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北京柏悦酒店66楼的北京亮餐厅,拥有360度视角将北京现代化大都市的风情尽收眼底。带着父母用餐的女士白静(化名)听从销售员的推荐,花费近3000元钱办理了一张北京柏悦酒店凯悦美食会员卡。但疫情到来,面临着会员卡即将到来的一年期限,有些束手无策。
白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2019年以2988元的价格购买了该酒店美食会员,有效期为一年。酒店规定成为会员后,就餐可享受相应折扣,同时该充值金额可用于实际消费,但每次只能用500元。“很聪明的营销手段,酒店此举也是希望消费者多来消费。”
然而,令白女士没有预料到的是,她刚刚消费一次,疫情就爆发了。2020年3月份,酒店主动为白女士会员卡延期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在白女士准备尽快去消费时,北京疫情再次严峻。
眼看会员卡的期限就到了,白女士找到销售人员咨询。销售人员称,这次只能建议白女士几日内花2888元“续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2019年的会员卡延期两个月。
“疫情期间,政府还是不建议外出就餐啊,续费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再过期怎么办?”白女士问。“政府也让复工复产,我们酒店很安全,没有影响卡的使用。”销售员称。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二级防控下餐饮行业要求:停止群体性聚餐。北京柏悦酒店规定,凭凯悦美食会会员卡,可按同一桌进餐之人数而获相应的折扣优惠。其中,1人9折、2人5折、3人6.7折、4人7.5折、5人8折、6人或以上 8.5折。
7月3日,北青报记者联系到北京柏悦酒店。相关负责人以邮件的形式,回复了相关问题。
柏悦酒店称,疫情期间,酒店一直保持营业状态,用餐的多数是本地客人,而且多数为美食会会员。考虑到了相关影响,4月初已经为所有美食会会员的会籍延期了45天。
柏悦酒店认为,美食会会员在会籍有效期内的消费是有其自主权的,对于会员因疫情原因产生的顾虑,也表示充分理解。
柏悦酒店表示,6月中旬,面对北京疫情的反弹,其方案之一是为即将到期的会籍(包括之前已经延期过的会籍),再次提供1个月的延期;同时,对于在这个特殊时期,仍继续给予酒店支持的续签会员,额外提供1个月(即共两个月)的延期时限。“我们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走势,将根据实际情况,如果需要进一步对方案作出调整或更新,我们会及时致电或通过微信向所有会员发送通知。”
白女士告诉记者,6月中旬,她并没有收到再次延期一个月的通知,销售人员明确告诉她,办理这种会员卡的有1万多名会员,不续卡,之前的会员卡到期就不能用了。
针对此事件,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从合理性来说,酒店应该为消费者延期。
疫情之下,虽然餐饮业遭到了非常大的冲击,但是此案中,消费者没有要求退卡,而是希望延期,这样的诉求并不过分。
陈音江表示,目前,北京疫情防控等级为二级,对于消费者出门就餐还是有风险的,这将客观上影响消费者的到店消费。依据《合同法》有关规定,受疫情影响导致合同无法实现的,双方都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如果合同暂时不能履行的,双方可协商变更、解除合同或要求延期履行。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不方便到店消费,也就是说,消费合同暂时不能履行,所以双方可以协商延期合同。
陈音江告诉北青报记者,柏悦酒店不是一般餐馆,消费者花钱买的不仅仅是吃饭本身,更包括良好服务和愉悦的心情。
疫情当下,让消费者带着顾虑和风险去消费,并不合理。而且,现在正是提升消费信心的时候,酒店应该去珍惜每一位顾客。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今,扫码消费已经十分常见。吃饭要扫码点餐、停车要扫码缴费、购物还要扫码办会员。然而,在消费领域,有些商家甚至会强制或诱导消费者扫码关注,用户个人信息被商家“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的现象并不少见,随后消费者的姓名、位置、电话等个人信息,就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被泄露或利用。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亟须治理,近日,针对这些乱象,记者在湖南、上海等地进行了走访调查。
停车场扫码缴费 强制收集个人信息
扫码付费,如今是很多停车场提供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原本是消费者扫码付款后可以直接离场。然而记者却发现,这种替代人工收费,本该是“提高效率、便捷快速”的方式,在一些停车场却让消费者支付时更耗时、更麻烦。
湖南湘潭步步高停车场 工作人员:我们是一个小程序,而且都是实名制的,你如果用微信扫码付款肯定是要获取你的信息。
记者在这个停车场出口缴费,手机扫码后跳转到一个小程序,这个小程序不能直接缴费,而是首先必须注册成为其会员,提供真实姓名、手机号码等隐私信息之后,才能支付停车费、离场。
上海市近半商场停车扫码付费时索要个人信息
记者调查发现,像这样扫码停车时索要个人信息的收费方式,很多城市的消费者都会遇到。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对覆盖全市主要商圈的140家商场的停车场进行了暗访,发现有67家停车场在消费者扫码付停车费时,需要关注相关公众号,提供手机号、微信昵称、头像等个人信息,才能支付停车费。根据调查结果,将近一半商场停车场在扫码付费时索要个人信息。
商场称“索要个人信息”是为了进一步营销
记者随机走访了上海部分商场的停车场发现,在商场内的通道、电梯口,以及停车场的柱子上,随处可见“停车缴费,提前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扫码立即缴费、会员停车优惠”等五花八门的海报。那么,对于扫码付费时索要个人信息的行为,商场是如何解释的呢?
上海某商场市场部经理 闫娜:如果想要享受停车优惠,就需要去注册成为我们的会员,需要获取微信昵称、手机号码。
记者:想通过这个了解到消费者的哪些信息呢?
上海某商场市场部经理 闫娜:这个小程序就是链接到微信客户端的,很多人会有自己的头像和昵称,注册成为会员的时候一并就获取到的,核心可能还是电话号码,这样的话他在场内的一些消费行为,我们在后台是可以观测到,作为后续活动营销方面的内部参考。
上海市消保委新闻部主任 杨青:商家如果是希望通过一些优惠的形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者加入会员等,它是可以另外张贴的,但是不应该跟停车缴费混淆,不应该让消费者认为或者把它设为停车缴费的前提条件。我们认为,这些商场不应该把这两件事混同在一起。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 唐健盛:我们认为商家无权在扫码支付停车费的过程当中,向消费者索要索取、诱导各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部分餐厅不提供个人信息无法点餐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在全国多地多个消费领域都存在,消费者在扫码点餐时也经常被索要个人信息,甚至一些扫码小程序设置了十分“霸道”的门槛。记者在调查中看到,类似的情况会出现在一些连锁品牌的咖啡店、奶茶店,即便消费者站在柜台前点餐,也会被强制索要个人信息。
强制收集手机号 用于“穿透”消费者个人信息
针对强制或诱导扫码消费的行为,今年下半年,上海市多部门开启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执法行动。近日,对全市多个连锁品牌的快餐店和奶茶店,上海市消保委进行了调查。
上海市消保委日前在全市对29个连锁品牌的快餐店和奶茶店进行到店扫码点餐调查,结果发现,“COCO”奶茶、“沈大成”“茶百道”等8个品牌的餐厅,扫码点餐时小程序索要个人信息。
上海市消保委新闻部主任 杨青:我们到店扫码之后,弹出来小程序,我们选择了到店自取,然后它提示需要定位授权,我们是可以选择拒绝的。手动选择附近的店铺,选择好商品之后下单,这时候它提出需要获取手机号,如果拒绝,没有办法继续下单。
像这样,消费者到店扫码点餐时被索要位置信息和手机号码,尤其是强制收集消费者的手机号,是上海市消保委这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 唐健盛:为什么一定要手机号呢?手机号其实就是用来“穿透”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因为消费者可能在很多的平台,很多线上线下的场景下做不同的消费,数据只有被“穿透”了以后才更值钱的。位置信息又是干什么用的呢?位置信息是用来卖钱的,可以把消费者这个信息卖给在他的空间位置附近的商家。
小程序开发商低价服务 为获取免费个人信息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大多数的餐饮门店往往会请第三方来开发小程序。而有一些第三方数据公司,为了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会低价甚至于免费给餐厅做一些扫码点餐的小程序。
这些公司给商家开发小程序时,通常会诱导或强制索要个人信息,这些免费的用户数据在他们看来,非常有价值。在这类第三方数据公司里,大量个人信息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在线查看,甚至批量导出。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是否被泄露,基本取决于小程序后台管理者和维护人员的自律。
上海对个人信息“过度采、违规用”等展开治理
为了整治消费领域的这些扫码乱象,上海市网信办今年7月中旬以来,就个人信息“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等问题,开展综合治理。重点聚焦餐饮门店、停车扫码、少儿培训、商超购物、理财小贷、房产中介、汽车4S店、租借充电器等8个消费领域。
针对上海各区主要商圈、主要路段,重点检查各类餐饮经营者2200多户。目前问题线索涉及的55000多家全国连锁餐饮门店已经完成整改。此外,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今年以来对消费领域侵害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进行持续的监管和打击,共检查了3355家企业,约谈了216家企业,发出责令整改58份,对9个企业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媒体报道,那些人气餐馆生活得也很不容易。最大的痛就是租金,店面租金每年都涨,一个小店便宜的租金是4万一个月,贵的要6万,房租占了流水的一半以上,餐厅老板大多数都是为房东打工。
高昂的租金,还要摊上人工、水电气费等,这个成本就更高了。有些餐馆为了省钱,到冬天生意不好时就关门一个月。
有人气有口碑的餐馆都因为租金和人力成本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么如果要开一个小餐馆应该怎么省成本呢?无抠不成财,开餐厅要想降低成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餐饮老板如何在租房上省钱?
策略1:位置不够,营销宣传来凑
出行要错开高峰期,租房要错开高价区。但选址决定一半以上的客流,所以一味的求便宜并非好办法。
但是如果自己真的没有办法负担过重的租金,要想降低风险选了一个比较一般的位置也并非不可以。那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拉动人流:比如会说故事,会做营销。
有一个餐厅老板,他的店位置并不理想,怎么办呢?他想了一个办法,找当地的媒体记者来了一场品鉴会,将位置不好变成了隐秘的小店,人流不旺变成了安静。如此反差,加上装修确实有特色,很多人来问,来吃饭发朋友圈。一下子就成为了当地有个性有品味的餐馆代表。
还有餐饮老板曾分享过自己的尝试:他把店开在了白领密集的非闹区铺面,这样租金就大幅度下降。通过线上建立社群,线下采取活动,试吃比赛等手段,进行了有效的导流。
策略2:一店多用,合伙经营
与其独力难撑,不如暂且寄生。曾听说过一个案例:一店三开,早上老板卖早餐,下午另外一个老板卖午餐和晚餐,然后晚上租给其他人做宵夜,分摊了租金水电,多好啊。
而这种模式很多小店都在借鉴,比如广州一个城中村的早餐店,他们早上卖早餐,中午就卖豆腐、丸子之类的,下午到晚上就租给宵夜摊主做麻辣烫或者烧烤。还有就是一些店卖饭菜还卖衣服、艺术品等,有些还与当地的摄影师合作,展示作品付租金等,寻找客源。
这玩法,让其节省了选址和装修的时间,也降低了租金成本,更享受到了原有客流的辐射。这种看似抠门的举措,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形象,反而让顾客觉得菜式丰富。
策略3:上门式
没钱守株待兔,那就主动上门。外卖并不是一门新生意,不过随着外卖平台的崛起和第三方快递的普及,外卖生意的门槛在降低。
比如,可以做周围白领的午餐生意,每个月固定每顿饭钱,承包一个公司或者一个楼层的白领午餐,提前做好菜谱,每天不一样供应菜式,送饭上门。主打健康营养,相信很多白领都愿意付出比一般外卖稍高的价格。
2
装修可以这样抠
策略1:限额法
店面可以转租,员工可以遣散,唯有装修是彻底的沉没成本。而且装修是个无底洞,不见完美,只有窟窿。
一个百平店面,投入200万能用得完,投入20万也能打的住,其实投入2万元也同样能搞得定。装修限额,反而能快速让你进入灵感爆棚状态。
策略2:噱头法
巨额投入可能打水漂,轻巧创意反成万人迷。还记得郑州那家“刷脸吃饭”的餐厅吗?搞得人尽皆知,无非就是搞了台没啥技术含量的伪神器。
如果科技线路走不通,就走艺术线路,找本地青年艺术屌丝,一块动手做些价廉又装逼的玩意,也是一条路。比如找一些当地美术学院的学生来作画涂鸦装修,墙体都省了。
策略3:旧货法
很多新手,一开业就抱着万象更新的思路,要所有的东西都用全新的,其实这不仅浪费钱,也会影响到客户的认知。搞点旧货,有时反而能伪装出一些底蕴,呈现出一种品味来。
如今各种各样的主题餐厅就是明证,而58、赶集、旧货市场都提供了无限淘宝的可能。实在不行,其实也可以采用裸装的形式,比如用椅子或者凳子做装饰,放一些食材摆设,如某家餐厅就会采用玻璃瓶装三色豆子当摆设,这样不但宣传了食材的健康,放上去还很好看。
3
餐厅人力可以这样省
策略1:菜单越薄越好
很多新手开店,恨不得提供上百道菜品,甚至米线都搞10种,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误区。
现在巴奴毛肚火锅、杨继兴臭鳜鱼等规模企业都已经启动了精简菜单,把产品从100多种砍到了30多种,因为这样能减少采购、仓存、后厨加工的复杂度,自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
策略2:人手不够,兼职补充
除了主厨,例如小工和服务员其实都可以用兼职,这样能有效降低固定用工带来的成本压力。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巨头很早就把聘用兼职员工当成重要人力策略。
策略3:顾客半自助,省钱省力
很多原本需要的服务,现在只要自己肯钻研,肯动手就自助解决。
比如现在很多餐厅都会采用自助的模式,吃火锅,顾客自己去拿调料,吃串串自己点菜拿菜,喝水自己拿杯子去倒。看似让顾客动手很没礼貌,但是实际上呢只要顾客坐下前提醒一下,顾客动一下手也不会反感。
有餐饮老板透露:他没有请大厨,也没有买米饭,做单品的技巧全是在百度上搜出来的,自己一遍遍调试,最终也获得了吃货们的好评。
研发都能自助的年代,营销更是不在话下: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都给你提供了免费高效的通道,而考验你的就是创意和勇气罢了。
策略4:手机自行点菜结账
顾客点菜下单其实是一个很耗时间的过程,如果一桌顾客点菜需要5-10分钟,5桌客人就需要5个服务员了。其实可以采用微信点餐下单,这样的方式比很多的点餐系统和软件操作要简单快捷,并且成本很低。
比如用云点吧开发的餐厅小程序,可以把每个餐桌都生成一个小程序码,几个人可以同时扫码点餐中途可随意加菜,吃完饭直接扫码支付并成为粉丝会员,全程不需要服务员都可以,这样粉丝有了,人手也省了。点餐手机操作,结账也只需要扫一下二维码搞定。
小结
餐饮难做,年年做。即使很多人说这两年千万不要干餐饮,但是依然会有很多人选择餐饮创业。风险是永远都存在的,但是就看你怎么规避。租金和人力成本年年都是在涨的,要想省钱降低成本,那么只有从一些细节和方式上面做创新,去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