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湾网引用台媒报道,台当局“主计总处”数据显示,岛内最高薪资10%与最低薪资10%两者的差距,从上年度的4.09倍扩大至4.12倍,显示高薪族与低薪族薪资差距持续扩大,倍数创近5年新高。而民众党中央委员张凯钧则投书台媒指出,通货膨胀阴影笼罩全台,台湾地区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竟然高达3.05%,这表示台湾地区物价指数已突破3%的通货膨胀警戒线。但民进党当局双手一摊,没提出任何应对政策,苦的就是全台老百姓。民生必需品价格飙涨,多家餐饮等相关业者也因食材成本增加,同步调高售价。
< class="pgc-img">>台当局“主计总处”11月30日公布,2022年工业及服务业全体受雇员工全年总薪资中位数为51.8万元(新台币,下同),较前一年增加2.37%,平均总薪资为69.3万元。不过,统计显示,以十分位数来看,最低薪资的10%,全年总薪资仅30.6万元,换算成月薪约2.55万元。去年全体受雇人数共817.1万人,却有408.5万名员工年薪低于总薪资中位数的51.8万元,这群广大员工的月薪不到4.3万元。
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长吴大任表示,月薪不到4.3万,扣掉房租后,在物价高涨年代,庞大的生活压力恐怕会喘不过气来。
调查显示,台湾地区平均总薪资不到中位数、人数又众多的产业,包括住宿餐饮、艺术娱乐与休闲服务、批发及零售业等。全年总薪资中位数高的产业,分别为电力及燃气供应业、金融及保险业,分居行业别第一、第二名。
此外据张凯钧的文章指出,民进党无能导致台湾地区餐饮业者食材成本大增。台当局不想办法降低通货膨胀的现况,却开始积极查缉民间餐饮业者涨价状况,企图将涨价的问题推诿到饮业者的身上。日前台南市北区一间米糕老店将大碗米糕调整到70元,台南市府消保官就立刻大动作前往稽查,业者无奈表示今年原物料成本大涨,台湾自产猪肉、糯米、中药材等成本大增,才会反映售价之上。例如猪肉价格6月1公斤是90元,到了8月飙涨到100元,原物料都全面上涨,店家才涨价。
台湾知名论坛也发文提到“今年物价一直涨,大家买什么感觉通货膨胀很严重?”网友留言点名“手摇饮”“珍珠奶茶一杯从25变50以上”“一杯手摇饮价格比一个排骨便当还贵”。张凯钧批评,装睡的人叫不醒,今日台湾最大的悲哀,就是主政者们都是不食人间烟火,民进党当局缺乏苦民所苦之人文思维与施政认知。这也让许多台湾民众表示,现阶段就只能专注“如何活下去”的无奈当中。(海峡导报记者 林静娴 整理报道)
月23日,台北知名的“朝桂”餐厅以13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价格寻求出售。这是台北东区商圈继“永福楼”之后,另一家历史悠久的餐饮门店选择关闭。
同一天,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公布消息称,台湾餐饮3月份营业额为519亿新台币 (约合人民币122.2亿元),同比下降21%。
这是该部门进行这个统计20年来以来,餐饮业遇到的最大跌幅。
餐饮老板内参 崇膳、戴丽芬 | 文
餐饮业跌幅超非典时期
据《联合报》消息,台湾餐饮业中,餐馆业3月营业额蒸发了153亿元新台币(约人民币36亿元),同比下降22.3%;外烩及团膳承包业同比减少36.4%。
< class="pgc-img">>
? 图片来源:联合报
总体来说,2020年第一季度,餐饮业营业额为1928亿元新台币(约人民币453.9亿),同比减少6.6%,为2003年第三季以来最大降幅。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台湾餐饮业也曾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当年5月同比下降17.5%,成为非典期间的最大跌幅。这次21%的跌幅远超非典时期,着实陷入了困境。
餐饮营业额减少五六成,从业者失业
台湾餐饮业营业额严重下挫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但导致游客锐减,也降低了人们外出聚餐的意愿,宴会活动停摆。
在台北天津街一家饭馆,晚上7时至9时,正值晚餐高峰期,但偌大的店内,除了记者外,没有见到其他进店消费的顾客。饭馆老板坦言,进入三四月份以来,他们餐馆营业额少了五六成,他很担忧这种不景气的情况会持续,迫切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二三月份本是台湾的火锅旺季,但台湾的一些火锅店内却一片空荡荡,只有几桌客人,很多常客也不来吃火锅了。“大家一起用筷子在一口锅内夹菜,口水都会掺在一起,即使吃火锅,也会选择外带的方式。”一位女顾客面对视频采访这样回答。
台湾火锅业者还开发了外带火锅汤底和食材的业务,但火锅外送面临着其他外送的冲击,发展缓慢。一位台湾火锅业者认为,2月中旬过后,店内营收大降;3月之后,营收降幅更大。3月19日,台湾疫情突然严重,其营业额瞬间掉到一半。
< class="pgc-img">>
? 图片来源:联合报
台湾南部一些餐饮业也出现困境,因为疫情导致观光客不来,导致餐饮业一落千丈。嘉义一家餐厅专做陆客生意,如今疫情导致陆客几乎不来,一整天就只有一两桌客人。为减少成本,该店长不得不让员工工资减少并开始裁员。
在餐饮营收大幅下跌的同时,从业者也出现了失业潮。
4月14日,台湾“主计总处”专门委员陈惠欣公布2月员工薪资调查结果时表示,在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对很多行业造成影响,据统计,住宿餐饮业雇员月减1.6万人。
“主计总处”还公布,3月份因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减少8000人,其中餐饮业减少5000人。
发放振兴券,长期方案遭质疑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统计处副处长王淑娟在接受《中国时报》采访时表示,依据非典的经验,民众的消费需求会延后。
为挽救台湾餐饮业者,政府发放了振兴抵用券,补贴餐饮等服务业,金额为每人600-800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40-180元)。
针对振兴劵措施,台湾连锁加盟促进协会副秘书长柯建斌认为,餐饮业高房租、高成本,受创严重,长期振兴方案远在半年到一年之后,对连锁餐饮来说,振兴效果不佳。台北士林市场自治会会长林天来认为,抵用券无法带动实际消费,不如发现金,或者减少摊贩的电费。
< class="pgc-img">>
? 平常排长队的美食摊如今冷冷清清
餐企自救,美食街变成便当一条街
一些餐饮业者为了自救,想出了一些办法,譬如提供百元便当(约合人民币23.6元)、外带服务,还采取一系列降价促销来吸引顾客。
大约七成餐厅都推出了外卖服务。一些台湾百货业者也纷纷推出“百元便当”,针对广大上班族销售,以缓解困难。从前的餐饮街,如今变成了便当一条街。
新光三越是台湾地区的中高档商圈,商场内有多家高档餐厅。商场携手40多个餐饮品牌,开始销售便当,其中半数餐厅为首次销售便当,有的还是米其林餐厅。
台湾不少知名的餐饮品牌也纷纷推出高性价比的套餐便当产品,譬如台北寒舍艾美酒店推出了四款只需新台币100元的五星级商业午餐套餐。
此外,有些餐饮业者开始与房东商量调降房租。但是,台湾台北地区的房租比较昂贵,为了减少支出,很多餐饮门店开始缩减员工数量。
撑不下去,餐饮业现关门潮
疫情爆发后,台湾出现了很多撑不住的中式老餐厅,一家接一家歇业。
4月20日,40年老字号、曾经接待很多政商名流的台北“老上海餐馆”关门歇业。
< class="pgc-img">>
? 图片来源:世贸联谊社脸书
4月23日,台湾台北知名的“朝桂”餐厅也以13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亿元)的价格寻求出售,这是台北东区商圈继“永福楼”之后,另一家历史悠久的餐饮门店选择关闭。
“朝桂”餐厅老板洪勇伟说,两个多月以来,其生意跌掉八成。他经营了23年的餐厅,挺过了非典、金融危机,如今只能就此吹灯熄号。
“现在一家餐厅能开多久,老板也不知道。”洪勇伟说,外卖无法拯救如今的台湾餐饮业,他的店面是自有的,都做不下去了。即使一些餐饮业现金流充足,但是,“再有钱的老板,血慢慢也会流光”。
另外,台北世贸联谊社、101欣叶食艺轩等餐厅接连关门。
据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分析,疫情冲击之下,4月份餐饮业恐怕更惨。
*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台湾网、台湾中央社、台湾《经济日报》《联合报》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统筹|周渔 视觉|张劲影
5月7日至8日,《道哥品牌观察报告》第一季第一期,将详细解读《西贝30年,都“折腾”了什么?》,以西贝创办至今的时间轴、关键节点、企业升级步骤进行梳理、剖析和总结,带大家通过对西贝发展过程中方向和方法的解读,追寻西贝成功的脚步。
扫描二维码,报名咨询
商务合作: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转载联系:
首席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
源:台海网
台海网5月13日讯(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薛洋 文/图) 伴随着大陆经济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民生物价也上涨不少。网上对两岸物价的对比也有不少讨论,有人甚至认为大陆物价现在已经超越台湾,真相是否真是如此?大陆幅员辽阔,无法跟台湾直接对比。若拿大陆东部地区跟台湾相比,彼此物价差距缩小的确是事实,但如果说物价已超过台湾那也未必客观。总体而言,台湾民众平均工资仍高于大陆,但生活成本也较高,年轻人存钱不易都是现实情况。
台湾是个小岛,各地物价水平相差不大,在台北市中心消费不会比新北相对偏远的贡寮、双溪贵多少。我到位于台北闹市区的永春市场买菜,如果不买肉类、海鲜,买七八样蔬菜、水果、豆制品,够两手拎得大概要600元(新台币,下同),个头中等的西红柿4个大约40元,一公斤蒜头通常是130元。台湾水果普遍偏贵,比如大家常吃的苹果,由于台湾依赖进口,通常是按个卖,一个卖到三四十元不稀奇。
再到便利店看看,一瓶500ml纯净水一般是20元,500ml的饮料多是29元,好一些的是35元,盒装的方便面通常是35元起步,好一些的50多元。至于岛内民众常吃的茶叶蛋一颗12元,但由于近来岛内缺蛋,12元的普通茶叶蛋往往买不到,只能买号称有品牌的“高档”茶叶蛋,一颗18元,消费者纷纷抱怨变相涨价。当然,上述商品如果去大型超市买,会稍微便宜一点。
台湾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市面上的大陆商品越来越多,特别是服饰、电子配件、小家电、儿童用品、日用百货等领域,这些商品在岛内可能都转手两三次了,价格自然比大陆高,但又比本地产的便宜不少,还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大陆游客过去常逛的夜市,是很多物美价廉小吃的集散地。以台北士林夜市来说,一份鸡排80元、一杯奶茶40元,这种价格比大陆很多城市都要低。如果去小吃店吃便当,一份三素一荤的便当,外加汤、饮料无限量供应,价格通常在100元—120元之间,也是相当实惠的。但如果你想在台北吃“大餐”,到一些较有名气的店内消费仍然不便宜,我曾经去庆城街附近的一家川菜馆吃饭,一份酸呛土豆丝的价格是200元,一份不大的水煮活鱼则是600元,想敞开肚皮吃,得花不少银子。
再来看看交通出行,台湾打的不便宜,台北价格算是便宜的,起步价1.25公里也得70元,若是在东部、外岛等地广人稀的地方,最高可达100元;至于市内公共交通,公交车起步价15元、地铁则是20元起步,价格偏高,购买1280元的月票会比较划算,当月可以无限次在双北地区搭乘地铁和公交车;而台湾的高铁则屡被吐槽太贵,台北高雄之间的距离稍远于福州厦门之间的路程,但价格却是后者的近4倍。
台湾居住成本高,则是在此生活、旅游过人们的共识。如果是买房,除了本身的购置成本,后续要定期缴纳房产税、土地税,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是租房,在台北动辄每月要一两万元的租金;至于出差需要住酒店,即便是条件较差的,一晚都要2000多元。
最后再看看台湾的人工成本,总体而言要比大陆贵。台北一位陆配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店面开餐饮店,请师傅装修包工包料不包餐饮设备要价50万元,这是台北的行情价码。
台湾目前最低工资已突破25000元,工资中位数则是4万元出头,上述两个数据都远超大陆,台湾人是否都生活得很安逸?这不仅要横向比,也要纵向比,不仅要比收入也要比物价。这二三十年来,台湾收入增长有限,但物价(尤其是房价)却涨了不少。家住台北嘉兴街的赵先生年轻时买了一套房,如今他儿子30多岁了,我询问他是否有买房,他笑着说,“台湾年轻人现在哪有能力买房?所赚的工资只够自己日常开销而已。”
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前不久去母校成功大学开讲,询问在场学生未来想当哪种人,有41%学生竟然选当“躺平族”。成功大学作为岛内顶级名校,学生居然是这种态度令人吃惊,若调查其他一般大学,情况不可能会更好。面对不涨的工资、高企的物价,台湾年轻人要顶着比父辈们更重的压力,当无论如何怎么努力,也不能彻底改变命运时,他们只好选择“躺平”。(来源:海峡导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