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欢乐海岸店。企业供图 |
喜茶捐赠抗洪救灾物资。企业供图 |
喜茶绿色环保行动。企业供图 |
在深圳的写字楼里,每到下午茶的时间,外卖小哥手里的茶饮订单格外显眼。在这些订单里,喜茶是最常见的品牌之一。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喝喜茶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2012年从广东江门江边一条小巷出发,喜茶以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不使用奶盖粉制作的原创芝士茶,开启了新式茶饮时代。2015年到2017年,喜茶陆续进入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市场,目前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53个城市拥有超过590家门店。
成立以来,喜茶建立了从产品、设计、研发、供应链、营运到门店的全流程直营体系以及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有着快速标准化的制作、简约的环境氛围,集聚中国文化传统与创意创新于一体,专注于呈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茶香,打造新式茶饮行业新品牌、新名片、新标杆,将优质茶品传递给年轻人,分享茶的真味。
如今,喜茶已经成为年轻化、科技化和国际化的中国新茶饮连锁品牌,并持之以恒支持公益事业、守护社会健康。
撰文:王春艳
灵感之茶:产品创新引领消费者味觉
对消费者来说,喜茶源源不断的新品总是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原来,喜茶在新品开发上做很多尝试并且不断调整,刺激着年轻人追求新鲜的需求。“多肉葡萄”是喜茶最受欢迎的单品之一,针对葡萄这一款水果,喜茶提出了“一整颗果肉”的概念,首创了手剥葡萄的做法,使用定制茉莉花茶绿妍,搭配当季新鲜葡萄,在茶汤搭配及成品的视觉层次上也十分讲究,用奶盖、冰沙、茶汤和果肉的分层做产品创意视觉。
这只是喜茶重视产品的一个缩影。喜茶定位一杯灵感之茶,从原材料组合、成品、包装设计都遵循“灵感”的理念,希望给消费者形成味觉和视觉记忆。
喜茶让产品新鲜多变的同时一直坚持在做具有喜茶属性的产品,比如波波系列,以波波元素为基础发散更多品类,用波波做出很多新鲜花样,如奶茶波波冰、咖啡波波冰、豆乳波波茶等,让波波元素能够渗透到更多喜茶的产品当中。
此外,喜茶始终坚持食品安全品质及卓越服务,以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茶饮体验。
食品安全关乎品牌的生死存亡。从原材料供应到门店验收,喜茶全面保证食品安全:向全球最具有信誉的供应商采购原材料,精选品质好茶和新鲜水果,使用更新鲜、营养价值更高的牛奶以及采用新西兰知名品牌芝士做的芝士奶盖;控制所使用的农产品标准化,与第三方权威质检公司合作,投入食品安全设备设施(ATP检测设备及其耗材)及农残快检设备,领先行业;门店功能间追求科学布局,以便及时清理废弃原料与水果,降低外来虫害污染食品风险,也从根源上减少水果变质导致的虫害滋生;制作产品的过程保证食材的新鲜,操作工具使用过滤净水清洗,门店每4小时全部食材更换。
数字化赋能:精准触达年轻消费群体
对于喜茶的粉丝来说,只需要打开喜茶GO小程序,就可以随心所欲点单,不仅可以“门店自取”“外卖”,甚至可以在喜茶百货和天猫选购。
这背后是喜茶积极推动数字化运营的结果。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喜茶自2018年自主开发小程序喜茶GO以来,积累了超过3000万的线上会员,其中线上月活用户超过500万,80%为90后并完成80%占比的线上订单量。利用数字化平台触达更多消费者,实现下单、取茶和外卖一体化,结合线下门店打造丰富的消费服务场景。
对于喜茶来说,数字化建设让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运作。喜茶会观察用户是否能够通过互联网更便捷地享受到产品和服务,根据用户登录小程序的频次、购买的频次、区域、年龄等进行数据分析和洞察,不断优化流量端口,保证用户在下单的环节就能有很好的体验感,最终回归到门店真正得到好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此外,数字化建设更有利于门店与其它部门的协同。在门店产生的数据会同步给大后端,高效的供应链、EHR和市场运营等部门也会及时给到门店支持。
众所周知,喜茶传递的是“喝茶也可以是酷的”理念,致力于“让喝茶成为一种风格和生活方式”,将茶文化“年轻化”,从产品体验、包装设计到门店风格和营销活动,都能让消费者感受到酷,契合了喜茶的主要受众——年轻消费群体。
正是因为有了数字化基础,喜茶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年轻人的喜好,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去做产品研发、去做视觉设计和用户运营,是最贴近现在年轻人所思所想的。
具体来看,在产品上,喜茶在传统茶饮的基础上加入芝士、水果以及带有喜茶灵感元素的波波、脆波波等原料,以年轻人追求的口感定制产品。在包装设计上,喜茶植入酷、灵感甚至艺术的品牌理念,用年轻人能够产生共鸣的各种形式呈现产品;还有跨界联名、推出周边产品等方式,让喜茶成为年轻人的连接点,一起好吃好喝好玩。
社会责任:做“新茶饮”行业表率
8月28日,在第四届“深圳国际品牌周”开幕大会上,发布了“献礼特区40年·致敬品牌40人”品牌人物和第十七届深圳知名品牌名单,喜茶在列,获得“新茶饮开创者”的称号,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也入选“献礼特区40年·致敬品牌40人”行列。
年轻的品牌却有惊人的表现,作为“新茶饮开创者”,喜茶在公益事业、社会责任领域做出了表率。8月17日,喜茶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签订了“关于开展喜茶暨新茶饮行业限塑绿色化发展合作”计划,双方将深入“限塑合规、减塑替代、垃圾分类、绿色文创、公益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等新茶饮绿色发展项目进行深度合作,帮助喜茶及整个新茶饮行业建立起ESG评级制度,推动行业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
环保领域之外,喜茶同样也积极参与扶贫公益事业。9月1日,喜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订未来3年的产业扶贫计划,捐赠300万元用于全国不同地区的产业扶贫项目。
面对突发事件,喜茶也积极行动。7月16日,喜茶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款50万元,用于援助抗击南方洪灾——中国长江中下游洪涝紧急灾害。喜茶官方微博也在第一时间表示了最真挚的祝愿“齐心抗洪,祈愿平安”。
除了自身发展以外,喜茶还为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献力,提供除了爱心捐款以外的公益思路:与美团外卖合作“隐食计划”,帮助传统餐饮老店完成形象升级延续生命力,是又一次公益与设计结合的尝试,既关注到产业本身,用设计赋能,也在保护着需要被分享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与故事。
绿色发展、扶贫事业、公益捐赠、跨界合作……喜茶公益之路越走越宽、越来越创新。作为一家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的企业,喜茶必将持之以恒投身公益事业,用爱心责任托起社会的一片天。
源: 中国饮品快报
日前,在河南新乡、开封等地又出现一款新的奶茶——“冰界胡辣汤”,这款产品是河南当地的茶饮品牌“冰界饮品”新推出的一款主打地域特色的茶饮产品。
据介绍,冰界推的这杯“胡辣汤”主要原料有小米辣、藤椒、杭椒、青柠和高香绿茶等。该产品用藤椒来体现其中的“麻”,用小米辣和杭椒来体现其中的“辣”,用新鲜青柠来体现其中的“鲜”,用高香绿茶来体现其中的“香”。
各种辣椒+绿茶
胡辣汤属于河南特色小吃,但口味辛辣浓郁,多限制早餐市场发展。为开拓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冰界才想到研发这款跨界胡辣汤。
不过从产品调性和产品呈现等方面,这杯冰界胡辣汤与河南人民熟悉的那碗胡辣汤关联性并不强。估计后期少不了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告诉顾客此“胡辣汤”与彼“胡辣汤”的血亲关系。
01PART ——
这些奇葩创新赚足眼球
其实今年以“麻”和“辣”作为噱头上新的茶饮产品已成为一大热点,部分品牌推出的相关产品频频面市。
如广州挞柠4月推出一款“辣么芒芒鲜柠茶”,也是加入小米辣椒、柠檬、芒果等,用小米辣与柠檬、芒果以及茶冻进行搭配,中和掉辣椒的刺激性,只留下微辣之后的爽麻口感。
小米辣+水果茶
山东的来一杯更是推出“大葱花椒柠檬茶”,下面是花椒 ,上面用一根葱当吸管,还有人专门去做了口味的测评“太上头了”。
产品一上市,网友惊呼:“以为自己已经对奶茶店的饮品口味了如指掌,直到大葱花椒柠檬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对饮料口味极限的认知。”
大葱花椒+柠檬茶
星巴克也在今年推出新的粽子系列,有凤梨花椒馅粽子、星冰粽跳跳糖粽子。
除了味觉创新,也有很不错的视觉创新产品上市,今年在全国多地爆款的泰绿柠檬茶就是凭色彩胜出。
泰绿柠檬茶整体呈深绿色,以传统的“柠檬+茶”组合,搭配柠檬香气,加上“手打”的标签特色,十分具备辨识度。
湛江一品牌凭借一杯“泰绿”以及随茶附赠的小黄鸭玩具成为新晋火爆的柠檬茶品牌,门店排队、等位都是基本操作。
突出绿色+柠檬茶
雀巢今年发布的三四月份街饮报告茶饮部分中,专门收录了“花椒”这一关键词。今年新流行茶饮呈现与甜品、小吃等品类相互跨界出圈趋势。
流行关键词除草莓、樱花、芒果、抹茶外,还有花椒、青团、樱花、花生酱、益生菌等也相继出现在茶饮菜单中。
02PART ——
奶茶为什么难创新
对于奶茶店来说,想要玩出新的花样,打造新的创意饮品,其实还是比较困难.
首先是成本较高,包括时间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其次还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迸发出新的创意,比如说从吃到喝的创意变化、新的物料搭配等等。
年轻的消费者不仅仅关注奶茶好不好喝,更在乎这杯奶茶的社交属性。这杯奶茶能不能晒出来,能不能表达我的品位,奶茶似乎变成了一种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货币。
喜茶定位“灵感之茶”,聚焦于茶,强调原创与灵感,分享一种很酷、很可爱的喝茶体验。2018年开始,喜茶做了十几场跨界营销,每一次推出的新产品都让消费者觉得很有趣、很好玩。
只有这个产品让消费者找到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消费者提供社交的谈资,才能够让消费者对品牌用户与忠诚,成为品牌文化的传播者。
如今茶饮市场的品牌五花八门,门店类型和装修风格也各不相同,茶饮行业竞争激烈。归结到产品上,各家奶茶十分雷同,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其实非常重要。
茶饮配方难以形成专利,一个爆款推出后整个行业都会纷纷效仿。新式茶饮在配方上淡化了茶的味道,加入其他配料加工混合后,普通顾客尝不出很大差别,靠产品很难形成长久的竞争力。
03PART ——
小创新能打开大市场
随着消费市场对健康的诉求不断增加,对饮料的选择已经从好喝、甜等向功能性、低糖低脂等方向转变,越来越趋向健康化。
行业者也向精品、健康茶饮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品质,用新鲜牛奶、进口奶油、天然动物奶油,搭配新鲜水果,以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吴晓波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在消费市场中,当代年轻人会非常理性,产品既要实用,更要美观,还能对生活产生积极意义。这样的产品契合视觉、体验和理想生活,映射出年轻人正在为自己的价值观买单。
他认为,现代的产品创新是90%颜值+ 10%微创新。90%的颜值是吸引消费者的基础,10%的微创新则是需求的关键转化点。
新式茶饮品牌遍地开花,讲述着自己的品牌故事,不管是出于对饮品本身的热爱,还是对于行业的坚守,不同的品牌都有着不同的故事,都是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法精准抢占消费者的心智。
产品的好坏最终还是要看市场的反馈。跟上消费市场的发展,对消费者需求的把握和前瞻,并做出快速的反应,是打造爆款的必备能力。
其实,茶饮的红海竞争中,创新是胜出的方式,如果能掌握创新的小套路,或许能从红海中脱颖而出。
茶饮行业发展迅速,规模化企业优势凸显。万店品牌出现后,跑马圈地加快布局只是第一步,标准化、供应链、创新显得越发重要。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新茶饮赛道。
新茶饮企业如何先发制人?什么样的属性能够吸引消费者?行业未来前景如何?新京报“创新之路——新茶饮的新出路”食安访谈间近期邀请来自行业协会和新茶饮企业的多位嘉宾,共同探讨新茶饮行业的新出路。
【访谈嘉宾】
王洪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古计林茶百道执行董事、集团副总裁
吴 静益禾堂集团总经理
肖 荣茶太良品创始人
【对话】
创新走出差异化
新京报:创新是近年来新茶饮行业的关键词之一,各品牌通过创新走出自己的差异化发展之路。新茶饮行业如何创新?
王洪涛:新茶饮行业在整个餐饮行业中是创新比较超前、比较优秀的行业,具体体现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数字化创新等方面。在产品创新上,新茶饮从早期中国台湾的台式珍珠奶茶发展到今天的奶盖水果茶,产品创新每天都在进行中。营销方式创新也非常有特点,新茶饮目标受众是年轻消费者,所以在跟消费者的连接上做了很多创新,比如乐乐茶和蜡笔小新联名,茶百道做泥泥杯,书亦烧仙草围绕健康做营销。另外,新茶饮行业在数字化、供应链方面也进行了设施设备的创新。
古计林:自成立以来,茶百道最核心的竞争力就是过硬的产品力。产品是茶饮行业的立足之本,围绕着产品原料和风味,茶百道更加关注高质量、不同产地的茶胚原料、拼配方式、制茶工艺和冲泡工艺;同时也在不断挖掘新的鲜果原料、小料形式和产品造型。工艺方面,我们全面升级主要产品线的茶底品质,将原有的五窨茉莉标准升级到更高品质的七窨茉莉。
吴静:益禾堂的创新基于一个基本点,即客户需要什么?所以我们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把好喝、高性价比、品质健康的产品作为基础和出发点。品类上,益禾堂不仅在卖一杯好喝的奶茶、果茶,最近还上新了冰淇淋、冰棒以及以金牌咖啡豆为原料的咖啡。技术层面,研发团队研制益禾堂特有的小料,比如近期上新的一款珍珠,以湖北的藕作为小料基础,实现跨行业、跨品类的创新。营销方面,推出益禾堂形象IP“唐先生”,代表着积极向上的年轻人,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用正面积极的情绪面对。
肖荣:茶太良品已经经营了8年,近3年我们在品牌定位上进行了很大的转变,确定要做一个京派茶饮,所以在产品研发上融入了很多北京元素。我们有豌豆黄系列,把豌豆黄融进小料中做料底,把北冰洋放到百香果茶饮里面等。同时,也在做自己的IP,例如小阿哥、兔儿爷。在包装上,把胡同里有意思的东西带进去,希望打造一个国潮新茶饮品牌,这是我们的创新之路。
食品安全是立身之本
新京报: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的立身之本,对新茶饮行业也是尤为重要,新茶饮企业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古计林:茶百道一直以来都把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公司的重中之重。我们从最源头的原料采集环节就强化质量监控,成立专门的原料质控部门,直接驻扎在原料产地。在供应链环节,我们利用自建的物流信息化技术系统,对食材的收货、存储、出货、送货、到货进行全链路可视化监控,实现全程可追溯。在终端门店环节,茶百道制定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建立了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将食品安全的监管触角延伸到全国七千多家门店。
吴静:益禾堂深知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立命之本。我们对加盟门店终端的管理从选址就开始,从营建周期设计环节就考虑门店所在环境及物业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强化加盟商员工操作标准,引入自动制茶机等智能设备,解决更多因手动操作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运营过程中,益禾堂有完整的数控化系统,比如物联网、冰箱温度监测、制冰机清洁的时效监测等,能够全链路监控门店的安全操作。此外,益禾堂在每个省都有专业的品控团队,对各家门店定期巡查,并引进第三方对加盟商操作标准进行监控。我们还成立了自己的检测室,从原料食品安全性、生产工艺、硬件投入、环境标准、资质几个方面共同筛选优质供应商。
肖荣:作为连锁茶饮品牌,食品安全任重道远,也是永远悬在我们脑门上的警钟。在茶太良品,我们每天都会有巡检,确保每个步骤按照标准流程进行。从细节方面说,巡检我们必会查水质以及制冰机的清洁。运送途中,我们用控温三温车控管,要求物流团队将原料放到所需的温控冰箱内。每个月会请专业第三方做灭菌、门店消杀,确保夏天到来时蚊虫减到最低。
王洪涛:新茶饮的食品安全这些年一直比较受关注。作为行业协会,最大的作用就是倡导行业自律。协会做了很多工作,首先是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围绕食品安全落实主体责任,已开展了多期餐饮零售企业的培训、沟通,让大家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另外,我们在今年4月发布了现制茶饮门店食品安全自查指引,这是一个团体标准,十几个头部茶饮品牌正在落实自查。
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智能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保障,一些先进设施设备的引入,新茶饮行业食品安全的难度降低。新茶饮企业也在引入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可以对门店、物流配送中心、中央加工工厂做检测、认证,这也有利于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做好供应链基础
新京报:供应链在新茶饮行业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稳定能够帮助企业走得越来越远,新茶饮企业是如何做供应链的?
肖荣:茶太良品的供应链提供一个服务,叫拎货入店,这能够有效地缓解加盟商、门店在高峰时经常要收货和制作带来的压力。我们的供应链采用的是第三方物流体系,能够非常好地追踪到每一箱货离店的距离,就跟外卖一样,能看到还有多久能到门店,现在都有很好的技术手段去帮助我们把供应链这一块弄好。
吴静:供应链是品牌发展的基础,益禾堂非常重视这个板块。供应链端口一般分为三个部分:供应商管理、仓储和运输。供应商管理方面,益禾堂建立了专业的品控团队,对供应商严格筛选。品控团队有专业人员驻扎在供应商层面,定期深入巡检,以及不定期不通知式的飞行巡检。同时,加盟商也需要更加及时、有效的运输能力以匹配供应链,益禾堂在全国22个公司建立了独立的仓储体系,以满足加盟商更及时、半径更小的送货服务。
古计林:物流方面,茶百道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投资建设了智能生产加工基地及供应链总部项目,集品牌运营、供应链服务、产品研发制造等功能于一体。茶百道在全国有20多个仓配中心,覆盖全国7000多家门店,已有九成门店实现了当日达。数智化建设方面,茶百道还将继续扩大投入,打通门店需求端和产地供给端的信息通路,实现供需信息的实时互通,提高供需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锚定优质原料产地,共建原料直采基地的形式,完善价值共享的供应链条,稳定产品风味体验,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多年来,茶百道在全国的优质特色水果产区和茶叶产区开展了深度合作,助农增收。
王洪涛:供应链对于整个连锁经营行业来说是基础设施。第一个它不仅能保障产品的稳定、质量,还能保障连锁门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茶饮行业开店速度非常快,供应链如果不够健全,门店是开不出来的。优秀企业的做法都是先建供应链再去拓展加盟店。有一些企业开始自建供应链,虽然方方面面投入比较大,但这会带来社会价值,比如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要成为“六边形战士”
新京报:在几年之前,新茶饮企业一直在快速地跑马圈地,包括拓店、选址等,这两年新茶饮品牌开始沉下来、慢下来了,不少企业开始做创意营销、年轻人营销或者是拓展海外市场。进入行业竞争的下半场,新茶饮企业比拼的是什么?
王洪涛:事实上,新茶饮行业是不是来到拐点?这个要从数据来看。优秀的企业最终会走下去,因为新茶饮行业受年轻消费者青睐,与年轻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生理、心理各方面比较匹配。新茶饮行业走到现在,比拼的不是单一方面,而是各个方面的能力,这要求新茶饮企业得做六边形战士。产品好并不能打遍天下,还要求品牌、营销、品质等都要出彩,新茶饮企业还需要在方方面面努力。
古计林:新茶饮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打好了基础,消费者对这个行业有了很深刻的认知和感情。每一个品牌可能会有自己最突出的优势产品,同时其他方面需要迎头赶上的,也要快速建设。包括茶百道在内的国内新茶饮品牌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积累了良好的供应链能力、成熟的门店运营模式和丰富的用户服务经验,这些沉淀都可以支撑品牌在海外市场迅速搭建起完善的业务体系,并快速复制。
吴静:在任何行业,短板决定“死”在哪,长板决定走多远,企业未来比拼的是综合实力。越来越多专业的从业者加入茶饮赛道,消费者现在越来越智慧,他们在面对品牌、产品时会更加理智。企业不可能做到全部都是长项,所以益禾堂选择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如果有专业团队能够把事情做到最好,我们会自己打造,如果有第三方比我们做得好,我们会把谁能提供好的结果放在第一位,进行全方位、开放的竞争。益禾堂从门店物联网、C端顾客会员信息管理到产品营销,几个维度都实现了数据打通,最后通过数据终台系统进行数据运用以及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要什么,从而以顾客需求为核心来打造产品。
肖荣:5000家以上的门店体量,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但市场竞争激烈,茶太良品此时此刻想的是做好城市第一,哪怕先从区域的第一开始做。“六边形战士”毋庸置疑是茶饮行业越来越高标准的门槛,数字化、供应链、营销体系、顾客黏性、产品都是要做到位的。对于资源或者体系没有那么庞大的新茶饮品牌来说,我们选一个点去突破,那可能就是在创新上,因为唯有创新,才能造就不一样的局面。
行业发展要安全有序
新京报:新茶饮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你对这个行业有什么期待?
王洪涛:我觉得新茶饮行业未来发展大概有几个方面,从发展方式来说,还会以特许加盟的方式为主。未来行业整合会更加频繁,通过整合实现洗牌。纵向来说,毋庸置疑第一个就在供应链上,未来头部企业可能把自己在纵向方面的能力赋能给同行业的其他品牌,甚至是跨行业赋能给其他行业。
另外还有一个热点,短期内就是海外的发展,新茶饮企业也可以去尝试。海外发展一方面是去做市场、做营销,另一方面新茶饮行业可以把中国的茶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企业需要考虑怎么能把中国茶做到全世界,通过茶传播中国文化。希望新茶饮行业未来发展能做到三个词:安全、有序、可持续。
古计林:茶饮行业发展至今,不断迭代、不断革新、不断发展,行业的各个主体大都有了比较深厚的沉淀和积累。茶百道对未来新茶饮的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都比较乐观,我们认为这个赛道还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各家企业保持着良性竞争的态势,各种创新灵感不断涌现,门店数量也不断增加,符合消费者不同消费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推出,海外也有着广阔的市场等待我们去开拓。不管是在内部的运营管理、供应链能力、产品研发等方面,还是在对外的品牌形象、营销跨界、新业务拓展方面,新茶饮企业都需要继续做深、做实、做透、做精。
吴静:在加盟连锁体系里,小型餐饮是走在前面的,创业者共同推动了餐饮行业的良性竞争。不管是终端加盟商还是各个品牌的创始人,还是每个公司的员工,其实是培养了一波更加优秀、更加年轻充满活力、充满创新的专业人才。
对于茶饮行业未来的期许,我们希望中国茶饮能够带着中国餐饮的标准、运营管理理念,作为一种交流的文化标签和全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形成情感上的连接,融入全球餐饮行业中去。站在企业角度,我们希望把加盟商、把客户诚恳地、踏踏实实地服务好,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我们的使命。
肖荣:新茶饮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相信在整个餐饮行业里面的占比会越来越大,包括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一些餐饮品牌加入茶元素或者饮品元素。未来茶饮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做加法,比如新茶饮企业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者需要找到第二个增长曲线,可能会加一些中式糕点,加坚果类甚至是冰淇淋等简餐、小吃进去。另外一方面就是做护城河,提高企业的六边形能力,让每一个角都是完美的一个角度,通过时间的推移,把整个供应商、加盟商上下游打通好,形成良性的营商环境。茶太良品主打茉莉,我们的品牌标语是:让生活都飘满茉莉花香,希望我们的茶香能够飘出北京,飘到全世界。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陈荻雁