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W、120W、150W、200W......对于2022年的安卓旗舰机来说,超百瓦快充似乎已经成了标配。但如果把时间往回推几年,回到智能机市场的开端,5V1A的规格才是那个时期的主流,动辄两个小时充满的时间,对于如今的手机用户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那么从当初的五福一安到现在的200W快充,快充技术发展的背后时哪些技术在支持?大功率快充又能带来怎样的使用体验?为了寻找答案,我找到了国产厂商中对快充技术深耕多年的vivo,看看vivo在快充上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发展。
01 双引擎快充:定制快充技术的开端
说到vivo自研快充技术的开端,那就不得不提到vivo X6。vivo X6开始使用的双引擎快充技术,通过并联使用两颗充电芯片来加快充电速度,两个充电芯片的使用,让每颗芯片的负荷小于单芯片,这能够提高充电效率,也就是说充电转换率是更高的。
< class="pgc-img">>不过相比公有协议快充技术,vivo的双引擎快充也存在一些小问题,离开标配的充电器和连接线,就无法再实现快充;并且由于采用定制方案,成本也会相应提升,导致在vivo X6这代机型中,仅有X6 Plus配备双引擎快充。
02 FlashCharge:双电荷泵进一步提升效率
在双引擎快充技术过后,vivo方面打造了充电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FlashCharge快充技术,该技术运用的是低压快充方案,只需要将电流变压1次即可满足充电的使用需要,比高压方案的多次变压效率高、发热低。
FlashCharge快充将充电功率提升到了44W/22.5W,而后的FlashCharge 2.0快充有增加了55W以及33W两个充电档位,让各个价位段的机型均能适配合适的FlashCharge超快闪充规格。
< class="pgc-img">>
iQOO 3
FlashCharge闪充技术有几点是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的,其所使用的双电荷泵技术,其实可以看做是双引擎快充技术的延续,原理均属于分摊每颗芯片中的负载,从而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让每个电荷泵的转换效率都能达到97%,能够将更多的输入功率转换到电池之中,从而加快充电效率、减少充电过程中所转换的热能,降低手机充电温度。
FFC(Flash Fast Charge)充电算法优化技术,优化了恒压阶段的充电速度;超级液冷散热则进一步加速热量导出;iQOO所打造的胶囊式充电线连接方式,则让橫置手机充电时,数据线不会碍事,与FlashCharge闪充技术结合,让手机边玩边充的体验显著提升。
03 120W超快闪充:安全快速可靠
在iQOO 5 Pro上,vivo更进一步,推出了120W超级闪充技术。不过在快充能力达到百瓦级后,用户对于快充技术的关注已经不止于时间,安全性同样十分重要。为了提升安全性,vivo在充电全链路上都进行了提升。
< class="pgc-img">>
iQOO 5 Pro
充电器端内部通过MCU与双温控模块,实时监测充电器发热,调整输出功率,即便手机端出现充电功率调整,充电器依旧能稳定输出。充电器内部器件(IC和mos管等)在整个充电过程中,最高温不超过器件单体允许的工作温度,在触发到第一档智能调节的温度时控制输出功率,触发到高温保护的档位时直接保护。这让手机端的充电功率能时刻处于安全范围内,不会由于充电器的过载损害到手机。
< class="pgc-img">>在手机这侧,vivo也有着多重保护措施。首当其冲的就是双电荷泵技术了,这种技术已经被vivo当做高速快充的基础技术了,它让每颗电荷泵的负载减小到了60W,在电荷泵完成电流的转换后,串联电池其实也分摊了每块电池的功率。这无疑让充电变得更安全了。
另外,采用该项技术的手机还使用了全新的6C电芯电池,创新MTW阵列式极耳结构,降低整个电芯的阻抗,从源头控制电池发热。
04 200W超快闪充:手机市场首个商用200W如何炼成?
在手机快充进入百瓦时代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厂商更进一步,发布更大功率的快充技术,甚至还引发了关于快充技术是否到头的讨论。最后还是由vivo打破了这一局面,在iQOO 10 Pro上推出了200W超快闪充技术。
为了实现200W超级闪充,iQOO 10 Pro在电池、充电器、线缆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升级。
< class="pgc-img">>首先,iQOO 10 Pro机身内部采用主副板设计,主板上安置有2颗半压IC,副板上安置有1颗半压IC,3颗半压IC并行工作进行降压,提升充电转化率,同时采用分布式设计也利于散热。每个半压IC芯片的功率上限都是100W,能力总上限高达300W,三半压IC的设计相对200W 超快闪充的实际需求留有充足的余量,更有利于散热。
在电池上,iQOO 10 Pro所采用的10C电芯相比120W 超快闪充的6C电芯,最大充电能力提升了166%,能使2350mAh的单电芯接受20A输入电流,核心是通过改进电池制造工艺,提高锂离子从正极到达负极的速度,从而提升充电速度。
200W 超快闪充电池充电能力相关的四大核心全面升级,带来新电解液配比、新隔膜材料、新正极元素和新负极材料以及新电极制备工艺。其中,“超薄隔膜”与“正极材质”的厚度达到了非常薄的水准,已经超出新能源汽车级别动力电池所能达到的水平,实现“车规级”突破。
在充电器方面,其内部的电源开关和PFC两处都采用氮化镓材料,形成了“双氮化镓设计”,除了能够有效缩减充电器体积外,氮化镓材料较高的导热率也能提升散热效果,起到降阻抗作用。
< class="pgc-img">>200W闪充头(左)与iQOO第一代120W闪充头(右)对比
iQOO 10 Pro的充电线材中用于过流的电源正负极铜丝数量提升25%,线材导体的横截面积加宽但充电线本身宽度不变,过流能力更强,功耗更低,可足够支撑10A的负载电流。
当然,说了这么多,快充实测自然也少不了。测试开始前,我将手机消耗至1%剩余电量,静置10分钟后,使用原装200W充电器与数据线进行测试,室温控制为26摄氏度。根据实测,iQOO 10 Pro在5分钟即可充至60%,10分钟手机电量充至96%,10分50秒即可满电。
< class="pgc-img">>相比于10分50秒充满的成绩,我觉得5分钟补电到60%更加值得关注。这意味着快速回血真正成为现实,用户不再需要为手机充电而刻意等待,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5 写在最后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后,vivo所打造的200W超级闪充技术给我带来的感受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旦用难回”。无论是10分钟充满的安心感,还是其在安全性上的多方面努力,都为用户提供了快而安全的使用体验。
而从44W到200W,快充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对智能手机发展停滞的观点的有力反驳。在众多手机厂商的不断努力下,相信未来的智能手机会不断进步,为用户带来越来越“快”的使用体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代表着下一个循环的开始,是大吉之日,“数九”亦从此开始了。饺子、汤圆等食物则是此时的“节令饭”,新年的脚步,近了。
资料图:五福饺子宴迎冬至。韩章云摄
冬至到,“数九”开始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70°。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同样,也是因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天气一般更冷。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等到“九九”时,天气转暖,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又叫“九九艳阳天”。
按照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来看,冬至是“阴阳转化”的重要节气,所以也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
它因何被称为“冬节”?
历来,冬至都是一个受到人们重视的节气,又称为“冬节”“贺冬”。
资料图:12月22日,农历戊戌年冬至祭孟大典在孟子故里山东邹城举行。中新社记者沙见龙摄
据记载,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也就是说,周代的正月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那时,周代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所以说,拜岁和贺冬没什么分别。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用夏历,将正月和冬至分开。《汉书》记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表示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一年的到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此时。
魏晋时期,冬至又叫“亚岁”。这一天,人们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如此描述冬至:“……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明、清两代,皇帝都要举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民间也会喜气洋洋地欢度这个节日。
吃饺子、喝羊肉汤……冬至习俗有哪些?
作为一个延续许久的节日,冬至自然会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资料图:12月21日是中国传统节气——冬至。当日,记者走访重庆多家羊肉馆看到,店内生意火爆,有的店家甚至把场地从室内扩大到室外,搭建起临时营业点,场面如“坝坝宴”。周毅摄
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南方则多半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等地,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寓意驱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乡,讲究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相传,共工氏有个儿子作恶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后变成疫鬼残害百姓。但疫鬼特别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饭,希望防灾祛病。
有趣的是,苏州还有饮用“冬酿酒”习俗。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冬至夜,老百姓们一边畅饮美味的冬酿酒,一边品尝卤牛肉等各种卤菜,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数九”开始后,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从冬至起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时节,北风呼啸,大地冰封。民俗学专家萧放在《二十四节气与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时令节点,人们围绕冬至举行一系列季节仪式。
“冬至居于新旧更替的时节,在古人观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冬至节俗中诸多信仰、仪式内容就来源于人们对这一时节的感受。”萧放解释。
(来源:中新网客户端)
解更多热门资讯、玩机技巧、数码评测、科普深扒,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
在iPhone 12未正式发布前,网上断断续续流传着十三更香的言论。
哔哥起初不相信,直到iPhone 12用多起车祸反向证实了13,真的更香。
在开售的1个月多时间里,iPhone 12 几乎拿下了吉尼斯世界翻车最多奖。
PS:iPhone 13曝光信息在后面。
先是逆向升级的小电池,被A14+5G两位耗能大爷锤得患上重度肾虚,成为机圈无人不晓的3秒真机霸。
再是虚空散热,在国产机人均三层VC+铜箔主流下,iPhone 12不采用任何散热措施,全凭空气自然降温。
打游戏机身过热,芯片降频卡顿是基操,哔哥隔壁手持iPhone 12Pro的同事,哪怕手机放在桌面上啥也不干,也能感受到屏幕传来的温热,一代游戏神机惨变暖宝贴。(真人真事)
不知道是焦耳给库克的自信,还是物理法则管不住苹果了?
其三是唯心主义的绿屏,网上大量绿屏iPhone 12的出现,随后拒绝维修绿屏手机的苹果售后,崩碎了每一个准备换新机的苹果用户的心。
屏幕误触、录制视频保存延迟、拍照有鬼影等小毛病数之不尽。
小问题不断,大问题多多,让果粉又爱又恨,买怕出车祸,不卖心痒痒。
哔哥作为同时持有安卓苹果的双机党用户,真心不建议你们入手翻车王肾12。
现在5G停留在测网速的阶段,实用性极低,流量还贵,倒不如做个等等党,等待补足了短板,更完美的13。
(哔哥的256G版iPhone 11)
看完哔哥对苹果的凶狠吐槽,某些果粉小伙伴可能会生气。
在此说声不好意思,我不是果黑并非在针对苹果,更不是任何一家手机品牌的粉丝。
单纯是一个喜欢吐槽,键盘敲得响亮的路人网友,或者说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谁家拉胯就喷谁”的机圈霰弹枪,俗称喷子。
恰好肾果12实在拉胯,槽点满满问题不断,成为了我输出火力的靶子罢了。
当然,你可以选择口吐芬芳以泄怒气,但后果请参考下图↓
不讨论iPhone 12了,回到我们这次的主题iPhone 13。
最近出现了不少有关iPhone 13的消息,提前曝光了屏幕、设计、电池等多方面的参数。
下面我们一起来瞧瞧,库克这个13到底香不香?
造型不变,内在升级
据瑞穗证券根据供应链消息的预测,iPhone 13系列与iPhone12系列一致,有四款机型:
5.4寸的13 mini;
6.1寸的 13;
6.1寸的13 Pro;
6.7寸的13 Pro Max。
它们在外观上沿用iPhone 12的直边设计,金属中框+玻璃后盖的经典搭配。
右侧实体电源键,左侧实体音量键,后置摄像头模组依旧放在左上角,整体设计与12相仿,没有变化。
总结:原来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库克不愧是库存克星,降本能手。
屏幕造型还是辨识度满满的祖传配方“刘海屏”,刘海尺寸略有收窄。
以前停航母,现在大概停军舰吧,只要刘海依旧在,辣眼程度就没有减轻的可能。
屏幕素质对比上一代有明显提升,采用基于LTPO显示技术的AMOLED屏幕。
LTPO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单独关闭开启屏幕上的像素点,达到延长续航的效果。
其中13 Pro和13 Pro Max终于舍得用国产旗舰机标配的120Hz高刷屏了。
支持ProMotion功能,类似红米K30S上的自适应模式,可以根据手机实际使用状况,刷新率自动从24Hz到120Hz之间调节,以节省电量。
目前只应用在iPad Pro2020的LCD屏上,iPhone 13是第一台支持ProMotion的OLED屏设备。
不管如何,能省电延长续航,摆脱3秒真机霸的称号,对用户就是好事。
处理器大家都知道,A15仿生芯片嘛。
苹果是众多手机厂商里唯一老老实实按套路出牌的人,iPhone 13用A15,14用A16,15用A17.....以此类推。
不同于隔壁某国产大厂,前一代还990,结果下一代翻10倍变成9000,跨度非常大,不过如此命名实属无奈,寓意最后一代芯片,令人心酸。
A系列芯片每一代均用最新的制程工艺打造,A15不出意料将采用台积电的下一代工艺5nm+,业内称为N5P。
制程不变,但功率和性能得到改进,说白了A15就是A14的性能增强版。
其实目前A14性能完全够用,超过其他手机一大截,没必要再追求极致算力。
倒不如多多在功耗方面下功夫,提升能耗比,降低热量才是正道——来自被iPhone烫伤的用户
基带方面,由于苹果没有自研的基带技术,所以13继续外挂高通新一代的X60基带。
外媒 MacRumors也有对应的报道,他们在苹果与高通的和解文件第 71 页中发现,苹果计划在2021 年推出使用高通 X60 基带的新产品。
X60相较于现在的X50,制程工艺上有优势,基于5nm工艺打造,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体积。
支持毫米波 和 6GHz 以下频段的5G网络,说白了:更小更强更省电。
影像方面也有常规升级,据苹果卧底郭明錤的研究报告显示。
13 mini和 13将继承12 Pro和 12Pro Max的相机模组,而更高端的13Pro、13Pro Max,超广角相机则得到大幅度强化,光圈加大到f/1.8,带自动对焦。
并且全系配备激光雷达,可实现部分AR功能,支持8K 45帧的视频录制。
说到拍照,得容哔哥吐槽几句。
现在厂商疯狂在手机上堆砌相机元件,花费大量功夫研发对普通人缺乏实用价值的影像技术。
所谓120倍变焦、8K视频录制、1亿像素的超大感光面积,解析力无敌的RYYB传感器等高端功能与顶级硬件。
对普通人而言更像是锦上添花的噱头,瞧着厉害却压根用不上,100个人里未必有1个人适用。
试问哪个普通人天天拿着相机比划捣鼓呢?不用上班打工?不用上学读书吗?
如果是专业摄影爱好者或者视频从业者,索尼、尼康、徕卡、佳能等专业单反不比手机的迷你镜头强千百倍?
明摆着方向错了,但厂商为何不改呢?因为可以拉升手机售价,提高利润。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大家都懂的。
电池方面,iPhone 13首度采用电池软板技术,该技术可以节省更多空间留给电池,降低内部设计成本。
一定程度弥补了12电池过小的问题,不过因为物理层面的原因,采用软板同等于与快充说再见。
科普一下,电池软板技术不是啥高大上的东西,出现许多年了。
国内称之为FPC,中文柔性电路板,意思是可以弯曲的电路板。
参考下图↓
所以你们千万别误解为:iPhone 13搭载了能弯曲的柔性电池。
不不不,目前没有厂家有实力批量制造此类特殊电池,安全是个大问题。
实际上是以前电池内部的传统印刷电路板,改为了柔性电路板,相比过去节省一点点空间,懂了吗?
至于最终电池容量多大嘛,劝小伙伴别抱太大希望,跟iPhone 11持平便是史诗级进步了。
告诉你们一个坏消息,据说苹果将砍掉iPhone 13上的充电口,全面改用无线充电。
意味着下一代,可能连数据线都不送了,若是你想充电的话?
亲,掏3百大洋购买MagSafe充电器吧。
更糟糕的是,MagSafe充电体验非常辣鸡,据众多网友实测,苹果标称15W的充电功率,在实际充电过程仅维持了1分钟不到。
其余时间均为7.5W,算上无线充的物理损耗,充满iPhone 12需要整整3个半小时,平均2分钟充进1%的电量。
还不如祖传的五福一安,被友商的50W无线快充虐成渣。
如果带着手机套充电,越充越少的反向充电了解一下?
综合曝光消息看,iPhone 13的升级十分苹果,看不见太多的创新。
单纯是硬件上的常规迭代与升级,例如120Hz高刷屏,更强的摄像头等。
当然,也弥补了上一代iPhone 12身上的缺陷,采用软板电池技术,增大了电池容量,使用LTPO技术、搭载X60基带,进一步降低功耗,延长续航。
但每年为提升利润维持股价的骚操作,继续上演着:砍掉充电口,逼迫用户额外掏钱购买MagSafe。
不多说,免得有人喷哔哥黑苹果,只希望苹果当个人吧,别钻进钱眼子里,为了利润不断伤害用户体验。
耗子尾汁。
----------------------------------
点击文章顶部雷科技头像,私信回复“搞机”,即可获得玩机技能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