。姚庄回族乡销售烧鸡的店铺林立,所卖的五香烧鸡清香味儿正。据郏县餐饮业商会会长李桂安介绍,目前郏县县城及各乡镇现有烧鸡门店20多家,烧鸡成为当地一道别具风味的美食,不少门店还将真空包装的烧鸡装箱,通过电商卖到全国各地,将郏县特有的饮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人,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食义乌丨美食与文化交织的味觉盛宴/评义乌美食文化学者许庆军先生专著《味道义乌》
《味道义乌》是一部由美食文化学者许庆军先生精心撰写的著作,出版于三年前的2021年5月,今偶然在朋友处得之,虽是本“口袋书”,读来却感觉好象是赴一场美食与文化交织的味觉盛宴;虽是迟迟到来一部书,如今读来却依然新鲜,让我向往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之都了,为了她的美食。
许庆军先生在《味道义乌》一书中,对义乌的美食,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和介绍。从义乌十碗到特色名菜,再到特色名点,他深入剖析了每一道美食的制作工艺、口感特点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这使得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义乌文化的独特魅力。
书中第一部分“义乌十碗”,为读者展示了义乌最具代表性的十道美食。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味道和背后的故事。红糖望道粽的甜蜜,东河肉饼的香软,馒头焐肉的醇厚,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这些美食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义乌文化的味道和感知。
第二部分“特色名菜”则带领我们走进了义乌的餐桌文化。无论是梦回大唐的义乌蜜枣贡腿,还是诗情画意的骆宾王咏鹅清脯羹,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品尝到义乌“火腿宗泽造”文化、“鹅鹅鹅”的鹅文化。这些菜品不仅仅是食材的精心搭配,更是对历史的致敬和对文化的传承。
在“特色名点”这一部分,许庆军先生更是将义乌的美食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红糖麻糍的软糯甜润,杨梅红粿的红红火火,义乌粽子的寓意美好,每一款点心都充满了义乌人的智慧和情感。这些点心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更是承载着义乌人的美好愿望和深厚情感。
这些美食,许多是义乌、浙江省的“非遗”。许庆军先生通过对义乌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书中的每一道菜、每一款点心都与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义乌文化的独特魅力。
《味道义乌》是一部美食与文化交织的味觉盛宴。让我们在品味义乌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如果你对美食和文化感兴趣,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细细品读这本义乌食物的专著,不难看出许庆军先生通过美食展现义乌文化特色的方式,可谓独具匠心且深入骨髓。他巧妙地将义乌的美食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人文底蕴相结合,使得每一道菜品、每一款点心都成为了义乌文化的生动载体。这是本书的特色,也是许庆军先生美食文章的独到之处。
《味道义乌》不仅仅是对义乌传统和现代美食的详尽记录,更是一次对义乌深厚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通过这本书,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走进义乌的大街小巷,品尝那里的地道美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
许庆军先生善于挖掘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他通过对义乌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将美食与义乌的理学、儒学、商业传统等文化元素相结合,使得美食成为了展示义乌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例如,他通过介绍“义乌蜜枣贡腿”这道菜,让读者了解了义乌在历史上的贡品文化;通过讲述“义乌土鸡煲”的制作过程,展现了义乌人民勤劳智慧、善于创新的品质。义乌文化学者王春平先生,在刊发许庆军先生的义乌美食馒头焐肉、美酒青柴棍文章的《双林》杂志“卷首语”中,写到:“许庆军的美食散文总之喜欢寻根究底,对义乌美食馒头焐肉、美酒青柴滚的地方风俗和制作传承描写的活色生香。”
许庆军先生还注重展现义乌美食的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他通过对义乌地方特色食材、烹饪技艺、饮食习俗的深入挖掘,使得美食成为了展现义乌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义乌人民的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品质。
在《味道义乌》中,许庆军先生并不拘泥于传统,而是与时俱进,通过美食展现了义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他在书中不仅介绍了传统的义乌美食,还关注了一些新兴的美食文化现象,如现代餐饮理念、健康饮食趋势等。这种关注使得许庆军的作品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充满了现代气息,为义乌现代美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使得读者在了解义乌传统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义乌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他通过美食展现义乌文化特色的方式既全面又深入,既传统又创新,成功地将美食与文化相结合,使得读者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义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许庆军先生通过《味道义乌》一书以及他对义乌美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播,为义乌现代美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著作不仅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的关注,还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了义乌美食。这种传播不仅有助于提升义乌美食的知名度,还促进了义乌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