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1-7月北京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消费品市场恢复有所放缓,但网上零售加快恢复,新型消费模式保持相对较快增长,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
1—7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90.8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实现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3040.3亿元,增长4.6%,增速较上半年提升1.1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7246.6亿元,下降0.4%;餐饮收入744.2亿元,下降4.2%。
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主要商品类别看,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877.7亿元、332.9亿元和1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6.7%和12.1%。粮油食品类和烟酒类商品分别实现零售额534.2亿元和158.8亿元,分别增长5.7%和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80.8亿元,增长2.5%。但汽车类、文化办公用品类、日用品类等商品零售额仍不同程度下降。
附注:
一、统计范围
北京市地域内有消费品零售业务活动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活动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二、采集渠道
按照《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报表制度》《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要求: ①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非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附营的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1]通过联网直报系统上报统计数据;②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非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附营的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通过抽样调查获取数据,进而推算总体。
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企业(单位、个体户)通过交易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其中:限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网上零售额:指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通过互联网取得订单并直接售给个人、社会集团用于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以及提供餐饮服务所取得的收入金额。
[1]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限额标准:①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②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③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④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慧 北京报道
7月17日,北京2024年经济半年报出炉。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9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5%的增速水平。
其中,工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20.1%和1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7%,医药制造业增长2.8%。
新兴领域表现活跃,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9%,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机组、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3.5倍、66.1%、13.2%和12.4%。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北京消费市场增速疲软,餐饮消费的不景气,拖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下滑。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4.0%。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2.4亿元,下降0.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按消费形态分,上半年北京商品零售6345.2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餐饮收入637.1亿元,下降3.5%。
发生了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性价比的大环境下,中高端餐饮更集中的一线城市餐饮市场,在2024年迎来了更大的挑战。
以北京市为例,该地区的中高端餐饮在今年受到了明显的冲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6月份采访了多家北京的餐饮企业,发现中高端餐厅都在通过推出低价套餐来吸引客流,餐厅利润也在下降。在北京,类似南城香、紫光园之类的平价餐饮品牌在今年颇受欢迎,这些餐厅的平均客单价也较低。如果消费者的消费预期没有明显变化,2024年下半年,北京餐饮市场的竞争或将更为激烈。
在商品零售方面,新能源汽车类、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分别增长29.7%、27.2%和12.4%。值得注意的是,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落地带动下,其零售额增速自2022年5月以来首次转正,同比增长1.4%。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京商报讯(记者 张天元)7月17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餐饮6月收入为106.4亿元,同比下降7.4%。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收入637.1亿元,同比下降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