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线下饮品行业中,最受年轻消费者欢迎但竞争最为激烈的品类毫无疑问非奶茶莫属。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茶饮门店总数达37.8万家,按照中国目前共有687个“城市”来算,平均每座城市至少有550家茶饮门店,行业内卷严重。
在这样的一个市场环境下,新茶饮是否还有机会?从两个维度来看,机会还是存在。其一是口味的研发上茶饮还有很多可能性有待探索,其二是新式茶饮作为一种零售类的饮料,后者这一大品类在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并不高。但是,怎样成为一个长远的品牌,确实当下对品牌对创业者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新式茶饮行业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低调年轻但在逐渐壮大的一个品牌,名为“芭堤啦老挝奶咖”(后文简称:芭堤啦)。从它的名字中可以猜到:芭堤啦是一家主打东南亚风味奶咖的线下连锁品牌,其代表性产品包括老挝冰咖啡和泰式柠檬茶。2020年5月,芭堤啦第一家店开业,8月品牌正式成立。到目前其门店数量一共达到200家,单店月销售额最高达到40万元。
< class="pgc-img">>瞄准东南亚特色
“餐饮市场随着资本的进入,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互联网的推广比如网红探店等等,使得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在我看来,不管行业竞争多激烈,我们还是用笨办法,把现在的工作做好,稳扎稳打,不盲目扩张,打好基础。”芭堤啦创始人吴我(按照采访对象需求,本文以化名替代)告诉红碗社。
创办芭堤啦之前,吴我曾创立过自己的餐饮小吃连锁店,对于实体餐饮以及品牌连锁等方面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和认识。
机缘巧合,他从朋友处得知了做一个东南亚奶茶品牌的想法。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东南亚各国不仅盛产风味独特的水果和咖啡豆,还有着自己的饮食文化。泰餐等东南亚风格餐厅在国内就有非常广泛地美食爱好者。
因此,对于吴我和创始团队来说,他们和国内其他创业者相比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身处紧邻东南亚各国的云南,对周边地区的饮食文化了解程度,对如何从当地选取原材料,建设供应链以及其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比非本地创业者更加清楚。
主打东南亚口味的餐厅在国内并不少见,不过仔细回想会发现,这些年茶饮市场快速增长之下,并没有出现非常有代表性的异域风情品牌崛起。吴我指出,最核心的痛点来自原材料环节,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泰国的茶叶。如果选取来源不规范的茶叶,很难通过海关防疫的标准。另外一部分人想节省成本,结果导致采购的原材料品质差。自然,这就更不用说用这样的一些原材料去做出还原当地风味的产品。
在市场上,东南亚茶饮类产品还是具备自身独特的吸引力。吴我瞄准的一共有两个发力点,老挝咖啡这一品类是其中一个。
老挝咖啡本身被誉为全世界最好的十二种咖啡之一,在东南亚比较常见的一种品尝方式是冰咖啡的形态。“东南亚由于早期西方殖民的原因,咖啡文化比国内要浓厚。老挝咖啡的特性,需要调配炼乳等浓厚的原料才能保证口感。在天气热的时候,老挝冰咖啡等得到很好的推广。”吴我表示,芭堤啦的另一个主打产品则是泰式奶茶,东南亚国家的原材料风味和制作工艺较为独特,这些产品能给国内的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东南亚我们有走访过,是否会有更不错的品类,这个我们也在不断发掘和学习,就目前来看,东南地区更多还是水果种类比较丰富,完全传统且原汁原味的茶饮品类并不比国内更多。”
产品本土化与创新
在奶咖产品的口味上,吴我希望芭堤啦的产品能够给到跟国内主流的台式奶茶、港式奶茶、新中式奶茶所完全不同的一种东南亚奶茶风味。为了让产品能够实现风味的还原,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产品主要原材料采用东南亚进口。在制作时加入充足的用料,比如泡的老挝咖啡,加入的咖啡底量大,保证产品整体口感比较浓厚。第二,在产品形态和品尝方式上也做到还原。芭堤啦奶咖采用袋装饮品,打包不用封口机,而是手工橡皮筋打包。
< class="pgc-img">>不过,在品牌经营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当把这些东南亚风味的奶咖产品引入国内时,如何做好本土化,以及怎样解决供应链的问题会变得十分关键。
吴我表示,由于东南亚奶咖产品整体口味属于特别甜的类型,因此芭堤啦在最大程度还原的同时也进行了口味调整,做到更适合国人的口味。在研发产品时,团队会对产品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从前期的原材料选定,再到产品的制作,以及市场的试饮反馈进行综合。目前研发团队共有10人参与,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的人员进行产品开发。
本土化的问题事实上不仅仅和口味有关,同样也涉及到芭堤啦所选择的呈现形式。在国内,消费者喝的奶茶基本都是采用的快速封口的杯装产品,换用袋装会不会不习惯?吴我坦承,确实在初期对消费者建立品牌认知带来了一定影响。
这个问题体现在:消费者心目中,用袋子来装的食品比较廉价,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没有“逼格”。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品牌只是一个网红品牌,通过一些不常见的“玩法”来博取消费者的关注。
慢慢有人不断尝试之后,这个问题在开始得到改善。“喝袋装奶茶并没有什么很大不同,拿吸管戳一个洞,就可以喝。我个人认为这还是和文化有关,在东南亚这个已经存在很久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会去改变。至于网红的指责,我想可能需要长时间去沉淀这个事来改变大家的观念。袋装会是我们品牌的一个标签。”吴我表示,“不过未来我们会去做一些包装上的升级,比如纸袋做成手提式,在袋子材料和图案上做一些调整,更有时尚性。”
而在供应链这块,为了避免材料品质出现问题,芭堤啦与泰国当地的大型正规生产厂商合作。同时为了防止疫情对进出口带来的不确定性,芭堤啦会在市场没有太大波动的时期适当提高采购量保证库存的充足。
从单店业态到行业竞争
到目前为止,芭堤啦的门店数量一共已超过200家,主要分布在云南、江苏、上海等地。其中,最小的店铺面积大约在8平米左右,最大可以达到70,80平米甚至100平米。不过,整体平均下来,店铺面积还是在15-30平米之间的小店业态。
吴我表示,芭堤啦主打产品的客单价在13-16元之间,sku一共有30多款,并会在未来保持比较精简的菜单。虽然客单价并不高,但芭堤啦业绩较好的店铺月销售额能够达到30-40万元。根据吴我测算,绝大部分门店投入在16万到30万左右,回本周期在4-8个月左右,部门门店回本周期会更长。
对于未来发展,吴我有一个预估:争取在未来3年时间里在全国做到1000家门店。支撑这个目标除了产品层面的创新外,还有在单店业态上的打磨。
芭堤啦的产品会提前先在上游制作好,然后供应到各个门店中。店员只需要根据流程冲泡提供产品即可。通过制作环节的标准化来做到全国各个店面中都能提供一致的产品。由于大部分芭堤啦的门店采取的是加盟的合作形式,因此相较之下,店铺的安全生产和运营管理会是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方面。
“从前期到后续我们都有培训,也是为了每个门店不管是从口味、服务、食品安全卫生,都要做到标准化和全国的统一。同时我们还有专门的督导员到每个店里去做定期检查。目前我们品牌刚起步,后续还会不断完善和进一步提高。”
至于竞争,虽然茶饮行业内卷严重,但吴我相信品牌稳扎稳打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一方面,市面上品牌在新媒体渠道的诸多打法芭堤啦都在尝试。另一方面,它还在尝试推出更多举措来探寻如何更好地挖掘和满足市场需求。
“因为东南亚常年温度都在30度左右,天气炎热,所以它们那里只有冰咖啡产品。有人会把我们定位成只能在夏天卖的一个品牌,但事实不是这样。当然我们冬季确实会有销量的下滑,但对整店运营并没有太大影响。未来我们还会推出相应的热饮,这不代表以后一定会成为芭堤啦的打法,但是我们会尝试。”
么多年第一次喝这个牌子呢奶茶,喝了个新款,味道对我来说不错,它和某维这两个云南奶茶品牌能在各种大牌奶茶绞杀下生存下来,确实算厉害呢[强]对比某维来说,这个牌子的奶茶价格直逼喜茶,奈雪这些一线奶茶品牌了,甚至可以喝星巴克了,喝起来还是给人有点小肉疼,在喝的时候有外地来的游客也买了尝,说不如一点点性价比高,味道差不多-_-||这个我就有点不同意了,一点点我个人觉得就只是便宜,味道相当普通的。
泰式奶茶#齁甜的泰式奶茶,怎么就火起来了?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简煜昊,编辑:景雪。
如今,随着各大茶饮品牌官宣进入低糖健康时代,喝奶茶也成了养生之选,在全网都追求低糖低脂的趋势下,多加一勺糖似乎都成了罪恶。
但偏偏有这么一种奶茶,齁甜齁甜,却让不少打工人直言,找回了最初喝奶茶的快乐。
最近,泰式奶茶火出了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口上头的泰式奶茶成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与此同时,线下的泰式奶茶店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多了,在广东、四川、江苏等地都出现了泰式奶茶专门店的身影。
01.
泰式奶茶,火起来了!
直到看见社交平台上打卡泰式奶茶的IP地址来自五湖西海,才会明白泰式奶茶店是闷声发财的好手。与茶百道、沪上阿姨们官宣冲刺“万店”的决心不同,近年来,不少泰式奶茶品牌都在悄悄扩张,将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
比如,诞生于昆明的泰式奶茶品牌春莱ChunLai,主打泰式奶茶和老挝咖啡,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据春莱的官网显示,品牌的门店已经覆盖国内27个省份,超过140座城市。红餐大数据也显示,目前春莱的门店总数已经超过了500家。
同样来自昆明的芭堤啦,主打东南亚特色饮品和小吃。自2020年开出首店以来,已经进驻云南、?浙江、??江苏等地开店。据品牌官网数据显示,该品牌已经在国内开出了200多家门店。同时,还有来自广州的milkplus泰式奶茶、来自江门的MAIMAI2.0等等,近年也都在不断扩张。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除了诞生于本土的泰式奶茶品牌之外,不少泰国的奶茶品牌也已经陆续进入国内开店。
2023年,泰国网红奶茶大胡子冰可可正式进入中国,在云南西双版纳开出第一家门店。近一年来,大胡子冰可可频繁以快闪店的形式在不同城市的市集内刷脸,同时开放了加盟,快速渗透到全国。据“大胡子冰可可全国招商号”显示,如今,大胡子冰可可已经先后进入到云南、河北、广西、广东、重庆、江苏、浙江等省份,门店数超过100家(含快闪店)。
另外,还有来自泰国的国民奶茶ChaTraMue手标泰式茶。据该品牌官网显示,ChaTraMue手标泰式茶的门店遍布亚洲多个国家,拥有400多家门店。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自2021年进入中国后,ChaTraMue手标泰式茶已经陆续在香港、上海、四川等地开出了近20家门店。
如今,这些泰式奶茶店大多聚集在热门商圈、网红社区、以及美食街内,势要将自身的网红属性发挥到极致。
以广州为例,红餐网走访当地的网红社区——六运小区发现,小区内方圆3公里的范围内就有春莱、milkplus、MAIMAI2.0等6家泰式奶茶品牌。而在离六运小区不到500米的距离外,正是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扎堆的“奶茶一条街”。看着各大品牌们在自己面前互扯头花,泰式奶茶们却还能在周边美美享受一波客流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截至7月12日,小红书上与“泰式奶茶”相关的笔记已经有33万;抖音上,泰式奶茶的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了6.7亿;新红指数显示,自6月19日,近一个月来,泰式奶茶的话题讨论热度已接近20万。
02.
重糖重奶,还有独一份的魔性风格和服务
事实上,泰式奶茶早就具备了成为网红单品的基因。
前几年,袋装奶茶走红,拿着袋装奶茶citywalk成了松弛年轻人的标配。殊不知泰式奶茶才是袋装奶茶的鼻祖,但苦于出圈要点在袋子而不在奶茶,爆文帖子的标题全是清一色的“袋装奶茶”。最终,失去本名的“泰式奶茶”只能沦为博主们发帖时顺带的副词条。
去年以来,摆摊成为当下的创业热门选项,泰式奶茶又当上了摆摊单品。期间,“1元泰奶”成了摊主的引流神器,引来了不少消费者围观。本以为这次终于能风光一次,无奈在初代网红柠檬茶和冬季新宠“热奶宝”的夹击之下,泰式奶茶还是没赶上大热趋势,最后反倒是助推了一把泰式火锅店生意,当了一回“工具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而到了今年,泰式奶茶却出圈了,凭什么?
在部分打工人看来,泰式奶茶的出现让他们找回了最初喝奶茶的快乐。毕竟,无糖奶茶不过是朋克养生之下的自我欺瞒,一口上头的齁甜泰奶却是给到了真实爽感。
对于深爱泰式奶茶的消费者而言,泰式奶茶口味新奇,画风独特,算是奶茶界别具一格的存在。
大部分泰式奶茶都会使用泰国茶叶作为原料,且很注重茶叶的萃取浓度,基本上,泰式奶茶萃取的茶叶浓度都要高于国内的奶茶品牌。在拼配茶叶时,泰式奶茶还会加入一定比例的香料,让茶汤的茶味更浓郁。同时,泰式奶茶大多都是重奶重糖,为了中和甜度,又会加上大量的冰块。
浓郁的茶味+齁甜的清凉口感很容易让人一秒上头。尤其是在夏天的40度高温下,嘬一口甜度和冰块超标的泰式奶茶,瞬间就能让人满血复活。更重要的是,泰式奶茶售价并不高,一杯泰式奶茶的价格大约在12-20元之间。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当然,泰式奶茶在包装上也非常用心。作为袋装奶茶的“鼻祖”,泰式奶茶如今已经演化出了更多的包装模式。比如,广州的milkplus就发明了奶瓶装产品;ChaTraMue手标泰式茶则发明了水桶装的设计。
另外,泰式奶茶店们还是“整活”高手,独一份的魔性风格和服务巧思正中年轻人下怀。
比如,大胡子冰可可将创始人高中时期的证件照作为品牌logo,将产品的可可浓度分为4档,并且以胡子的长短度来形象表示。其中,没胡子的版本就是淡可可、小胡子版本就是淡可可,大胡子则是浓可可,而加糖版本则直接演化成了创始人的甜美大头贴。同时,品牌还会根据季节变化。上线季节限定新品,如泰式粘粘奶、冰淇淋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胡子冰可可小红书截图
再如,春莱和印尼表情包男孩TATAN进行了联名合作。从门头到包装,都布满了TATAN的经典表情包,紧跟时代潮流。除此之外,春莱还在不同城市推出城市限定系列产品,邀请了泰国明星做品牌的品鉴官,与老挝文旅联动举办联名活动等。
又如,milkplus、MAIMAI2.0等泰式奶茶店保留了印花换奶茶的怀旧操作。虽然力度比不上各大品牌直接送免单券的操作,但这波操作还是让不少消费者感受到了童年的味道。
小结
目前看来,面对齁甜的泰式奶茶,有人爱,但也还有大把消费者表示,爱不起来。
小红书上,有消费者评价:“泰式奶茶已经甜到‘糊嗓子’,可能需要就着胰岛素喝。”甚至连大胡子冰可可自己的官方账号都玩起了这个梗。
还有人调侃,泰式奶茶基本等同于失眠预定。“一杯泰奶下肚,睁眼到凌晨3点是常规操作。”
在健康饮茶的大趋势面前,重糖重奶的泰式奶茶更多可能只是消费者一时放纵的选择。在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新茶饮行业里, 泰式奶茶未来想要凭一时反差长久吸引消费者,还有很多难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